03.01 又一批大学生即将毕业,2018年的就业形势怎么样?

梅琴剑


先从几个数据来看吧:

今年毕业大学生为820万人,考研报考人数238万人,录取人数为60万人(包括推免)博士将近10万人!



看完这几个数据有什么感受?

我想我们都会感觉人才泛滥,学历不值钱了,自然找工作就非常困难。这也是必然会发生的,国家推行素质教育,希望提高国民整体知识水平,为国家进入工业化做准备。就想一些国外的情况,虽然不像咱们国家这么严重,但是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情况。



就业形势

对于今年的就业形势我认为没有什么变化,相比于往年,基本相似,人多了,工作难找了,多少大学生排队应聘等等,这肯定会有,但是意义不大!

工作不难找,而是人心不满足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不管是什么等级的学生,大专、二本、一本,硕士、博士都会有这种感觉,现在找工作太难了,好单位根本进不去啊!



关键就是人心不满足,而这也正是我们进步的动力,正是因为不满足现状,才会努力改变!

不用想的太多,走好当下,努力即可!


谁不曾彷徨


每年毕业季,一大堆媒体就会跳出来,各种“最难就业季”、“找工作难”等声音不绝于耳。诚然,大学毕业生是一年比一年多,且工作确实不好找,但希望即将要毕业的你,千万不能被这些媒体声音所干扰,要做好就业准备,保持信心。


1.找准方向

当前社会热门专业,无外乎计算机与金融方向。但不管你所学的是不是热门专业,首先都应当保持信心,找工作并不是向媒体宣传的那般,虽然也并不容易。一个萝卜一个坑,你所学的专业,社会上自然有它的“坑”在等你。因此需要进行正确的职业评价,找准方向,哪怕没有合适的,也可以先就业,再择业。

2.敢于从基层干起

刚毕业时,都会有些眼高手低,对于一些基层岗位不感冒,甚至有些排斥。作为过来人,曾经也有这样的问题。但万不能如此,一定要敢于从基层干起,或许开始的薪水低,干的脏活累活,但这都是积累的过程,一步难登天,一口难吃成胖子。身边有太多的人,都是普通学历,开始干着1000多月薪的工作,早出晚归,但现在都熬出头,工资逐年上涨,月薪多在万元以上了。

3.考编制

考公。如今考公热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现象,越来越多大学生从应届起就开始加入考公大军,一些公培机构也大火,例如中公、华图等,我身边就有好多人报考了这些培训班,每天早起晚睡,甚是刻苦。

想当初刚毕业的时候,许多人建议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但我们初出社会,有些好高骛远,不知轻重,觉得这些工作太刻板,没前途,现在才知道这些工作已经成为社会“香馍馍”,与在私企等上班相比,体制内的工作无疑太具有优势了。所以,考编制也是一条非常好的路,虽然竞争较大,但只要用心,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上岸也不是难事。

总而言之,希望你能够顺利找到工作,就算暂时没找到,也不要太过心急,自助者天助之。


麦田篮球


其实大学生就业并那么悬乎。虽然有800多万毕业生毕业是不假,再创新高也是真。但是并不是供大于求。事实上是一方面企业招人困难,另外一方面大学生期望值高,慢就业,不就业情况很多。

集中体现在一下方面

很多大学生毕业要求比较高,要到一线城市去,不愿到基层去。公务员考试很多基层岗位无人报考就是这个原因。

工资待遇要求高,一般本科毕业生期望薪资很多要求3000以上。

要有发展平台,大学生就业首选公务员,事业单位,其次是国企,再其次是外企,最后是大型私企,小型企业少人问津。

慢就业,不就业情况多。宁可成为公考一族,二战三战考研也绝不将就。宁可再玩玩游戏,做做微商也不太想就业情况普遍存在。

工作能力和学历差较远。学历高,资格证书多,实际操作就不行。研究生不如本科生,本科生不如专科生情况也不是个例

个性强,逆反心理突出。大学辅导员们都有一个普遍的感受。其实各大学组织的校园招聘活动并不少,来的企业也不少。关键是学生来的人不多,很多时候还需要辅导员到寝室去赶人。学生似乎都觉得反正有单位来,没时间就不去,根本没有紧迫感。老师的工作被认为是增加就业率的手段。

所以说很多时候,说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真的难,其实就是心理预期和现实差异的矛盾。


星城韵味


每一年都是最难就业季!每年毕业大学生那么多,可是还会出现企业用工荒,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出现呢?一方面企业跟毕业生互相看不对眼。另一方面毕业生觉得开出的待遇对不起自己的价值,看不上企业。



不用说2018年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像题主所说的,16,17年没就业的大学生还有大把多,加上今年的毕业生,真的是大学生遍地都是,多于牛毛。


我们来看一下去年人社部统计的毕业生数据,去年有795万的大学生毕业,再加上中职毕业生和16年尚未就业的学生人数,去年待就业的加在一起约有惊人的1500 万!据教育部公布的情况,2018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到820万。而2017年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9亿以上,预计到2035年都会保持在8亿人之间。今年仍然是最难就业季。

就业难的原因

  1. 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三大巨头”碰到一起,使就业形势本不好的情况更加突出。
  2. 企业改制减少用工,采用高新技术等原因使得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3. 城市化加快,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人口,进城找工作的劳动力多,增加就业压力。
  4. 经济全球化的后果。使得我国的经济也受到影响,就业岗位减少。
  5. 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只注意量而不求质。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滑,人才培养无法与社会需求很好的相结合。
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更要树立良好的就业观。万万不能眼高手低,毕业生没有经验,企业开出的薪资待遇低也是很正常的。可以慢慢起步,积累经验。现在国家也很注重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也在大力帮助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会慢慢好起来了,明年我也毕业了,就业形势也会更加严峻!


大三老学长


从港口贸易快速增加,用电量也在增加的情况看,2018年国家经济应该有较大起色。因此就业情况可能会相比往年有所好转。但是,大学生就业是不是就有很大改观,还要看看各个实体产业的具体情况,有的可能对员工需求增加大,有的需求不一定改善。再加上传统制造业主要急需的是熟练工人和技术工人,所以大学生的需求是否相应提高很难说。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国家大力倡导和鼓励,应该是就业比较好的行业,主要涉及还是电子信息,计算机,数据科学,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加工等等相关行业。这些行业可能就业势头会有好转。至于就业待遇问题,大学生初次就业,可能薪资待遇的增加有限。降低要求可能更容易就业。尽管经济有起色,但还是处于低迷中的恢复,并没有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所以期望太高也不现实。

建议大学生们先就业,工资待遇合理就行。为什么?因为可以期待以后的若干年,经济有可能恢复元气,现在就业,主要是占个座,在生产实践中锻炼一下,做好现场知识经验的储备,待经济运行条件好了,生产进入良性通道,可能就会赶上发挥作用的大好机会。到时候,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应该有大把机会。


GCZ72624137


所谓的就业困难,其实是工作不好找,匹配率低。

每年大家这个季节大家都会看到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信息,每篇文章的报道大概都在传播就业难,企业招人难。

现在已经五月了,大学生基本上已经答辩完毕,6月初就要步入新的环境,完成脱离学校,成为一个社会人。每个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就是面试求职找好的工作。

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是上世纪末的天子骄子,现在高校教育已经很普遍,大体上跟得上当年父辈的中专生,或者高中生。

如果现在的大学生从事了普通的工作,比如卖煎饼,卖包子,回家养鸡养鸭,新闻一旦报道了,大家都会吐槽一番。

因为没有办法啊,大家都认为大学生就应该进写字楼,事业单位,或者自己创业。

工作岗位不是稀缺到一个没有,是现在的学生能力不够,放不下身段,从事一些看似普通的岗位。先要有饭吃,再去想在吃好的。

个人观点,欢迎来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