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汉武帝为何坚决不给李广封侯?

草莓味屠夫


客观原因:功劳不够

主观原因:不受信任


后世文人骚客谈论李广难封,我认为主要因为李广盛誉于世,其中不乏司马迁的李将军列传中对李广的盛赞与同情的原因,而当我们抛开主观评价,来看李广的战绩时,比起卫青霍去病,还是差了太多。

所以,我们从李广一生的战绩,其悲剧的原因,以及后人的评价来重新审视这位历史上最有名的神射手,飞将军李广。


知名战役

  • 文帝时期

  1.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过萧关,李广从军,因其善骑射,杀敌无数,被封中郎。
  2. 李广曾与猛兽格斗,汉文帝大为惊异,赞叹道,你若是生在高祖时代,便一定可以封为万户侯。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 景帝时期

  1. 吴楚七国之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叛军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但事后,他接受了梁王刘武的封赏,梁王是汉景帝的弟弟,因为窦太后欲使其继任景帝的国君之位,被汉景帝一直忌惮防范,所以,李广因此事遭到景帝的不满,没有得到任何封赏。

  2. 李广任上谷太守时,日日与匈奴交战,典属国公孙昆邪对汉景帝说,李广的才能天下无双,但他自负奇才,整日战斗,恐怕终有一天要害死自己。于是景帝便将李广调任上郡太守。后来,又任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各地太守,都以力战闻名。
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 武帝时期

  1. 马邑之战时,因汉军计划败露,匈奴单于逃走,王恢未追击,此役没有打起来,随军的李广自然也没有任何功劳。

  2. 龙城之战,这一战是卫青的成名之战,同时也是李广的屈辱一战,当时汉武帝派遣了四路兵马进攻匈奴,却只有卫青一路战胜而归,一路打到龙城,而李广却是四路中最惨的一路,他遭遇匈奴主力,一万人马全军覆没,自己也被俘,后来侥幸一个人逃了回来。
  3. 漠北之战,这一战是李广的最后一战,因为龙城之战的缘故,汉武帝认为李广的命数不好,所以不愿让他随军,李广坚持上阵,于是武帝交代大将军卫青不可让李广为先锋,后来卫青得知匈奴单于的位置之后,立刻把李广调到右路,派了自己的亲信攻击单于,李广愤愤而去,结果行军迷路,耽误了时期,他不愿解释,拔剑自刎而死。


轶事典故

  • 射石搏虎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 吓退千骑

却说李广在上郡驻兵,听说匈奴三人射杀了十几人,于是亲自带了一百人追上去,杀了其中二人,擒了一人,回程路上,却遇到匈奴的数千兵马。

李广手下百十人都大惊失色,李广却让大家不得逃跑,迎了上去,在距离匈奴二里地的时候,又令所有人下马,解鞍,匈奴以为汉军有埋伏,不敢妄动,直到晚上,终于撤走,李广等人因而逃脱。


悲剧结局

李广的悲剧在于两个方面:

  • 自身:

武帝时期的大败,既有命运捉弄,也有能力不足,而景帝时期的受梁王将军印,则是典型的没有政治敏感,怪不得旁人。

  • 他人:

汉武帝认为李广命数不好,不愿他带兵,卫青调走李广,换上自己的亲信,这二人导致了李广错失了自己一生最有可能封侯的一战,彼时六十余岁的李广再无信念,生不能封侯拜将,死不能马革裹尸,悲愤交加,自刎而死


他人评价

我们列几位史学家的看法
  • 司马迁:
太史公曰: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 班固:
“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出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流涕,彼其中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然三代之将,道家所忌,自广至陵,遂亡其宗,哀哉!”
  • 司马光:

“效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


总结

李广成名于文帝朝,立功于景帝朝,而在武帝朝,却是无功且大败。

从战绩上讲,他最接近封侯的一次,是景帝时期的吴楚七国之乱,可惜因其政治错误,被景帝嫌弃,而武帝时期,他因战绩不佳,已经不受器重了,更不提封侯之事。


纳特帕格sfk


封侯拜相那可不是说一句话,这么轻松就能让你当上的,你必须要有实力。也就说这个侯爵必须是你一刀一枪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

侯爵这可以是一个铁饭碗呀,只要你能被封为侯,前提是这个王朝不灭亡,这个侯永远就是你们家的了。犯错被撤职的除外。

李广虽说是三朝元老级的人物,但是,他在汉武帝朝真的没有可圈可点的战绩拿出来。即使汉武帝有心封他为侯,但是,不能让人心服呀。

要我说李广没有被封侯,他吃亏就吃在自己是名将上了。尤其是在汉武帝前期打匈奴的时候,只要匈奴听说李广有来,他们就会调去大部分人去对付李广。

正是因为李广把匈奴的主力给牵制主了,所以,才有了卫青第一次出征就打了胜仗的机会。那一次也是李广败的最惨的一次,他所带领的一万人马全军覆没。因为他是名将,匈奴在开战之前,曾经特意提出来,一定要活着李广。所以李广这一次有幸没有死在战场上,他是在被匈奴押向大单于的途中,夺了匈奴人的战马,逃跑的。

匈奴为什么叫李广为飞将军呀,就是因为这一次,他分身夺走了敌人的马,然后一路狂奔跑到的汉朝。匈奴人百思不得其解,李广明明被他们俘虏了,他怎么会飞身上了马身上去的呢。

那只有一种解释,就是李广长了翅膀,会飞的。

之后,李广也参加了好几次大规模的和匈奴作战的战役,可惜的是,他不是迷路了,就是没有碰到匈奴,这是点背到了家。

要说李广之所以会有这种结果,可能和他的带兵打仗有关。你看卫青霍去病打匈奴,用的都是闪电战,在匈奴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给匈奴致命的一击。

李广则不同,他打匈奴的时候,根本没有进攻的目标。就像放羊一般,带领着部队一窝蜂的前进,走到哪里算哪里。就是这种进军方式,导致了他根本找不到匈奴来打。毕竟他还没找到匈奴,人家早就知道他来进犯了。

匈奴又不傻,不能等着他来打呀。人家在力量不足以给李广抗衡时,肯定是卷铺盖走人了。

李广没有霍去病,卫青那种功劳,汉武帝不能给他封侯,即使他的名号在响,那也仅仅是对他的尊重而已。想封侯,只能拿战绩来换。否则,无路可走


史学达人


自古以来,自认为怀才不遇之人总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自喻,但是,在当时来说,李广难封并不是因为没有伯乐,可能是因为他本身就不是伯乐想要的“千里马”。

个人英雄

都说李广难封是因为李广运气太差,但是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这个解释太片面了。历史上的英雄,有个人英雄,也有国家英雄,项羽、李广等人都属于个人英雄。他们个性鲜明,能征善战,不耍小心眼并且礼贤下士,重要的是,他们还都有一个悲情的结局。不得不说,他们之所以在历史上留下不错的口碑,除了人们欣赏他们的个人英雄之外,还带点同情与惋惜。而韩信、周亚夫等人则属于国家英雄,他们都对历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受到了国家的认可(虽然也是以悲剧结局)。

功劳太小

并不是说李广对当时的汉朝没有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从当时或者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他起到的作用都比较小。汉朝的军制是非常严格的,论功封侯更是一件相当慎重的事。汉武帝前期,李广的主要攻击就是防守右北平。汉武帝开始大规模出击匈奴的时候,李广几乎没有立下战功,反而给汉朝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从汉朝的制度上来说,李广是不可能被封侯的。

错失良机

另外,不仅汉武帝不给李广封侯,汉武帝他爹——汉景帝也不给他封侯。汉景帝时期,李广曾经跟随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并在战争中“取旗”,这是一个很大的功劳,但是他私下接受了梁王的将军印,梁王刘武是汉文帝的嫡次子,汉景帝的亲弟弟,他依仗窦太后的宠爱,又是要地,又是要钱,甚至还想成为皇位继承人。汉景帝对他是非常忌惮的,李广接受他的印绶,汉景帝自然恼怒。这次,是李广最早的、最接近封侯的机会,可以说是他自己弄丢了。


国史通论


非也。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汉代规矩甚严,军功封侯必须符合标准,而且是硬条件,比如斩首1000。或俘斩匈奴单于、左右贤王、大相、将军。或在某次获得大胜的战役中起主导作用。

李广运气不怎么好,五次出击匈奴,三次没有遭遇敌军,两次全军覆没。最后一次因领偏师失期没有在规定时间到达指定位置,为避免被监军小吏羞辱而自杀。


四川達州


汉武帝为何坚决不给李广封侯?“李广难封”历来被文人骚客抱打不平。而历史上的李广为什么没能封侯呢?我也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在汉武帝之前,汉朝处于休养生息阶段并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发生,只是应对匈奴的骚扰。所以在无功不封侯的汉朝,自然很难获得封侯资格。在景帝时期发生的“七国之乱”,李广随周亚夫平叛,本来达到了封侯的资格,确由于自己缺乏政治敏锐性,接受梁王授予的印信,被景帝忌惮就不给他封侯了。

到了汉武帝时期,逐步开始对匈奴进行反击。刚开始汉武帝还是给了李广不错的机会,可李广未能抓住机会,在第一战中全军覆没,自然不能讨得汉武帝欢心。而这一战中,年轻将领卫青脱颖而出,取得胜利。

随后几次战争中,都是以卫青为主导,李广只能在其他地方做好防守。随后又有卫青外甥霍去病横空出世,又是一个不世出的名将,深的汉武皇帝信任与喜欢。所以很难再有立功封侯的机会。

漠北大战,李广最后一次出征,却因为迷路错过合围单于的机会,错失了最后的封侯机会,最后自杀身亡从而一生未能封侯。

李广在汉武时期,由于卫青霍去病的存在,很难获得出征机会,自然很难取得功劳,封侯机会也就渺茫了。在无功不封侯的时代,汉武帝不给他封侯也是合理的。再加上汉武帝用人喜新厌旧,都是后来者居上,先有卫青、再有霍去病,所以汉武帝不会从个人喜好上去破格封赏李广。

以上是个人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