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案例分析:2017上半年人力資源管理師考試基礎考點(1)

華商教育提供“2017上半年人力資源管理師考試基礎考點”,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更多相關資訊,敬請持續關注華商教育。

人資管理員教材第一章

  工作崗位研究的原則

案例分析:2017上半年人力資源管理師考試基礎考點(1)

(一)系統的原則

所謂系統,就是由若干既有區別又相互依存的要素所組成的,處於一定環境條件中,具有特定結構和功能的有機整體。其中各個要素可以是單個事物,也可以是一組事物構成的小系統。每一系統又可成為一個更大規模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

人類社會是一個大系統,它是由自然資源、人力資源、政治、經濟、文化等許多相互依存又相互區別的要素組成的有機整體.社會大系統中又包含許多中系統、小系統和更小系統。

一個組織、一個單位甚至一個崗位就是一個系統。它是由這一組織、單位或崗位獨立承擔的各種各樣既有區別又相互依存的工作任務組成的一個有機的統一體。任何一個系統都具有以下四個基本特徵:

1.整體性。系統不是各個要素的簡單集合,而是各個要素按照同一目的,根據一定規則活動的集合體,它要以整體觀念來協調各要素之間的聯繫,使系統的功能達到最優化。

2.目的性。系統都具有某種特定的目的,為了實現這一目的而具有特定的結構和功能。作為人類社會生活中任何一個系統,總是為了達到一定目的而存在,沒有目的性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系統。決定一個系統並使其區別於其他系統的標誌,是它們的基本目的不同。

3.相關性。在系統內部各個要素之間具有某種相互依賴的特定關係,形成一定的結構秩序和運動規律。

4.環境適應性。系統的外部環境總是處在有規律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之中,每個系統必然要與環境產生某種物質、精神、能量、信息等方面的交換。因此,人們要研究系統為適應外部環境變化而運動、發展、變化的規律性。

從具體形態來看,系統表現為:

(1)自然系統與人造系統。

(2)實體系統與概念系統。前者是以礦物、生物、機械、能量等實體構成的系統,後者則是由概念、原理、原則、制度、程序等觀念所構成的系統。現實生活中的系統往往是兩者的結合。

(3)動態系統與靜態系統。

(4)開放系統與封閉系統。

任何一個完善的組織、單位都是一個相互獨立的系統。因此,在工作崗位研究中,應從系統論出發,將每個崗位放在組織系統中,從總體上和相互聯繫上進行系統性分析研究。

(二)能級的原則

能級是指組織機梅中各個崗位功能的等級,也就是崗位在組織機構這個“管理場”中所具有的能量等級。一個崗位能級的大小,是由它在組織中的工作性質、複雜難易程度、責任大小、任務輕重等因素決定的,功能大的崗位,其能級就高;反之,就低。一般來說,在一個組織系統中,工作崗位能級從高到低,可區分為四大層次: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和操作層,並呈上小下大的梯形分佈狀況。

(三)標準化原則

標準化是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也是有效推行各項管理的重要手段。現代化企業,不僅要實現產品設計、工藝、質量、銷售等項生產活動中的標準化,還要促進企業管理的標準化。

企業管理的標準化,就是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需要統一的各種管理事項和概念,制定成標準或具有標準性質的技術文件並加以貫徹實施的活動過程。標準化表現為簡化、統一化、通用化、系列化等多種形式和方法。

崗位研究的標準化表現為崗位調查、崗位分析、崗位設計、崗位評價和崗位分級五個方面的標準化,包括:崗位研究所涉及的內容、程序、方法、因素、指標的標準化,以及崗位研究的各項工作成果(如工作說明書、崗位培訓規範等人事文件)的標準化。

(四)最優化原則

最優化是指在一定約束條件下,使系統的目標函數達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最優化的原則不但體現在工作崗位研究的各項環節上,還反映在崗位研究的具體方法和步驟上。例如,在一個組織系統中,為了實現其總目標和總功能,必須設置一定數目的崗位,而崗位設置的決策應體現最優化原則,即以最低數量的崗位設置,謀求總體的高效化,確保系統目標的實現。

再如,崗位評價的方法很多,在具體實施中到底決定採用哪一種崗位評價方法,就需要在一定約束條件下對其具體評價方法進行甄別篩選,從中優選出成本費用較低、效度信度較高的方法。

私信小編,即可獲得人力資源管理師考試通關寶典;人力資源管理師輔導培訓,請致電400-011-2880;QQ:2946912248;微信:hsedu2(華商二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