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私營單位與國有單位工資差距拉大,正常嗎?

私營單位與國有單位工資差距拉大,正常嗎?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74318元,同比名義增長10.0%,增速比2016年加快1.1個百分點。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8.2%;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5761元,同比名義增長6.8%,增速比2016年回落1.4個百分點。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5.0%。

私營單位與國有單位工資差距拉大,正常嗎?

雖然私營單位工資增速慢於非私營單位的現象,並非首次出現,而是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現象。但是,從2017年的情況來看,仍出現了一些新的矛盾,暴露了一些新的問題。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視,認真解決這一問題,將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我們注意到,在2017年的工資收入中,私營單位不僅增速低於非私營單位3.2個百分點,而且,隱藏著兩個十分突出的矛盾。一是2017年私營單位的工資增速比2016年增速回落了1.4個百分點,與非私營單位工資增速繼續高於2016年水平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二是2017年私營單位工資增長速度慢於經濟增長速度,雖然差距不大,但也說明私營單位工資增長的緩慢,說明私營單位員工收入增長沒有跟得上經濟增長的腳步。這兩個方面的問題,無疑是非常嚴重而現實的問題,是必須引起高度警覺的問題。

而從已經對外公佈相關數據的20個省份的情況來看,除廣東、海南、吉林的私營單位2017年工資收入增長快於非私營單位之外,其他省份也都明顯低於非私營單位,如青海相差了8.5個百分點,河北更是相差了9.2個百分點,山西則相差7.6個百分點,安徽、山西、廣西、江蘇等地則都相差4個百分點以上。特別是江蘇,作為民營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私營單位工資收入也比非私營單位相差4個百分點以上,是很難理解和接受的。不僅如此,還有四個省份私營單位的工資增長速度低於4%,最低的河北省,私營單位工資增長速度只有可憐的2.6%。

造成私營單位工資增長速度緩慢的原因,無疑與企業的經營狀況有關。因為,私營單位大多規模較小,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普遍出現了經營困難的局面。尤其象江蘇這樣出口佔主流的地區,中小企業因為出口受阻而陷入困境的現象比較普遍,繼而導致私營單位工資增長難度加大。如果不能解決私營單位經營上的問題,私營單位工資增長將難度越來越大,私營單位員工收入也越來越難以保證,最終影響整個社會的居民收入增長,影響消費能力,影響市場供求關係的改善。

私營單位與國有單位工資差距拉大,正常嗎?

事實上,在很多地區,私營單位的工資增長狀況,才是經濟運行比較真實的寫照。非私營單位工資增長那麼快,恰恰是以犧牲私營單位的利益為代價的。以政府融資平臺為例,負債水平那麼高,高得已經連利息也難以承受了,政府也是不斷地為融資平臺買單。但是,員工的收入水平卻相當高,經營者也都享受著很高的年薪。我們不禁要問,他們的效益來自哪?他們提高員工收入的依據又來自哪?顯然,這是監管出現嚴重問題的結果。相反,私營單位工資增長放緩,則完全是遵循的市場規則。如此一來,就變成闖禍和製造風險的企業工資繼續快速增長,而創造財富和化解風險的單位則工資增長緩慢,形成完全不公平的競爭狀態。

再如國有企業,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如鋼鐵、煤炭、水泥等,都處於上游行業,受益於去產能帶來的市場變化,效益確實都有了很大提高。因此,工資增長也明顯放快了。可是,私營企業大多屬於下游行業,去產能不僅沒有能夠給他們帶來好處,反而因為上游行業價格大漲而出現成本上升、效益下降的現象。自然,工資增長就只能放緩了。為什麼在市場化水平已經較高,市場經濟體系已經比較完善的情況下,年輕人在就業方面,仍然把國有單位作為主要選擇,原因也就在於此。

私營單位與非私營單位在工資增長方面的反差,已經成為一個十分嚴峻的社會課題。在很多地方都在通過各種手段引進人才、爭搶人才,甚至不惜給出各種優惠待遇的情況下,私營單位的工資增長卻出現了低於經濟增長速度的現象,毫無疑問是對人才引進和爭搶的一種諷刺。想一想,連正常的工資增長都難以保證,還怎麼去引進人才呢?所謂招工難,難道真的都是員工胃口變大了嗎?

私營單位與國有單位工資差距拉大,正常嗎?

當然,一些地方在工資引導和監督方面存在缺陷,引導不力,監督不嚴,也是私營單位工資增長放緩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決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還是私營單位的運行狀況不好,私營單位在市場競爭中缺乏公平環境,私營單位負擔沉重。如何降低私營單位的負擔,讓私營單位能夠與非私營單位處於同一條走路線上,尤其是融資,能夠以比較公平的方式對待,是非常重要的,更是十分緊迫的。

更多精彩文章,

tanhaojun19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