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达州的18名舞蹈演员斩获“2018中国民族民间文艺汇演”最高奖

“栈道悬空,登临处,崖危洞叠。人道是,古人村落,祖居岩穴。蛮洞枕戈霜月冷,龙潭练剑藤甲热……古賨人也,伐纣助周歌与舞,亡秦灭楚功和业。宕渠风,激荡数千年,今犹烈。”伴随着这首激荡人心的歌曲,达州的18名舞蹈演员在“争奇斗艳-2018中国民族民间文艺汇演”中获得了最高奖项“荣耀之星”一等奖。舞台上,他们用优美的舞蹈展现渠县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骄傲地说出“我们来自四川达州”;舞台下,他们膝盖都带着伤,流下的汗水浸透无数衣裳。

接到邀请

确定队伍立刻编舞

今年5月初,达州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接到渠县文体广新局邀请,5月底赴云南参加舞蹈比赛。为展现渠县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习俗,渠县文体广新局选用了胥健作词、梅光辉作曲的《满江红·龙潭怀古》作为舞蹈的背景音乐。接到邀请,艺术剧院董事长范健高度重视,立即安排舞蹈编导张燕进行创作编排。

《满江红·龙潭怀古》讲述了古代川东北少数民族古賨人(又称板楯蛮)的文化传统。早在春秋战国之前,古賨人就在渠县建立了国都。在《风俗通义》里,古賨人“锐气喜舞”;在《后汉书·南蛮传》里,古賨人“俗善歌舞”……据各种史料记载,古賨人是一支能歌善舞、骁勇善战的民族。

“如何能在舞蹈里展示出古賨人的英勇?”这给舞蹈编导张燕提出了一个难题。“我翻看了很多历史资料,对这个民族有了一定了解后,我便开始构思故事。”用了整整两周时间,张燕设想了一个战争与爱情结合的故事:一队古賨人为保护家园,不得不离开爱人,到战场上与敌人厮杀。为了用舞蹈讲好这个故事,她开始在脑海里设计各种动作、场景,并且对服装、道具、发型、妆容等设计上都进行了创新。

达州的18名舞蹈演员斩获“2018中国民族民间文艺汇演”最高奖

编舞的同时,也在进行舞蹈演员的挑选。最后,18名演员被挑选出来,其中男演员10名,女演员8名,年龄从19岁到32岁不等。

紧张排练

每个人膝盖都带伤

5月13号,18名舞蹈演员开始投入紧张的排练。每天从上午10点排练到下午6点半,期间演员们只有短短的时间吃饭。

“战场上没有女人,你们都要拿出男人的气概。”张燕说,为了能展现出勇士精神,所有女演员被要求使出全身力气。不仅如此,女演员手中的盾牌有5斤多重,演员们一手持剑,另一只手则需要把盾牌端在胸前。

为了在舞蹈中突显战士们的英勇,所有演员需要不停在地上翻滚,然后从地上一跃而起,将所有力量瞬间爆发出来。“因为地上动作太多,他们膝盖上全是伤。”张燕说,虽然所有舞蹈演员都带着伤,但是没有一个人中途请过假。

舞蹈里有托举的动作,需要男演员将女演员托举在空中。如果托举时用力过轻,女演员不能被男演员轻易托举起来;如果用力过度,女演员则有可能被甩出去。“男演员全靠双手的力量把女演员托举到最高点,女演员则靠男演员两只手的支点,在空中做出一系列动作,一个托举动作我们就训练了整整一个上午。”

张燕告诉记者,队伍里有一个男演员,比赛之前还有一些微胖,在得知要在这次舞蹈里表演一个英勇善战的将军后,他不仅开始控制饮食,每天排练完舞蹈后还要去健身。“比赛前两天,还真的看见他的腹肌了。”张燕笑道。

达州的18名舞蹈演员斩获“2018中国民族民间文艺汇演”最高奖

排练过程中,舞蹈动作和队形一直在修改。“有的动作今天定好了,我们练习了一整天,第二天又会被推翻,重新进行调整。”张燕说,舞蹈的最终版本是在出发去比赛前一天才确定下来,为了不忘记动作,那天所有人更是一刻不停地练习到深夜。

长途赴赛

在停车场训练到晚上

这是张燕他们舞蹈团队第一次赴省外参加比赛。5月24号,一行21人坐火车从达州出发,背着大包小包,装着舞蹈用的服装和道具,手里拿着盾牌,成了火车上的一道风景线,所有人都向他们投来好奇的目光。

达州到昆明的火车近18个小时。25日早上,演员们拖着疲倦的身躯到达昆明。比赛就在第二天,他们无心欣赏风景,一到达入住酒店就开始准备排练事宜。

“酒店内没有排练场地,我们决定在酒店里最宽阔的停车场做最后的排练。”张燕一行从下午一直排练到晚上,每当有车辆驶入停车场,他们便退避让车,车一走他们又重新开始。

因为化妆师和发型师都没有跟着到昆明,冯月作为舞蹈演员,她便开始充当发型师。“队里只有我一个人会编头发,比赛前一晚我按照张导的要求把所有人的头发都编好了,弄到深夜12点多。”为了突显古賨人当时的生活状态,枯草被编在女演员的头发里,她们则需要保持这个发型睡觉。

舞蹈震撼

“我们来自四川达州”

26号是比赛的日子,编导又充当了化妆师,一大早就起床为演员们化妆。“演员的脸上需要涂很多油彩,我们不是专业的化妆师,费了好长时间才将所有人的妆画完。”张燕说,当舞蹈演员登场,她坐在观众席里很紧张,手心全是汗。

达州的18名舞蹈演员斩获“2018中国民族民间文艺汇演”最高奖

“太震撼了!”舞蹈表演结束,评委们赞不绝口,张燕告诉记者,随着舞蹈结束,所有演员齐声大喊“吼”,所有人都开始拍掌,她身边的观众则不停在问这个舞蹈队是来自哪儿的,“‘我们来自四川达州’,当我们演员说出这句话时,我心里特别自豪。”

凭借渠县厚重的民族民间文化底蕴和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舞台艺术,群舞《龙潭怀古》赢得了专家和评委们的一致好评,荣获本次文艺汇演的最高奖项“荣耀之星”一等奖,渠县文体广新局也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奖。

据悉,为了保护原生态,传承非遗,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主办了此次“争奇斗艳——2018中国民族民间文艺汇演”的活动。《龙潭怀古》的成功上演并获奖,对传承和弘扬渠县的民族民间文化、提升渠县形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报记者 姚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