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無知的人抗拒保險,有見識的學習保險,有閒錢的積極買保險!

無知的人抗拒保險,有見識的學習保險,有閒錢的積極買保險!

有人在問答平臺上提了一個問題:為何當今社會這麼抗拒保險?

這是個話題,每個人都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來說這個問題。但是,這個也反映了大家對保險的關注,真是因為關心則亂,所以才會出現這些問題。

今天我們就說說這個問題吧。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保險公司,保險業務員,各位投保人這幾個維度來說說這個問題,同時會有各種舉例來說明。相信你看了肯定有收穫。

首先是國家層面

雖然我們國家這幾年在不停的推動保險,什麼CCTV打公益廣告,又是設立每年7月8日為“保險宣傳日”,但是效果雖然有,特別是對於保險從業者來說,國家終於從政策層面推動保險行業,讓從業者有種否極泰來,熬過了冬天的感覺。

結果現實是冷酷的,老百姓對於保險的態度並沒有多少改變。

原因很簡單,國家推動保險的方式是口號式,廣告式。這種方式,老百姓是免疫,10年腦白金廣告大家對於這些無創意的宣傳手段幾乎沒有任何感覺。

無知的人抗拒保險,有見識的學習保險,有閒錢的積極買保險!

那麼,國家層面的保險宣傳,怎麼做到落地呢?

筆者認為,應該從小孩子入手,現在很多家庭都是樂意協同學校,對孩子的教育負責,那麼在孩子在的日常教育中,普及風險教育,以及處置各種風險的方式方法。其實,很多人對於保險不認同,是因為他們把很多風險看成是運氣,和買彩票一樣。這本就是錯誤的觀念。同時這種風險教育,無需多麼高深的理念,就是圖畫,文字,描述出來而已,告訴他們平時遇到的疾病,意外,跌倒摔倒都是風險,而不是不小心這麼簡單。

因為教育大人的成本太高,而通過學校教育普及風險觀念,成本最低,還能一勞永逸,當這些有風險觀念的孩子長大,反保險的自然就減少了。

無知的人抗拒保險,有見識的學習保險,有閒錢的積極買保險!

第二、社會層面

社會層面主要是輿論!現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是各種標題黨和垃圾信息的天堂。一句俗話最能體現: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好事不知道,例如:2017年,全國保險行業賠付總金額高達1.1萬億人民幣,單筆最高賠付高達1.18億,這些沒有人看!絕大部分人對於:唐山某保險公司業務員官司糾紛事件,前年的湖北千萬保額事件,這些信息相當感興趣。這些媒體需要用這些新聞博眼球,需要流量,而現在的人又喜歡看和做這種天下圍攻某個特定行業,領域,人物的事情。讓小事情放大成為事件,這種事情層出不窮。

媒體信息流軟件運營商在這些事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這些軟件會收集閱讀者的閱讀愛好,然後針對性的推送。例如喜歡看各種博眼球的,那麼你收到的信息推送全是這種博眼球的標題黨;你喜歡各種新奇古怪的,那麼收到的就全是新奇古怪的;你喜歡負面的,那麼你看到的就全是負面的。這種信息推薦機制如同我們在網絡搜索:馬雲騙子,然後跳出來的信息全是“馬雲騙子”的,而不會得到馬雲做了哪些好事,有哪些成就的信息。

通俗的說,互聯網時代信息多,但是絕大部分人看到的信息是被軟件幫他篩選過的。而不是多樣化的,具有不同觀點的!這才是全民反保險的源頭!

解決方式,信息軟件運營公司,加強對於這種刻意通過博眼球放大某些事件的信息的審核,但是無法根本性解決問題,因為死掉一家公司,總歸有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出來。只能說讓信息分發技術有突破性的改變,畢竟,垃圾信息讓人看多了,會讓人變傻,覺得社會到處都是不健康不正常的。

無知的人抗拒保險,有見識的學習保險,有閒錢的積極買保險!

第三、保險公司層面

得益於國家政策的推動,這些年保險公司都在大步前行。

但是,兩條腿走路的保險公司,有國家政策支持的情況下居然走成了長短腿,這些公司真是無敵了。保險公司兩條腿,人力和產品。大家口中的大公司就是把人力腿走長了,產品這條腿只比10年前長了不多。舉個例子,這些大公司10年前,兩條腿都是1米,現在,人力腿20米,產品腿5米,雖然有進步,但是這個不對啊。當然,很多新興公司一般都是產品腿長,人力腿短,大家可以多關注一下。至於說小公司不靠譜的話,大公司20年前還不如現在的小公司呢。

絕大部分在保險市場擁有強大號召力的保險公司,醉心於公司規模的擴張,保費規模擴張,人力規模擴張。這些公司不是在產品上發力,通過產品的優益性競爭,而是通過做大規模,做大人力,用人海戰術,用各種話術,各種套路,各種擺不上臺面的手段來競爭,做好保險這個行業。很多時候,這些公司的一些手段,是在破壞保險市場和人們對於保險的信任度。

保險公司層面最大危害就是圈禁客戶

現在傳統幾大家公司的總代理人規模高達幾百萬。誰的通訊錄,朋友圈沒有幾個這幾家公司的業務員。

但是這種情況是否真的好?好的一面,讓大家瞭解了保險的功能和作用。但是壞的一面,一個人周圍就這麼幾家公司的業務員?是非常恐怖的!

例如:某人要想買保險,問幾家公司,每家都推薦公司主打產品,一算價基本都是萬八千左右,買保險的怎麼想:保險這麼貴啊?市場上便宜的保險多的是啊!

又例如:問有沒有單一重疾險的,抱歉大公司沒有,小公司才會這麼賣,小公司你覺得放心嗎?這麼說咋一看是沒問題。其實,這是保險公司培訓的話術!讓你潛意識裡面覺得小公司不靠譜,多幾個人這麼給你說,你從內心就排斥所謂的小公司。可以看趙本山小品《賣柺》,好腿都給你忽悠瘸了。

再比如:你的朋友圈翻來覆去就是這幾個公司業務員刷屏自己家公司產品如何棒,久而久之,你會在內心覺得就只有這幾家公司靠譜,產品真的不錯。事實卻是:絕大部分刷屏的內容都是模板式的,很多還是不規範性宣傳。例如保監會要求,保險宣傳中,不得出“存錢,收益,理財,投資,最”等這些具有誤導性的詞彙。結果你身邊全是這種誤導性的宣傳,明明保險就是拿錢給保險公司,轉移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導致的經濟損失。但是卻被刷屏為,變相的存錢,是理財方式。這種行為把保險的經給念歪了!讓大家對保險的認知,保險的功能,意義這些都沒有正過。自然買保險時候,就會提出一些不可思議的想法:經濟很緊張的家庭卻要買分紅型保險;大人意外險都沒一份,要給小孩子一年上萬買終身保險,幾萬買教育金;拿不回來錢的保險不是好保險;一份保險不包含N中責任的就是騙人的。

又比如:很多人覺得港險不錯,其實本人也認為部分港險也很不錯。但是被圈禁的港險客戶就悲劇了,他們的朋友圈就是國內保險真的很垃圾。之前在某群就遇到一個諮詢國內保險的,她發了一份香港某公司業務員給她的產品對比表,我們做國內險的一看,都笑噴了,港險倒是最新的,國內保險嘛,三四年前的產品。這種就是另外一個圈禁後的惡果。

這種圈禁,讓很多人無法瞭解保險市場的真相,不能知道保險市場產品只豐富,以為保險就是朋友圈裡面那樣,所以抗拒保險,就是正常的了。

圈禁客戶,只能是加強監管,建立懲罰獎勵機制,擴大保險市場公司的數量。

無知的人抗拒保險,有見識的學習保險,有閒錢的積極買保險!

第四、保險業務員角度

保險業務員其實就是風箱裡面的耗子---兩頭受氣。上面是公司業績壓力,沒業績第二個月喝西北風,下面是客戶各種奇葩。

業績壓力是亂來的第一重要原因。很多人說,一個月都做不到幾個單子?不是的,保險公司通過各種手段,方案獎勵等,促使業務員每個月把單子做的很緊張。加上無底薪,那麼第二個月吃飯都是問題的情況下,各種簽單才是第一要務就不可避免的了。

再一個就是保險公司培訓亂來導致的。絕大部分公司培訓都是洗腦式的我們公司產品最優,最好;產品講解有標準的模板,板書。甚至很多情況下業務員的專業能力還沒有客戶強。因為培訓的只有簽單話術,促成話術,產品板書,怎麼吹產品最好。

例如,在朋友圈發一些不買保險就家破人亡等恐嚇性的信息,久而就是,自然大家就反感保險,莫名其妙被詛咒,誰都討厭。

在加上上面很多業務員通過各種忽悠,和不專業成了抗拒保險的一個理由。

解決方式,保險公司自身解決----無解。利益讓保險公司不會投資太多精力在業務員的專業培訓上。

只有擴大第三方保險經紀和保險中介,因為這些公司雖然也是銷售為主,但是多家產品,導致了產品體系的豐富,讓保險代理人自主就會去分析產品,變得更加專業。

無知的人抗拒保險,有見識的學習保險,有閒錢的積極買保險!

第五、投保人層面

我們國家沒有風險教育,很多人把疾病,意外等看作是運氣不好,而不是作為一種風險來對待。這是不正常的!

再一個就是絕大部分人沒有保險基礎知識,也無法獲取太多的真實保險知識,所以對保險的理解就是憑空想象中的那樣。

而後就是,很多人因為前面說的哪些因為信息被封鎖,被圈禁一樣。自然得不到真實的保險資訊。資訊都不真實了,那麼對保險的看法不正確也就很正常了

另外就是,絕大部分人不喜歡學習,除非是賺錢的方法,驚爆眼球的內容,才能主動去看。對於保險知識,甚至其他知識都是先天性的內心排斥學習。甚至想買保險,業務員給他普及保險知識都不願意聽。這種是最沒有救的。

最後就是,沒有正確的保險知識,把保險看成是慈善的大有人在;筆者甚至遇到過在公園做保險諮詢的時候,遇到一位說生病住院沒有報銷到的諮詢人士,通過交流才發現,他只買了車險,然後給他說了無法報銷的原因。結果他當場大聲說:你們這些騙子保險公司,買了保險不賠,還一套一套的,大家不要買保險了!我們能怎麼辦?打他一頓麼?這也是現狀,網絡上很多人什麼都不知道,就亂說一通的大有人在。

其實,很多投保人就是上面的配圖中的三個大字:巨嬰。也稱之為中國式巨嬰!

無知的人到處抗拒保險;

有見識的想方設法學習保險;

有閒錢的國內國外積極買保險!【並不是說只有有錢人才有權買保險,特此強調】

如果覺得今天內容不錯,請多多點贊!順帶關注我們

如果覺得有疑問或者不明白,或者沒說明白,可以留言!拒絕謾罵,反保險人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