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不懂《再別康橋》,你可能沒有真愛過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

讀起來是不是很熟悉?這首《再別康橋》,就算是不懂詩的人,也能背誦幾句。

作為現代史上最多情的詩人,徐志摩寫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而這首《再別康橋》正是其代表作之一。

時年徐志摩31歲,在第三次歐洲遊歷歸來路上,站在回國的輪船上,他思緒萬千,各種金句脫口而出。

然而就這樣一個富有才情的詩人,卻只活了34歲。1931年,他從搭乘運送郵件的飛機,赴北京參加夢中情人林徽因的講座,飛機失事不幸罹難。

談及他的人品、才學,與徐志摩交往過的朋友無不表示讚歎。

胡適說:“朋友之中,如志摩天才之高,性情之厚,真無第二人。他沒有一個仇敵,無論是誰都不能抗拒他的吸引力”。

茅盾說:“志摩是中國文壇上傑出的代表者,志摩以後的繼起者未見有能並駕齊驅”。

林徽因說:“你舒伸得象一湖水向著晴空裡,白雲,又象是一流冷澗,澄清,許我循著林岸窮究你的泉源,我卻仍然懷抱著百般的疑心,對你的每一個映影”。

不懂《再別康橋》,你可能沒有真愛過

徐志摩、林徽因印度詩人泰戈爾

作為銀行家之子,徐志摩可是典型的高富帥。讓我們先看看他的簡歷吧。

徐志摩(1897年—1931年),浙江海寧人,現代詩人、散文家。先後畢業於杭州一中、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國克拉克大學學習銀行學,獲學士學位,一等榮譽獎,後轉入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開始寫作新詩,其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等。

1923年,徐志摩發起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教授。1930年應胡適之邀,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搭乘運送郵件的飛機赴北平參加林徽因的建築藝術演講會,不幸失事罹難。

徐志摩離世後,蔡元培為其寫輓聯:談詩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都是詩,詩的意味參透了,隨遇自有樂土;乘船可死,驅車可死,斗室坐臥也可死,死於飛機偶然者,不必視為畏途。

林徽因在《紀念志摩去世四週年》裡寫道:“這是什麼人生?什麼風濤?什麼道路?志摩,你這最後的解脫未始不是幸福,不是聰明,我該當羨慕你才是”,並在家裡始終掛著丈夫梁思成從飛機失事現場撿回的一片飛機殘骸。

如果要評選近代史上最多情的詩人,徐志摩一定榜上有名。

“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

“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找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不愧是情詩聖手,文采斐然,下筆深情,幾句就勾畫出一個追尋真愛的孤獨靈魂。

這樣一個情種,必然會有許多故事。因而,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這幾個妹紙一定是繞不過的。

張幼儀是徐志摩的結髮妻子,兩人沒有感情基礎,婚前也並未見過,雖說張幼儀也是大家閨秀,見過她的人都說她“線條甚美,雅愛淡妝,沉默寡言,秀外慧中”。

但早在定親之前,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張幼儀的照片,就用嫌棄的口吻說了一句:“鄉下土包子。”

他們最終還是離婚了。原因就是徐志摩在一次演講會上,遇見好友林之長憶之女林徽因相識。

當時徐志摩23歲,林徽因16歲。徐志摩對外表溫婉可人、富有才情詩意、且講得一口流利英文的新女性林徽因一見鍾情,無法自拔。

林徽因對社會的看法,對感情的追求,對詩情的理解,都與他不謀而合。他們在康橋河畔談詩論話,流連往返,並有談論婚嫁之意。

此間他為林徽因寫了諸多像《月夜聽琴》、《青年雜詠》、《清風吹斷春朝夢》等表現愛情和人生理想的詩歌,構成了他這期詩歌的重要內容。

儘管康橋的生活令徐志摩深為迷醉,但林徽因由於與梁啟超之子梁思成有婚約在先,經過理智思索,她與志摩不辭而別,和父親一起提前回國了。

林徽因回國後,徐志摩不死心,試圖追回林徽因。然而,當他一跨進林家大門,赫然就是這樣一副楹聯“長者有女年十八,遊學歐洲高志行。君言新會梁氏子,已許為婚但未聘”。

徐志摩備受打擊,但因林徽因與梁思成還沒正式定婚,所以他沒有放棄。他邀林徽因夜遊香山,向她傾訴,甚至當著梁思成的面來找林徽因。

最後,恩師梁啟超也看不下去,寫信訓斥他:“你就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了,你這種做法,不論你未來是否能夠與徽因在一起,現在就已經給人帶來痛苦了。”

徐志摩對此視而不見,堅定不移地挖牆角。解鈴還須繫鈴人。最後還是林徽因親手斷了他的念想,說她馬上就要和梁思成去美國了,他們必須“離別”。

徐志摩這才無可奈何地意識到,他的女神已經決然離去。

他給林徽因寫了一首有名的《偶然》,對那一段感情作了內心自白,兩人一見傾心而又必須各走一方,這就是世俗所難理解的一種純情。

不懂《再別康橋》,你可能沒有真愛過

林徽因與梁思成

情場失意的徐志摩,不久遇到了京城名媛陸小曼。陸小曼與丈夫王賡的結合也是包辦婚姻,前夫王賡軍人出生,生活上嚴謹無趣,小羅莉配大叔,自然不符合陸小曼的心意。

王賡被調去哈爾濱後,交待好友徐志摩幫忙照顧妻子,沒想到徐志摩卻對陸小曼展開了愛情攻勢。

彼時王賡已官至五省聯軍總司令部的參謀長,既然槍桿子裡面能出政權,那麼槍桿子要除掉個把詩人也不在話下。

然而,王庚並沒有把刺刀或子彈送給徐志摩,而是在和陸小曼辦完離婚手續後,擲地有聲地送給徐志摩一句話:“我們大家是知識份子,我縱和小曼離了婚,內心並沒有什麼成見;可是你此後對她務必始終如一,如果你三心兩意,給我知道,我定會以激烈手段相對的。”

徐志摩如願抱得美人歸。結婚典禮上,作為證婚人的梁啟超心裡極為不爽,當眾喝罵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以至於學無所成,做學問不成,做人更是失敗,你離婚再娶就是用情不專的證明!陸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過來人,我希望從今以後你能恪遵婦道,檢討自己的個性和行為,離婚再婚都是你們性格的過失所造成的,希望你們不要一錯再錯自誤誤人!”

不懂《再別康橋》,你可能沒有真愛過

名媛陸小曼

然而,再婚後的徐志摩過得也並不如意。為了滿足陸小曼的巨大開銷,他不得不在多處任教,疲於奔命。由此也越來越念想和林徽因的種種美好。到後來實在受不了,決定第三次遊學歐洲,目的在於逃避現實。

故地重遊,一首《再別康橋》應景而生。

他把自己比喻成“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僅這一句,對林徽因柔情似水、滿腹深情一覽無餘。

但是,一回想到和陸小曼的婚姻現狀,不由得發出“尋夢”的疑問,“撐一隻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慢溯”,明顯想逃離現實。

他甚至幻想出走後的輕鬆:“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很快詩人便清醒過來:“但我不能放歌”,這是多麼無奈糾結。

回到現實裡,他以哽咽決絕的心情,沉默地告別康橋,告別他的過去,告別他的青澀與輕狂,告別他的失望與無奈,告別一切。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自古多情傷別離,重讀《再別康橋》,留給我們的,只有滿紙的唏噓和嘆息!

不懂《再別康橋》,你可能沒有真愛過

徐志摩手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