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從沒有人能想到,短短八年時間,已有百餘年曆史的國粹京劇藝術內部發生了鉅變。
從2011年至今,北京京劇院領導層遵從京劇藝術的根本規律,尋求、探索,通過舉辦“魅力春天”青年京劇演員擂臺賽、擂臺邀請賽等一系列戰略性舉措,在人才培養、市場競爭機制建設、劇院改革等關鍵領域,取得突破,解決了長期困擾京劇藝術傳承發展的問題,成為引起各方面高度關注的藝術院團。
北京京劇院的種種探索,源於京劇人的危機意識,源於京劇人的文化擔當精神,體現出的是京劇人的高瞻遠矚,以及對劇院歷史文化地位的清晰認知,對促進文化發展繁榮,樹立文化自信,做出了極富意義的實踐。
“魅力春天”再一次落下帷幕,北京京劇院和京劇藝術再一次迎來收穫,這些心懷使命感的京劇人,向“兩個一百年”的偉大目標邁出了最新一步。
第五屆“魅力春天”青年京劇演員擂臺賽演員見面會
8年10次 :“堅持是特色”
“魅力春天”誕生於2011年,當年北京京劇院舉辦了第一屆“魅力春天”青年京劇演員擂臺賽,第二年又舉辦了青年京劇演員擂臺邀請賽,前者是劇院內部青年演員的競爭,後者則是全國院團優秀青年演員之間的較量。
歷經8年時間,“魅力春天”茁壯成長,開花結果,包括今年的第五屆“魅力春天”青年京劇演員擂臺賽在內,北京京劇院總計舉辦了10次擂臺賽和擂臺邀請賽,為京劇舞臺貢獻出100多位優秀人才,其中的佼佼者張建峰、楊少彭、張馨月、常秋月、姜亦珊、譚正巖等,都已經成為各自行當以及北京京劇院的中堅力量。
在北京京劇院院長李恩傑的眼中,“魅力春天”擂臺賽的一大特點就是“堅持”。“所有的藝術類比賽,堅持就是勝利。如果搞一次,搞得熱熱鬧鬧很容易,但效果有限,不會對藝術發展起到重大推動作用。”
這也是北京京劇院要把擂臺賽做下去的理由之一,“我們要把這個平臺堅持下去,在堅持的過程中,還要不斷改進,不斷總結、發現規律。”李恩傑如是說。
著力解決人才培養問題
從8年後的今天回顧,更能體會到以李恩傑院長為核心的北京京劇院領導層對京劇藝術傳承發展的擔憂,還有那份希望京劇重新走向輝煌的良苦用心。
當初北京京劇院發起“魅力春天”青年京劇演員擂臺賽,正是看到了京劇傳承所遇到的嚴重問題,李恩傑院長指出,“人才培養是我們傳統文化、傳統戲曲的一個根本性問題,或者說永恆性問題。這門藝術從產生開始,就一定有後續人才培養的問題。”
而且,那時候的問題看起來更嚴重,京劇行業不夠景氣,很多青年演員苦於沒有登臺機會,失去了練功、學習的動力。北京京劇院看到了問題的實質,大膽嘗試為青年演員提供演出機會,去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李恩傑透露,“最初要考慮的是怎樣調動青年演員去學去練的積極性,就開始讓他們去演出,有了演出機會,他們就會去學。”於是,2011年,“魅力春天”青年京劇演員擂臺賽應運而生,一辦就是8年。
這也是京劇史上難得一見的“改革”,李恩傑指出,“通過擂臺賽這種方式培養演員,給青年演員這樣的機會,在京劇歷史上是不曾有過的。”擂臺賽的出現,果然達成了目的,大批優秀人才也從這裡脫穎而出,李恩傑總結道,“現在看來,這個方法是正確的。擂臺賽之前,排練廳人滿為患,孩子們自己去找老師去學習。”
“魅力春天”青年京劇演員擂臺賽
張建峰出演《群英會·借東風》
“魅力春天”擂臺賽的一大特色是一些國內京劇比賽都不具備的,北京京劇院創造性地採用了“青年演員+整出大戲”的模式,讓大批青年演員有了人生中第一次主演一場大戲的機會,但凡參加過“魅力春天”擂臺賽的劇院新人,對此無不充滿感恩。李恩傑說,“北京京劇院首開唱大戲這種方式,以前通常只以15分鐘表演來選拔演員,但選出來的演員不具備真正擔當大戲的能力。這是我們堅持要讓演員唱一整齣戲的原因。”“讓青年演員唱大戲本來就是京劇藝術的規律,像前輩的京劇藝術家,十幾歲時候就能挑班兒了。”
李恩傑也談到了青年演員唱大戲的作用,“唱一臺大戲,跟只唱15分鐘,對演員是不一樣的歷練,對演員的整體提高也是不同指標。唱好15分鐘未必能唱一整臺大戲,15分鐘能夠看出來的東西比較少,而唱一整臺戲,對劇目整體的駕馭、節奏的把握、人物的理解,是對演員全面素質的要求。”
這樣做還有另一重意義,李恩傑院長表示,“如果青年演員演不了大戲,就上不了北京京劇院的舞臺。這等於無形之中提高了對青年演員要求的標準,創造瞭解決人才培養的實質性問題的方式。這不只是解決北京京劇院的問題,而是解決整個京劇傳承的問題。”
競爭機制是成功的關鍵
擂臺賽,顧名思義,是一個競爭的場合。“競爭”是李恩傑院長談到“魅力春天”擂臺賽乃至劇院管理時,再三強調的核心詞彙。“人才培養要尊重京劇藝術發展規律,不能違背規律,這個規律就包括競爭。”李恩傑表示,“通過擂臺賽,我們營造了一個競爭的環境。”
這種競爭體現在多個層面,包括擂臺賽參賽演員的選拔、培養演員的標準等等。比如青年演員參賽,北京京劇院建立了嚴格標準,李恩傑院長強調,“我們選擇讓青年演員競爭,擂臺賽是給每個人準備的公平競爭的平臺,但我們在能力上、業務上確定相應的標準,演員達到一定水平,我們就給提供機會。”
“魅力春天”青年京劇演員擂臺賽
張馨月出演《謝瑤環》
參加擂臺賽本身就是競爭,每場比賽都有專家評委和觀眾評委評分,每位演員的成績一目瞭然。不過,北京京劇院不會因此為演員排名次,更多將其看成一個激勵的手段。李恩傑院長說,“從第一屆開始,劇院從不說誰在擂臺賽當中是第幾名。真正重要的是演員在藝術上把基礎打牢,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去進步成長。”
同時,“魅力春天”實際上也形成了青年人與其他年齡段藝術家之間的“競爭”,李恩傑院長透露,“擂臺賽不僅僅推動青年成長成熟,我們的中年甚至領銜主演也會坐不住。擂臺賽形成推動劇院整體向前發展的原動力。”無形之中,擂臺賽也推動了劇院的人才梯隊結構建設,“北京京劇院現在不僅是青年演員好,各個年齡層次的演員在全國同齡演員中的狀態都是好的。”
此外,競爭機制也體現在北京京劇院的更多工作之中,如何從青年演員中優中選優,如何分配演出機會和檔期,在劇院實行的項目制之中,競爭機制同樣在發揮著作用。李恩傑透露,“通過擂臺賽等各種途徑鍛鍊,達到一定水準的青年演員,劇院支持做專場。這個過程體現的同樣是公平,誰更努力,劇院就給誰支持,以調動演員的積極性。”
競爭帶來的好處還有一點,通過競爭,北京京劇院的演員能夠逐漸尋找到自己的準確定位,有些演員會主攻二路角色,促進了劇院演員隊伍的合理化,也增強了劇院的和諧。
京劇也需遵循市場規律
與競爭機制相伴隨的,是市場意識。這是北京京劇院在把握京劇藝術規律的基礎上,提出的重要方針。
“魅力春天”擂臺賽誕生之時,北京京劇院就在著力培養青年演員面向市場的意識,注重自己的票房,一度還在比賽評分時加入了票房分數。李恩傑認為,京劇與市場不可分割,市場競爭機制可謂推動京劇藝術發展的原動力。“京劇是角兒的藝術,也是市場的藝術、競爭的藝術。傳統藝術只有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中才能前行,離開了市場和競爭,會越來越萎縮,無法真正傳承下來。”
不過,市場化這條路走得並不是一帆風順,李恩傑透露,“剛開始的時候,擂臺賽演出的票房並不理想,甚至有人質疑舉辦擂臺賽的必要性,也給劇院造成了不小壓力。”經過歷屆對觀眾的培養,“魅力春天”擂臺賽的票房情況已是十分喜人,李恩傑提到,“魅力春天”擂臺賽不實行贈票,今年的第五屆擂臺賽上座率基本在5-8成,《勘玉釧》和武戲專場《秦瓊觀陣》《蜈蚣嶺》《洗浮山》實現了滿座。
“魅力春天”也增強了北京京劇院在觀眾中的品牌影響力,李恩傑說:“到了今年的第五屆,在戲迷票友和觀眾群眾中已經形成了這樣的概念,只要是北京京劇院的演出,不論是青年演員還是老演員擔綱,都會買票看。”李恩傑以今年春節期間的演出為例,初一日場的演出傳統上是最不容易賣票的,但當時大幕一拉開,底下爆滿,把演員自己都嚇了一跳。
北京京劇院將“魅力春天”作為一項長期投資的戰略眼光,由此可見一斑,李恩傑院長謙虛地表示,“今天,北京京劇院市場化程度還不是很高。” “現在我們還不能稱‘收穫’了成功,只是初步顯示出投資的回報的趨勢。”
“魅力春天”青年京劇演員擂臺賽
譚正巖出演《龍鳳呈祥》
京劇藝術的發展也需要社會各界共同來參與,北京京劇院果斷與社會企業合作,在尊重京劇藝術的基礎上進行新的探索。李恩傑介紹了劇院演員舉辦專場的經驗,“演員專場是在劇院政策支持之下,讓演員去整合社會資源來幫助運作。專場演出劇院只收取基本演出費,場租、演出的一切資源都有劇院提供。有些交給企業運作的演員專場演出,單場收入達到20萬元,企業可得到三分之二。”這樣的優惠政策,吸引企業踴躍與劇院合作,“也得到演員的認可,他們都躍躍欲試,反過來促進演員去提高水平,吸引企業支持,形成良性循環。”
在“魅力春天”擂臺賽中引入市場因素,北京京劇院也是希望按照京劇藝術的規律,建立一個衡量演員水平的客觀標準。據介紹,北京京劇院還為演員確定任務指標,如果完不成基本任務,將影響獎金、評職稱,讓多演的得到好處,不演的受到懲罰。
低調的機制創新改革
既然要走市場化之路,劇院在管理上就會面臨著更高的要求,為此北京京劇院在劇院管理機制上進行了大膽創新,在全國院團中積極打開院牆,整合全社會的資源,合作發展京劇。李恩傑院長指出,“擂臺賽已經能成為整個劇院改革、發展的原動力。或者像一些戲劇專家評價的那樣,這是種戰略佈局。”
從“魅力春天”誕生至今的8年時間裡,李恩傑院長領導的北京京劇院做出了一個長期規劃,“我們規劃了八年,第一年主抓唱響之旅,第二三年主抓傳承,通過各種老帶新的形式,推一把青年演員;之後五年是整體推動發展。”
如今回顧這八年的歷程,李恩傑充滿感慨地說,“這八年當中,我在京劇院沒提過改革兩個字,其實實施的是一場全方位、深層次的的機制改革。‘魅力春天’青年京劇演員擂臺賽是和北京京劇院的內部機制改革相伴而生、相輔相成的。”
這個過程,也體現出李恩傑為首的劇院領導班子的管理智慧,劇院的改革採取的是一點點地推進的方式,新的管理制度都是先通過試行的方式進行,然後逐步正式落實。
這個改革的過程,讓北京京劇院在“魅力春天”擂臺賽之外,又推出了眾多新的舉措來推廣京劇,比如北京京劇院在與全國院團開展合作的過程中,大方地分享自己的演員資源,支持演員去其他院團排戲。李恩傑將如今的北京京劇院定位為京劇藝術發展的中心、基地和平臺,“通過這樣的舉措,北京京劇院可以說是覆蓋全中國的京劇演出舞臺。”
北京京劇院也支持演員去參與電視劇、電視綜藝節目等大眾藝術形式,來推動京劇藝術發展,讓更多觀眾認識京劇演員。李恩傑自豪地說:“像北京臺的《傳承中國》節目,大部分是我們的人。”李恩傑認為,有譚正巖這樣的優秀演員參與這種節目,代表了京劇發展的一種方式。“這是個導向,京劇要活躍起來必須變,變有無數的變法,現在需要融合傳統做新的探索,變的結果就讓市場去檢驗,讓觀眾檢驗。如果有得到各方認可的成果,就能夠成為留給未來的財富。”
這一切,其實為了實現李恩傑對北京京劇院的未來定位:一個是和諧劇院,一個是世界馳名劇院。“京劇是中國的國粹,世界上無人不知中國有京劇,而京劇的根就在北京京劇院,北京京劇院是京劇界最特殊的劇院。”
圖/史春陽
-End-
新媒體制作人員:王廣燕
閱讀更多 藝綻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