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長沙銅官窯博物館開展“尋千年遺珍、覓彩韻唐風”活動

望城區新媒體中心6月10日訊

“我是第一次來,看到了千年前的文物,還聽了許多故事,非常喜歡這裡。”手捧著陶藝紀念品,5歲半的龍沂辰開心地表示。每年六月的第2個週六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天長沙銅官窯博物館迎來了一群小客人,在工作人員帶領下,大家參加了“尋千年遺珍、覓彩韻唐風”的尋寶活動,一起看文物、聽故事、尋寶物、奪禮品,慶祝這個特別的日子。

長沙銅官窯博物館開展“尋千年遺珍、覓彩韻唐風”活動

“小朋友們,你們看,這些就是千年以前的銅官窯陶器,曾經它們搭乘大船到了國外,在航行中沉沒海底,近些年才出水,這麼多年過去依然這麼漂亮……”講解員首先帶著孩子們參觀了博物館,從海上航線圖到黑石號出水文物、寫滿花鳥詩文的長沙窯陶器精品,一一解說。特別是,當看到按照等比例仿造出來的黑石號船體,在聲光影的襯托下再現了千年前那段乘風破浪的情景時,讓孩子和父母驚歎不已,紛紛拍照留念。

長沙銅官窯博物館開展“尋千年遺珍、覓彩韻唐風”活動

最為讓孩子們緊張和興奮的當然還是尋寶環節。當接過尋寶任務卡後,孩子們四散開來,尋覓自己的“目標”。9歲的茹涵今天特地跟媽媽從幾十公里外的市區趕來參加活動,她要尋找的是一個獅子圖形的陶器,小傢伙之前聽得很認真,拿到任務卡後就眼睛一亮,告訴媽媽,“我見過這個,我知道在哪裡!”一路疾跑就來到了一個玻璃櫃前,細心記下了該文物的名字“青釉褐綠彩童子騎獅塑件”,成功默寫在了任務卡上。

長沙銅官窯博物館開展“尋千年遺珍、覓彩韻唐風”活動

但孩子還有個疑問,為什麼只見獅子沒見童子呢?這個疑問在講解員阿姨隨後的講文物故事環節得到了解答。原來,的確每個文物的名字是由文物的釉色、形狀和用途組成,這個“青釉褐綠彩童子騎獅塑件”因為在地下埋藏了上千年,被髮掘時候童子已經毀壞掉了,只剩下腿部還在獅子身上。講解員將任務卡上的文物故事一一道來,大人小孩聽得津津有味。

長沙銅官窯博物館開展“尋千年遺珍、覓彩韻唐風”活動

博物館的互動體驗區內,模擬製陶遊戲也是孩子們最愛之一。只見小傢伙們在幾次嘗試後,掌握了方法,可以正確地按照器型、紋飾、釉色、時間、溫度等來選擇,“燒製”出自己想要的陶藝品。

長沙銅官窯博物館開展“尋千年遺珍、覓彩韻唐風”活動

“這樣的活動有意義,孩子們既瞭解了長沙窯的輝煌歷史和傳統文化,又能學習陶藝製作的相關工藝和程序,增強了文化自信,也在快樂玩耍中成長學習。” 龍沂辰的爸爸龍宇表示。長沙銅官窯博物館負責人表示,還將進一步開展類似互動體驗活動,讓更多人瞭解銅官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