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蹚出“靠山吃山”新路——看罗田县如何打造湖北生态文明发展样板

通讯员 刘世民

6月9日,湖北省旅游委开展“灵秀湖北、乡约荆楚”品牌创建推广活动,全省10个乡村旅游目的地,罗田县位列其中。

入夏的罗田,青山如黛,绿水含烟,好山好水的罗田,处处生机勃勃。涟漪轻漾的天堂湖,清水出芙蓉,美景留客卿;云蒸霞蔚的薄刀峰,山色有中无,农家生意火;青砖黛瓦的燕窝湾,梦里乡愁地,相识燕归来;如诗似画的九资河,产业升级忙,药农增收快……

罗田县委书记汪柏坤说,罗田属典型的山区小城,“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其真实写照,靠山吃山、砍伐林木、裂山采矿一度是该县百姓最为简单有效的致富路径。

2012年以来,罗田腾笼换鸟,同样是“靠山吃山”,罗田将发展主导思想从过去“卖产品、卖资源”腾换为“卖风景、卖生态",开展产业升级、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将绿水青山当作金山银山,更变成全县62万百姓的“幸福靠山”。

长期的坚守,罗田县“生态立县”得到丰厚回报。据统计,2017年,该县接待游客64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5%和25.8%。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九资河镇现有居民万余户,其中中药材种植户数超过9000户。该镇因中药材茯苓、天麻的种植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乡镇。去年茯苓产量1250万公斤,天麻产量600万公斤,两项药材的产值接近4亿元,成为该镇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该镇党委书记叶锦明说,茯苓、天麻等木本药材种植需要消耗大量木材,对土壤要求严苛,因此每年需要更换新壤,开山培土成为农民获取新土为数不多的途径。随着茯苓等木本药材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药农和自然之间的矛盾愈发难得调和。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摆在九资河镇党委政府面前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尽管当地有着上千年的茯苓种植历史,木本药材种植是九资河的支柱产业,但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掠夺式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叶锦明深知。

放弃拥有千年历史的木本药材,改种草本药材,药农们众说纷纭,反对声一浪高过一浪。

不忘初心,九资河镇党委政府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和决心,坚定不移。

2015年伊始,九资河镇做出决定,通过支持药材大户的转型发展,引导药农由种植木本药材转向种植白芨等草本药材,带领全镇9000余户药农实现绿色转型发展。

方永贵是九资河药材种植大户,2015年开始,他大幅削减天麻、茯苓等木本药材的种植面积,2016年在药材合作社基础上,成立罗田县神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集中流转1800亩土地,改种白芨、七叶一枝花等草本药材,当年就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不少农户见方永贵种高端药材赚大钱,纷纷效仿,改种白芨草本药材。方永贵又用自己的示范引导九资河的中药材种植,就这样一轮接一轮地调整,使罗田中药材产业既踩在市场紧俏需求的节点上,又迈向了绿色发展的新征程。

叶锦明说,药材种植走上绿色发展之路后,九资河镇相继关停了辖区所有的采矿场、畜禽养殖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升级景区,兴办节会,丰富游客体验。

据统计,2011年,九资河有农家乐60家,2017年,农家乐数量井喷至627家;2011年,天堂寨景区门票收入500万元,2017年跃升至4000万元,全镇旅游从业人员达8000余人。2015年,该镇荣获“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称号。

九资河镇的绿色转型升级发展,只是罗田县的一个缩影。县委书记汪柏坤说,未来,罗田县将更加突出绿色发展方向,更加突出以民为本理念,更加突出打基础、利长远,更加突出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绿色发展理念。

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千里大别山,美景在罗田。罗田人像爱护眼睛一样,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呵护着这好山好水、青山绿水。

罗田县纺织工业园在建成之初,就遭遇环保难题。辖区污水管网配套不完善,导致纺织企业的工业废水直排朱家河水域,流向城区义水河,对沿线河流造成污染。2017年7月,当地环保部门下达整改函,园区5家纺织企业被责令进行污水循环系统升级改造。

许朝阳老家在罗田,早年在苏州吴江经营纺织生意。2015年他投资6000万元,在罗田兴办了一家纺织企业。作为共产党员的他,2017年5月,率先垂范,斥资150万余元购进污水循环利用系统,对工业废水进行循环再利用。随即,园区其他4家企业纷纷效仿。

许朝阳罗列了一组数据,以2017年7月为例,当月水费2.8万元,污水处理费1.6万元。污水循环利用系统启动后,每年为工厂节省水费和污水处理费高达50万元。“投资150万元的环保设备,3年就能回本,往后每年还能赚钱”,他高兴地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回乡兴业不能破坏罗田的好山好水”,许朝阳说。

村妇浣洗、老翁垂钓、顽童戏水……没有工业废水直排,朱家河沿岸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过去一年,罗田县严把项目准入关,坚持决不牺牲环境、决不接收污染企业、决不降低环保门槛的原则,关停多家高耗能污染企业,对多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此外,该县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建设、治理工业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也卓有成效。

该县关闭了两家耗能高的落后产能项目;完成所有加油站油品升级;改造了66家企业燃煤锅炉;290家业主主动安装了油烟净化设施;淘汰了556台黄标车。

此外,罗田县还强力推进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建设,城区建成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了对水质的实时监测;建设凤凰关水库备用饮用水水源地,建设了凤凰关中心水库,推动了凤凰关水库周边4个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在改善河流水质上,罗田新增塔山河盖板沟、东门大桥至塔山河口、沁水岩片区雨污分流、栗子坳过河管网改造工程;投资1.2亿元建设了日处理2.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依法取缔网箱59口,清除土坝135座,取缔696条“三无”船只。

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坐拥大别山,是罗田人的幸运;守护大别山,是罗田人的历史责任。长远的发展眼光,坚定不移的生态保护,让绿水青山焕发出巨大活力。

2018年,在罗田县两会上,县委副书记、县长郝爱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更是罗田县最宝贵的财富、最重要的品牌,要始终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绿水青山”。

今年年初,该县立即启动了“两禁一绿”专项行动,对破坏的生态进行保护和修复。“两禁一绿”系该县的创新之举,即:禁止非法矿山开采、禁止非法河道采砂,绿化河堤,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其实,早在2012年,罗田县就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该县在全省率先禁止采伐、销售商品林材,政府还向林户发放禁伐补贴,去年发放补贴款1200万元。此外,“生产许可证到期后一律不再延续”,该县相继关停80余家石材矿山,并对破坏的山体进行复绿。

县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付成超说,近年来,罗田县对污染企业出重拳、下猛药、动真格、出实招,今年4月30日前,停止对13家河道采砂业主供电,并进行河道规整、河堤复绿;5月31日前,停止对8家矿山开采企业供电,并责令对山体进行修复。

“淘汰落后产能,是对生态的最好修复。今年,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全面退出市场;高耗能碳化硅项目提档升级,转型生产新材料石墨;在对待落后产能企业落户问题上,电力部门一律禁止报装”,付成超说,绿色发展,是罗田的一张新经济名片。

天堂寨景区天堂飞漂项目2012年5月进入景区,项目经过的区域,有香果树、巴山榧、紫茎等10余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它们对生态环境敏感,生长受到严重影响。今年5月16日,罗田县提前终止合同,以480万元“买断”该项目,并进行复绿。

靠山吃山,过去靠的是资源,是产品。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害。如今的罗田县依旧是靠山吃山,但靠的是美景、是生态。表面上看,关停矿山、禁伐林木,对经济发展各项指标带来影响,实则不然。

汪柏坤算了一笔账,通过对生态的保护和修复,罗田的碧水蓝天、灵山秀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购物,绿色发展持续释放红利,老百姓的收入不减反增。去年全县接待游客64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2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5260元和10240元。

完善生态文明体系建设

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近年来,罗田县坚持将绿色发展有机融入到制度建设、生态建设、城市建设之中,加快罗田的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为湖北省的生态文明发展打造可复制可借鉴的罗田样板,让绿水青山成为62万百姓的“幸福靠山”。

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森林资源管理等制度,完善一二三产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建设长效机制。重点企业全部使用明管排污,并实行24小时自动在线监控。

罗田县还将全面落实河(河段、水库、塘堰)长制,压实乡镇、村、组属地管理责任和农户承包经营管理责任,构建河道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新机制。该县还将争创全省土地集约节约示范县、省级森林城市和国家级生态县。

“山上的树木稠密了,野山羊、野猪等过去难得一见的野生动物多了起来;小溪的水清澈了,对水质要求很高的小鱼小虾,又成群结队了;罗田的生态环境美起来了,下乡的游客多了起来,农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骆驼坳镇燕窝湾村党支部书记郭海平说。

燕窝湾村的徐志新,在北京打拼成功后反哺家乡,在村委会配合下,带领乡亲们建设生态农庄,发展生态旅游,建设养老公寓。不到5年时间,便将一个贫困村打造成3A级景区,实现了从“绿起来”到“美起来”再到“富起来”的嬗变。

近几年,罗田县大力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把全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管理和营销,构建一核、三廊、五镇、十村、百景的全域旅游新格局。2016年,罗田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数据显示,2017年,罗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2%,远远高于GDP的增幅。预计2018年,该县实现旅游业增加值将占全县GDP的15%以上,旅游业就业贡献率达到20%以上,当地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业。

“绿水青山,就是发展,就是效益,就是金山银山,”汪柏坤说,要从骨子里自觉、坚决地抛弃几十年来形成的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重开发轻保护、重地上轻地下等旧观念、旧思想,为罗田的子孙后代守护好绿水青山、碧水蓝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