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傳統的24節氣,被她用時裝的形式在T臺上展示,驚豔全場

歡迎關注原創視頻頭條號“世角”。本篇文章的視頻內容在今日頭條同步發送。歡迎大家在頭條號內搜索世角關注訂閱,看視頻更精彩。

我自己,包括度兮這個品牌,我希望做的首先是衣服。它不是隻有在紅毯上可以穿的,或者只有在T臺可以穿的,它是可以日常穿著的。而且我希望,衣服穿上是讓人感覺舒服的,而不是變成一個刑具,讓人覺得不用某種姿勢站著就不對。

——郭瑞萍 服裝設計師 北京服裝學院教授

傳統的24節氣,被她用時裝的形式在T臺上展示,驚豔全場

傳統的24節氣,被她用時裝的形式在T臺上展示,驚豔全場

傳統的24節氣,被她用時裝的形式在T臺上展示,驚豔全場

傳統的24節氣,被她用時裝的形式在T臺上展示,驚豔全場

傳統的24節氣,被她用時裝的形式在T臺上展示,驚豔全場

傳統的24節氣,被她用時裝的形式在T臺上展示,驚豔全場

傳統的24節氣,被她用時裝的形式在T臺上展示,驚豔全場

傳統的24節氣,被她用時裝的形式在T臺上展示,驚豔全場

傳統的24節氣,被她用時裝的形式在T臺上展示,驚豔全場

傳統的24節氣,被她用時裝的形式在T臺上展示,驚豔全場

傳統的24節氣,被她用時裝的形式在T臺上展示,驚豔全場

傳統的24節氣,被她用時裝的形式在T臺上展示,驚豔全場

傳統的24節氣,被她用時裝的形式在T臺上展示,驚豔全場

傳統的24節氣,被她用時裝的形式在T臺上展示,驚豔全場

二十四節氣,看上去是一個方的?還是圓的?還是黃色的、還是綠色的?它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東西。衣、食、住、行,都可以去承載它,表現它。在衣的層面上,要用具象的形式,去把它表現出來,讓大家知道,你做的東西和二十四節氣是有關係的。

我其實一直做中國味道的東西,但它符號化並不很明確。比如立領、盤扣,我也做過,但是我不認為只有它們能夠表達中國的韻味,或者說氣質的東西。所以我想找一種在精神上,味道上更契合的東西。而二十四節氣和我想做的東西,本身很契合,這也是為什麼會去做二十四節氣為主題的服裝的一個原因。

2017年,剛好是芒種時節,舉行了二十四節氣的非遺服飾秀。所以當時的主題就是芒種,但是沒有全場都是芒種的色彩意像,我們會有一些時節變化。有一個最主要的特點是,去年是用針織去做春夏裝。芒種其實是一個比較溫暖的,炎熱的節氣,所以我們其實在設計上,也嘗試用比較溫暖的色調,但是同時做出來清風徐來的感覺。在材質上包括設計上,包括這種圖案上,會盡量去找跟節氣的契合。包括在設計本身上,包括回到服裝的本位來講,它的可穿性,以及在服裝上的一種創新和突破。

今年我們在做頭腦風暴的時候,大家都在想做什麼。想起詩經裡面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一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其實白露節氣的露和白鷺鳥的鷺是同音,而白鷺鳥在歷代文人的評價當中,它是可扶搖直上青雲,也可以話人間桑麻的。按我們現代的翻譯,叫出得廳堂,下得廚房,有點像這種。而且這個白鷺,也很像我心中的理想的女性,她有很美好的理想,可能也很有霽月清風的一種格調,她很優雅,但她不會做作,她有魅力, 但不是那種四射的感覺,而是那種暗香浮動、隱約的流露出來,這種比較含蓄的、內斂的一種女性。所以我覺得這幾個氣質,非常的吻合,是照著這樣一個格調去做今年的白露為霜。

我自己,包括我們做品牌,我希望做的首先是衣服。它不是一個只有在紅毯上可以走的,或者只有在T臺可以走,它就是大家也可以日常穿著的。而且我一直希望,衣服穿上它是讓人來舒服,而不是變成一個刑具,讓人覺得不用某種姿勢站著就不對。所以我個人覺得,白鷺的氣質和我們想要追求的服裝的本質很像。

在恭王府做服裝秀和在其他的秀場辦秀,會有一種故事的疊加感,甚至有一點點穿越感。出來的那個味道,確實和在別的地方作秀是不同的。所以在這個裡面,我覺得需要衣服和它有一種恰當的尺度。服裝本身和建築之間是有距離的,但是我們的模特,我們的化妝,包括甚至我們的音樂,我們整個發佈會的編排,其實去更好的讓一個古老的傳統的東西,和現代的、當下的,但仍然是中國的東西,怎麼樣去平衡。

去年選了芒種最有代表性的一個物件——小麥,我們用小麥做了這個現場的裝置,所有的觀眾除了看秀之外,他可以帶一束豐收走。今年仍然會有一點小的驚喜,不僅僅用服裝,而是給大家呈現的是一個更接近於生活方式的視覺和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