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袭人为什么敢诋毁林黛玉?

润杨阆苑


袭人曾对湘云说过:

“他(黛玉)可不做呢。饶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着了。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他他?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呢。”


在她的口中,黛玉非常懒,半年没拿针线活。但是书中对黛玉做针线的描写,至少有以下几处:

1.宝玉的佩饰被贾政的小厮解去,其中有黛玉做的荷包;

2.接上,黛玉生气,把正在给宝玉做的香袋铰了;

3.香菱拉了黛玉的手送回潇湘馆,坐了一会儿,两人讨论“这一个绣的好,那一个刺得精”;

4.薛姨妈过生日,黛玉送了“两色针线”作为礼物。

从这些描写来看,黛玉并非不做针线。袭人敢于诋毁,大约因为她从小服侍过湘云,感情深厚,并且湘云对黛玉也有意见。


其实袭人不止说过黛玉,也说过晴雯:“把你懒的,横针不拈,竖线不动”。但是文中对晴雯做针线的描写更多,并且她几乎是怡红院第一女红高手。宝玉把新得的孔雀毛的雀金呢烧了一块,裁缝、绣匠、作女工的都不认得、不敢接手,晴雯一眼看出、连夜织补。显然“横针不拈,竖线不动”的指责是不符合实际的。

但奇怪的是,平时牙尖嘴利不让人的晴雯,在袭人这次“横针不拈,竖线不动”的指责时,却一句话也没有反抗。用袭人的话来说,她“只佯憨”“和我笑”,笑而不语,竟是默认。为什么会这样?


袭人在怡红院中的地位不同于一般丫头,“一应针线并宝玉及诸小丫头们凡出入银钱、衣履、什物等事,也甚烦琐”。除了钱物,针线活也是归袭人来统一安排调配的。而“心比天高”的晴雯,最不服气的就是袭人的地位:“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呢,也不过和我似的”,她认为袭人和她地位是相同的。所以她肯为宝玉做针线,而不肯服从袭人的安排分配。这才是袭人指责“横针不拈,竖线不动”的实质。这一点,袭人也看得很明白,所以指责的同时,也点明了:“一般也不是我的私活烦你,横竖都是他的,你就都不肯做。”在没有袭人在场的时候,晴雯不仅肯做活,而且“病得七死八活,一夜连命也不顾”,连夜做活。

回到黛玉。在那样的年代,主子小姐也要做针线活,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宝钗有时做活做到三更,湘云在家做活是常常做到三更天。而黛玉呢,也常常失眠,却是为情所困、为写诗所困。她的针线活,不派实际用场,而是送给心爱的人(宝玉,还有刚认的干妈薛姨妈)。换言之,黛玉做针线,是当成兴趣、爱好、消闲来做,而袭人的针线却是实用。相形之下,袭人当然心中不平:凭什么你(黛玉)想做才做,我就非做不可?凭什么你(晴雯)不想做就不做,我就非做不可?凭什么你们做一次就叫人记着不忘,我做多少都是应该应份的?

这不平在平时也不敢发泄。到了少年相伴的湘云面前,可以毫无顾忌地述说述说。再加上黛玉的病、不宜操劳,就更容易取信。湘云相信自不必提,连宝玉也不便替黛玉辩护。

红楼似海,相逢是缘。为免失联,请关注“老却英雄似等闲199”。


老却英雄似等闲199


首先申明一下,关于《红楼梦》的问题,如果抛开上下文的连贯,只取某一两句话来说,就有断章取义的嫌疑。在这里,题主用了诋毁这个词,就完全是断章取义。

袭人嘴里说的“横针不拿,竖线不动”说的是晴雯,不是黛玉,用来说袭人说黛玉的,我想袭人哪怕智商再低,也不会这么说。而且这句话是袭人对着晴雯当面说的,带有一点开玩笑的意味。她让晴雯做,晴雯偏不做。晴雯心想,我凭啥要听你的啊?袭人却在想,我让你做你不做,我不在的时候你给宝玉缝一件雀金裘恨不得连命都不要。晴雯或许也在心里想,哼哼!我乐意!

袭人说“横针不拿,竖线不动”说的是晴雯,那么她究竟有没有说黛玉呢?有的,但不是这个说法。

起因是袭人求湘云帮她做针线,湘云就提起她听说上次黛玉因为跟宝玉生气,将做了一半的香袋铰了的事。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话:

史湘云道:“越发奇了。林姑娘他也犯不上生气,他既会剪,就叫他做。”袭人道:“他可不作呢。饶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着了。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他做?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拿针线呢。”

袭人为什么会说这样一段话?按理说,在背后说人真的不好,尤其是下人说主子,就更不好。但是,在这里,我认为袭人说法也可以理解。一是袭人诉说的对象是史湘云,史湘云可以说是从小由袭人服侍大的,所以她们之间特别亲密,说一些体己话也不为过,二是这样的话是顺着前面的话来的,既然讲开了,索性讲到底。袭人只不过讲了一个事实,并没有要诋毁黛玉的意思。如果说抱怨,可能有点,但是也轮不到袭人去抱怨黛玉。三是袭人作为府里老牌的大丫头,确实不排除她有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成分在里面。如果没有这样的感觉,她可能会换一个口气说。但事实上她没有。

诋毁是什么意思?故意诽谤、污蔑他人,袭人虽然资格很老,但是,她还不至于到对黛玉如此的程度。如果敢背后诋毁黛玉,贾母大概早就找她算账了。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苏小妮


熟悉《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宝玉身边有两个著名丫鬟,一个是成熟稳重的袭人,一个是灵透任性的晴雯,前者像薛宝钗,后者似林黛玉。

晴雯和黛玉虽然性格相像,一脉相承,但遗憾的是,她俩都任性骄傲,孤芳自赏,没能互相引为知己,而袭人和宝钗则惺惺相惜,彼此欣赏,既“同”又“和”,成了一对跨越主仆界限的好朋友。

作为贾宝玉未来姨娘的第一人选,袭人在对怡红院女主人的选择上,显而易见是“拥钗反黛”的。她做出这个选择的真正原因,或者说最主要的原因,却并非宝钗和她禀性相似,言投意合,而是另有隐情。

在人们的印象中,袭人是《红楼梦》里数一数二的忠仆,大概可以和鸳鸯、焦大并列,出人意料的是,当她肯定宝玉的心上人是黛玉时,却没有像《西厢记》中的红娘一样努力促成小姐莺莺与张生的美好姻缘,而是学起了王母娘娘,要在宝玉黛玉之间划一条难以逾越的银河。

袭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表层的解释是担心宝玉黛玉之间情之所至会发生“不才之事”,乃至“丑祸”,实际上在她心湖的底层却另有一个原因——她怕黛玉夺走宝玉对他的那份爱。

这份爱,其实就是回目中所云“贾宝玉初试(布)云(下)雨 情”,所谓与“袭人同领警幻所训(布)云(下)雨之事”的情节。

袭人深知,假如宝玉黛玉成就木石前盟,宝玉的爱之深和黛玉的小心眼绝对会让她的爱情势如山倒,轰然倒塌,一败涂地,连在宝玉的情感天地中插一根针的缝也找不到了;相反,如果宝玉娶了他不爱的宝钗,她袭人在宝二爷的感情王国里肯定还有一席之地,而且可能进一步拥有半壁江山,甚至有希望一统天下。


正因为此,袭人一直在本能地“拥钗抑黛”,为了维护宝玉对她的那份爱而尽心竭力,奋斗不息,结果竟一不小心成了几百年来的读者们口诛笔伐,避之不及的封建卫道士,岂不冤哉?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以袭人的身份敢诋毁黛玉吗?我想应该不会,根据题主所言,袭人最多是对在史湘云面前抱怨了黛玉罢了。不过袭人到底是奴才,一个奴才在一个主子面前抱怨另一个主子,那也是犯忌了,可一细想,袭人怎么会如此大胆呢?

贾母将袭人与了宝玉时,是想着宝玉身边没有尽心竭力的婢女,又看袭人心地纯良,恪尽职任,便偏心拨给了宝玉。贾府的规矩里,小主人没有资格使用一两月利的大丫鬟的,宝玉是个特例。



就这么心底纯良,素有“钗副”之称的袭人,为何会在一个主子面前对另一个主子指指点点,而且此人还是贾母最宠溺的外孙女林黛玉?我想最大的原因,不过是因为袭人看出了史湘云对黛玉的不满情绪罢了。

在黛玉进府前,史湘云便常与宝玉同吃同睡碧纱橱下了,黛玉进府后,史湘云便不大来贾府了,我想史湘云对黛玉应该有一种被横刀夺爱感觉,她会嫉妒黛玉与宝玉的亲密无间,怀念与宝玉相处的温馨时光,所以她曾对着宝玉道:“二哥哥净跟林姐姐玩,我来了都不跟我玩”,娇憨中带着责备。黛玉倒也不太计较,毕竟此时,史湘云的金麒麟还没出现,她的敌人只有宝钗。



但黛玉的不予理会并不能阻止湘云的进攻,有一次她甚至激怒了黛玉,她问:“你敢挑出宝姐姐的不是来,我便服你”,此时尚是黛玉对宝钗最有妒意的一段时期,自宝钗来后,因其人情世故滴水不漏,贾府上下众口赞扬,史湘云心智未熟,加上对黛玉的敌意,她自然会被宝钗吸引,慢慢变成宝钗的小迷妹。

而湘云对黛玉的不满和种种挑衅,早被袭人看在眼里,所以她才敢如此举动,又加上湘云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便意欲架桥拨火,激化湘云与黛玉的矛盾。袭人此举,不过也是为了与宝钗一边靠拢罢了,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宝钗的行为处事深得袭人敬服,将宝钗当成宝二奶奶的最佳人选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以宝钗待人不分亲疏的风格,一开始可能会人心所向,但终究让人感觉少了些什么,非要细究那就是“真诚”。大观园被抄检第二天,宝钗便急忙忙要搬出去,完全不顾此时住在蘅芜苑的湘云的感受,一刻缓冲的时间都不给,令湘云甚为寒心。此后湘云便住进了潇湘馆,后而两人中秋连句,开始打开心扉视对方为知己。

所谓:相似的人总会殊途同归,不同的人终究背道而驰便是如此。


微影悼红



袭人岂止是敢诋毁林黛玉,87“原创”袭人还敢向王夫人献计“元妃赐婚”,直接一剑封喉灭掉了“宝黛姻缘”呀!

都是因为87“原创”的袭人向王夫人献计“元妃赐婚”闹的,把个贤袭人从此钉死在耻辱柱上了。


黛玉只是宝玉的好几个表姐妹之一,并且论“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也只是排在湘云之后的“第二名”,加之任何时候有人开“宝黛关系”玩笑时黛玉一定立刻自证“清白”。

可是黛玉凭什么对宝玉有那么强的“控制欲?当然是因为“爱情”,因为宝黛之间有除了袭人亲耳听到、亲眼目睹、亲自被宝玉错当做黛玉抓紧手腕“诉肺腑”的贾府中再无人亲历过的宝黛“精神恋爱”。


可是袭人是宝玉的现实生活“第一人”、是真“嫂子”、是怡红院里的“花大奶奶”呀!能没有一点控制欲?如果真是这样子的话,袭人就真的不算是一个正常的女性了吧?

宝玉的三个表姐妹黛钗湘中,钗湘两个人都是为了他的前途操心、苦劝宝玉读书进取的,钗湘两个人都是帮着袭人给这个特别挑剔绝对不穿外头人做的针线的宝二爷做各种针线活儿的,同父异母的妹妹探春也主动为宝哥哥下功夫做鞋子。

唯有黛钗湘三个表姐妹中这个年纪居中的黛玉,不如宝姐姐、也不比云妹妹即不劝宝玉读书上进、也从不帮宝玉做针线活儿。黛玉一年半载做个香袋什么的还一赌气就拿剪刀✂️铰成两半了,小半年没动过针线也是事实呀!

怎么就称得上是“诋毁”林黛玉了呢?


宝二爷一发呆、一呕气,一多半就是为林姑娘又对“二爷”使了什么“小性儿”了,袭人这个“半母”为了“两个玉儿”的事情也是真够闹心的了。

可是袭人也是最懂规矩、最忠于职守的奴仆丫头,她明白自己终究是个下人黛钗湘三位表小姐她从来没有得罪过其中任何一个人。

更何况表小姐黛玉是贾府中呼声最高的“宝二奶奶”人选,最可能做自己将来的“主母”顶头上司”呀!

借袭人这种“奴性十足”的贤惠女子一百个胆子,她也不敢真的诋毁这个贾母最宠、宝二爷最心爱的表小姐黛玉呀!


阿丹151014015


袭人主要攻击黛玉两方面,一是不肯做针线,又不出活;二是小心眼、爱辖制宝玉。她抵毁黛玉的动因有以下三点:

一、她揣摩透了王夫人对黛玉的态度。袭人在荣府“服役”多年,对府里盘根错节的关系了然于心。她先后服侍湘云、贾母,后又供宝玉使唤,这诸多岗位的历练,她应学会了眉高眼低的能力。从后来的情节,我们可以大胆判断王夫人与贾敏的姑嫂关系并不和谐,既如此,安能善待黛玉?袭人对宝、黛关系很“关切”,她当然会特别关注贾府内务实际“大总管”王夫人对黛玉的阴晴冷暖,从而决定自己对黛玉的“双边关系。”

二、她希望宝玉娶宝钗。第六回,宝玉与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也不为越礼。”当然,袭人误会了贾母的安排,但此次“甜蜜”之后,她心中暗自作了姨娘的打算。她希望宝玉娶一个有涵养、容得下姨娘的二奶奶,否则,姨娘的日子怎么过?而她心仪的宝钗就是这样的人,她说宝钗“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这样一比,宝钗真不知要比黛玉要多加多少分?袭人眼中,宝钗不但心地宽大,而且非常具有亲和力,比如她将湘云送她的戒指转送袭人,还主动要帮袭人做针线活,偶尔还与袭人聊天唠嗑,说些家务人情事,显得很接地气。所以,袭人以为,若是宝钗做了宝二奶奶,她的姨奶奶便会做得安稳舒适。

三、袭人对宝玉有种护犊子的心理。自从第六回她与宝玉初试云雨之后,她的心理有了巨大的变化。她的意识中,她是宝玉的,宝玉是她的,又因为她大宝玉几岁,她对宝玉既是奴婢,又好像是姐姐,还是母亲。第三十二回,袭人与湘云有番关于黛玉的谈话,听听袭人对黛玉的评价,竟不像是奴婢的话,倒像婆婆对媳妇的抱怨呢,“他可不作呢。饶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着了。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他作呢。旧年好一年的功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没拿针线。”仿佛黛玉是个懒媳妇,既不肯做,又不出活。除了针线方面,袭人更气黛玉动辄耍脾气,折磨宝玉,“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这句话里,是袭人满腹的怨气,她疼宝玉、爱宝玉,她痛恨那些给宝玉不痛快的人。黛玉在得到宝玉旧手帕前,因不放心、不安心,特别敏感,偏偏挑宝玉的不是,她折磨宝玉的桥段在三十回之前俯拾皆是。对袭人来说,恨都恨得,抵毁黛玉,她又有何不敢?



玄真子桑


(我是君笺雅,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

我认为三十二回是《红楼梦》最具有转折的一回。从这一回开始,荣国府不再是个伊甸园,开始有了权力的倾轧和成长的烦恼。而这一回发生最大的一件事是贾宝玉向林黛玉表白了。可惜林黛玉没听到,偏偏被袭人听到了。以后多少事,也就从这一刻开始。但我觉得不应该怪袭人,还是贾宝玉的责任更大。我们不多说。



三十二回开头。史湘云带了几个石头戒指过来送给袭人。关于这个我也说过,史湘云在家里活计很重,她很不愿意在家里。她和袭人等交好固然因为从小一起长大,也有让袭人等多提醒着贾宝玉多叫贾母接史湘云过来贾府的原因。史湘云和林黛玉两人对话,袭人就说了一通关于林黛玉不干活,不做针线的话。按理这话绝不应该从袭人嘴里说出来,一个奴才说主人的闲话是很遭忌讳的。可见贾宝玉确实将这些丫头惯的不成样子。换做贾母,直接撵出去了。

从袭人说林黛玉的话,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袭人对林黛玉的不满。袭人道:“她可不作呢。饶这么着,老太太还怕她劳碌着了。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她做?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

这话是赤裸裸的暨越了。也是她难得的情绪外露。袭人之所以对林黛玉如此不满,其实后边就有透露。史湘云劝贾宝玉多关注仕途经济,被贾宝玉抢白, 袭人就说薛宝钗也被贾宝玉当众抢白了,还说宝钗可敬,比林黛玉强很多。而林黛玉是从不说这些“混账话”的人。这就是袭人不满林黛玉的主要原因。

贾宝玉为人一贯毁僧谤道,看不起读书人追求仕途经济,认为他们是“禄蠢”,袭人作为贾宝玉的身边人,一心为了贾宝玉好,时常规劝贾宝玉,贾宝玉却不听,所以“着实气郁”。贾家外面来往的三位姑娘,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薛宝钗和史湘云都劝过贾宝玉,这就很容易让袭人引为知己。三人更有共同语言。只有林黛玉,不但不帮着袭人规劝,反倒还放任贾宝玉,让贾宝玉每每都有依仗“林妹妹从来不说这混账话”。这种非主流的观点也让袭人等每每生出无力的感觉。我曾经打了一个比方,袭人就好比一个种树的人。难得种了一棵树,结果每次都被林黛玉给拔掉,这样袭人能对林黛玉有好感么?可说是越来越反感。


袭人对贾宝玉是真心实意的好。可谓是一心一意都在贾宝玉身上。可越这样,她就越对林黛玉不满。而贾宝玉还经常大赞林黛玉好。这样她所有的努力都白费的挫败感。

所以我总说,大观园的覆灭,贾宝玉要负绝对的责任。很多时候,贾宝玉自己做了很多他不知道的有恶劣影响的事。金钏儿如此,晴雯如此,芳官四儿如此,和林黛玉的关系也是如此。不懂的和没有实力保护自己爱的人,就等于将自己所爱之人推上断头台。袭人对林黛玉不满,也大多是贾宝玉的责任,怨不得别人。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一,袭人自认资格老。袭人原是贾母身边大丫头,因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在贾家,贾母屋里的猫儿狗儿都高人一等,何况是她身边的大丫头。



二,黛玉的处境尴尬。黛玉身份高贵,深得老太太喜欢,但毕竟父母已逝,寄人篱下,贾府的仆人多是富贵眼,捧高踩低,袭人做为宝玉身边第一人议论议论黛玉,谁又能如何?



三,主子纵容。王夫人对下人管制不严,袭人非议黛玉,可以推动金玉良缘,深得她心。宝玉对奴婢要求也宽松,袭人又与宝玉有云雨之情,她曾经凭此挟制宝玉答应了她的三个要求,议论黛玉,宝玉也不追究。宝钗的三观与袭人一致,深深赞同,湘云本就对黛玉有意见,更不阻止,袭人底气可不就更足了。



三,嫉妒。袭人无论把宝玉当作情人要求,还是看作儿子照顾,对宝玉对黛玉的伏低做小都是嫉妒的。无论她对宝钗说“姐妹们…也应讲分寸…”,还是对湘云说“…那林姑娘见他赌气不理他,后来不知赔多少不是呢。”都有一股子酸味。因而自知不妥,依然诋毁不误。


萍风竹雨123


我认为,袭人并不是在“诋毁”林黛玉,用诋毁这个词有些重了。袭人说黛玉懒于针线是和湘云闲聊说起来的,原句是这样:袭人道:“他可不作呢.饶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着了.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他做?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拿针线呢。”



我认为,这句话应该放在上下文里一起看,单独摘出来,似乎是一个丫鬟却鄙薄小姐,但是放在文章里看,就不是这样了。

这一节,湘云在宝玉房中说话,袭人请她为宝玉做一双鞋垫。看看,这是不是丫鬟支使小姐呢?是不是更加僭越?实际上,红楼中丫鬟和小姐之间的界限在闲谈中并不是那么分明,只是在吃饭、安席、有没有座位、服侍梳洗、晨昏定省等大面上不能错,但是在聊天中是不明显的。比如李纨身为大少奶奶也会和平儿坐在一起,还挠痒痒,平儿看到宝玉湘云烧鹿肉,自己来了兴致,要先烧一块等等。

这一节袭人说黛玉懒于针线,是有一些夸张的成分在的。但是首先,袭人说别人懒是有资格的,她是宝玉房中最勤勉的一个人,也是总管家一样的丫头。一个知道自己勤劳并以勤劳为荣的人说起别人总有几分“倚老卖老”,也是人之常情。

这一段描写非常真实,袭人请湘云做针线,湘云在叔叔婶婶家就不得闲,要经常做针线活计,来到贾府是休假性质,还要工作的话,本身是不愿意的,于是湘云开始找借口,自己做的扇套被林妹妹剪了,让林妹妹做。袭人和林妹妹本身没有很多私交,而且林妹妹是宝玉心尖上的人物,她是不敢支使林妹妹的,于是换了个说法,说林妹妹“懒”,还是希望湘云动手。两人感情很好,但是又没有好到可以交心的程度,只好你找一个理由,我也找一个理由。这就是人际交往的常态吧。


大先生的故纸堆


袭人因为与宝玉的关系,容不得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好,爱情是独占的。她能暂容薛宝钗,贾宝玉对薛宝钗的情感限于亲戚之情。而他对林黛玉完全超过了自身的亲情,有爱情苗头。袭人开始对宝玉去潇湘馆时常在一起表示不满。爱情里容不下第三个人,即使身份卑微的袭人也有人之常情的爱情。只是出身低下,身份被定为丫环,后又被定为姨娘。她的情感被人忽略。

林黛玉与贾宝玉有爱情,二人是思想相似产生灵魂的碰撞。而袭人也有爱情,对宝玉付出的更多,然而又未婚。她也要求得到同等的回报,当付出灵与肉得不到贾宝玉的回应,二人云雨结果超出了袭人内心所能承受的极限。用过像一块抹布被扔掉,尤其贾宝玉从薛家吃酒回来,袭人躺着。来人也不动。林黛玉来了走了。贾宝玉骂李嬷嬷,骂茜雪,心中有股不满。第二天早上二人坐着无言。

从那一刻,袭人心中是充满了悲哀与愤恨的。然而她恨的只能是林黛玉,抢夺了贾宝玉的心。而她只是暖床人。她不会仅满足于此,她是一个有心有感情的人。只能说二人云雨在二人心里产生了不同局面与心态。

贾宝玉不大介意,而袭人作为女性承受不了这种心理落差。她的妒意已产生了。她敢于当宝钗面诋毁黛玉,她是成为王夫人心腹,深知王夫人之心,也知薛家之心,谋金玉良缘。她的诋毁正中王薛之心,把她当知心人,在金玉良缘上有支持者。而林黛玉为人诟病中薛王两人心怀。有被出局的可能。

袭人对爱情的嫉妒引发了她与贾宝玉有那么一点关系的仗义想对宝玉操控管着,尤其发现宝玉对黛玉表白,对贾宝玉操控不了,尽而投向王夫人告了宝黛之事,已解内心的嫉妒。

宝玉即使娶宝钗,袭人日久对宝钗也会有嫉妒,爱情里没有宽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