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李滄東改編村上春樹的《燃燒》,細思恐極的隱喻和謎團全為你破解

引用李滄東訪談一句話作為開始:

“我認為這個世界對於有著無奈和憤怒的年輕人來說,這些日子真的是一個謎。”

這也是李滄東最新作品《燃燒》帶給我們最直觀的感受,能量積壓到最後帶來的澎湃,讓無奈和憤怒最終轉化成了悲劇。

李滄東改編村上春樹的《燃燒》,細思恐極的隱喻和謎團全為你破解

李滄東導演風格接近於詩人,作品中對邊緣人物內心碰撞的影像化,總是能讓觀眾沉浸體驗。

如果看過李滄東之前的作品《詩》,《密陽》,《綠洲》,《薄荷糖》等,就都能感覺到籠罩在主角對現實迷霧的抗爭。

村上春樹是文青必備的手冊,作者筆下的人和事,中心視角依然是邊緣人對世界的吶喊。

李滄東《燃燒》靈感來源於村上春樹的《燒倉房》,同時也受到了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燒馬棚》的影響。

村上春樹《燒倉房》篇幅極短,只有8000多字,留白的地方很多,就像一首詩可以讓人不斷的解讀重構。

李滄東改編村上春樹的《燃燒》,細思恐極的隱喻和謎團全為你破解

《燃燒》對《燒倉房》加入了很多豐富的解讀,讓影片的人物內心更飽滿。

但李滄東準確的抓住了《燒倉房》的骨髓,雖然《燃燒》故事更充沛細膩,但依然保留著迷宮一樣對人心的探索,以至於影片故意讓觀眾在情節中迷失,最後面對的只有悲劇。

李滄東改編村上春樹的《燃燒》,細思恐極的隱喻和謎團全為你破解

《燃燒》這樣的電影,每個人的解讀都可以不一樣,但不限定於誰對誰錯,這正是影片精妙的地方。

所以大聰按照自己的解讀,有了自己心中的《燃燒》(不喜勿噴)。

李滄東改編村上春樹的《燃燒》,細思恐極的隱喻和謎團全為你破解

——劇透解析線——


片中的主題和諷刺

影片的人物都是邊緣人,即使有錢的ben,依然是社會的邊緣人物,他們三人不去關心主流社會的價值觀,不去談及時事天氣,他們都在細緻經營著自己內心的飢餓。

海美在片中提出了一個議題,“little hungry”(小飢餓)和“great hungry”(大飢餓)。

小飢餓是解決溫飽衣食住行,大飢餓則需要解決內心的空虛,用自己的方式達到心底平靜。

海美自認為內心充滿了大飢餓,所以學習啞劇,跑到遙遠的非洲尋找自我,恨不得讓自己化成一道晚霞,淚流滿面。

李滄東改編村上春樹的《燃燒》,細思恐極的隱喻和謎團全為你破解

但諷刺的是,海美在現實生活中,是那種緊迫要解決眼前小飢餓的人。

海美自己在街邊做著收入甚微的站街工作,欠下一屁股卡債,導致家人都離她而去。

按理說,海美不應該奢望於內心的不平靜,而是要解決更多衣食住行的實際問題。

所以這樣現實和精神狀況極為不相符的海美,在ben帶海美去酒會聊天時就極為不相稱.

那些所謂的傾聽者,每個人臉上都帶對海美的不屑和嘲諷,雖然很微妙但也足夠證明在他們眼裡,海美只是一個無病呻吟的瘋子。

李滄東改編村上春樹的《燃燒》,細思恐極的隱喻和謎團全為你破解

在他們眼裡,他們很清楚海美只是ben的第N個玩物,ben只會找這種在社會沒有存在感的人作為他的陪襯,以填補ben內心的大飢餓。

ben的大飢餓在大家看來,似乎更符合邏輯,ben就是韓國的蓋茨比,身世成謎,家纏萬貫,開著跑車尋找內心的綠洲,似乎這樣類型的人,更有資格談論大飢餓,追求精神領域的貝斯。

這也是影片中的一道隱喻和對觀眾的提問,憑什麼只有完成小飢餓的人,才有資格去探索內心的大飢餓?!

李滄東改編村上春樹的《燃燒》,細思恐極的隱喻和謎團全為你破解

而鍾秀人設和內心也充滿了這種諷刺,而且是更激烈的小飢餓和大飢餓的對撞。

鍾秀學的是文學,有一個做小說家的夢,但現實的情況是他的階層和身份,讓他在小飢餓的邊緣中掙扎。

鍾秀的父親的官司,家裡的一地雞毛,自己無業艱難的找著工作,養著一頭和自己一樣孤獨任人宰割的奶牛。

而諷刺的是,在海美出現之前,鍾秀精神世界是一個自己都不想探索的迷宮。

李滄東改編村上春樹的《燃燒》,細思恐極的隱喻和謎團全為你破解

按理說,一位想要成為作家的人,內心世界應該充滿了各種大飢餓,把自己內心的飢餓,轉換成文字,宣告世界。

但鍾秀口中說著要寫小說,卻遲遲沒有動筆,性格上的慵懶,造成了他一直沒有勇氣跨出追求精神世界的那一步。

鍾秀平時的舉動和狀態,在海美和ben的對比下,也顯得格格不入。

李滄東改編村上春樹的《燃燒》,細思恐極的隱喻和謎團全為你破解

比如在酒會鍾秀的不自在和一言不發,在舞池中的無所事事,都影射出鍾秀自卑的一面。

而在牛棚中的鐘秀,卻自嘲的找到一種精神上的釋懷,用那句: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個人的孤獨詮釋最好不過了。

李滄東改編村上春樹的《燃燒》,細思恐極的隱喻和謎團全為你破解

其實《燃燒》的核心,就是闡述鍾秀如何找到自己心中大飢餓的主題,海美的出現,讓迷宮裡的鐘秀漸漸找到了出口,這個出口是鍾秀的海美的愛。

因此最終鍾秀用自己的方法,來釋放了對海美的愛,也就是憤怒的殺死了ben。

影片最後鍾秀的赤身裸體,和海美在夕陽下的半身裸體相呼應,讓兩人特殊的關係產生一種奇妙的關聯,海美用憂傷無奈詮釋自己的大飢餓,鍾秀用憤怒表達了自己的大飢餓。

李滄東改編村上春樹的《燃燒》,細思恐極的隱喻和謎團全為你破解


隱 喻

影片的隱喻非常多,留白和閒筆的空間非常大,讓每個觀眾看完之後,都能可以填上自己想要的解讀。

剝橘皮

剝橘皮是一出啞劇,影片的謎團就如同剝橘皮,越往後看,就越清晰,一層一層揭露真相。

但看到最後,一切都是啞劇,看不到,摸不著。

在啞劇剝橘皮彙總,你似乎在剝橘皮的過程中看到了橘子,甚至品嚐到了橘子,但一切都是一場空。

李滄東改編村上春樹的《燃燒》,細思恐極的隱喻和謎團全為你破解

自慰

在鍾秀和海美親親前,海美說過陽光會藉著南山塔照進來,非常短暫。

於是在他們親親時,鍾秀看到了那一短暫的“陽光”照到牆壁上。

很多人覺得這一段很詭異,大聰認為一個人在長期單身獨處的情況,為了發洩自己情慾自慰,是會對著某一處地方展開鬧鐘幻象的。

鍾秀正因為長期自己在家,看著某個地方自慰,在真正和海美親親時,也會造成了分心,而且鍾秀的人格,就是很容易分心的,整個片子鍾秀都給人這樣的感覺。

此外鍾秀對著首爾標誌性建築南山塔自慰,也說明底層階級代表的鐘秀,對韓國這個國家的失望和發洩,甚至是故意的褻瀆。

李滄東改編村上春樹的《燃燒》,細思恐極的隱喻和謎團全為你破解

鍾秀父親

鍾秀父親的故事線受到威廉.福克納《燒馬棚》影響,在《燃燒》中,鍾秀父親因為一些鄰居瑣事被告上法庭。

影片中海美的失蹤和鍾秀父親的糾紛案件對比起來,從中諷刺了韓國政府對真正需要關注的案件漠不關心,卻大費周折去判決一個鄰里糾紛。

鍾秀在父親不在家的期間,鍾秀打開了父親的一個保修櫃,裡面有各種精緻的刀具,這些或許是父親內心“大飢餓”的一種象徵。

李滄東改編村上春樹的《燃燒》,細思恐極的隱喻和謎團全為你破解

塑料棚

這應該很多人能看懂了,在Ben眼裡,塑料棚是可有可無的存在,他所謂燒的塑料棚,可能就是女人,那些遊走在邊緣的女人。

那些女人就算在這世界上消失,就如燃燒塑料棚一樣,最終化成一縷煙,最後無人問津。

李滄東改編村上春樹的《燃燒》,細思恐極的隱喻和謎團全為你破解


影片的謎團

影片視角重心放在了鍾秀身上,所以觀眾所瞭解的劇情,也和鍾秀瞭解的一樣多。這也造成了變相的羅生門。

腦洞的大聰還是從中找到一絲絲的線索,去為大家展示一下“完美犯罪”的案發現場。

首先大聰認定海美是死了,第一是ben說過鍾秀是信任她的人,如果海美自己有危險或為了躲債,不會不去找鍾秀。

再來是鍾秀在找塑料棚的時候,接到了一通海美的電話,電話中沒有聲音,只有急促的跑步聲,然後有一個有力響亮的聲音靠近手機,之後有手機被搶奪的聲音,之後再也聯繫不上海美。

這可以斷定海美是試圖找過鍾秀,從而也說明之後海美的消失很有可能已經死亡。

李滄東改編村上春樹的《燃燒》,細思恐極的隱喻和謎團全為你破解

因此在確定海美是死亡的假定下,有兩種可能性。

我們先來分析是Ben殺掉海美的劇情:

在最難偵破的殺人案件裡,就是兇手是無動機殺人。Ben就屬於這一種,Ben殺死海美,是因為要滿足心中的“大飢餓”。

Ben把她接觸的女人都視為塑料棚,可有可無,像垃圾一樣存在,他把自己比作洪水,沖垮了誰,不會有罪。

在Ben和鍾秀的談話中,Ben自己透露自己燒塑料棚,其實是燒女人。

Ben還說最近看中了一個塑料棚,就在附近,其實就是海美,而此時的海美,確實就在附近,Ben沒有騙人。

所以在鍾秀找附近塑料棚有沒有被燒掉,指向性是錯誤的,因為Ben根本沒在燒塑料棚,而是在不知名的地方燒了海美。

李滄東改編村上春樹的《燃燒》,細思恐極的隱喻和謎團全為你破解

在鍾秀追蹤Ben的時候,其實鍾秀當然知道,但他或許也在享受著這一種追捕,讓自己得到一種優越。

有一些變態殺手,就是想對別人分享自己殺人的過程,Ben這種或許也在享受著別人追查他的過程。

在Ben去到一個水庫的時候,似乎這個水庫是Ben下一個燒塑料棚的踩點位置,他也不擔心鍾秀的跟蹤,因為在Ben眼裡,鍾秀其實也是一個塑料棚,一個可有可無的loser角色。

李滄東改編村上春樹的《燃燒》,細思恐極的隱喻和謎團全為你破解

就像當時鍾秀告訴Ben他愛著海美,Ben呵呵的笑著,充滿著嘲諷,因為在Ben眼裡,鍾秀這樣的人不配談論愛情,不配談論文學,更不可能是什麼小說家。

Ben三番五次問鍾秀想寫什麼樣的小說,小說進展如何,而鍾秀一直沒有動筆,這其實也是Ben在嘲諷,Ben就是想坐實鍾秀就是那種無所作為的塑料棚。

所以Ben也認定,鍾秀就算跟蹤他,也找不出什麼蛛絲馬跡,也不可能對他下手。

李滄東改編村上春樹的《燃燒》,細思恐極的隱喻和謎團全為你破解

而鍾秀,用自己的視角,觀察著Ben,雖然從探案邏輯上來推測,這些並不算是證據,但導向性還算明顯了。

首先是叫boli的貓,鍾秀叫它的時候有反應。

海美的房間被收拾過,而這種一塵不染被摺疊得整齊的風格,和在鍾秀打開Ben廁所的毛巾摺疊很相似。

李滄東改編村上春樹的《燃燒》,細思恐極的隱喻和謎團全為你破解

李滄東改編村上春樹的《燃燒》,細思恐極的隱喻和謎團全為你破解

Ben的哈欠,側面說明他其實對海美,對免稅店賣貨的女孩的談論話題,興趣都不大,Ben所要下手的目標,都是這樣社會存在感極低的女性,這和他固定的朋友圈十分不吻合。

李滄東改編村上春樹的《燃燒》,細思恐極的隱喻和謎團全為你破解

而在Ben廁所的首飾來看,也能看出這些首飾都是廉價的,多達15+個,似乎也說明在Ben的手裡,“消失”過不止十個女孩。

李滄東改編村上春樹的《燃燒》,細思恐極的隱喻和謎團全為你破解

Ben對免稅店賣貨女的化妝,就像Ben在做一場儀式,完全不把女孩當成戀愛對象,而更像Ben在雕塑著自己的作品,或許這位免稅店賣貨女,就是下一個目標。

因此所有的指向性,其實都對Ben不利。

李滄東改編村上春樹的《燃燒》,細思恐極的隱喻和謎團全為你破解

海美不是Ben殺的

當然,以上說的每一條對Ben不利的“證據”,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反駁的論點,這正是影片值得探討的地方。

如果海美不是Ben殺的,更大的可能,是債主殺的。

那麼債主殺海美的故事走向就是這樣的:

鍾秀說海美是妓女,鬧翻後海美就不聯繫鍾秀了。

期間海美被債主追債,期間可能被用東西捂住嘴巴,雖中途試圖逃脫,給鍾秀打電話,但打通一半卻被債主抓住,之後再也沒辦法聯繫鍾秀。

李滄東改編村上春樹的《燃燒》,細思恐極的隱喻和謎團全為你破解

而後海美被債主帶回她自己家裡,債主想要從海美家中找找有沒有值錢的東西,但事與願違,因此在家中殺人滅口。

債主為了不留下證據,把房間收拾了一遍,跟貓有關的東西也帶走。

李滄東改編村上春樹的《燃燒》,細思恐極的隱喻和謎團全為你破解

總之,海美成了鍾秀始終的謎團,於是鍾秀用了自己的判斷視角(第一個假設),認定是Ben要為海美消失負責,於是鍾秀用了自己的方式,做出了了斷。

到底海美有沒有死?如果海美死了是否是Ben所為?

李滄東在影片中言外之意的表達已經很明顯了,這是一個開放式結局,不管從什麼角度下定論,都只佔50%的可能性,任何一種假設,都會有被一種可能性摧毀。

李滄東正是想要用這樣的迷霧般的劇情走向,讓觀眾的重心放在人物的轉變上,憤怒上,燃燒上,從而去了解悲劇結局中鍾秀真正的蛻變。

李滄東改編村上春樹的《燃燒》,細思恐極的隱喻和謎團全為你破解

關注《大聰看電影》,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