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期末考試語文想拿高分?精選名人故事素材,用在作文裡畫龍點睛!

期末考試語文想拿高分?精選名人故事素材,用在作文裡畫龍點睛!

今天我們又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名人素材,希望大家能多蒐集一些類似的素材,並標註好適用主題,如果還有時間,可以根據這些素材寫幾個小段落練練筆。

陶淵明

他來了,帶來了一陣陣菊香,帶來了與自然相合的闊達心境。面對官闕,他選擇了歸園,選擇了自然的那份恬適。他追求的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他有著“阡陌交通,落英繽紛”的理想;他綻放了壓在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豐碑永遠樹立在田園郊野之上。

優秀片段

1.“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國文人裡,又有誰能將心澄淨到如此境界,以至於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淵明選擇了歸隱之路。這一路走得瀟灑,走得清明。然而,陶潛除了飲酒採菊之外,還做了些什麼?這或許連他自己都無法回答。歸隱之路為中國無數文人選擇,但正如餘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導致了整體上的不道德。”或許是歷史的機緣,促成了一座文學的豐碑。但歷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憑千萬個陶淵明能夠走出嗎?

2.晉代田園詩人陶淵明也曾熱衷於官場,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負。但當他做了彭澤縣令,瞭解到官場的黑暗以後,便毅然辭官歸隱,“羈鳥倦舊林,池魚思故淵”,他還是喜歡“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從此躬耕農田,不問世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

3.陶潛伴著“莊生曉夢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東蘺之下悠然採菊。面對南山,淵明選擇忘記,忘記那些官場的醜惡,忘記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這是心靈的選擇,這是過河人在“河”的兩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選擇,這更是明智的“擺渡”。

4.是那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士,是那個“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的雅人,是那個“戴月荷鋤歸”的農夫,對!是他,是這享譽文壇百千年的陶淵明。他不願“為五斗米折腰”,掛印歸田園。他忘卻了官場的失意,忘卻了仕途的不達,卻記住了世人的願望,寫出了心中的聖地——桃花源。

5.遠離塵世,隱歸田園,看花開花落。陶淵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藍天中的白雲,像大海中的魚鱗,因為有菊,那顆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場的牢籠束縛太久了,難道沒有什麼寄託?選菊吧!清新淡雅,與世無爭,不正像他不羈的性格嗎?是陶詩將心寄託於菊,尋回了一方心靈的淨土,也是陶詩讓菊帶上了品質高潔,與世無爭的高姿態帽子流傳至今。

期末考試語文想拿高分?精選名人故事素材,用在作文裡畫龍點睛!

6.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裡靜放,嬌美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山澗清泉一直流過家院門口。早上,霧色漸漸散去。透過微薄的陽光,一位老人拿著鋤頭,提著竹籃,向院中走去。“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他吟唱詩句,步履悠閒地跨進了院子……他便是陶淵明。

7.幽幽香菊與他為伴,下地耕耘自給自足。閒暇時,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細細品味;農忙時,便與菊花相枕相依,樂在其中。陶淵明的確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處處洋溢著與眾不同清閒與曠達!

8.揹負了太多歲月的陰影,真的讓他好累。沉溺於過去,也必將讓他喪失了現在和未來,於是,他選擇了離開。酣眠的午夜,他一個人,隨著孤零零的帆影,踏上了回鄉的小船。月光還是黯淡的,四周還是靜謐的。他的衣袖隨風飄搖,但此時,他卻擁有幾分坦然,幾分歡喜。全新的生活隨著初升的太陽,就要開始了,他與朋友、家人一同早出晚歸享受著田園之樂,他與他們一起品嚐著粗茶淡飯,享受著那一分簡單無憂的友情以及難得的親情。(這段小文為我們點染了陶淵明的遠離官場的輕鬆、歸途之樂和田園之致,在敘述中不乏精美、自然的語言點綴。)

9.小船在水面輕輕搖盪、漂浮著,微風飄飄柔柔地吹拂我的衣衫,輕輕曖曖地愛撫我的面頰,踏著山雀的歌韻,我醉飲船前船後的山泉。青山迴響著船槳的激水,將我所有的鄉愁揉碎。眼前是一幀濃濃淡淡的黑白照片,兩岸靜臥的野草是它的背景。我傾聽鳥的對唱,蟲的獨吟。陽光斜灑,灑滿我回家的路。遠遠的,能看見那個寧靜而溫馨的茅屋,籠罩在淡煙裡,飄渺虛無……(這是一篇情景交融最好體現的作品。那種無憂的恬淡如閒適的中國畫,一縷一縷向我們走來,小船、微風、歌韻、陽光組合成了一幅似靜又動的畫面。陶淵明就生活在那樣的環境裡,我們才知道,距離我們那麼遙遠的五柳先生竟是這樣的灑脫、無羈。)

10.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陶淵明大約是很寂寞的,把他引為知己者應該已經很少。人們要關心收入、職稱、住房,關心孩子的學習、就業、婚姻,關心上司的意圖甚至神情,關心自己的仕途升遷……心被各種現實問題塞滿的現代人,哪裡有閒工夫如陶老夫子一樣去觀松賞菊,引酒賦詩呢?特別是在某些以所謂弘道濟世、氣幹青雲自詡的人的心中,這“中國第一大隱”官場失意便避世無為的態度更讓他們不屑,比起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國憂民來,那不啻有霄壤之別。

期末考試語文想拿高分?精選名人故事素材,用在作文裡畫龍點睛!

11.我們怎樣在喧囂的塵世讓心中積鬱的塊壘消散,怎樣在繁雜的市聲中讓浮躁的心靈寧靜,穿越時間隧道,在陶淵明的南野田園中飄蕩,與寂寞的詩魂傾心交談,或許能讓甘泉湧過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綠洲。且讓我們想像一下陶夫子歸家時的情景。寬袍大袖,迎著輕爽的河風,立於船頭的陶公,在這樣的晨光熹微中,奔向溫馨的家居。他的神態是那樣的幸福、輕鬆、安詳、超脫,這時的他實實在在像一隻“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的小鳥呢!

12.陶淵明是寂寞的,這寂寞就在一個真字,真性情,真言語,真行為。要做到這一個真字,還真需要一番勇氣和智慧。在矢志不移和隨波逐流之間,在現實利益和神聖價值發生衝突時,選擇的天平最終將偏向哪一端?這是一個隨時隨地都在發生的問題。“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人生是短暫的,人生需要曠達。現代人,守住內心的寂寞,別讓心靈蒙塵,因為寂寞是一種美麗,寂寞使人詩意地安居!

期末考試語文想拿高分?精選名人故事素材,用在作文裡畫龍點睛!

寫陶淵明的對聯

昔我曾眠三徑菊;今誰又抱一山詩?

於文章無甚解,會意此心,浮華洗盡;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徑,歸去來兮。

在各種話題中的靈活應用

上帝的賬單

站在歷史的河畔,漫瞅那一道道鴻梁,翻閱素養的楷模:楚大夫沉吟澤畔,九死而不悔;霸王淚灑江東岸,一瞬成鬼雄;虞姬心隨項王去,化作矛尖花;張騫扶著駝鈴走,一心向天山;衛將軍旌旗飛舞,奔向大沙漠;魏武帝揚鞭東指,壯心不能已;陶淵明悠然南山,飲酒與採菊;唐太宗載舟為民,創貞觀之治;南唐後主伴寂寥,佳作不間斷;康熙帝英明神武,亙古永銘記……回眸歷史滄桑,掩卷長思,蕩氣迴腸。三分嘯成劍氣,無處不散發著素養的光芒。

窮則獨善其身:因為我知道,中國的文人總是在出世與入世之間猶豫、徘徊。蘇子想到了出世,就會增加猶豫與徘徊的痛苦。你想那陶淵明,我從來都質疑於他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從來都質疑於他的“欲辯已忘言”,我總想在那句“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後面,加上一句,你會不為六鬥米折腰嗎?六鬥不夠,八斗呢?這總是有種酸溜溜的意味。我所鍾愛的蘇子啊!你怎能以此為效呢?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晉陶淵明,大家是頂熟悉的了,他就是“出淤泥而不染”、近墨而不黑的代表,在官場腐朽,民怨載道的封建社會里,陶淵明能自守清節、出而不染,實在不是一件易事。老一輩革命家朱德同志在未參加革命之前,也是“軍閥”出身,但他也能入能出,不忘高風亮節,而始終為中國革命事業奔走不息,亦為當世萬流景仰。由此可見,近墨者完全可以不黑甚而至於更紅。

期末考試語文想拿高分?精選名人故事素材,用在作文裡畫龍點睛!

鏡乃一種品格,既然是品格,則有高尚與低劣之分。陶淵明選擇“不為五斗米折腰”,是自尊;李白選擇“直掛雲帆濟滄海”,是自強;蘇軾選擇“一蓑煙雨任平生”,是豁達。他們各有所愛的“鏡”,他們各自選擇自己所堅持的秉性。然而選擇“低劣鏡”的人亦有之,“越人飾美女八人,納之太宰嚭”,太宰嚭便在吳王面前為越國求情,是奸臣,是越國的叛徒;“張昌宗恐太后—日晏駕,為元忠所誅,乃譖元忠與戩私議”,是小人的行為,是遭人唾棄的國賊。然人各有“志”,我們無法改變他人對鏡子品格的選擇。

期末考試語文想拿高分?精選名人故事素材,用在作文裡畫龍點睛!

走近陶淵明

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以也。故聖人法天貴真,不拘於俗。 ——題記

夕陽西下,留下一片執著的餘輝也漸漸隱去,皎潔的月光升上枝頭,落在書頁,瀉在筆尖,日復一日的循環使生活變得不像樣子,天地間的真善美都消失了嗎?無奈的迴響又一圈圈的盪漾開去,投入歷史的波流激起陣陣漣漪……

竹籬密密,楊柳依依,煙雲舒展,菊點寧靜。您就居於這裡。每日耕田,飲酒,吟詩,享樂,無時無刻不在表露著您的真,真性情,真言語,生活中要想做到這樣一個“真”字倒還是真需要些勇氣與智慧。您在隨波逐流與矢志不移之間終是選擇了您的真理:寧靜,和諧。在政治權利沉重,卻又無比黑暗的時候,您硬是放棄了不易得來的彭澤縣令,歸隱田園,您帶著與眾不同的清新與曠達,尋回一方心靈淨土。這是您的生活,您的追求,滾滾紅塵的陣陣廝殺,只不過是您窗前的一陣風.一串雨罷了。在最昏暗的日子裡,靈魂深處卻充滿陽光。這就無愧於您選擇了歸隱之路,這一路走得瀟灑.清明!

現在您的生活已經很接近於您的理想了:在這個遠離塵世的村落,每日的耕田勞作,自得其樂,又有香菊清酒於您相伴,那高潔品行的菊花不正如您嗎?祥和幽靜,纖塵不染。那詮釋情懷的酒不也是您的最愛嗎?與生和諧,遠離凡塵。伴著它們,您可以真真正正地享受生活。

期末考試語文想拿高分?精選名人故事素材,用在作文裡畫龍點睛!

您的生活抑或說您的歸宿就是歸隱,那是最清逸.最高上.最自由的人生,那也是您的人生。做一個無憂無慮.心地向善.智慧而又快樂的老人,您一生無憾。因為您的心界即是幽靜的,高潔的,政事的汙濁必定無法攪擾您的生之和諧。

面對南山,您似乎徹底忘記了那些不快,選擇了坦然淡泊的心態。您可以“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自己心境的瞭解與共鳴才是真正的天籟之聲,琴上無弦又何妨?您能夠“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自己生活閒適,而不必“心為行役”,自然遊目騁懷,參透自然。

您告訴我,在汙濁社會也不能隨波逐流;您告訴我,人生是短暫的,人生需要曠達;您告訴我,無論任何時候都要做那個自然.完整的自己;您告訴我,“真”,永生不滅……

彷彿是靈魂回到內心,我猛地驚醒,窗外還是黯淡的.四周還是靜謐的,而我心中,卻多了幾分坦然,幾分寧靜……

期末考試語文想拿高分?精選名人故事素材,用在作文裡畫龍點睛!

隱者頌

掬一捧月色,凝成暗夜的菊香\\引兩懷清風,拂醒南山的曙光\\穿過東籬的欄柵,你認清鬥米中的昏濁\\揹負荷月的草鋤,你遺忘沾露後的衣裳\\踏著落英繽紛,你尋尋覓覓桃源夢境\\追著堯舜足跡,你隱隱匿匿南山菊影\\沒了羅綺華服,你披起晚霞織就的布衣更顯高貴\\沒了輕車香馬,你踩著淚光延伸的路途更覺舒暢\\勇於放棄\\敢於清高\\於是你笑了,笑聲中你雙眸閃亮,眼神滑過一絲哀傷\\隱者,不就是一個隱匿疼痛,願意被遺忘的勇者嗎

舞一曲淡泊,遺萬世芬芳

一位老者,在落英繽紛的桃源深處,用人生舞著一曲淡泊,卻在進退間遺萬世芬芳。

依稀記得,有這樣一位老者,無奈望著家徒四壁,望著操勞的妻,望著渴求的兒,迫於生活,他懷抱滿腹經綸,依依惜別了故鄉的青山,故鄉的綠水,奔走仕途……

他曾在滿朝文武勾心鬥角的風口浪尖,舞著一曲對名利地位的淡泊,以堅守的步伐,踏出清高的旋律,遺萬世的芬芳。

依稀記得,有這樣一位老者,憤怒地望著錢財萬貫,望著昏暗的官場,望著佳餚美人的頹廢,迫於不滿,他懷抱滿心厭惡,毅然告別了江城的深府,江城的大殿,上任參軍……

期末考試語文想拿高分?精選名人故事素材,用在作文裡畫龍點睛!

他曾在市俗紛亂歌舞昇平的紙醉金迷裡,舞著一曲對榮華享樂的淡泊,以輕蔑的步伐,踏出桀傲的旋律,遺萬世以芬芳。

依稀記得,有這樣一位老者,滿足地望著春色滿園,望著倦飛知返的鳥,望著涓涓細流的泉,為免於玷汙,他懷抱滿心悔恨,匆匆回到了故鄉的田園,故鄉的山水,遠離塵市……

他曾在碩果累累田間豐收的滿目金色中,舞著對穀物滿倉的淡泊,以輕盈的步伐,踏出悠然的旋律,遺萬世以芬芳。

“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一位老者感慨著,田園都將荒蕪了,以心為形役的自己怎能不歸?

“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一位老者決然脫掉華麗的官袍,那些華麗如何比得上樸素?那些貪圖如何比得上淡泊?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位老者就這樣斷絕了世俗,歸居田園,以山為缽,以水為酒,飲著歸真返璞,飲盡一生。

歷史的詩壇多少次風起雲湧,詩壇的天空多少次雲捲雲舒,天空又多少次變幻無窮……

然而,燈火闌珊驀然回首時,我依然可以看到這樣一位老者舞著一曲淡泊,桃花在他身邊紛紛落下,遺留萬世芬芳。

評析:這兩篇文章分別側重從“清高”和“淡泊”的角度,歌頌和懷念著偉大的田園詩人陶淵明,其實,在寫作過程中,又有哪個話題不能運用陶淵明這個材料呢?象蘇軾、陶淵明這樣的大家,在話題作文中,幾乎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寫作素材。

期末考試語文想拿高分?精選名人故事素材,用在作文裡畫龍點睛!

武則天

武則天(624—705)幷州文水人,唐初工部尚書武士彠(音yuē)之女,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代女政治家。

(一)人物事略

武皇家世

武則天,本名武照,稱帝后改為武曌。祖籍初唐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她誕生於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正月,卒於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十一月。生母是武士彠的續妻,隴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寧公楊達之女。

入宮見聞

貞觀十一年(637年),14歲的武則天以長相俊美,人選宮中,受封“才人”。入宮之後,武則天行事幹練,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嬌豔,頗得太宗歡心,遂賜號“媚娘”。時日既久,太宗又發現她學識尚好,且懂禮儀,便把她從侍穿衣著的行列,調入御書房侍候文墨。這一變故使武則天開始接觸皇家公文,瞭解了一些宮廷大事,並能讀到許多不易得見的書籍典章,眼界頓闊,日漸通曉官場政治和權術。

皇后武則天

公元654年,即高宗永徽五年的十月十三日,高宗正式下詔書廢王皇后、蕭淑妃為庶人,六天後,立武則天為皇后。武則天對王皇后、蕭淑妃也沒有放過,將二人各責打了一百杖,然後殘忍地砍去雙腳,泡在酒甕裡活活折磨死了。

平定徐敬業

武則天為以後做女皇做的準備活動,被一些大臣識破,遭到了他們的激烈反對。花公元684年的九月,被武則天貶出京城的徐敬業開始起兵反抗。武則天連忙調動了三十萬兵馬迎戰,讓李孝逸領兵平叛。只用了四十天的時間,徐敬業的叛亂便被平定了。

實現女皇夢

公元690年的重陽節,即九月九日,年近古稀的武則天改元“天授”,正式建立了大周王朝,自稱“聖神皇帝”。同時,將睿宗李旦降為皇嗣,皇太子李成器也降為皇太孫。武則天尊周文王姬發為始祖文皇帝,尊父親為孝明高皇帝,侄子武承嗣等人也有封賞。

廣攬人才

武則天稱帝后,更重視人才的“魏褪褂謾K認為“九域之廣,豈一人之強化,必貯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國”、“定邊疆”的人才,她不計門第,不拘資格,一律量才使用。

完善科舉

武則天發展和完善了隋以來的科舉制度,放手招賢,允許自舉為官、試官,並設立員外官。此外,她還首創了殿試和武舉制度,為更多更廣的發現人才、蒐羅人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重視農業

武則天說:“建國之本,必在務農”,“務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人富”。她規定,能使“田疇墾闢,家有餘糧”的地方官升任;“為政苛濫,戶口流移”的“輕者貶官,甚至非時解替”。

抗擊外侵

對吐蕃貴族的入侵和騷擾,武則天給予堅決的抵禦和反擊。長壽二年(692年),她派大將王孝傑擊敗吐蕃,收復安西四鎮,復置安西部護府於龜茲。之後,又在庭州設置北庭都護府,鞏固西北邊防,恢復了一度中斷的通向中亞地區的“絲綢之路”。

鞏固國防

武則天堅持邊軍屯田的政策。天授年間,婁師德檢校豐州都督“屯田積穀數百萬,兵以饒給”。大足元年(701年),郭元振任涼州都督,堅持屯田五年,“軍糧可支數十年”。武氏的這種大範圍的長期屯田,對邊區開發、減輕人民轉輸之勞,以及鞏固邊防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張柬之兵變復唐

公元704年年末,武則天病倒在床上,幾個月也不召見大臣,只有張氏兄弟倆侍奉左右,把持朝政大事,這使大臣們六神無主。宰相張柬之經過周密部署,在705年的正月裡發動了兵變,把張氏兄弟(武則天的男寵)殺死,迫使病中的武則天讓位,由中宗復位,重建唐朝。

期末考試語文想拿高分?精選名人故事素材,用在作文裡畫龍點睛!

(二)名家點評

楊維楨(元):忠良斬刈若芻蕘,乳虎蒼鷹積滿朝。可是唐臣無杜伯,危心只忌六宮貓。(《武后》)

趙翼(清):一番時局牝朝新,安坐妝臺換紫宸。臣僕不妨居妾位,英雄何必在男身。林巒赭豈媧皇石,風雨陰疑妒婦津。同穴橋陵應話舊,曾經共輦洛陽春。(《乾陵》)

宋慶齡:武則天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

(三)素材運用

話題1: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

材料加工:人是感情的動物,然而感情並不是放在天平上的,它有傾斜,有側重,在這種不客觀因素指導下認識事物,勢必也有傾斜。中國惟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當政,在中國兩千年的封建長河中,被一-些衛道士們認為違反天理,違反人理綱常,然而,這些評價公正嗎?顯然不。

武則天當政期間,知人善任,提倡有識之士自薦,並廣開言路,重視發展經濟。在她統治下,唐朝經濟繼續朝前發展,之後便出現了“開元盛世”,難道這些違反天理了嗎?

然而,面對古人,封建衛道士在感情上親近封建倫理,尊崇封建道德,所以否定她;而我們站在歷史長河上,用理性的思維去認識這件事,所以能給予正確評價。這便是根據感情親疏判斷事物的片面性,不準確性。(《莫讓感情矇住雙眼》節選)

話題2:相信自己

材料加工:我認為,武則天是聰明坦蕩的,她由一個宮女成為一個女皇,幹了那麼多石破天驚的大事,主宰了46年的江山,卻在自我評價上留下了一張白紙,也拒絕了別人在她的墓碑上對她歌功頌德。

“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後評”。“生前事”是最重要的,它意味著使命感和責任感;至於“身後評”,那是後人的事,褒貶“於我何有哉”?武則天和曹操都是這樣的歷史人物。如果他們在“擔當生前事”的時候就想到後人會對自己如何評價,思前想後,諸多顧忌,就可能會束縛他們的手腳,使其不敢大刀闊斧地行事。而這也正是他們最大的悲哀。(《相信自己》節選)

話題3:感情和理智

材料加工:有人說,女人是靠感情生活的動物。女人永遠離不開感情,女人更珍惜感情。一個可以為了事業而放棄感情的女人,又會怎樣呢?我個人的回答是:勢不可擋。有一句話說“只要有了仇恨,一個女人可以扳倒十個男人。”但我看,只要沒了感情,一個女人足可令百萬男人低頭稱臣。

漂亮是女人天生的幸運。在有智慧的女性手裡,更是一把無堅不摧的寶劍。如果在這以男人為中心的世界裡,女人想要出人頭地,就得充分運用這把寶劍。一個女人若能像一柄劍那樣冰冷無情,雪亮鋒利,卻又外表美豔,楚楚動人,就是想得天下也並非不可能。

而武則天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她漂亮,有野心,工於心計,最出色的地方就是無情。她才是女人裡面的“獨孤九劍”!美貌+野心+多謀+無情=天下無敵!她為了坐上皇位,前前後後一共殺了四個親兄弟,一個親姐姐,兩個親兒子,一個親甥女,這種“劍法”,簡直讓任何梟雄也要瞠目結舌,自愧不如。你說,這個放棄親情不談愛情的女人厲不厲害?(《武則天和南丁格爾》節選)

話題4:寬容

材料加工:《唐語林》卷一中有一則武則天和駱賓王的小故事。駱賓王在他剛成年時,正好遇到徐敬業在徐州造反,於是便作了著名的《討武曌檄》,臭罵武則天,後兵敗被殺。武則天看到“蛾眉不肯讓人,狐媚偏能惑主”(意指武則天用花言巧語誘惑了皇上),一笑了之,及至讀到“一抔之土末幹,六尺之孤安在?”川意指高宗剛死,墳土末幹,武則天就篡奪了王位,如今太子又在什麼地方呢?),她很不高興,對左右埋怨說:“宰相安得失此人!”(宰相怎麼沒注意到這樣的人才!)

駱賓王死後,武則天找人尋訪他的作品,找到了十卷,“盛傳於世”。駱賓王任侍御史時入獄,寫了《在獄詠蟬》,說:“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他死後,決沒想到“表”他“心”的竟是他的頭號敵人!武則天的肚量,由此可見!(《筆伐》節選)

話題5:無字碑

材料加工:墓碑,是中國一種特殊的文化寶庫。歷史學、考古學要研究它、利用它:在文學、書法藝術方面,墓碑同樣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樹碑立傳,自古以來已成慣例:然而,唐代女皇武則天卻為自己立了一塊不書文字的無字碑,此碑至今還在乾陵武則天墓旁。

其實,無字碑並非無字,如果仔細觀察,上面密密麻麻刻了許多文字,這全是宋、金以來人們因“無字”之憾而添補的題識。女皇武則天對唐高宗樹碑立傳,為何對自己樹碑而不立傳呢?

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武則天無字碑之謎》節選)

話題6:評價

材料加工:武則天,一代女皇,中國歷史上亙古一人。那麼,如何評價中國古代封建專制社會出現的這一位不同凡響的女性?暴君乎?明主乎?風流女皇乎?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武則天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立無字碑是聰明之舉,功過是非讓後人去評論,這是最好的辦法。因為武則天有可以肯定的地方,也有應該否定的地方。武則天當政期間,貞觀以來經濟發展的趨勢,仍在繼續:在處理唐高宗去世前後的複雜局面中,她表現了不平凡的個人才幹:就納諫和用人這兩點,連許多具有封建正統思想的人士,都為之讚歎不已。但是,武則天的消極面也十分突出。她為了鞏固個人的地位,任用酷吏,也曾濫殺無辜,崇信佛教,奢侈浪費。特別是統治後期,朝廷政治日趨腐敗,形成一批為武則天所縱容支持的新的特權貴族。最終導致武則天被迫交出權力,還政於唐中宗。她知道對自己的一生,人們會有各種各樣的評價,碑文寫好寫壞都是難事,因此決定立無字碑,由後人去評價。(《一代女皇武則天》節選)

期末考試語文想拿高分?精選名人故事素材,用在作文裡畫龍點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