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她是唯一單獨載入我國正史的女將,73歲仍堅持抗清,卻少有人知

在中國歷史上,不乏戰功赫赫譽滿天下的巾幗英雄,生動詮釋了“誰說女子不如男”的真理。但在男權至上的封建社會中,對於普通家庭來講,女性參軍始終是一件不宜張揚之事。所以,即使我們熟知的花木蘭、穆桂英、梁紅玉等女將也只能被後世載入列女傳裡。

在二十四史中,唯有她單獨載入《明史》,地位尊崇沒有之一。崇禎曾作詩稱讚她“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康有為稱她“勇毅,列於鬚眉男子中,亦屬鳳毛鱗角。”但這樣一位驍勇善戰的女英雄,一生戎馬倥傯戰功卓著的“女福將”,名氣卻遠遠小於以上諸位女將,不得不講是一件憾事。

今天小編就向各位親介紹這位唯一憑藉戰功封侯和一品誥命夫人,73歲仍要領軍抗清的巾幗英雄—秦良玉。

她是唯一單獨載入我國正史的女將,73歲仍堅持抗清,卻少有人知秦良玉是土家族,出生於四川忠州(今重慶忠縣)一個書香門第。秦氏家族家規要求後世都要習文識武,即使是女孩子也要自立自強,避免成為他人附庸。父親秦葵在四個孩子裡尤憐良玉,在成長過程中特意為她加了不少小灶,加上秦良玉對自身要求嚴格,刻苦向學,詩文俱佳,擅長騎射,成為遠近聞名的“別人家的孩子”。最令人稱奇的是,據有關部門考證其遺物,秦良玉身高竟有1.86米。

成年後與比自己大兩歲的馬千乘結親。馬千乘是西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祖輩世襲石柱宣撫使,亦稱土司。在滿目刀兵的年代,秦良玉就建議丈夫招募兵勇建立一支彪軍,因使用的武器是白杆長矛,後來成為讓敵人聞風喪膽的“白杆軍”。夫妻同心其利斷金,馬千乘發兵征討其他叛亂土司時,秦良玉便承擔押送糧草的工作,成功鎮壓叛亂,得到朝廷嘉獎,但秦良玉並不貪功。43歲的馬千乘被人誣陷病死在獄中,孤兒馬祥麟年幼無法繼承,朝廷見秦良玉文武雙全能征善戰,便授予秦良玉代領丈夫官職,從此也開啟了這位傳奇女將的傳奇人生。

公元1620年,興起於白山黑水的後金武裝進犯遼東,朝廷詔令秦良玉派兵援遼,良玉派哥哥秦邦屏和弟弟秦民屏二人率領五千白桿兵前往,在瀋陽一帶與後金軍隊激戰。不幸哥哥秦邦屏捐軀疆場,得知消息後,秦良玉攜子馬祥麟率三千兵馬出征,迎敵于山海關。馬祥麟年紀雖小,但勇猛非常,激戰中被後金軍射中眼睛,忍痛拔矢奮力拼殺,復當年夏侯惇之勇。敵軍無不驚愕,且戰且退。朝廷聞之,嘉獎馬祥麟“忠義可嘉”,其母秦良玉二品誥命夫人。由於前線形勢危急,朝廷詔秦良玉回川再徵兵兩千援助遼東戰場。


她是唯一單獨載入我國正史的女將,73歲仍堅持抗清,卻少有人知

秦良玉戰場英姿 畫像

恰好在回到川地逢永寧宣撫土司奢崇明在西南攻破重慶、合江、瀘州等重鎮,叛明自立為王,國號“大梁”。秦良玉與弟弟秦民屏率軍鎮壓,兩軍陣前,只見一個身披銀甲的女將騎悍馬殺進殺出,掌中一把銀槍挑落叛軍首領。叛軍亂作一團之際,白杆軍一鼓作氣剿匪萬餘人,俘虜奢崇明妻子、胞弟等過千人。奢崇明全軍覆沒命喪戰場,明軍收復西南諸城,史稱“明平奢崇明之戰”。同年,再次平定“松潘之亂”,獲得朝廷多次賞賜。

一個“女流之輩”如此高光,必然為朝廷那些有心機的男官員所不容,於是向朝廷進讒言詆譭秦良玉。秦良玉據理力爭,逼朝廷下詔任何人不得猜忌輕視,一來顧忌臉面,二來朝廷正是用人之際,秦良玉一家拼死為朝廷,功勞甚偉,不得不安撫。

除了內部叛亂,其實後金才是明朝的心腹大患。崇禎二年,皇太極率清軍進攻京畿,永平、遵化、灤州、遷安等四城陷落,全國震動。清軍直逼京城。崇禎帝大驚,詔令天下兵馬速來勤王。多數明軍將領為了自身利益,竟全然不顧朝廷安危,守城自保,大明江山危在旦夕。還是秦良玉,以保衛天下蒼生為己任,摘去頭飾,脫下華服,女扮男裝,拿出個人積蓄充作兵餉,晝夜兼程、千里迢迢從遙遠的川東率白杆軍馳援京師。白杆軍英勇非常,令清軍聞風喪膽,永平等四城光復,令崇禎帝大呼感動。敕封秦良玉鎮東將軍之職,並特別為秦良玉寫了四首詩來表達感激之心。

她是唯一單獨載入我國正史的女將,73歲仍堅持抗清,卻少有人知 張獻忠屠川

1634年,張獻忠在重慶奉節起義,秦良玉之子馬祥麟率軍追擊,張獻忠被打敗,只好接受招安。六年之後,張獻忠二度叛亂,秦良玉領兵鎮壓,期間雙方互有勝負。後來,張獻忠攻陷武昌,再次捲土重來,奉節一帶又成了遍地狼煙。秦良玉寡不敵眾,被張獻忠擊敗。時年,秦良玉雖年過花甲,仍英氣不改:“受朝廷恩典二十餘年,我一個婦人與賊勢不兩立!同族人如有降者,滿門抄斬!”退守石柱保存實力,絕不投降張獻忠。張獻忠忌憚秦良玉,繞道而行。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上吊,明朝滅亡。清軍入關南下,秦良玉堅持抗清,駐守石柱地區,難民百姓紛紛湧入石柱,秦良玉悉數接納,石柱成為清朝版圖中唯一一處暫時不可侵犯之處。因其卓越功勳和不屈精神,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貞侯。在秦良玉73歲那年,仍想提槍上馬率軍代表南明朝廷與滿清決戰,因敵眾我寡,遺憾放棄。74歲壽終正寢。

秦良玉21歲便隨丈夫馬千乘從軍,同兄弟、兒子一起為明朝效命終生,直至74歲仍存報國之志。即便是男性能做到此也是少數,巾幗不讓鬚眉當仁不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