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一堆房企巨頭愛上“特色小鎮”,背後風險難小覷

在浙江嘉興到上海的高鐵上,華夏幸福在其冠名的列車中貼上了其嘉善產業新城的宣傳廣告。

從2002年與河北固安縣政府合作探索固安產業新城以來,華夏幸福便開始在各地複製其產業新城模式。在房地產市場整體走弱的大環境下,華夏幸福期望能夠藉助產業生態建設,通過發展園區內配套住宅和服務,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

事實上,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華夏幸福並不是“孤軍奮戰”。綠地、遠洋、萬科、華僑城、世茂等各大房企紛紛出擊,開始佈局特色小鎮,且定位和商業模式各有不同。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房企將特色小鎮納入其業務板塊,特色小鎮的名頭被開發商過度消費,小鎮建設重“形”輕“魂”等問題也慢慢浮現。

一堆房企巨头爱上“特色小镇”,背后风险难小觑

特色小鎮之熱

2016年7月20日,住建部、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發布《關於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閒旅遊、商貿物流、現代製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

事實上,自2014年底浙江提出特色小鎮的概念以來,短短3年多,特色小鎮已發展得如火如荼。第二批特色小鎮名單中出現了遼寧、山西、黑龍江、內蒙古等省份的身影,這意味著源於浙江的特色小鎮已逐步拓展至全國。

據悉,截至2018年2月,全國兩批特色小鎮試點共計403個,加上各地方創建的省級特色小鎮,整體數量超過2000個。

在政策鼓勵和財政補貼的雙重效益下,房企們躍躍欲試,不但踴躍拿地,還積極與當地政府和相關企業進行戰略合作,小鎮定位也從最初的科技、文旅、農業擴大至體育、醫藥、教育和新興產業。

土地便宜?

特色小鎮不同於單純地產項目,後者追求“流水線”一般的高週轉模式,而前者則遵循著一整條覆蓋一級土地開發、園區建設以及後期運營的全鏈條式差別化開發模式

換言之,房企對於特色小鎮的資金投入需求更大、規劃更細緻,但收益回報週期卻更長

那麼,一向奉行“短平快”打法的房企們爭相佈局特色小鎮,難道只是為了“情懷”?

在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看來,對於面臨著行業競爭加劇、一二線城市拿地成本高昂、融資渠道收緊等種種壓力的房企而言,特色小鎮無疑為其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模式和利潤增長點。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道:“從盈利的角度看,特色小鎮區域中的土地資源成本較一般住宅用地低,有些房企甚至可以直接收購部分二手廠房項目。同時,房企在物業出租、物業統一經營、入駐企業服務等方面,能夠尋找到新的盈利機會。”

特色小鎮一般不在城市的中心區域,土地價格較低、體量較大。一旦產業和基礎設施完善後,房地產價值增加會更加顯著。”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投資部主任劉澄補充道。

一位接近某大型房企旗下特色小鎮開發業務的人士告訴記者:“因為產業園區裡面涉及的土地類型較多,所以很多房企在開發特色小鎮、談用地指標和土地優惠等問題時會直接和政府簽署協議。品牌好、資源多、招商和運營經驗豐富的房企在談判方面佔據優勢。

嚴躍進稱,土地出讓的優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土地用地性質相對靈活,尤其是對於部分存量用地包括工業廠房等,其用地改造方面的優惠較多,障礙也比較少。第二,土地使用的租賃成本或者其他成本會比較少,政府甚至可以通過稅收返還的方式來降低此類用地的成本。

去房地產化

有業內人士直言,房企如果只想搭政策紅利的“順風車”,披上特色小鎮的“馬甲”搞房地產,但無法實現產業集群的有效聚集,那麼,所謂的特色小鎮就會變成“形式主義”。

不僅與住建部要求的小鎮產業形態背道而馳,有城無產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無法吸納足夠的勞動力和流動人口,導致房產庫存增加,甚至或會出現“空城”的現象。

“對於特色小鎮來說,產業是核心。從業態佈局比例來看,產業項目的投資規模比例應在50%,住宅和相關配套的比例應在30%,剩下20%的比例應導入研發、教育等資源。”嚴躍進對記者表示。

嚴躍進強調,由於特色小鎮的開發涉及方方面面,且前期對於基礎設施配套的投資是一個不斷追加成本的過程,因此,如果房企自身無足夠的資金,或沒有產業規劃和招商運營的經驗,則涉足特色小鎮的意義不大。

目前開發商更多地還是從地產角度來構建特色小鎮的平臺。”嚴躍進指出。

以綠城為例,有媒體報道稱,綠城中國聯席主席宋衛平設想中的農業小鎮裡,農業及相關產業佔2平方公里,建築規劃佔1平方公里,其中,90%的建築規劃為住宅

“目前,特色小鎮被要求去房地產化,這也意味著單純地想從住宅項目配套中盈利並不現實,房企還需要有較為明確的融資計劃以及可持續經營的項目。”嚴躍進說。

一堆房企巨头爱上“特色小镇”,背后风险难小觑
一堆房企巨头爱上“特色小镇”,背后风险难小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