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现在的内蒙古和蒙古国在文化上有哪些差异?

茗园过客


“现在的内蒙古和蒙古国在文化上有哪些差异?”——对历史还算了解,去过几趟内蒙,去过内蒙边境线上的二连浩特市及其对面的扎门乌德市关区,研究分析过内蒙、蒙古的一些具体经济问题,在内蒙有些工作中接触过的汉蒙人士和朋友,简要讲讲我对这个问题的感受与看法:

现在的内蒙古和蒙古国在文化上的差异首先体现在社会经济生活差异所造成的人心理、行为方式差异。早在明清时期,今日内蒙古就有大批从事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的汉族居民定居,外蒙古定居汉族居民很少;今天,作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二经济大国的省区,内蒙古早已全面进入现代工商业社会,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2.0%,现代矿产采掘业、食品加工业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即使发达的畜牧业、农业也是直接面向现代食品加工业提供原料的。



相比之下,蒙古国现代工商业发展水平远远不能与内蒙古相比,而且人口密度和城镇人口数量也远远不能与内蒙古相比(2017年末内蒙古常住人口总数2528.6万人,蒙古国2016年12月末人口约312万人),以至于外交界介绍蒙古国情概况时还有这样一句“蒙古国人口少、地域辽阔,自然风貌保持良好,是世界上少数保留游牧文化的国家之一”。

就总体经济指标而言:

2015年内蒙古GDP为17831.5亿元人民币,人均GDP为71101元。

相比之下,2015年蒙古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18亿美元,按2015年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6.2284元人民币,折算2015年蒙古GDP为734.9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内蒙古的4%;人均GDP为23600元人民币上下,大致只相当于内蒙古的1/3弱。

2017年,内蒙古全区公共财政预算税收收入完成1282.1亿元,其中国税部门组织公共财政预算税收收入587亿元,地税部门组织695.2亿元,蒙古国的GDP只能与内蒙古的地税收入相当。

……

这样的社会经济生活发展落差,决定了内、外蒙居民心理、行为方式必然存在重大差异。就我观察而言,我感到,即使同为蒙古族,内外蒙居民在信用等问题上心理观念和行为方式差异也很大;相信企业界人士对此感受更为深刻。

其次,内外蒙古人口民族构成差别巨大,再加上蒙古经历了数十年沙俄-苏联控制,相应的社会文化风貌差别巨大。

内蒙古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居住区,今日内蒙古的许多地方春秋战国时期便是中原诸侯国的郡县,今天的内蒙古居民几乎囊括全国55个民族,仅珞巴族除外,其中人口数量最多的依次为汉族、蒙古族、满族,接下来是回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朝鲜族、锡伯族、土家族、东乡族、苗族,等等。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区常住人口中80%是汉族,17.1%是蒙古族。

相比之下,在蒙古约312万人口(2016年12月)中,喀尔喀蒙古族约占80%,此外还有哈萨克等少数民族。

如此迥然不同的人口民族构成,决定了两地社会文化风貌根本不同。

第三,内外蒙古的蒙古族居民社会文化形态差别巨大。早在清朝时就出现了一些蒙古族儒学大家,如与曾国藩关系处于师友之间的倭仁;今天,内蒙古绝大多数蒙古族居民日常使用汉语和汉式姓名,使用的蒙文为传统蒙文,内蒙蒙语中有大量汉语借用词汇,进餐使用碗筷,熟悉传统华夏文化,我的蒙古族朋友中有的就对儒学研究颇下功夫,且汉蒙人民通婚司空见惯。

相比之下,蒙古国居民相当俄化:使用西里尔字母的蒙文,外蒙蒙语中有大量俄语、英语借用词汇,但少有汉语词汇,进餐习惯也很俄化。


梅新育


你应该问的是内蒙古的蒙古族文化和蒙古国文化上有何差异吧?我在内蒙古上过学,宿舍里住着蒙族同学,关系挺好,也接触过外蒙留学生,就来谈谈我的感受吧。



外蒙和内蒙的蒙古族,他们的语言是一样的,可以很顺畅的通过语言交流。但是,他们使用的文字是不一样的。我国蒙族用的是传统的回鹘体蒙古文,文字历史已经有800多年。外蒙则使用西里尔蒙文,这是他们独立后仿照俄文创立的文字,是拼音文字。两者大相径庭。我亲眼见证过他们看着彼此不同的文字,二脸懵逼的尴尬,同一个民族,竟然看不懂彼此使用的文字,这也是挺那啥的。不过外蒙准备在2020年彻底废除西里古蒙文,恢复传统蒙文,这样他们之间就不存在交流问题了。


另外,他们的民族观念是不一样的。外蒙人排外。有次和他们在宿舍里一起喝酒,那位蒙族同学当翻译。喝高了,那个外蒙留学生一直说成吉思汗如何如何,还问我这个汉族人同意不?我那蒙族舍友看我一脸尴尬,就帮着解围,岔开话题。事后,还和我说别往心里去,说他们有时候也说不到一块去,相互看不上,真是搞笑。补充一下,那外蒙留学生是布里亚特人,是蒙古族之中的少数民族。
外蒙人还贪玩。我那位蒙族同学还说,他们这些外蒙留学生普遍贪玩,没事就是旅游泡吧喝酒,(那留学生在上学期间去过西藏、海南!)看起来好像没什么负担似的。其他文化当面的就差不多了,他们唱歌跳舞什么的一看就是一个民族。


石头说历史


蒙古国也就是曾经的“外蒙古”,在名字上与内蒙古相对。在清代,外蒙古地区是清王朝的“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地。它并不像汉地18省那样设立行省而是使用将军制度管理,这一点与清朝前期的新疆(伊犁将军)、东北(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盛京将军)相同。

抛开历史类因素不谈,如今的外蒙古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上的蒙古国,而内蒙古则是我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那么,两者在文化上有哪些差异呢?

一、文字、语言的差异

内蒙地区的蒙古族使用的通用文字是传统的蒙古文字,历史悠久;而外蒙古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宣布废除了蒙古族的传统文字,并向苏俄学习,使用苏联人的斯拉夫字母创立了新蒙文,并吸收了大量的俄罗斯、欧美词汇。相比之下,内蒙古的文字更传统

此外,内蒙古主要说汉语和蒙古语,而外蒙的主要语言也是蒙古语。就内蒙和外蒙的蒙语而言,由于地域的差异,所以两者的口音有很大区别。


二、民族和国家认同感的差异

由于外蒙古已经独立多年,所以对中华民族没有任何的民族认同感,而且普遍排华和仇华。相反的是,内蒙古的蒙古族实际已经跟汉族、满族融合多年,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比较强烈,所以对于蒙汉通婚、满蒙通婚还是比较认可的。而且,外蒙长期受到苏联、俄罗斯的影响,其国民所接受的教育方式和娱乐方式已经完全西化。

三、服装穿着上的差异

由于长期的经济低迷,所以外蒙古的着装服饰更原始和复古,其袍子比较肥大、臃肿。相比之下,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蒙古族居民穿衣打扮更加多样化,他们的蒙古族传统服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汉族、满族因素的影响,以简洁、轻便、美观和实用为主。


世界人文通史


从曾经的兄弟到现在不一样的境遇

蒙古国是在1946年被当时的民国政府承认独立出去的。其实这是一次有阴谋的独立。在1921年的时候在俄罗斯的操纵下独立,但中国政府不承认。其实早在1911年蒙古国就已经提出了独立,但是未被当时的清政府独立。而1911年被蒙古国认为是自己的独立年。当然不管是哪次,背后策动的都是北方的强盗——俄国。



而中国政府正式承认是在1946年,在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中,苏联以蒙古国独立为要求对日作战。美英两国不顾中国政府,一致同意苏联提出的在协定第一条写上“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美国答应为实现此项条款,说服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的独立。

而这次蒙古国采取了公投的形式。1945年10月初,民国政府派内政部次长雷法章到外蒙古“观察”全蒙古人民公决独立的投票。投票从10月10日开始,至10月20日结束。 参加投票的公民494074人,赞成独立的489291人,其余为弃权票。也就是说明99%的选民赞成独立。最后,中国国民党政府在1946年1月5日发布正式公告,宣布外蒙古独立。而所谓的观察也不过是在苏联及蒙古政府的监视下进行的。

直到今天,虽然外蒙古跟内蒙古都是蒙古族,到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个地方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语言文字不同

两地虽然同属于蒙古语,发音词汇是差不多的,但是还是有一些区别。外蒙古一直受北方的俄国(苏联)操纵。俄国也在外蒙古实行了去蒙古化政策,引进了斯拉夫文字。采用斯拉夫拼字,甚至俄语表述。外蒙古在苏联的操纵下创造了“新蒙文”,这种文字类似于斯拉夫文字。而内蒙在语言上更汉语更相近,文字使用的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回鹘文”,也就是老蒙文。但是在苏联解体以后,外蒙古掀起了复兴老蒙文的活动,废除了新蒙文,但是奈何国家已经出现了断代,无人可以教老蒙文,于是聘请了内蒙古的老师去外蒙教书,或者直接派遣学生来内蒙古学习。

服饰不同


外蒙古是漠北蒙古(喀尔喀蒙古),内蒙古是漠南蒙古(科尔沁部)。在民族服饰方面,外蒙古服饰比较简单原始,更像元代的服饰。而内蒙古由于部落众多成分繁杂,所以花式形态呈现多元化特点。而且加上内蒙古离汉族较近,服饰也更简洁轻便。

歌舞不同

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外蒙古的平均生活水平都比内蒙古高。外蒙古由于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国民受教育程度较高,当然最主要还是人少。文化比较贴近现代和西化,他们的舞蹈和歌曲现代感较强。 而内蒙古在中央政府的民族政策引领下,更加注重保护和发掘传统民族文化,保留了很多的古老文化种类,例如马头琴和呼麦等均得到发扬光大。 而到了现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内蒙古的民族文化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蒙的文化优势不再。内蒙文化形式在借鉴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大有后来居上的态势。但外蒙主体民族蒙古族毕竟也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文艺领域具有相当高的天赋,他们的许多歌曲脍炙人口,被内蒙歌手们翻唱,如《骆驼羔之歌》、《乌兰巴托之夜》等广为听众熟知。



藤树先生


文化差异是有的,毕竟不在同一个家

你问得这个问题非常好,但我的回答你不一定满意。因为我为去过蒙古国,但听去过的人说差异不大,相同的地方很多,共同的祖先是成吉思汗。

内蒙古和蒙古国经常有来往,满洲里口岸和二连浩特口岸通商不断。据介绍,两地在文化方面交流频繁,有民间的,也有官方的。著名的歌曲《察汗淖尔》就是两地联手创造的蒙古族歌曲,由莫日根演唱。文化是相同的,语言也是相同的。不过在蒙古国有斯拉夫语、新蒙古语,但都能听得懂。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还有专门的报刊、广播电视,承担对蒙俄传播的国家任务,特别是内蒙古日报社有中国蒙古语新闻网、索伦嘎杂志及新媒体。 索伦嘎新闻中心不断强化对外传播职能,加快实施在蒙古国的融合新闻的“本土化”战略,运用传统蒙古文、斯拉夫蒙古文、俄文3种语言文字,充分发挥杂志、报纸、网络、移动客户端等融媒体优势,向以蒙古国为主的国际社会展示我国和我区的经济社会新发展、改革开放新气象,讲好中国故事和内蒙古故事,正在成为国际传播的新力量。

此外,两地餐饮文化高度相同,蒙餐中的烤全羊仍然是接待贵客的美食。在内蒙古与许多乐队就是有内蒙古和蒙古国共同组成的,包括烤全羊仪式在内,许多演出共同完成。


北方融媒


蒙古国是一个国家,而内蒙古是中国地图上一个地区,这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是有很大不同的。首先,蒙古国人民比内蒙古人民更加信奉天地神灵。他们认为天地是具有灵性和反馈性的,所以蒙古国人民十分注重人与天地的关系。其次,蒙古国人民更加注重自己的生活环境,他们赖以生存的就是草原,发展牧业,所以他们特别重视保护环境,相比内蒙的草原,他们的保护还是很不错的。其实,蒙古国的人不会有很多像内蒙古人民一样朝九晚五为了生活奔波,他们更加向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悠闲生活,哪怕只有一头牛他们也会轻松的放牧。还有就是文字了,内蒙人民用中国的汉字,但蒙古国的人民可能已经不认识自己的蒙文了,都推行的是俄文。



包头吃喝玩乐攻略


内蒙古和蒙古国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内蒙古比蒙古国的面积小一些,但人口数量是蒙古国的八倍还多,内蒙古在2014年有2504.8万常住人口,而蒙古国到2016年也才区区三百万的人口。

不过我们主要说的是文化,作为同一个民族,内蒙古和蒙古国在文化上有哪些差异?

首先在文字上,内蒙古使用的是回鹘式蒙古文,俗称老蒙文。而蒙古国使用的则是西里尔蒙古文,俗称新蒙文,这是在外蒙古独立后受苏联的影响而形成的文字。

从1946年起蒙古国全面废除老蒙文,转用新蒙文。所以内蒙古和蒙古国虽然语言一样,但写出来的文字却一点都不相同,这还是令人觉得很神奇的。

不过蒙古国议会在2014年通过法律规定,自2014年起所有的官方文件统一使用老蒙文,并于2020年全面废除新蒙文,重新使用老蒙文。

虽然这一点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增进与内蒙古的关系,但你这让那些学了新蒙文之后,又要废掉重学老蒙文的学生和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士怎么想。

其次是内蒙古与蒙古国的风俗不同,内蒙古的很多风俗,是很中式的,比如结婚、葬礼等,都跟中原地区的很多省份一样。而蒙古国的风俗则是西方化的,主要是受到俄罗斯的影响,他们的婚礼都是教堂舞会,葬礼都是牧师祈祷之类的。

再次是蒙古国的人普遍比较懒,这是由于蒙古国的社会制度引起的,蒙古国本来就是以游牧为主的地方,非得跟着西方国家搞资本主义,现在经济危机严重,蒙古国又女多男少,很多男人还不如女人勤奋,每天就是喝酒睡觉,得过且过。

而我们内蒙古的人就不同了,他们大多数都很勤奋,城市化进程也快,这点就要提到我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了,正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才免于那么多次的经济危机,才会有劳必有得。

最后是内蒙古跟蒙古国的思想上有很大的不同,内蒙古在总体上是亲汉的,很多地方都跟中原地区相同,包括思想。而蒙古国是亲俄的,很多地方都是跟俄国相似的,在思想方面也是如此。


魏青衣


中国历史是华夏大地各个民族组成,中华民族诞育和发展的历史。中华文明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至于现代社会,绵延五千年不断延续发展,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影响的文明之一。中国古代曾依靠先进文化和发达的生产力建立诸多鼎盛强大的王朝,文化波及欧亚大陆,尤其对东亚各国具有很大影响。西方工业革命后,由于社会制度和生产力的停滞不前,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中国开始步入现代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振兴中华的道路。西方国家心里这么以为,蒙古是对比难分裂的国家。为何这么说呢?我们都知道外蒙的面积比内蒙大因为戈壁的存在,内蒙只能分隔。那么两个蒙古有差异吗?

元朝的树立便于南北两地从头统一,南北两地开端进行贸易交游,后来外蒙和内蒙就依据此树立起来。不过仍是越接近汉族的当地,商场越好。

元朝树立后,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蒙古内部的联合。有许多部都开端搞独立,各部之间的对立也愈加激烈。因而各部愈加注重与我国的联系,不过只要皇帝格外答应后,有一些部才干进入华夏。这些能够来华夏的部会带上许多货物,而皇帝也会友爱的对待他们给其最基本的日子用品。

在与内地交流后,蒙古就有了许多自个没有的产品,他们便能够将这些物品卖给其它部,然后攥取利益。就这么,汉族和蒙古族的联系逐步加强了。一起也不会再常常打架了。甚至我国还把农业传播到蒙古,使蒙古不再是游牧民族,一起也具有农耕民族的日子习性。尤其是漠南区域的农业。

后来后金树立了,蒙古内各部开端依靠于满族人,不过最早依靠的是漠南区域,这可能也与漠南和我国交往对比近有关。后来漠南农业的开展使其变为一个独立的部分。也改变了蒙古只要游牧业的现状。到清朝,皇帝还鼓舞喇嘛教去给他们宣传思维。主要是为了安稳他们的心,不要有侵犯的思维。

经过明朝,清朝对蒙古的管理,漠南蒙古与我国的联系走近了,并且因为喇嘛教漠南蒙古对我国愈加信任了。有别的势力再侵犯我国,漠南蒙古都不再参与。可见其对我国的忠实。而漠北与我国联系则没有那么好,最主要是戈壁的隔绝。漠北有时更依靠与西方国家,或许中亚。

漠南后来就成为了当今的内蒙古。这事与成吉思汗有关,都知道他从前统治过我国。作为其家人的察哈尔部也愈加加强其与我国的交游。漠北区域则因为血缘对比复杂,与我国交游没有那么亲近,只能独立出去了,形成了今日的外蒙古李大钊说过:“研究历史的趣味的盛行,是一个时代正在生长成熟、正在寻求聪明而且感奋的对于人生的大观的征兆。这种智力的老成,并于奋勇冒险的精神,不但未有以消阻,而且反有以增进。”他认为,“立在过去的世界上,寻出来的新世界,是真的,实的,脚踏实地可以达到的”。他把历史比作“时”在人生世界上建筑起来的一座高楼,登之愈高,无限的未来世界,才能看得愈加清楚。


没气泡的巴黎水


我是内蒙人,虽然不是蒙古族,知道的也不多,就我知道的问题来谈谈这个差异。

先说内蒙古,内蒙古追溯到明末清初的时候基本上被称为漠南蒙古。从那个时代开始其实已经全部融入到了中原王朝的统治之内,而漠北蒙古只是在名义上统一于中原王朝。漠南蒙古因为和中原地区距离较近,在文化上受中原影响较大。1947年4月23日,在乌兰夫同志的领导下,内蒙自治区先于中华人民共和成立。而漠北蒙古于1946年在苏联的支持下宣布独立了,成为了一个独立国家。

政治上的分割导致了文化等方面的区分。

内蒙古自治区延续了传统依然使用回鹘体蒙古文,外蒙古则是仿照俄文创造了新蒙文,新蒙文是拼音文字,已经完全的西化了。现在,有到二连浩特等边境口岸的朋友可以看见他们的商店牌匾上都有三种文字。中文,蒙文和新蒙文。语言上,现在最为纯正的蒙语教育在通辽民大和赤峰学院的蒙文系,每年都会有外蒙古的留学生前来学习蒙语,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蒙古国官方和民间也在追寻祖先的遗迹,拾回自己的文化传统。

再来说生活方式。内蒙古的蒙族同胞和祖国的其他民族一样享受到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随草而居,逐水而居的原始游牧状态已经改观。牧场也早已是“包产到户”,每家都有大面积的承包草场用于放牧,近几年因为部分草场载畜量超标,开始用围栏隔开草场,进行轮牧。养殖规模和养殖技术突飞猛进,牧民的生活水平直线上升。反观蒙古国,依然的原始的放牧方式。由于草原所有权的集中,产生了大量舞帝牧民,大部分蜷缩在乌兰巴托的城乡结合部,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当于内蒙古自治区70年代,如果不是拥有大量的煤炭,矿产资源,蒙古国的经济早就崩溃。


草原野生娃


我是长安视界,我来回答:

现在的内蒙古和蒙古国在文化上有哪些差异?”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以东胡为族源的部落所使用的名称,后来逐渐吸收和融合了聚居于漠北地区的森林狩猎和草原游牧部落,发展成为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可见内蒙古和蒙古都曾经是同一民族,今天不研究历史上的起源,及如何分裂出去的,今天我们研究一下蒙古和内蒙古文化到底有什么不同?

第一、文字上有所不同。

内蒙古使用的是回鹘式蒙古文,俗称老蒙文。而蒙古国使用的则是西里尔蒙古文,俗称新蒙文,这是在外蒙古独立后受苏联的影响而形成的文字。

从1946年起蒙古国全面废除老蒙文,转用新蒙文。所以内蒙古和蒙古国虽然语言一样,但写出来的文字却一点都不相同,这还是令人觉得很神奇的。

不过蒙古国议会在2014年通过法律规定,自2014年起所有的官方文件统一使用老蒙文,并于2020年全面废除新蒙文,重新使用老蒙文。

第二、风俗已经有所不同

内蒙古的很多风俗,是很中式的,比如结婚、葬礼等,都跟中原地区的很多省份一样。而蒙古国的风俗则是西方化的,主要是受到俄罗斯的影响,他们的婚礼都是教堂舞会,葬礼都是牧师祈祷之类的。

第三、生活方式有所不同

早在明清时期,今日内蒙古就有大批从事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的汉族居民定居,外蒙古定居汉族居民很少。现今内蒙古全面进入现代工商业社会,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2.0%,现代矿产采掘业、食品加工业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即使发达的畜牧业、农业也是直接面向现代食品加工业提供原料的。

相比之下,蒙古国现代工商业发展水平远远不能与内蒙古相比

第四、人口构成差别巨大。

内蒙古和蒙古国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内蒙古比蒙古国的面积小一些,但人口数量是蒙古国的八倍还多,内蒙古在2014年有2504.8万常住人口,而蒙古国到2016年也才区区三百万的人口。内蒙古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居住区,今日内蒙古的许多地方春秋战国时期便是中原诸侯国的郡县,今天的内蒙古居民几乎囊括全国55个民族,仅珞巴族除外,其中人口数量最多的依次为汉族、蒙古族、满族,接下来是回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朝鲜族、锡伯族、土家族、东乡族、苗族,等等。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区常住人口中80%是汉族,17.1%是蒙古族。

相比之下,在蒙古约312万人口(2016年12月)中,喀尔喀蒙古族约占80%,此外还有哈萨克等少数民族。

欢迎关注长安视界。更多纪录片、知识推送给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