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在北京,在三环以内生活与在五环以外生活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韩延雷


做为在北京呆了十几年的北漂,我还是算比较有发言权。个人感觉,北京未来最大的发展,在五到六环间。

三环以内,因为发展比较早,配套相对齐全,但是人多、车多、路窄、拥堵、热闹、房租高,尤其2环内,你很难想象这是北京,到处都是窄窄的马路,车停的特别牛,反正我是停不进去的,有同事住东直门,每天早晨7点半下去挪车,因为8点交警来贴条。住在三环内,你是真正的城里人,但甘苦自知,没有没有自己的房子,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相反,生活在五环外,虽然上班路程远了些,但因为发展晚,有点后发优势,规划的比较好,生活节奏稍慢,就拿顺义来说,有点像个安逸的小县城,在郊区,可能周边工地比较多,会看到一个个大楼拔地而起,感受这块区域的活力,由于北京人口外迁,政府也会不断的把教育、医疗资源外迁,导致五环外越来越好,一些新建的大型项目也不会安排在三环内。整体来看,大兴、怀柔、顺义等都不错,建议大家可以考虑:)


脸上褶子很迷人


我一95年北京人,媳妇儿90年东北的。我来聊聊有什么区别。

最初和我现在媳妇儿认识的时候14年夏天,那时候刚高考完。刚高考完对这个社会认知吧,挺少的。讲真从小到大南城生活,对北京最熟的也就三环以里的这个圈儿。上学的时候会去苏州桥那边补课;会去亮马桥工体看球,扯着嗓子骂裁判xx;会去潘家园逛破烂儿;转一圈儿会回到西站南广场附近的家。也就是在14年的夏天,还没有地铁7号线的时候在西单我遇到了她。

她当时住天通苑一个大厅阁,俩姑娘合住月租900块。好在房东不是二房东,和她们一起住,我看屋子收拾的还挺干净的。但难免在生活中和其他租户会有一些摩擦。我俩打电话,她会跟我诉说。我上学在良乡大学城,找她的道路堪比长征。长途车坐到六里桥,六里桥倒地铁9号线到国图,国图坐到西直门倒13号线到立水桥再倒5号线到天通苑。这也算是横穿北京城了。对天通苑的印象就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社区,零零散散的小门店,还有早上拥挤不堪的地铁,光排队进站每天要半个小时。不过吃的是真多!一到晚上成群结伙的推小车的小贩会在地铁口聚集,会跟夜市一样。还有卖袜子的,小音响的。我记得有一个聋哑人摆的摊子做手抓饼,甭管吃不吃饿不饿,每次只要我去都会来一个。一个鸡蛋一根肠儿,要番茄酱和千岛酱。周末也没什么地方可以去的,就去龙德广场,约会看电影。有时会直奔城里去西单王府井。奥对,王府井原来的小吃一条街,有一个大叔卖鱼丸米线,还有西单七七街的鸡丝凉面是最好吃的小吃。如今,都找不到了。

后来她换工作了,从某团去了某东。工作地点也随之改变。当时我俩租住在亦庄的富力尚悦居,房租1900,一居。我们楼后面还有放羊的,到了晚上哪也去不了,四周都是黑的,只能回家。进城的话要坐通28到经海路地铁站,然后在坐地铁。我的回家路也就是长途车倒10号线倒亦庄线。周末的话,我们一般坐一辆公交车到通州万达逛一逛。那段日子,还是挺苦的,最喜欢的是在家俩人用小锅自己煮火锅,那是最幸福的,不管怎么说好歹是生活在一起了。相比之前的相隔北京两地,天天见到也算一种小幸福。那时我们会觉得同在大北京,感觉是在异地恋。

现在我们结婚了,在西站附近生活。她上班在中关村每天上班不会很辛苦。而我上班在顺义,不过好在有车。虽然一样会起早点儿,但是好歹不会让我在早晨5点半,登上空旷的北京地铁,在地铁四号线的末班,登上人满为患的车厢。北京这个大城市,是忙碌的,也是孤独的。承载着太多人的诗和远方。所有人忙碌一天以后,都要拖着疲软的身体,长途跋涉,迁徙到所谓的小窝。不加班的人少,更何况住的离单位近的人更少。而天通苑的生活,忙碌的人,摆摊的小贩更是这城市中的缩影。很多时候身为一个老北京人,常常没有在北京的归属感。想到这些年,这些岁月,也常常会感到迷茫。将自己置身于CBD的大小街道中,茫茫人海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总是会觉得自己像一叶扁舟一样在大海中漂泊。

三环和六环,一个是家乡。

而另一个,是远方。


老北京人在北京


2001年,我到北京住京广中心后面的塔楼,现中央电视台那块地还是农贸市场,买卖菜卖活鸡活猫活鸟衣服啥的都有。而且还有不少外国人兴致勃勃地去买东西,感觉外国人很贪便宜挺会过日子的。当时我在甘家口上班,还有康恩专线,每天通勤12块钱,觉得也是蛮贵的。花在路上3小时,京广附近周围饭菜好吃的店很少,购物有蓝岛大厦,不过年轻人觉得贵而不实,买不起。2005年搬到双井,感觉到吃饭购物什么的不方便。2008年,我搬到了百万庄,才真正感觉到北京人生活优越,购物吃饭超方便,周围商场好几个,吃饭店好多好多,首体,动物园,公园,机关,大学环伺,这才是真正成熟的老北京生活圈吧。租的房子还不错,是工行员工单位分的房子,比较新,因为塔楼,朝向全朝东,空气比较闷,没有高楼遮挡视野相当好。然而那阵租房经验告诉我,大环境好不叫好,房子好才是硬道理,对于爱宅的我来说,要买通透的房子,保证室内呼吸舒畅。不能买全朝一面的房子。现在,我搬到了成寿寺的板楼,城乡结合部的感觉,回迁户多,外来人口多,比较乱,交通经常被小贩子占道。晚上在街上溜达,看着年轻人在露天打台球,恍惚回到1990年的南方小县城夜市,吃饭往北有新业广场,不算理想。往南有亦庄,吃饭选择多但是去一趟还是不方便。据说有很多在国贸上班的人在成寿寺附近租房买房,希望这些高收入的人逐步流入,改善周边设施,逐渐让生活圈方便起来。


最美的妞


2015年以前 我一直都住交大东路,西直门外,因为单位在皂君庙,所以上班很近,骑车也就15分钟最多了。那样的生活很惬意,虽然房间是跟别人合租的一个半地下室四室,我住的是客厅被房主单独割成了一个卧室,一进门就是我得房间。都是石膏板,有时候说话声音大了就被室友听见估计。小小的房间大概16-17平方,加上一个阳台,有四平方,因为一层与外面地面相差半个楼层,所以是半地下。每天只有早上阳台可以晒进一点自然光,9点以后就没了。夏天由于一楼半地下,比较潮湿,我的两个腿经常会起湿疹,可能跟我自己也有关系。当时买了抽湿机,一晚上在北京的三伏天,能抽一易拉罐水。不过由于半地下,也到是很凉快。住了两年多那里。离单位近每天可以踩着点上班。很惬意的生活,旁边是交大,没事可以去交大玩吃周围好吃的。生活的便利弥补了住房上的缺陷。后来由于工作调动,去了五环外的单位,随之也就搬到了五环外,工作上的进步渐渐带来一些收入,可是生活的便利缺让人很不适宜,可能是因为以前学校周围都是学生,吃的又好又便宜。北五环刚过去的时候也没有多少吃饭的地方,感觉上班的时候都是人,下了班整个上地就会空空如也,到了周末更是安静,房子虽然住的比以前好了一些,但是便利程度依然不如三环里,但是这几年的发展依然很快,慢慢的上地这边就繁华了起来加上五彩城的加持,很多小区周边的配套,越来越好,可是突然发现,我进城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一个人走到哪里习惯了就会喜欢上一个地方,有他的好,也有他的不好,再后来,我买了自己的车,通勤范围变大了,就不觉得哪里远了,但是依然很少进三环里面,除非朋友约吃饭。至今,我依然很怀念当时在交大福附近的住所,虽然条件艰苦,但是缺是满满的美好回忆。现在已经在旁边建起了学校,我有时路过还时不时看看周围的变化,时间就这样匆匆从指尖流过,留下的全是回忆,因为那里是我爱情转折的地方……致敬三环里的生活,憧憬五环外的未来,送给在北京奋斗的人们……


底气职场布鞋


住在三环里,我的感觉就是幸福。

2004到2006年,我在南礼士路租房,一个老房子,租来的时候是空房间,那会儿我刚大学毕业,仅仅凑了点最简单的家具,就跟男朋友住进去了,那两年是我感觉工作生活最便利的时光,那会儿交通还没现在这么便利,但我觉得已经非常幸福了。我坐地铁上班,在四惠,男友在安定门上班,他骑自行车。

后来这里的房子拆迁了,我们住到丽泽桥,因为没有地铁,需要步行十几分钟到公交站,再公交倒地铁,上班时间需要很久,非常不方便。

2007年又搬到通州北苑,因为我们买的新房子在附近。离地铁站步行十分钟,但因为在五环外,我工作性质又需要经常在市内各个地方跑,觉得还是交通上很辛苦。再后来新房入住,距离梨园地铁站步行半小时,就更不方便了。

直到2017年,因为孩子上学,为方便老人接送,卖掉通州的两居加点钱换成石景山的三居,换房子搬到婆婆家附近,距离苹果园地铁站步行十五分钟,算是从东六环附近搬到西五环附近,交通上比之前好一些。好消息是2018年底,六号线开通在小区附近会有一站,步行也就几分钟。

我还有一套一居室,距离四惠东地铁站步行五分钟,2009年买的,但因为房子小,一直没有住过,那套房子出租非常好租,就是因为交通便利。

整体来说,就目前北京城市现状,居住地点,肯定是环数越小越幸福,各种幸福。我们再努努力,争取搬到三环里。


健儿348


我2009年在二环雍和宫附近买了一个小房子,小区带游泳池健身房洗衣房,有底商是大超市,离着车站地铁医院都很近。那时候感觉时间是自己的,生活节奏可以放慢一些;2010年我把这个小房子出租了,房租5500,然后我到春秀路去租房子陪儿子上初中,老破小的两居室,其实是一居室改造的假两居。马桶是坏的,油烟机按了一下整体就掉下来了,瓷砖是胶带纸贴在墙上的,进来后把所有的能换的能修的都换了修了,一住就是三年,期间丢过一辆摩托车,每天夜里都听的到豪车在二环上飙车的声音。2014年卖掉了二环的小房子,搬到了遥远的六环外,房子变大了许多,儿子也出国了,我们每天奔波在路上,时间变短了,每天早晚都是天黑着,再也不能走着去簋街,遛弯儿去银座,想去吃卤煮炒肝都正宗的地方了!我大顺义现在还是农村,偶尔周末能去赶大集买新鲜的水果蔬菜,其他城里人的享受都还没有,天黑了还有些怕怕的。总之在城里生活是自己的,时间也是自己的;在六环外点个外卖都不方便,上班像奴隶,周末像农民。


老狗爱小猫


先说下自己情况,12年到13年在东三环双井住了一年多,后来就搬到东五环豆各庄地区一直住到现在,所以有亲身体会,分享给大家。

先说下观点,年轻人还是尽量住城里。

一,三环内的生活感受

1,交通出行便利,出门就是地铁站,而且接驳两条线路,换乘各个方向都方便。即使打车,住在城里打到车概率都会更高些。

2,生活服务便利,旁边商场,大型超市,美食,娱乐,离高校,图书馆,都很近了。这些都是年轻人常出现的地方,完全覆盖各种生活需求。

3,房租,12年的市场价格,一居开间约4500到5000,小区租房邻居多数是在国贸上班,最低工资也是1.5万起步,所以也在合理范围,现在租金多少没关注过。我是住亲戚的房子,所以成本低。

4,很方便的同时也会有负面的东西,热闹也就是嘈杂,便利也可能是浮躁不安。看着车水马龙的三环,总会想自己在这个城市的生存价值,去三里屯太方便可能会沉浸在很多无意义的社交里。

二,五环外的感受

1,交通很不方便,如果你是公共交通,公交车数量少,很难打到车,通了地铁,地铁站距离你4公里。当然这是东南五环,北五环基础建设好太多。即使自己开车,也是非常容易堵车,进城车多,路少。当然都是相对而言,三环也堵。

2,生活方面,基本的餐饮,银行等都能满足,但是选择不太多,比如好吃点的外卖就2个。离医院,高校很远。年轻人很少或者说单身的,基本都是已婚,小区很多小孩以及带娃娃的家庭主妇或者老人。

3,房租从13年的2700到如今的3700,一居室,我是觉得涨幅不小,但是小区一居室非常少,说明这里以家庭居住为多,不适合单身狗。

4,在这里住,你会懒得聚会,出门办事特远,所以社交会减少,变得宅了,如果你沉下心学习运动会进步,但是如果玩游戏就糟糕了。

无论是三环还是五环,选一个适合自己的,即使合租,如果你渴望年轻生活状态,选择三环,如果你更注重居住品质,小区环境,五环很多新小区都不错。

在北京10年,爱这里。


W141233468


等有了孩子,如果对孩子的教育还有点要求的话,那么三环内和五环外对你的区别就是天壤之别,不止学校教育,就连课外班都是一样。

我在二环内住过十几年,现在住在北三环,北五环外昌平区曾经买过一个房子。可以说现在的二环内是很清净很干净的,超市购物也分地方,金融街附近是不太方便,但西四新街口还是不错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这些不用说了。购物娱乐也就几步路。街道一切都很规整,电线都入地了。

五环外的房子买了几乎没有住过,只出租过几年,每次去那边,出了地铁站就头大,不知道为什么,人的气质都跟二环里非常不同,随地扔垃圾吐痰的人随处可见,小广告也贴的到处都是,市政很差,一下雨就满地脏水。路上有一些游商,买的鸡蛋灌饼烤冷面啥的。给人感觉就是挺low的。小区挺新的,但租户多,还有一些买了房的,父母从外地来帮忙看第三代,可能还没适应大城市的生活方式,堆垃圾,带着孙子捡垃圾,甚至会把别人暂放在电表箱里的有用的东西据为己有,开着房门大声聊天,把狗放在楼道里,等等。住在郊区上下班是大问题,高峰时间经常需要等20多分钟才能进站,然后挤着一路进城。二环边的地铁二号线高峰期还有座,北三四环之间的10号线不用排队,但车里人多,不过人和人之间还能保持安全距离。

五环外一直属于城市的郊区,最初也没想让人们大量居住,所以垃圾处理场、高压发电站这些都是建在五环外,异味和辐射看你介意不介意吧。教育资源薄弱,重点学校除了极个别,五环外基本没有,连学而思这些都少,有也是一些低端班型。所以有了孩子的,只有有北京户口还想参加国内高考的,只要有条件都会换房进城。

五环外有发展空间,但仍需时日。


supermodo


我是门头沟出生的,在门头沟上学一直到三年级左右,那会为了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家里就跟后海那边买了房,把门头沟的房租出去了,也转到了什刹海小学,跟后海那一直生活到了大学毕业,怎么说呢,三环边上我不是很清楚,后海那边基本都是胡同,印象最清楚的就是第一次在后海过夏天的时候第一次见到超级大的土鳖,当时给我吓的,胡同里确实一到夏天虫子偏多,啥钱串子,土鳖的一大堆,居住环境也确实不如在门头沟那会舒适,毕竟平方跟楼房比确实差点,交通很方便,去哪里坐车坐地铁都方便的多,生活配套设施,也确实比郊区要强,商场,医院很多,不过菜市场比较少,刚开始母亲老去好像是叫四环菜市场买菜,时间太久了,忘了这菜市场是不是叫这个了,后来胡同里有了那种便民的卖菜的才好了很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胡同里那会都是自己烧煤取暖,很容易出危险,每年都能听到谁家谁家煤气中毒了,不过后来进行了煤改电,家家都是装的电暖气,阶梯电价来收费,不过没次开开之后我母亲总说有种味道弄得头疼,所以在我家搬回门头沟之前还是一直烧煤。关于城里人是不是素质高这点,感觉素质高低还真的跟哪的人没关系,我们院子就有素质很差的,家里老北京人了,弄一堆破烂扔院子中间,本来地方就不大,还瞎堆东西,后来我父亲实在看不下去了,给人东西全收拾走😂,为此也没少跟那家吵架。大学毕业以后回了门头沟住,刚开始回去的时候真的让我大吃一惊,十年的时间真的变化太大了,尤其修好了阜石路以后,交通方便了很多,进城可以坐快四直达,或者选择坐地铁也行,不过学校教育,医疗这两个方面真的没法跟城里比。反正就是总结下来,1-交通,城里和郊区,不算远郊的话坐车没啥区别,开车郊区方便,2-居住环境,有人喜欢胡同生活有人不喜欢,不好比较,个人更喜欢住郊区3-教育环境,肯定是城里的优势大于郊区,好学校成堆 4-医疗,同上也是好医院扎堆 5-饮食,也没感觉出有啥差别 连锁店哪里都有,特色饮食也都那样6-人文历史的话,那城里是必然胜出了 7生活节奏郊区要慢于城里,不过住郊区上班在城里的话,估计也差不多少


嗨嗨皮皮42130198


不请自来,答主之前住柳芳,现在住大兴城区,情况恰好符合题主的描述。对答主而言,区别最大的当然是上下班通勤成本和睡眠时间。答主在亮马桥上班,住柳芳的时候,通勤距离不到4公里,骑车15分钟或走路半个多小时就到公司,交通完全不花钱,早晚高峰对答主的通勤路线没什么影响,大热天也不用跟别人挤,不用在公司附近抢车位。早十晚六,起床不用赶集,下班回家从容做饭吃饭,之后还能去公园溜达一个小时,自由支配时间很充裕,睡眠质量和时间也有保证。


去年,答主搬到了大兴城区,远在南五环外,通勤距离暴涨到35公里,而且“完美”迎合了早高峰京开高速进城、东三环南向北和晚高峰京开高速出城、东三环北向南的潮汐大队。

答主不爱打车拼车,上下班有三种路线可选:

  1. 坐公交。全程走主路,不用等红灯,而且有公交专用道,中途在玉泉营换乘一次,车费刷卡单程4块钱。但即便如此,算上前后走路和平均等车的时间也要花1.5-1.8小时,毕竟公交专用道只在有探头的地方才管用。北京的交通执法嘛,不为创收,但也从来不把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作为手段和目的,同城的人应该都懂的。对了,这还没考虑第一趟车未必上的去多花的时间。

  2. 地铁。理论上,地铁应该是时间最靠谱的交通工具了,而且地铁站就在答主家楼下。只要不出技术问题,1小时出头准能到公司,单程6块钱。但是,但是,这一切都是以我第一趟车能上去为前提的。残酷的现实是,就以4号线和10号线的客流,要保证电脑不被挤碎,上班至少要等5趟车、下班至少要等10趟车才上的去。更恐怖的是,4号线晚上的出城客流高峰能从5:30一直持续到9:30,就算晚下班一两个小时都没用,总不能天天耗到九十点钟再回家吧。

  3. 开车。早高峰的京开和东三环可以说是噩梦般的存在,最快1小时(均速30km/h),最慢1.5小时,答主自诩开车比较规矩(该快就快,该慢就慢、该让就让,并线100%打灯,绝不走应急道),面对路上数不清的加塞狗、强插狗、龟速狗,最后还要拼着人品找车位(有时候交钱都没地儿停)开着很累心。好处就是免受风吹日晒雨淋——体面、能源不花钱(因为开的是纯电动,而且家里有固定车位和充电桩,一公里用车成本不到1毛钱,比坐地铁还便宜呢)。

权衡再三,答主还是选择开车上下班。因为地铁和公交的客流问题,开车反而是3种方案里总体上耗时最少的了。不过答主也不爱在路上堵着闹心,所以每天早上不到五点半就起床,六点之前出门。要知道,此时京开高速新发地一带就已经有点小堵了。这段路的早高峰可以从6点持续到10点(6-7点送菜车和外地车集中进城;7-9点公交专用道生效,少了一条车道;9点以后外地车再次扎堆进城),但是城里还是很畅通的,只要四五十分钟就能到公司,早7点的亮马桥还是一片清静之地,公司周边还有大量免费车位任我随便挑。停好车就在亮马河边跑跑步,然后把从家带的早饭到公司吃,然后写写悟空问答,9点多开始工作。而如果9:30以后到,免费车位早就停满了,连收费车位都不一定有富余。

但不管怎么说,搬到大兴之后,每天的通勤时间还是从半个多小时增加到2个多小时。相比住在柳芳,现在每天晚上到家就没有任何娱乐活动了,要想保证7小时以上的睡眠,做饭吃饭刷碗之后就差不多该洗洗睡了(所以有时候犯懒吃外食了),不然早上三个闹钟都不一定起得来。除了自由时间少,人也更焦虑,总怕睡过头而睡不实。因为早高峰的流量上升之快可以说是分秒必争,晚出门10分钟会晚到20分钟,真心耗不起。

论上下班对幸福感的影响,答主有句感慨不吐不快:近就是一切,远就是原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