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今貴州」“姜”做大文章!“生薑書記”的產業扶貧計

六枝特區巖腳鎮群峰村,山高路遠。全村2548人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160戶703人。

一直以來,受地理環境影響,加之產業單一化,嚴重阻礙了群峰村的發展。

今年3月,被派往群峰村擔任第一書記的楊光,以真蹲實幹的精神和清晰的思路,在短短3個月內,結合村情民情,幫助群峰村謀劃好產業,帶領群眾發展產業“拔窮根”。

在群峰村,一塊塊綠油油的土地裡長滿了剛剛冒出來的姜芽,姜地裡,駐村第一書記楊光正在查看今年初開始種植的小黃姜長勢情況。

“我來群峰村後,感覺村裡的產業比較單一,老百姓沒有什麼好的經濟作物,收入也比較低,就一心想著要為村民們做點什麼。”楊光說。

結合群峰實際情況,楊光提出了種植小黃姜。剛開始,他以院壩會和採取挨家挨戶多次“串門”找鄉親們談心等方式,不斷做老百姓工作。經過不懈努力,漸漸地“融化”了群眾的心。

楊光介紹,在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的宣傳和引導下,老百姓慢慢理解了。“群峰村陽光充裕,氣候宜人,土質的微酸性很適合種植小黃姜,既然找到了癥結,那就肯定能各個擊破。”楊光思路清晰,決定從土壤分析開始入手。

產業確定後,就得抓時令,在春耕時節必須進行搶種。然而,接下來,楊光遇到的難題是,購買姜種肥料都需要錢,沒錢怎麼辦!楊光想到了向相關部門爭取資金。

在爭取資金無果後,楊光拿出了個人積蓄兩萬元,幫助村民墊付了姜種錢。

購買姜種後,發現種植技術跟不上,他又先後組織村支兩委和部分村民代表到木崗鎮去學習小黃姜種植技術。

經過不懈努力,楊光第一次以村級的名譽成立了村級合作社,並發動了50戶農戶開始種植70畝原生態小黃姜示範基地。

為確保銷路,楊光經過多方途徑,並與拼多多、西部電商、大學生創業總店、六盤水市姜道源公司等達成供銷協議,確保了小黃姜第一時間能銷售出去。

產業有了,銷路也有了。很多村民看到保障後,紛紛表示,願拿出土地入股到村合作社來,參與種植小黃姜。

“楊書記來後,給我們引進了小黃姜產業,還保證了銷路,明年我準備把自家土地全部拿出來參與種植。”村民趙慶方說。

村民將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後,除每畝可獲得400元的入股分紅外,還能在基地裡打工增加收入。

今年,群峰村種植的70畝小黃姜,預計年產量可達100萬斤左右。

敖成權 夏華

貴報傳媒全媒體記者 劉定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