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汇聚乡村振兴力量

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农民中的形象,关系到党和政府方针政策在农村的实施,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农村的最终实现。我们要深刻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高度重视并着力改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汇聚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强大力量。

改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至关重要

党的十九大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写进了大会报告,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必将为加速推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重大战略机遇。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农村的稳定,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稳定是农村稳定的重要内容,尽快改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就成为了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全面从严治党放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方略的重要位置,健全高效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振兴乡村的重要保障。密切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党员干部同广大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是党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具体实践者,他们的形象就是党和政府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他们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广大农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没有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没有稳定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乡村振兴战略就无从谈起。因此,密切、和谐、稳定、健康的党群干群关系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事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广大农村的最终实现。

改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尤为紧迫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从总体上和宏观上看是健康的、和谐的,但是在局部地方、特殊时期、特定环境和具体工作上,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实行,农民的自主经营权不断增大,党员干部与群众的接触越来越少,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也越来越少,一些党员干部群众观念逐渐淡漠,不再注重群众呼声,不再关心群众疾苦,脱离群众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党群干群关系越来越松散。一些农村党员干部甚至以权谋私、欺压百姓,严重损害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引发农民群众的不满情绪。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农村地区因土地征用、安置补偿、经济纠纷、环境污染、社会保障等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增多,农村社会 “矛盾凸显期”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农村党群干群关系问题长期存在,原因复杂,已经成为阻碍农村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损害着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如不尽快解决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必将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如期实现。因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解决农村党群干群关系问题,在当前显得尤为紧迫。

改善当前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应从五个方面着力

我们要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五个方面着力。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领导农村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力量。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实施的基础和保障,要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深刻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就要优化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结构,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就要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党性修养,增强他们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理想信念,提高他们带领群众振兴乡村的工作能力。

——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最大程度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农村党员干部的作风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形象,直接决定着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好坏。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刻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就要认真践行群众路线,建立健全党员干部与群众沟通机制;就要加大农村基层腐败治理力度,严查那些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侵吞公款公物等严重侵犯群众利益的案件,让广大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从而使党和政府能够得到最广大农民的信任和支持。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工作能力。农村基层干部是促进农村发展的主力军、先锋队,要始终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主要抓手。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深刻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就要制定和完善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计划,依托“农家课堂”“科技培训户”等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现代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发展致富的能力;就要培养选拔一批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农民欢迎、农村亟需的专业化本土人才到农村进行一定时期的工作指导,把现代化的农业、财务管理、经济管理、党建、文化宣传、教育、医疗等专业知识带到农村,让健康向上、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干部队伍根植在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持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推进社会主义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是完善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和谐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深刻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推进社会主义农村协商民主,就要在党的领导下制定符合农村个体实际的合法科学的村民自治章程,加强与农民、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协商,完善基层决策协商民主程序,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提高农民的民主能力,重点完善在党的领导下的村“两委”民主选举制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以及村“两委”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等,逐步实现在党的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农村治理中落地生根。

——大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广大农民,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第一个发展阶段的十五年,要实现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深刻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大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就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农村体制改革,努力寻求集体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积极借鉴“塘约道路”的经验走土地集约经营、抱团发展之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加大政府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支持力度,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迅速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全面小康社会早日建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