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德國的應用科學大學是否應該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

德國的應用科學大學是否應該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

在德國,只有綜合性大學與同級高校(高等師範學校、高等神學學校等) 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應用科學大學(university of appliedsciences) 無此權利。2013年底,德國石荷州教育部長宣佈,對該州部分應用科學大學賦予博士學位授予權;2014年,巴符州的綠黨與社會民主黨提議,賦予該州部分應用科學大學博士學位授予權;2015年,黑森州學術與藝術部提出,對該州應用科學大學中具有研究潛力的學科領域賦予博士學位授予權。至此,德國已有3個州的部分應用科學大學享有相對獨立的博士學位授予權。這樣德國社會各界關於應用科學大學是否應該獲得獨立博士學位授予權的爭議再次推向高潮。“時代進步”抑或“歷史倒退”的聲音不絕於耳。那麼,接下來從這個角度來分析一下德國的綜合性大學和應用科學大學。

德國應用科學大學Fachhochschule這一特殊名稱在中國原譯為"高等專科學校(高專)",因而常常被誤解為中國的"大專",而它們之間在入學條件、學習年限、課程設置和內容以及畢業時達到的學歷均有重大的區別,可不要相互混淆了。這種誤解在其他國家也時有發生。因此,德國此類大學在使用Fachhochschule (FH) 這一名稱時,同時附上英譯名稱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 , 即"應用科學大學"。學校名稱可譯為"學院",如Fachhochschule für Technik und Design Mannheim 可譯為"曼海姆技術設計學院"。

主要的區別:學校規模來說,綜合性大學規模更大;課程設置方面來看,綜合大學所設學科比較齊全 重點為工科、經濟、企業管理、財會、設計等。綜合性大學的學生們在學習中要接觸科研,因此必須學會如何進行科學的工作。應用技術大學的的特色在於其實用性。這一點在很多方面都有所體現,比如應用技術大學一般都會專門安排兩個實習學期。

應用科學大學的教學目標明確:在基礎學習階段主要教授與應用領域密切相關的基礎知識,簡單介紹整個專業領域的總體概況。這裡的基礎知識課程與綜合性大學的也不同:在綜合性大學,學習基礎知識是為了適應科研的要求,為其打下理論基礎。綜合大學提供更多的理論知識和更多的自由空間,適合將來想從事研究工作的學生;而應用技術大學的教學內容更接近實際一些,企業在用工上往往更看重實際方面的應用。

在之前,德國的應用科技大學是沒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生也就不能再這種FH學校攻讀博士學位。但是隨著德國中一些聯邦對於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鬆動,就看到了之前幾個學校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

德國的應用科學大學是否應該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

再來看看應用科學大學是如何產生的?

在洪堡高等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德國大學自創立以來就被看作是培養少數社會精英的場所,純學術性、無目的性一度被視為大學的神聖辦學宗旨。20世紀60年代以來,德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對高級應用型人才產生了巨大需求,一批明顯不同於傳統大學的應用科學大學“異軍突起”。

起初,由於分工與定位的不同,綜合性大學與應用科學大學具有較為清晰的辦學界限。為了避免陷入“東施效顰” 的境地,應用科學大學在創建之初就確立了與綜合性大學“不同類型但是等值” 的辦學定位。綜合性大學立足於基礎性的科學研究,致力於培養科學研究的接班人。與綜合性大學不同的是,應用科學大學最重要的任務是在研究發現的基礎之上,傳授實踐導向和應用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因此,應用科學大學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著重於設置實用性較強的專業,而較少設置純粹的基礎性學科。1999 年的《博洛尼亞宣言》簽署,德國也建立起國際上主流的“學士—碩士—博士” 三級學位體系。在這一改革進程中,綜合性大學與應用科學大學都將研究、教學、繼續教育、知識傳播等作為改革的重要任務。原本特別強調學術性的綜合性大學在培養目標上開始趨近於應用科學大學,突出表現為在學士階段也將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作為目標之一。此外,應用科學大學印發的學位證書也去掉了“FH” 字樣,真正實現了與綜合性大學的學位等值,此舉大大提升了應用科學大學的社會地位。這下二者從其他方面來看,並沒有強制的區別了,有的只是辦學定位的不同。

這個過程就如同國內的師範學校和綜合性學校的發展進程一樣,當初設立師範學校主要是為了培養師資人才,可以說是專業的教師培養機構,而綜合類學校定位則更廣。但是隨著發展,師範類學校也在向綜合性學校發展,現在很多師範學校實際是打著師範的校名的綜合性大學。但是德國的應用科技大學的尷尬在於想這樣發展,但是沒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在大學之中進行研究,博士研究生或者說整個博士招生結構對於學校的科研發展和學術產出具有重大的影響,擁有博士學位的授予才能夠代表這所學校跨入了研究型大學的範圍。所以對於德國的應用科學大學而言,為了深化推進相關專業領域的學術研究,它們同樣具有培養博士研究生的需求。應用科學大學具有學術潛力的學生也同樣具有攻讀博士學位的訴求,然而,由於並未獲得獨立的博士學位授予權,應用科學大學的碩士畢業生要想攻讀博士學位,只能申請參加綜合性大學開設的博士班,或者參加合作式博士研究生培育項目。在合作培養博士研究生過程中,應用科學大學的教授雖然有權指導博士學位論文,但是並沒有資格參加博士學位委員會,官方意義上的指導教授只能來自綜合性大學。而且,合作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綜合性大學手中,合作能否成行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相關係所、教授之間的私人關係。由於多數綜合性大學針對應用科學大學的考生設置了嚴格的考核測試,能夠順利通過該測試的人數相當有限。所以,窮則變,變則通,德國應用科學大學就積極訴求博士學位的授予權。

爭論的焦點是什麼?

很多爭論中認為:德國的應用科學大學是否有資格獲獨立博士學位授予權,合法不?其次,是否有能力培養博士生?會不會降低博士論文的質量?還有作為綜合性大學來說,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仍然是他們身份的象徵,肯定會大力的的維護自己的優越地位,況且,這些應用科學大學招博士生會對綜合性大學的生源形成一定的壓力,造成一種競爭關係,也可能造成資源上的浪費,所以就堅決的反對。不僅如此,相關的還有一些獨立於高校的研究所、研究中心等機構。一方面,研究所可能因應用科學大學申請博士學位授予權,要求同樣擁有該權利。德國高校聯合會主席表示,博士學位授予權是一種形象構建的手段,綜合性大學必須保留這種手段,賦予應用科學大學博士學位授予權具有較大風險,一旦對其賦予該權,必然無法避免其他非高校型研究所提出相同要求,從而導致綜合性大學受損,甚至德國整個高校體系被摧毀。

但是,正像文章開頭的幾個典型學校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一樣,在現代教育發展體系下,但賦予應用科學大學獨立博士學位授予權無疑已成為大勢所趨。這對德國的職業教育會發生怎樣的影響呢?還能夠保持德國一貫的學術嚴謹,這種學術讚譽可是一種歷史的傳統?一切都充滿了變數,誰也無法肯定。

教育的改革就是如此,無論是教育多麼發達的國家,也一直在謀求教育的不斷改革,任何國家的人對於教育的滿足從來不會是當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