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诗经》为什么叫做“经”?

淡漠千里1


《诗经》为什么叫做“经”?

问得好,确实有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一本书要叫作“经”。如为什么《诗》《书》《礼》《易》《春秋》要叫作五经。

一、“经”字的本义

经,本义是指织布机上的纵线,上下两端固定,再横向编织纬线就可以织成布匹或织物。

二、为什么一些书叫作“经”

古人认为天南地北,如果要把东西南北画成图的话,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所以在古人的心目中,天地定位,是南北、上下方向的。“经”在织布机上的特征正与此相同。所以它“象天地”。

经,在织布机上有搭建布匹的结构,又引导纬线沿着它固定的方向和形式编织,完善成布的作用。

而天地以其“道”制造、管理和发展世界万物包括人类。天地之道,既构建丰富和发展世界,也引导世界中的一切沿着“道”的规定和指引前进。它对世界一切包括人类还有引导、指导、教导的作用。天地之道作用于人,人遵而行之,就形成人道。

所以,用“经”来象征“天地人”之道,其实是很恰当的很形象的。

因此,古人就把向世人传递天地人之大道,教导人类遵守天地人之大道的书,称为“经”。也就是“经书”。

所以,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三极彝训,其书曰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

三极,就是指三才,天地人,天地人之大道。

彝训,就是指天然存在的,长久存在的对人类的引导教导。

所以说,经书,就是讲述长久不变的最高标准的大道,有不可以改变的不可比拟的教育作用的书。

当然,通常意义来讲,经,是指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

另外,宗教中讲教义的书,也称为“经”。

三、儒家的经典书籍是很多的。

最为流行的是四五、五经,后来发展到十三经等等。但是最常见的说法以“三纲”“五常”“六仪”为天地之经。

四、《诗》够格叫做“经”吗?

当然,够格。《诗》是由孔子删改确定的。可是从3000多首古诗中挑出来的,而且仅剩十分一左右,共305首。

为什么只选这305首?而大部分都丢了。因为这305首符合孔子的仁义礼乐教化思想,孔子觉得可以用它作为“诗教”的教材。所以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加上西汉独尊儒术之后,孔子被推上至尊无比,不容丝毫怀疑的高度,孔子出手的东西自然经典无比。同时,“诗三百”确实有很高的价值,所以尊之为“经”是相宜的。


水煮周易


说起来,《诗经》原来并不叫“经”,和孔子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孔子既非采集者、也非编纂者。



《诗经》原来叫《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采集者和总编纂,是春秋时期的卫国人尹吉甫。

尹吉甫,华夏族人,在周宣王时期任太师,是中兴周朝的贤相。尹吉甫也是目前可考最早的诗人之一,著有《诗经·大雅·烝民》、《大雅·江汉》等作品,因其编纂《诗经》,又被奉为中华诗祖。



《史记.孔子世家》说: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

现在很多人将孔子称为《诗经》的修订者,并引《史记》所言,有了“孔子删诗”的公案。我认为这样说,对孔子是不公平的,因为孔子平生述而不著,其当时只是一个教育家,只是选取了大约300首诗出来作为教学之用,相当于做了一个选本,所以那时《诗经》又叫《诗三百》。

《诗经》之所以被称为“经”。主要原因是孔子的成“圣”。

经者,典籍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孔子一生修订过的文本都全奉为“经”,不单是《诗》改称为《诗经》,《周易》也称为《易经》,加上《书》《礼》《春秋》,合称五经,都是儒家的典籍。


诗词书院


在孔子眼里,诗经蕴含王化之道。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情诗么?是!最起码一开始的时候是,但在孔子眼里,这一句话是说,世人对美好德行的向往和追求。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是相思么?是,最起码一开始的时候是,但在孔子眼里,这一句话是说,世人对真理大道的思考和求证。

孔子对他儿子说,不读《诗》,无以言。大意为,你连《诗》都没有读通,和老子废什么话!

小可认为,正因为《诗》中所表现的情感天然,真挚,质朴,所以和儒家思想暗合,特别容易引伸开来,而且,一引一个准,绝不会跑偏!

这也是孔子将《诗》从情感上升到王化之源的初衷。

《诗》变成了《诗经》,因为孔子认为,里面说的不是爱情,是道理!

孔子下了旨,后人自是大加注释,大加延伸。比如那一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就被后人理解成了“离君王太远了,担心有小人进谗言呐!”

越简单的事物,越容易促发各种解读。《易》也是如此,也经过孔夫子的研读,进化成了一种哲学,甚至思想指引。可《易》和《诗》一样,一开始只是一种记录,或者占卜。

孔子一出手,要啥啥都有!

徒弟就72个,那徒孙呢?每个徒孙要按孔子的学说进行自我演绎,会产生多么恐怖的后果。比如荀子,把为君之术演化成帝王之心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题主所说的“彝训”和“至道”,诗经里有很多,只要你向那个地方去联想,几乎句句都是。

比如“害浣害否?归宁父母”难道说的不是孝么?难道不可以引伸为对帝王的忠心耿耿么?难道不可以理解为对初心,对本心的追求么?

有一个成语叫“疑邻盗斧”,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只要你存在主观想法和引导意愿,任何一个简单古朴的文章,都有可能变成马克思主义。

一叹!


亦有所思


经是纺织的织布时骨架的纵线称为经线,横线依纵线将两线紧密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布。即纬线依经线穿连纵横两线成布的。

因此经为骨架,纬为穿连,经纬为纵横两条织布的线。

骨架为经,而骨架可成为标准。

从而诗文的标准就是诗经了,因而写诗者都依据诗经进行。

但当文词以:曰.言.说.讲.叙.述.诉.告.示.报.警.戒.誓.檄.诀.咒.符.喻.旨.经.典,为层次后,经文为法则,典文为规则的形式了。

从而,经为依据,典是查证了。

彝训是鼎彝上的铸文,铸文是告子孙葆祖业地亩的示文,也是告子孙祖业土地来源的述文,也是家训的训文,其依据性又是经文,其凭据性又是典藉了。现考古可见青铜器上的铸文就是彝训。青铜器商朝明称彝器。

彝训是家训,诗经是社训,或俗依据的样本,所以属道,道是依据的朝向方向的方位,是路所源所达的地方位置的地点。

赞议一下,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味哎儿


经的解释,在提问附加处已经讲明白了“三极彝训,其书曰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什么意思?就是天讲的道理,地讲的道理,圣人讲的道理,就是经,是不可更改的伟大的教导。“彝训”就是日常的教导,但我看到一个回答把这解释成“天然存在的,长久存在的对人类的引导教导。”---百度抄都抄不会。


《书·酒诰》:“聪听祖考之彝训。” 了解一下?


至于诗经,本来也不是“经”,而就是叫《诗》,因为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所以又被成为“诗三百”。周朝之前是没有《诗歌》存在之考证的,直至周朝,建立了一个官职叫“采诗官”,专门负责收录各地民谣,按孔子的说法,就是用作对各地民俗风情的了解,并体察治理上的得失(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经》中大部分的诗歌都是来源于此,其余少部分则是士大夫们的讴歌之作、祭祀天地之作。

而《诗三百》被称之为‘经’,那也是西汉时候的事了。总结起来,《诗三百》成《经》之原因有这么几点:


第一,《诗三百》传是由尹国国君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的。

第二,孔子对《诗三百》评价极高。孔子不但对《诗三百》给予了“思无邪”这么高规格的评价,同时也是孔子作为传导政治观、教育观的工具。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第三,孔子的地位极高。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经过后世统治者不断追封,变成了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第四,西汉时期独尊儒术。虽然这个时期的“儒术”已经被改的面目全非,沦为了统治手段。但也必须拉着孔子的大旗来“挂羊头卖狗肉”,武帝一看:《诗三百》孔子编的?嗯,儒家经典....孔子评价这么高?嗯,圣人教会....这玩意很主观啊?嗯,随便改嘛!

于是乎,大手一挥,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


此后,为了巩固《诗经》的地位,不但司马迁写作“《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历代儒学、理学家都不断的对诗经作疏作注,添加私货。-----沦为教化工具之后的《诗经》,其实已经失去了作为诗歌审美旨趣了....


以上,就是《诗经》之所以为《经》的由来了。


无聊到巅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初叫“诗”或者“诗三百”(其实是311篇,其中6篇是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未计算在内,所以一般认为是305篇)。

汉朝推崇儒家学说。汉武帝之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官方学说的地位。自此,儒学大兴,研究儒家著作的学者大家辈出,开启了中国后世文献研究的“解经”传统。

汉朝的大儒们,对孔子的学说非常重视。孔子参与整理过的“诗”,也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文献。儒家学者对《诗经》进行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和考注。

“诗”,也一跃成为官方认定的“五经”(其他“四经”分别为《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一,成为了《诗经》。

再说“三极彝训,其书曰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解释一下。三极,天地人。彝训,日常的训诫,或者长辈的教诲。鸿教,大道理。刊,改变。这句话意思就是说,说明“天地人”等训诫道理的书,叫作“经”。“经”,就是永恒不变的至高真理,不可改变的真理。这句话出自《文心雕龙·宗经第三》。也就是后世的文艺评论。说白了,只是一家之言。既然是一家之言,那《诗经》是否包含永恒不变的教诲和真理,就见仁见智了。

儒家对《诗经》是非常推崇的,这也不可避免地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读书,要有自己的见解。《诗经》并不是什么绝对的永恒真理,里面也不都是永恒不变的教诲。读过之后,有自己的见解,才是第一要务。


此问答部分内容来自“古诗文切片”已发布头条文章:诗经切片001:《诗经》的名字由何而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