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學醫以來,糖尿病4問4答

俞雨生點評

糖尿病最近十年在我國的發病率呈直線上升,自1981年至2010年三十年間,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增加了 17 倍。有研究顯示中國約有五億的成年人屬於糖前期,也就是說他們的半隻腿已經跨入糖尿病的陣容。最新的研究顯示我國的糖尿病腎損害已經超過了腎小球腎炎,成為慢性腎臟病的首要病因,而且其中60.5%的人腎功能雖尚在正常範圍內,但合併了蛋白尿,關鍵是很多人處在此狀態仍不知曉。難怪我每次發文呼籲大家重視糖尿病時,應答者總比關注腎病的人數少。我很納悶,為什麼糖尿病以及糖尿病腎病離有些人只有一個保溫杯的距離,他還這麼淡定呢?

其實糖尿病是非常恐怖的,它對人體各個臟器的損害是漸進的、潛移默化的,早期沒有任何不適,各種檢查還貌似很正常甚至於超正常,他就像一個溫柔的殺手毫不留情,當出現浮腫、大量蛋白尿、高血壓等臨床症狀時,病情就急轉之下難以逆轉了。

今天向大家推薦一篇文章,告訴你一些關於糖尿病的基礎知道。一旦掌握,有助於提高預防糖尿病的能力。

學醫到現在,我想說2型糖尿病給那些不是學醫的人聽。

1.為什麼會無緣無故得糖尿病?

血糖升高及2型糖尿病升高的原因:飲食的改變(多糖,多油,多肉,加工米),年齡增大(40歲以後原來飲食方式沒有改變導致營養過剩及肥胖,年紀大了自身代謝率下降導致能量消耗下降,運動減少,女性還有性激素改變等),家族遺傳(直系親屬有糖尿病的)等。

2.如何知道自己血糖高不高呢?

對於肥胖,40歲以上的成年人,可以去社區測個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的血糖,正常血糖範圍:空腹3.8-7.0mmol/L,餐後血糖小於11.1mmol/L。當然,如果空腹血糖在6.1-7.0(以下省略單位)或餐後2小時血糖超過7.8的話就要注意了,提示你可能出現糖尿病前期報警可能了,這個時候就要老老實實到醫院做個葡萄糖糖耐量試驗、糖化血紅蛋白評估了。

而對於測了血糖正常的,最好每半年複查一次,如果親屬有糖尿病的最好每3個月去複查測1次,條件好的可以半年抽血查一下糖化血紅蛋白評估2-3個月的平均血糖,或者每年至少做1次葡萄糖糖耐量試驗等。

學醫以來,糖尿病4問4答

3.什麼是2型糖尿病?

有糖尿病口乾,多飲,多尿,消瘦症狀了,有些人會反覆的尿路感染,加上空腹血糖超過7.0,餐後2小時血糖超過11.1的,很明確你已經是糖尿病了,知道這個病之後,你要清楚,這個病是從飲食及肥胖等導致的,那麼你就得開始監測血糖,控制飲食,

飲食控制:得了糖尿病後要開始做到會吃、會運動、能夠控制自己的體重,首先做到少吃多餐,什麼意思呢?少吃就是你之前吃什麼東西,得了糖尿病之後也可以吃,但是要少,量減少一半以上,比如你之前吃兩碗飯跟很多菜,那麼現在得開始每餐飯量減到自己拳頭大小那麼多,然後多吃青菜(多吃吃青菜不容易餓),其他的食物開始少吃但不能不吃,炒菜油要少放,如果喝湯的話,飯就要更少。多餐的意思就是你原來一天吃三餐,現在改成一天吃四餐、五餐、六餐了,具體飲食搭配,就要到醫院的內分泌科聽課學會做到怎麼吃,根據血糖的高低選擇治療方案。會運動就是飯後1小時學會快走,慢跑,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控制體重學問比較大,最好在專科醫生指導來減重。

4.得了2型糖尿病了,如果檢測血糖呢?

對於初次發現的,在血糖控制穩定後,如何知道穩不穩定,舉例60歲以下的空腹血糖在7.0以下,餐後血糖在8.0以下。當然不同人群不同年齡段控制標準不同,一定要自己的主管醫生評估血糖變化。

然後如果自行檢測血糖呢?首先要自己有個血糖儀,可以自己測,當你血糖穩定後,可以隔三天測一次空腹血糖跟餐後血糖,2周以內測一次七點血糖,並用本子記錄那個日期及當天幾點的血糖值記錄下來,然後內分泌複診的時候可以給門診醫生看。

先說到這了,畢竟要說的太多了,歡迎專業人士們糾正。

(丁香園,俞雨生撰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