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姜廣品:一堆秸稈“鏈”來的綠色富農產業

姜廣品:一堆秸稈“鏈”來的綠色富農產業

姜廣品:一堆秸稈“鏈”來的綠色富農產業

姜廣品:一堆秸稈“鏈”來的綠色富農產業

姜廣品:一堆秸稈“鏈”來的綠色富農產業

農業科技報訊: (本報記者 楊宇航)  每逢春耕前,總有大量農作物秸稈在田間焚燒,產生大量濃重的煙霧,成為農村環境保護的瓶頸問題。然而,正是這些“用處不大”但又必須處理掉的“廢棄之物”,在山東省章丘市卻被點“草”成金,變廢為寶,一堆堆秸稈奇蹟般地“鏈”出了一個新的綠色富農產業……

12月25日,記者走進山東省章丘市王侯裡村的思文后稷生態示範園區,親歷了農作物秸稈是如何定向轉化成植物生長所需要的各種養份。見證了通過秸稈生物反應堆生成二氧化碳-熱量-活性酶-抗病孢子-有機和無機養料應用於農作物生長的神奇過程。

不施化肥農藥,“廢物”秸稈種出高品質蔬果

“不用化肥、農藥,長出的草莓就是不一樣,香甜爽口、入口即化。”大棚裡品嚐著剛摘下來的草莓,來自山東菏澤市曹縣的草莓種植戶馬峰情不自禁地直豎大拇指。

“我這大棚裡的種植技術可和別家不一樣,不施化肥、不打農藥,也不施用動物糞便等農家肥。西紅柿、黃瓜、西瓜等各種蔬果照樣長得好,坐瓜多、口感好、病害少、品質高。”山東思文后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姜廣品告訴記者,他們直接用秸稈代替化肥,用植物疫苗代替農藥,提高植物免疫力。他解釋稱,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通過秸稈中的礦物質元素經生物作用定向轉化釋放出來,完全可以滿足農作物一個生產週期的需要。生物秸稈在微生物菌種、淨化劑的作用下,定向轉化成植物生長所需的二氧化碳、熱量、抗病孢子、酶、有機和無機養料,進而實現果蔬菜品的高產優質,同時促進資源循環增值利用。

在姜廣品生態園的數十個大棚裡,記者注意到每個大棚都掛有一個薄膜氣柱,氣柱上遍佈規則的通氣孔。“別小看這氣柱,瓜果蔬菜等植物生長中所汲取的二氧化碳等養份,在通過農作物秸稈定向轉化後,通過氣柱輸入進大棚內,用物理方法減少植物的蟲害、病害,達到作物的優質、高產、高效。”姜廣品笑著說。該生態園是濟南首家採用秸稈代替化肥、植物疫苗代替農藥的有機種植技術的生態農業示範園。

資源循環增值利用 綠色理念發展

“衣服越來越漂亮,房子越住越大,但最基本的食品安全卻沒有解決。”姜廣品告訴記者,在與客戶交流中,不少人都因食品安全問題憂心忡忡,擔心給孩子吃壞身體。經過反覆思考,最終,從未涉足過農業的姜廣品決定自己開辦一個生態農業示範園。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有幸結識了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的研發者張世明教授。經過4年的學習與實踐,在6個實驗大棚種植的甜瓜、西瓜、黃瓜、草莓等蔬果長勢喜人,效果非常好。2015年8月,姜廣品的生態農業示範園落戶章丘市王侯裡村。目前,該園區已建設13個果蔬菜品大棚,種有甜瓜、西瓜、西紅柿、黃瓜、蘋果、桃、葡萄等不同蔬果。靠著朋友推薦、口碑相傳,如今姜廣品的生態農業示範園產品已有不少忠實主顧。

下一步,姜廣品還要把生態園區打造成有機栽培技術示範基地,讓更多的農戶實現有機種植,擺脫對化肥、農藥的依賴。“現在已經陸陸續續地有不少人前來參觀學習了。”姜廣品對自己秸稈“鏈”來的綠色富農產業充滿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