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106家上市公司今年購券商理財金額超300億元

上市公司利用閒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屢見不鮮。以往,大部分上市公司將銀行理財產品作為首選,券商理財產品份額較少。不過,隨著資管新規落地數月,銀行理財“保本”優勢正在悄然減退,而不屬於資管產品範疇的券商收益憑證漸顯優勢,成為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新寵”。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至今,至少已有106家上市公司購買了566只券商類理財產品,合計金額達309.74億元。其中,95家上市公司購買券商發行的收益憑證,合計金額179.24億元,佔比近六成。

收益憑證

認購金額近180億元

6月25日,上市公司舒泰神發佈公告稱,公司近期使用部分閒置募集資金購買了券商保本型收益憑證,合計金額2.1億元。購買的收益憑證分別為國信證券的金益求金363天2864期,認購金額為9000萬元,固定年化收益率為4.95%;廣發證券的“收益寶”1號,認購金額為9000萬元,固定年化收益率為4.82%;德邦證券的德邦興銳16號收益憑證,認購金額為3000萬元,固定年化收益率為5.4%。

舒泰神表示,公司擬購買券商保本型收益憑證產品安全性高、流動性好、能保證本金安全,且公司單個產品的投資期限不超過12個月,屬於低風險投資品種,不會影響公司主營業務的正常開展,能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獲得一定的投資收益,為股東獲取更多的投資回報。

而此前12個月內,舒泰神購買的19只理財產品中僅有5只來自券商,其他14只均為銀行理財產品。舒泰神此次的“態度轉變”,在大批熱衷於理財的上市公司中並不是個例。

今年上半年,《證券日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不完全統計,至少已有106家上市公司購買了566只券商類理財產品,合計金額達309.74億元(以認購日期數據為準)。其中,95家上市公司購買券商發行的452只收益憑證,合計金額為179.24億元,佔比57.87%。

而在這452只收益憑證產品中,有251只產品是由上市公司自籌資金購買,另外的201只產品為公司自有資金購買。這452只收益憑證的平均預計最低收益率在4.74%,產品期限以短期為主,其中3個月期限左右的產品最多,達109只產品。從數據上來看,九成上市公司在購買券商理財時更青睞收益憑證,六成閒置資金被收益憑證產品吸走。

所謂收益憑證,是指由證券公司發行,以私募方式向合格投資者發售,約定本金和收益的償付與特定標的相關聯的有價證券。特定標的包括但不限於貨幣利率,基礎商品、證券的價格,或者指數。該理財產品因其操作靈活、安全性高且可以量身定製等優勢而受到投資者喜愛。

除收益憑證外,上市公司在券商理財的選擇上還有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質押式報價回購交易、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等理財產品,這些理財產品分食另外的42.13%份額。

國泰君安

收益憑證最受歡迎

上市公司在選擇券商收益憑證標的時十分謹慎,《證券日報》記者在統計數據時發現,從券商角度來看,國泰君安發行的收益憑證最受歡迎,共有18家上市券商購買了65只國泰君安收益憑證類產品,認購金額達29.43億元;中國銀河證券位列第二,共有37期收益憑證被上市公司認購,認購金額為15.9億元;中信建投證券發行的收益憑證也十分受寵,共被上市券商認購了41只收益憑證產品,認購金額為15.5億元;認購金額超過15億元的券商還有海通證券,同樣有41期收益憑證被認購。

此外,中信證券、華泰證券、浙商證券、廣發證券、長江證券等券商發行的收益憑證認購情況也較好。

事實上,今年以來,不僅上市公司認購收益憑證的熱情逐漸上升,券商收益憑證發行規模也持續上漲。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最新發布數據統計,今年第一季度,證券公司收益憑證發行規模累計達1706.91億元,同比增長5個百分點。

對此,一位券商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券商發行的收益憑證低風險等特性是其先天優勢,尤其是在銀行保本理財逐漸可能退出市場的背景下,券商收益憑證將成為上市公司更好的選擇。不過,近期有業內人士表示,嵌套場外期權的收益憑證納入監管,發行內嵌場外期權結構的收益憑證參照《關於進一步加強證券公司場外期權業務監管的通知》的要求開展,非交易商不得開展任何形式的場外期權業務。如此來看,收益憑證的發行將更加嚴格與規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