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2018时光印记(38):关于方法和方向,不要摧毁信心

2018时光印记(38):关于方法和方向,不要摧毁信心

【20180617】2018年倒数第38篇投资笔记。

今年这种行情,又是我投资这么多年来很少遇到的场景,之所以说很少遇到,是因为行情的极端化,出乎太多意料。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怀疑多年投资方法的有效性。因为好像过去很多年被市场证明有效的方法,在这个阶段突然失灵,让人毁三观。

其实这种感受我也有,甚至有些无端的郁闷,倒不是因为涨跌,而是感觉定价机制的失效,这种感受并不是只有我才有。我身边一些小圈子的经历过风雨的资深投资者,也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同样的方法,在这种行情下让人突然感觉失效,感觉力不从心。

其实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市场处于熊市,并且已经熊了3年了。我今天整理了一组数据,先看数据。

1、截止到6月15是收盘,今年不到半年时间,跌幅超过50%的个股82只,跌幅超过30%的个股523只,跌幅超过20%的个股1304只,中位数是-15.1%,下跌的个股2775只,占比80%。在上涨的20%个股中,基本就是医药消费的行情,抱团明显。

2、去年同期,2017年第一个交易日至6月15日的中位数是-11.9%(全年中位数是-16.6%),上涨的个股占比29%;2017年从大的方向来说,就是上证50的行情,市值大的涨的好,细分板块看,白酒、钢铁、集成电路等走势靠前,新能源汽车的局部行情不错,主要是上游钴锂,纯概念炒作在2017年有所弱化。

3、前年同期,2016年,年初因为有熔断股灾,截止6月15日的中位数是-21.7%(全年中位数是-12.3%),上涨的个股占比仅为14.28%;2016年市场方向主要是概念,比如量子通信、股权转让、自贸区等等,业绩好的有行情的有局部化工、新能源汽车等。

2016-2018这三年的6月15日前,中位数分别为-21.7%、-11.9%、-15.1%,下跌个股占比分别为85%、71%、80%,可见市场环境多么的恶劣。什么样的体系,才能成为穿越牛熊的那20%的剩者?

然而,市场给我们的感受不一样,我们并没有感受到市场如此糟糕透顶,什么原因呢?我想有两个方面:

1、指数掩盖了真相。沪深300指数2016-2018这三年,每年的6月15日前的阶段涨幅分别为-16.47%、6.61%、-6.88%,单纯的从指数看,并没有实际这么糟糕。

2、幸存者偏差。大家总是关注市场上涨的那部分股,总是喜欢关注成功的案例,比如2017年上证50吸睛,今年的医药消费占据话题榜。这些上涨的板块,更容易引起注意,总是让人感觉市场还是有希望的,这就是幸存者偏差。

如果再看一个数据,会感觉更加悲催。2016年从年初开始至今,下跌的个股为2481只,剔除次新股占比大概75%,中位数为-33%,跌幅超过50%的个股1077只,跌幅超过30%的个股1887只。艹,剔除掉次新股,腰斩的个股接近1/3,这个数据,如果不是我自己去梳理,真的很难从直观上感受到,我们只感觉在熊市比较难做,熊市里偶尔有比较好板块走出来,但是我们没有感受到,其实市场的糟糕程度比我们感知到的,严重的多。

大部分人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很难盈利,如果再追涨杀跌,更是亏损累累。所以,很多人也开始怀疑投资方法的有效性,做概念被打压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做价值投资也改变不了阶段性有效阶段性失效的事实,做业绩成长不及预期越来越多,暴雷频频。这种投资环境和生态的变化,确实非常容易摧毁我们的信心。

但是,这三年,尽管大部分个股很熊很熊,仍旧有走势靓丽的个股,最明显的是2017年的上证50和2018年以来的医药消费,与其说这些板块基本面多好多好,其实不如说这是市场资金选择的方向。是的,方向没做对,收益千差万别。

我原来曾经专门写文分析过,所有的投资体系,其实都是追求一种概率,你的投资体系结合你的性格,恰好能提高获胜的概率,这个就是好的体系。从这个角度来讲,其实并不是投资方法失效了,而是在整体熊市的大环境下,概率变低了而已,换句话讲,与其说是方法问题,不如说是方向问题。因为没踏准那上涨的仅有的几个板块。

是吧,如果2017年在方向上做对了上证50大市值个股,2018年做对医药消费,其实你就感受不到方法失效了,2017年的上证50和2018年的医药消费,都是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资金抱团取暖而已,单纯的去用价值投资、概念投资、成长投资的体系去理解,都有偏颇。如果你的方法恰巧和方向一致,基本感受不到这三年是多么的煎熬;如果你方法经历过时间的检验,但是今年方向没有踏准,基本也很难赚钱;如果你既没有方法,方向又错,基本逃不过被收割的命运。

所以,不要总是怀疑自己的方法,自己的体系,只不过这个阶段,方向没有踏准而已,而在熊市大环境下,这个方向准不准,又十分的重要,因为赚钱的方向太少太少。

那有没有一种人,或者说有没有一种体系,总是方向对呢?比如2016年做对了量子通信股权转让,2017年做对了上证50,2018年又做对了医药消费?大家自己去想,我想这种人或许也有,但是少之又少。因为投资体系投资方法没有全天候的,大部分都是方法恰巧匹配了方向,阶段性的成功赚一波,次年方向变了,又会换一批赚钱的人。很多去年做中国平安、金牌橱柜等等这些的,被市场众星捧月,今年呢?马上被抛弃了,还有很多高位跟进去的,更是骂声一片。同理,今年做好茅台这些的,前几年的煎熬,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我一直讲,两种人赚钱,一种是随风而动,追行情,对个人能力和时间要求颇高,一种是不动如山,等行情,等行情来到自己的优势区间,吃到属于自己的一波。至于中间的那些层次,在这个大环境下,都无法避免被收割的命运。

我还算比较幸运,2016年至今,一直重仓做新能源汽车,仓位调整都在这个版块中的细分领域中切换,如果用三年的眼光来看,大方向还算是踏正确,带来了较好的回报。但是如果切分放短时间看,也是错误连连,比如有的高位没走掉,回撤利润,有的换到别的细分领域,走势很差。有的对逻辑的把控有缺失,有的对市场环境变化预计不足。这可能也是熊市的必然产物吧。这给我最深的体会是,在当前的市场大环境中,大方向正确是前提,细节上做好和做不好,也会有较大差距,如何做好仓位管理,在高位的时候做一些兑现,不要轻易去抄底,这些细节,都是需要去不断完善和弥补的。

总结一下今天想表达的观点:

1、熊市中,因为走得好的方向的稀缺,方向比方法重要;

2、拉长时间周期看,方法比刻意的去选方向站队重要,因为方法对了,方向终究会等到

因此,这个时候一定不要失去信心,尤其是不要对自己多年以来建立的投资方法,因为短时间的失效而陷入怀疑,更不能全面推倒重来,去刻意的追逐短期方向,那基本是舍本逐末。总之,不要总是怀疑方法,只是你暂时不在方向上而已,说不定明年这个时候再看,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关于市场,短期看似非常凶险,这个周末因为贸易战升级,舆论简直就是世界末日,叠加信用风险、半年资金紧张等等,大多数人看空是非常自然的事情,然而,极度恐慌往往就会打出大底,如果已经清仓或空仓,准备好进场捡便宜筹码就好了,如果已经满仓在车上的,那就忍一忍吧。对于未来方向,我还是看好锂电接下来的行情,这三年的大方向,我一直在这趟车上,近期趁着行情波动配置了一些高镍路线的个股,对还是不对,都留给时间吧。

让自己静下来,不要受环境的干扰,更不要因为一时投资方法的无效推倒自己多年积累的优势,承载财富,首先要有一颗宽容平静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