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蒼南橋墩《玉蒼山志》首發 文史故事引央視來採訪

溫州網訊(記者陳克力)6月19日下午,蒼南橋墩鎮舉行中央電視臺《中國影像方誌》欄目對接會《玉蒼山志》首發式暨橋墩歷史文化研究籌備會。會上,蒼南縣首部以山命名的《玉蒼山志》在會上舉行首發式,與會人員向央視欄目組介紹橋墩水利史、歷史治水人物周凱事蹟及碗窯古村落等情況。

蒼南橋墩《玉蒼山志》首發 文史故事引央視來採訪

據介紹,《玉蒼山志》由主編林英才挖掘、收集、整理玉蒼山的歷史文化資料,結合現狀,編著而成。該書發佈後,將填補蒼南縣無山志的歷史空白。《玉蒼山志》由概述、森林資源、名勝旅遊等11個章節組成,從自然環境、物產資源、古今藝文、風土人情等多個方面對玉蒼山進行詳細介紹。

蒼南橋墩等地獨特的風土人情、悠久的歷史文化吸引了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欄目前來採訪。會上,中央電視臺《中國影像方誌》欄目組對欄目情況、節目製作流程、所需素材進行了介紹。據悉,即日起,央視欄目組對橋墩鎮和蒼南其他地方的山水和文化進行深入挖掘,通過後期拍攝製作,成片後將在央視播出。

橋墩鎮委書記甘先景說,近年來,橋墩以發展“全域旅遊”為總抓手,以創省級“旅遊風情小鎮”為突破口,按照“一核兩翼多景點”的發展佈局,充分發揮“一山一湖一村莊”、“一茶一品一月餅”的自然與區位、產業與人文的資源優勢,全力打造“湖光山色、古村古色、茶園觀色、傳承紅色”的多彩多色全域旅遊綜合體,開創“雋秀玉蒼、醉美橋墩”發展新局面。他表示,全鎮上下要藉助央視欄目組、《玉蒼山志》發佈、橋墩歷史文化研究籌備會等契機,把橋墩發展好、宣傳好。

新聞+

橋墩鎮古稱松山,也叫平水,明初稱南港鎮三十六都和三十七都,地處蒼南西部,交浙閩兩省、接壤蒼、福、泰、平四縣,總面積129.9平方公里,總人口6.76萬人,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文化的古鎮,也是歷史上兵家爭據的險關重鎮。早在夏商周時期就已有古人類在此活動,宋時設有書院,共出過文武狀元及進士近20人。民中葉,戚繼光抗倭部隊4000人曾經赴閩,1930年至1936年期間,浙南紅軍游擊隊和劉英、慄裕領導的挺進師曾在次活動。因歷史上,當地居民集資在三十六、三十七兩都交界的平水溪上建松山八角橋,後鄉人吳敬清在橋頭圓拱門上題“橋墩門”三字,故此地稱橋墩門,簡稱橋墩。

蒼南橋墩《玉蒼山志》首發 文史故事引央視來採訪

橋墩擁有獨特的生態環境,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只有18度,非常適合生態旅遊,境內擁有有“怪石林立”國家4A級風景區玉蒼山、蒼南“大水缸”玉龍湖國家中型水庫、碗窯古村、矴步頭美麗鄉村、國家3A級旅遊景區五鳳茶園等旅遊度假區。橋墩作為吳越文化和閩越文化的交匯之處,雖歷經滄桑,但境內尚存省級歷史保護區2處、縣級文保單位5處和縣文保點17處。碗窯古村落、廣昌大厝古民居等明清時期傳統文化遺產均保存完好,具有悠久的歷史內涵和頗高的文化價值。同時,我鎮根據自身地理和氣候的優勢,先後扶持培育了茶葉、油茶、楊梅、馬蹄筍、毛竹、檳榔芋、黃梔等七大特色、七大萬畝的農業產業,開發建設了玉蒼楊梅,錫星楊梅、鳳嶺馬蹄筍、小源油茶、龍井中藥(黃梔)五大特色產業基地,形成了以特色產業實現農業增效,以農業增效壯大集體經濟、以集體經濟帶動村民致富的發展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