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家乡记忆:摇啊摇,摇到徐家桥

家乡记忆:摇啊摇,摇到徐家桥

家乡记忆:摇啊摇,摇到徐家桥

改造后的徐家桥

家乡记忆:摇啊摇,摇到徐家桥

徐家桥夜景

徐(齐)家桥

家乡记忆:摇啊摇,摇到徐家桥

徐家桥商业街

借用这句古老的童谣,是想说明徐(齐)家桥是株洲最老的街市;建宁

家乡记忆:摇啊摇,摇到徐家桥

街边一条小港汊上的一座小老石桥。

我在株洲生活时,株洲人把咯里叫“齐家桥”。不晓得何解,后来回株洲看到改造过的地方,硬是写着《徐家桥商业街》的牌子。我还运神是写错哒,喊哒好多年的“齐家桥”改姓“徐”哒。后来一问才晓得,咯就是株洲土话和株洲官话的区别。

齐家桥(咯样喊顺口一些)是咯几年改造的。以前咯

家乡记忆:摇啊摇,摇到徐家桥

里叫“建宁港”(一条清污混流,通往湘江的小河汊);通往湘江的水闸门叫“建宁闸”,记得过去每次湘江发大水时,建宁闸都岌岌可危。株洲古时候叫建宁卫,隶属湘潭。年纪起码二千岁哒。

齐家桥是骑在建宁港上一座好老好老的小石桥,桥上的麻石板有好深好深的土车子印,桥的两边是好矮好矮的石条护栏。桥的一头是建宁街,李家坪;另一头是

家乡记忆:摇啊摇,摇到徐家桥

解放街,南湖塘,还有市一中(解放前叫建宁中学)。港两边都是老街老巷,木板房,麻石路,即破旧又古香。记得我在一中住校读书时,就经常在自习课时偷溜出来,沿麻石路,过齐家桥,跑到建宁街口的小吃铺,买又香又甜又糯的炸油坨吃。

后来进厂当学徒,还常和熟人到建宁街米粉店吃“长沙米粉”。在那个“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年代,刚进厂冒得几天,厂里就把我们这些新学徒派到齐家桥挖过港防空洞。那时我们是晚

家乡记忆:摇啊摇,摇到徐家桥

上干活,清楚地记得一个灯光昏暗的夜晚,担土时闪了一下腰,差点摔到己经没有水的烂泥河里去了……

再后来,齐家桥去得少了,记忆逐渐模糊了。碰巧经过,发现齐家桥始终变化不大。

这次再来看时,齐家桥真正“天翻地复慨而慷”了。首先,由“齐”改“徐”;其次,建宁港不见了,小河上建起了徐家桥商业步行街,污水藏到地下去哒;再次小老石桥早己不知去向,在原来桥的位置上,做了一条小溪曲桥。地面是好看了,记忆都冒得哒。

家乡记忆:摇啊摇,摇到徐家桥

新徐家桥

建宁街、李家坪

家乡记忆:摇啊摇,摇到徐家桥

李家坪入口

家乡记忆:摇啊摇,摇到徐家桥

李家坪集市街

唯有建宁街、李家坪还没有太变。这里是株洲底层市民的居住区,以前这里的居民被谑称为“桥民”,不过,没有褒贬之意,只是戏称而己。这里房屋低矮,杂乱无章,环境很差,是真正的城市贫民区。不知为什么,

家乡记忆:摇啊摇,摇到徐家桥

到现在为止这里的老房子,大多也没有得到改造,相信这里应该不是文物保护区。

这里的房子现在大多己出租给了来株洲做小生意的外地人,这条街己变成了人来人往的农贸市场;什么肉呀、鱼呀、鸡呀、虾呀、菜呀……应有尽有,品种齐全。各色人等,川流不息,混迹其中。从这里走过,在旧时的记忆中,还依稀能认出当学徒那会儿,曾到过一个同事的家……

建宁街的路是加宽了,但不少房子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五十年代的老房子。我常去吃炸油坨和长沙米粉的小店房子还在,不过,早己物是人非,不搞咯些生意了。

家乡记忆:摇啊摇,摇到徐家桥

这里曾是同事的家

家乡记忆:摇啊摇,摇到徐家桥

外地做小生意的

解放街、市一中

家乡记忆:摇啊摇,摇到徐家桥

解放街口

家乡记忆:摇啊摇,摇到徐家桥

株洲一中

解放街原来是一条很窄的麻石路,两边大多是年久失修,破旧低矮的木

家乡记忆:摇啊摇,摇到徐家桥

结构房,给人的感觉是;这里己经很老了。如今,这里己把过去的一切消灭得干干净净了。

唯有这条街上的市一中位置没变。这里是我读高中的地方,也是我的人生从幼稚逐渐向成熟转变的地方;我在这里学到了新的知识,在这里体会到人性的善恶,在这里学会了观察社会,在这里参加了疯狂的文化大革命,我的很多世界观都是在这里形成。我感谢一中,却很难亲近一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