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1 雨果獎得主托馬斯:寫作成功的祕籍?愛讀書+驢脾氣!

雨果獎得主托馬斯:寫作成功的秘籍?愛讀書+驢脾氣!

托馬斯·赫維爾特簡介

1983年,托馬斯·赫維爾特出生於荷蘭最古老的城市奈梅亨。他少年成名,16歲就出版了個人的第一部小說,26歲即獲得荷蘭歷史最悠久的幻想文學獎保羅·哈蘭德獎。2013年到2015年間,他連續三年入圍被視為幻想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也是首位入圍該獎的荷蘭作家。最終,他在2015年憑藉《那天,天地翻了個個兒》將這一獎項收入囊中。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曾經,國內科幻文學的讀者跟國外作者之間存在一條看不見的鴻溝,或者是文化背景的差異,或者是交流途徑的短缺,種種原因使各類文學活動中鮮有國外科幻作者的光顧,很多時候國內的科幻文學出版也是在影視產品爆紅之後才”後知後覺“地跟進。但是近年來,憑藉信息世界的進化和劉慈欣、郝靜芳、韓松等一批科幻作家的崛起,不但國內的作品開始走出國境為世人所知,而像托馬斯赫·維爾特等一批耀眼的新銳國外科幻作家也紛紛走入國門,與讀者粉絲進行深度交流。

上週荷蘭奇幻作家托馬斯·奧爾德·赫維爾特來到北京,參加由北京閱讀季和豆瓣閱讀、東方出版社聯合舉辦的”名家面對面“活動。通過一次近距離的沙龍分享,我們能更全面更立體地瞭解托馬斯,瞭解這位科幻文學作者背後的各種“原生態腦洞”。

雨果奖得主托马斯:写作成功的秘籍?爱读书+驴脾气!

活動現場照片

擁有一頭“驢夥計”的科幻作家

托馬斯·奧爾德·赫維爾(ThomasOldeHeuvelt),16歲就出版第一部小說,26歲獲得保羅·哈蘭德獎,連續三年入圍雨果獎,最終憑藉《那天,天地翻了個個兒》斬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短中篇”,與劉慈欣同榜。年少有為的小馬哥在給媒體介紹自己的時候,卻有意不從這些成就上開話頭,而是另闢途徑介紹了以一位他的好朋友“驢夥計”。

托馬斯:我有一頭驢,他是一個特別好的夥計,我給你看照片!(掏出手機)你一定也會喜歡上他。

雨果奖得主托马斯:写作成功的秘籍?爱读书+驴脾气!

托馬斯手機裡的他和“驢夥計”

這驢是我從城市搬到森林旁邊時買的。那個地方非常棒,有山有樹林有草地,很適合讀書,就是草長得太好了也讓人頭疼。除草挺麻煩的,我就想要不要試試一種最自然的方式去解決這個問題。我想到要請一位夥計,這位夥計最好不需要工錢,而且很勤勞。於是我就上EBay買了一頭二手驢。

驢真的是很棒的動物!大老遠他看見我就會跑過來和我親暱。但他們又很倔強,你讓他幹什麼不想幹的事,他絕對不幹。我很喜歡這一點,我覺得我跟他之間很默契,很大一部分我覺得他是另一個“我”。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這驢太肥了,你懂的,草太多,驢就這一頭……所以我還得天天帶著他繞圈減肥。(媒體提醒到中國名小吃“驢肉火燒”)我知道中國有“驢肉漢堡”,但是我覺得還是不試為好,否則回去“驢夥計”會生氣(大笑)。

《歡迎來到黑泉鎮》的譯者仇春卉在譯後記裡寫到:“我覺得托馬斯的小說擁有這種攝人心魄的魔力,他的作品讓你恐懼未知,甚至不敢關燈,彷彿跟主人公一起會墮入無盡的黑暗中。”這位托馬斯小哥言談裡充滿陽光正能量,但作品裡卻花大量的筆墨在驚悚憂鬱的情節裡。怎麼解釋這麼一個種性格衝突?

托馬斯:這可能是我一部分的“倔強”。這就是“驢脾氣”。我想要讀者始終沉浸在我的作品裡。我會一直有種堅持,這是一個始終縈繞在文字裡的想法:人們總是能心靈相通的。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文化有很多相似之處,在我看來主要有兩種相似點:第一點,不管這個世界怎麼變,或者大環境怎麼樣,有什麼樣的特徵,其實人類“害怕”的事物本身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大家都害怕黑暗的東西、未知的東西,害怕陌生人有一天進你的家,或者是害怕某一天你會崩潰,其實這些東西都是相通的。另外一個就是孤獨,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在《無影男孩》裡,有兩個男孩,一個男孩看不見自己,另一個男孩能反射一切,卻不能映照自己。他們倆一個是透明人,一個就像是一面鏡子。沒有人能看見他們兩個是什麼樣子(他們與常人格格不入)。但當他們相遇,他們卻「看見」了彼此,發現了彼此的共同點,接受對方也接受了自己。這段發現自我的旅程始於“孤獨”最終又在“孤獨”裡昇華,形成了緊密的羈絆。當讀者能讀出我所想營造的恐怖嚇人或者孤獨憂鬱,我寫作的目的就達到了。

雨果奖得主托马斯:写作成功的秘籍?爱读书+驴脾气!

現場嘉賓對談 左二韓松,中托馬斯,右一石黑曜

童年許下的一個願望:大家都開心地讀書。

托馬斯·赫維爾特在活動上以自嘲而又充滿感激的口吻講述了自己成為一名作家的成長經歷。他在十幾歲時讀到了斯蒂芬·金的書,當時對便暗下決心,長大後也要成為這樣的作家。他在讀高中時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當時在家鄉舉辦了一場小型發佈會,來了一百多人,當時覺得非常酷。但後來他又去另一個城市做了一次推廣,那次活動只來了三個人,托馬斯一瞬間跌入現實谷底。但最終他還是堅持了下來,這源於一個童年願望。

托馬斯:可能是因為我11歲時,站在荷蘭的一個書店滿滿的書架下許了個願:我想要成為一個偉大的作家,我的故事也滿滿地擺在書架上,擺在全世界的書架上,每個國家的讀者都能在我的故事中得到閱讀的歡樂!

其實我的寫作生涯是開始於很早很早的時候,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寫一些小的短篇,這些短篇小說的情節都非常奇怪,我記得十幾歲的時候,曾經站在荷蘭一家書店外面,通過櫥窗去看斯蒂芬·金的這些作品,我完全被這些書迷倒了。但是當時我媽不想讓我看這些書,因為她覺得這些書對於一個孩子來講有點太早,但是我還可以看他封面上的這些字,包括封底這些字。我當時對自己暗下決心,以後長大也想當這樣的一個作家。其實當時我立下這樣志向的時候,年紀還很輕,自己完全看不到這個目標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也看到天花板在哪裡,並不知道我有一些更明確的目標等等。但是在接下來的時間當中,在接下來的5到10年中,每一次的努力、每一次嘗試都在幫我作為一個作家的生涯獲得更多的成就。我16歲的時候完成了第一本書,也是從一個小短篇開始做起,一點點變大,最後變成一個長篇,我自己也沒想到可以寫這樣一個作品出來。

我後來也受到了“打擊”。但是,童年許下的那個小願望一直髮揮著作用,所以後來我潛心去提升我的寫作技巧。我寫了一部作品叫《無影男孩》。這個故事在荷蘭贏得了一個當地的科幻獎項,還被翻譯成了英文在美國傳播開來,入圍了雨果獎。之後我的作品《那天,天地翻了個個兒》也入圍了雨果獎。我的的作品慢慢得到讀者的認可,當《黑泉鎮》這本書在美國出版的時候,我也沒想到斯蒂芬·金髮了一條推文,這條推文立馬就火了,也給我也帶來許多新的讀者,這是我之前都沒有料想過的事。後來,喬治·馬丁也在他的博客上提到我這本書,作為一個作者我覺得非常幸福。但回頭想想,這些可能都將歸因到小時候站在書店櫥窗前的那一瞬間,是它讓我的生活發生了變化。

雨果奖得主托马斯:写作成功的秘籍?爱读书+驴脾气!

童年迷上讀書的托馬斯

對話托馬斯

“讀書,讀大量的書!”

北京閱讀季:成為雨果獎得主後,還保持以前的閱讀習慣嗎?閱讀生活有什麼變化?

托馬斯:儘管得獎之後工作忙了很多,但現在還會抽空去實體書店逛書。我覺得去書店撫摸各種各樣的書脊,去進入到無數個文字裡的世界,這是非常酷的事。我讀書的時候會留意圖書的動態,想知道最近讀者都在看什麼,對什麼題材的故事著迷。

我是一個慢讀者,喜歡一字一字地認真讀。我讀過一段之後,會合上書,慢慢回想,腦海裡針對故事分析哪些喜歡哪些不喜歡,哪些印象深刻哪些轉眼就忘了。並且遇到喜歡的作品,我甚至還會抄書,逐個字地去體會作者寫這些文字的感受。

北京閱讀季:讀書在你的生活裡佔據著什麼樣的位置?

托馬斯:對於每個作家來說讀書都是放在第一位的。我打個比方,作者就好比飛行員。你去坐飛機的時候,是不是會滿心希望駕駛自己航班的是一位非常懂駕駛飛行器的老司機?讀者的心情也是一樣的,他們會希望讀的這本書不是生澀的,而是作者熟練駕馭文字的結果。那飛行員怎麼才能熟練掌握好駕駛技術?他需要好的師傅去教他。書就是作者最好的老師。所以如果讓我給讀者或者想進入寫作行業的朋友們一個誠懇的建議:讀書,讀大量的書!

北京閱讀季:一天要花多少時間在讀書上?喜歡看什麼書?

托馬斯:因為最近工作都安排得滿滿當當的,讀書的時間也不得不有所縮減,但是我還是堅持每天能至少有一兩個小時安靜讀書的時間。我特別喜歡讀短篇小說。寫短篇就像寫詩一樣,每個字都非常關鍵。所以,之後我的重點其實還是放在寫短篇上,大家也知道有很著名的作家儘管有長篇作品,但是他們的短篇作品非常好看,比如說剛才提到的斯蒂芬·金等等,在我看來,短篇真的可以體現一個人的水平。

北京閱讀季:遇到讀書或寫作的瓶頸該怎麼辦?

托馬斯:希望大家不要忘了我是“驢脾氣”(笑),我會堅持讀書的習慣,遇到有某一本書讀不下去也不會停止閱讀的行為,我建議換一本書,換一個寫作題目,放上一兩週再看。那時候你再回頭看,放多地方就會煥發新的生命,文字也會變得不一樣,你對待它們自然會迸發出新的興趣和靈感。

雨果奖得主托马斯:写作成功的秘籍?爱读书+驴脾气!

托馬斯感謝活動的組織,為北京閱讀季留言

雨果奖得主托马斯:写作成功的秘籍?爱读书+驴脾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