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9 郭軍平:秦之聲——黃土地的根

在粗獷渾厚的黃土地上,在承載著五千年文明的黃土地上,在人文始祖長眠的黃土地上,有一種大雅大俗的民間戲曲藝術——秦腔,它活躍在秦嶺南北、大河上下、關內關外,活躍在廣袤粗獷、蒼涼渾厚的八百里秦川的山山水水、溝溝峁峁之間。

也許正如那粗獷純情的陝北民歌是由那些種田的農夫、放羊的漢子、浣衣歸來的婆姨、未出嫁的妹子在勞作之餘傳播一樣,秦腔,也是因為他們——一群熱愛秦腔藝術、祖祖輩輩生長在黃土地上的自樂班的人們不斷地傳唱而綿延。

案頭一幅《秦之聲》,我頗為欣賞:畫面中一老一少倆爺們:老者樂呵呵地拉胡,小者滿臉通紅扯開嗓子大吼。生動的情景、有趣的畫面,儼然生活在黃土地上淳樸的人們。這一幅栩栩如生的畫勾起了我對黃土地的無限遐想。

耳際飄來一陣粗獷蒼涼的唱腔,伴隨著一陣鑼鑼鼓鼓急促的敲擊聲,在二胡絲絲入扣的伴奏下,在清清亮亮的木魚打擊聲裡,那傳統的《鍘美案》正如火如荼地上演,扮演包公的花臉正一字一板雄渾有力地唱:“王朝馬漢喊一聲。莫呼威往後退,相爺把話說明白。見公主不比同僚輩,驚動鳳駕理有虧。”那聲音,那唱腔,那抑揚之間的音調,那雄渾的陽剛之氣,浸透著粗獷蒼涼的黃土地,挾裹著八百里秦川的滾滾雄風,猶如洶湧澎湃的黃河水浩浩蕩蕩撲面而來。

這聲音,穿透秦嶺南北,穿透大漠邊關,穿透五丈原的角角落落,飄蕩在世世代代熱愛黃土地的人們的心中,飄蕩在這塊雄渾古老的土地上,飄蕩在千年歷史文化的血脈裡。

或許自己是秦人的原因吧!或許是這幅畫太富有生活氣息了吧!或許是靈魂深處割不斷的黃土地情結吧!這幅畫至今仍被我保存在自己的書房裡,懸掛在桌案几旁。閒暇之餘,我常常仔細欣賞,品評咂摸,我的思緒常常被畫中的情景、畫中的文字深深吸引,繼而飄蕩在廣漠曠遠的黃土地之中。

家鄉——令我深深迷戀的那一片黃土地,只要在飯餘茶後,或是在節假日裡,總是能聽到那——或慷慨激昂、抑揚頓挫,或悽悽婉婉、纏纏綿綿令人魂牽夢繞的秦腔秦韻。在家鄉,只要每逢古會時節,或農人過白事時候,或大型開業、店慶等特殊日子,總能聽到那悠揚婉轉的秦韻秦調,聽到那粗獷蒼涼的雄渾秦音。那一聲聲高高低低、婉婉轉轉、慷慨激昂、似吼似喊的秦音秦調總能讓人們找到自己熟悉的生活、熟悉的土地、熟悉的面孔,令人們想到那些黃土地的大苦大難,黃土地的風雲變幻,黃土地的溝溝峁峁,山山川川。

那些活躍奔走在山山水水、溝溝峁峁間的秦腔自樂班——他們猶如泣血歌唱的荊棘鳥,深愛著這片土地,深愛著這朵藝術之花,也許正是因為他們的熱愛和不斷傳唱,從而使得秦之聲永恆地紮根在黃土地上,從而使得這一民間藝術瑰寶傳播四方,名揚天下。

不信,當你走在廣袤的關中平原上,或走在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上,或經過一段繁華的街道,或一座偏僻的村落,也許稍一留神,你就會看到他們的影子、他們的身姿,聽到他們慷慨激昂或婉婉轉轉的歌唱……

在單調乏味的空氣裡,忽然傳來一陣悠揚婉轉或慷慨激昂的曲調,你難道不感到一種驚喜、一種新鮮、一種趣味;在平常無聊的歲月裡,在空空蕩蕩的山谷裡,或在汽車嘈雜的轟鳴聲裡,你難道不感到一種安慰、一種陶醉、一種歡喜。

一朵普通的藝術之花,一朵大雅大俗的藝術奇葩,就這樣被世世代代綿延,像風一樣飄蕩在亙古蒼涼的黃土地上。一輩子辛勤勞作的秦民,一輩子在溝溝峁峁、大河大山裡淘洗日子的秦民,從生的大苦大樂到死的哀哀悽悽、慷慨悲涼,都被這一朵優美哀慼的藝術花朵演繹、傳唱、昇華。

他們是這朵藝術奇葩的傳播者、種植者、守護者。猶如泣血的荊棘鳥,他們不會停止泣血的歌唱、衷情的迷戀。他們的足跡,遍及黃土地的山山水水、溝溝峁峁。他們的彈唱,響徹了黃土地的村村落落、大街小巷。

也許,黃土地上的每一棵樹、每一棵苗、每一隻鳥都曾被他們打動;也許,黃土地上山山水水、溝溝峁峁神靈都曾聽過他們動人的彈唱。像風,他們掠過廣袤的黃土地;像雨,他們滋潤過乾燥的黃土塬。他們是默默的一族,普通的就像天上的繁星一樣,淳樸的就像山間的小草一樣,古老的就像青銅器一樣。從山澗裡來,到山澗裡去;從莊稼地裡來,到莊稼地裡去;從聞著包穀杆的炊煙裡來,到聞著包穀杆的炊煙裡去,他們是這樣的默默,這樣的執著,把農家一季季平淡的歲月演繹得滋滋潤潤、鮮鮮活活。

黃土地,黃土塬,因為有了他們而不孤獨;因為有了他們,而不寂寞。於是,黃土地上的生活從而更加燦爛,更加生機勃勃,更加動人心絃。也許正如賈平凹先生所言:“普天之下,人不同貌,劇不同腔。廣漠曠遠的八百里秦川,老一輩能唱,小一輩也能唱。秦腔原本是秦川天籟地籟人籟的共鳴,秦川人自古是大苦大樂之民。生時落在黃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黃土堆下。秦腔是他們大苦中的大樂,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樂趣。高興了唱快調,痛苦了唱慢調,都表現得多麼有情有味。當人們拉老牛累到筋疲力盡時,大喊大叫來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關關節節的睏乏便一塊兒滌盪盡了。秦腔與他們是和西鳳酒、長線辣子、大葉捲菸、牛肉泡饃一樣成為生命的五大要素。”

這應該是對秦人文化的深入解讀。然而,在現代娛樂文化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在流行音樂普及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角落落的今天,在庸俗的歌舞節奏噼噼啪啪的熱鬧的今天,在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日漸同化相似的今天,如何固守我們黃土地的根——秦之聲,就越來越成為生活在黃土地上的人們日漸思考的一個問題。

秦之聲——黃土地上的根。那一幅永恆的畫、那一曲不老的鄉音、那一股永恆的綿綿情愫,將永遠鮮活在人們的眼中,飄蕩在人們的耳際,激盪在在人們的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