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4 读史爱党·知史爱国丨《党史必修课》第四讲 一个民族的新生

今天小含将为大家带来

《党史必修课》选读第四讲

一个民族的新生

在开始学习之前

我们先来看一下

上期党史知识竞赛题的答案吧

1-5 C A C D D 6-10 B A A A D

抗战的胜利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但是,和平却没有如期而至。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为继续其独裁专制统治,再度挑起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内战。这是中国两个命运、两种前途在疆场上的最后一次决战。人民在历史的关键时刻选择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让貌似强大的反动统治集团在顷刻间灰飞烟灭。随着旧政权的覆灭,中国大陆上数千年的封建压迫、一百多年的帝国主义侵权一齐成为历史的陈迹。

1949年10月,一个全新的共和国在古老的中国诞生!这是20世纪中国和世界的最伟大的历史事件之一。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庄严宣告:“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只有历经磨难的民族才能深切感受到这句话的分量。 100多年来,中华民族一直处于被侵略、被殖民、被欺凌的境地;100年来,无数中国人的前赴后继为复兴中华民族进行顽强的、不屈不挠的抗争。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华民族长达百年的厄运一去不返。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共和国的缔造者们踌躇满志地举起如椽之笔,为新中国描绘美轮美奂的锦绣前程,谱写中华民族璀璨壮丽的新华章。

读史爱党·知史爱国丨《党史必修课》第四讲 一个民族的新生

天安门见证的辉煌

始建于1417年的天安门坐落于中国古都北京的中心,这座古朴、庄严的建筑饱经岁月的风霜,蕴含着500多年沉积的历史,承载了多少中华民族的辉煌和苦难。

1949年10月,因国运委顿而荒芜、破败的天安门终于获得了新生。历史赋予天安门无与伦比的光辉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将在这里举行。从此,天安门成为新中国的象征,成为亿万中国民众心中的圣地,成为全世界瞩目的中心。

读史爱党·知史爱国丨《党史必修课》第四讲 一个民族的新生

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首都北京召开,会议一致决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宣布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同时,向世界各国政府宣布: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中央人民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读史爱党·知史爱国丨《党史必修课》第四讲 一个民族的新生

在同一时间里,首都军民共30万人已经在天安门广场聚集,等待一场旷世盛典的开幕。这里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代表,首都各大专院校的师生、各工厂矿区的职工、各机关工作人员、普通市民、北京近郊农民和城防部队的官兵等。曾经空旷而寂寥的天安门广场已经焕然一新,彩旗招展、鲜花簇拥,歌声、口号声此起彼伏,汇成喜庆的海洋。

3点,刚刚宣布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全体委员,沿着天安门城楼西侧的古砖道拾级而上,缓步登上天安门城楼。随后,担任大会司仪的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宜布典礼正式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走到麦克风前,用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高声宣告:“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洪亮的声音响彻了北京城,响彻了全中国,响彻了全世界。顿时,天安门广场欢声雷动,激动的人们流着热泪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人民政府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苦难的祖国被人欺凌宰割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读史爱党·知史爱国丨《党史必修课》第四讲 一个民族的新生

军乐队奏起了嘹亮、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毛泽东主席亲自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顺着白色旗杆冉冉升起,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与此同时,早已布置在天安门广场的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组成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委员会的54个单位和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1949年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28年艰苦历程。

公告宣读完毕之后,场面壮观的阅兵式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身着戎装,精神焕发,在天安门城楼的主席台上,高声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随后,在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奏乐声中,开始了为时三小时的阅兵式。聂荣臻乘先导车率领陆、海、空三军受阅部队,由东向西从天安门城楼前通过,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界人民代表的检阅。

读史爱党·知史爱国丨《党史必修课》第四讲 一个民族的新生

阅兵的高潮,是刚刚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呼啸而过的时刻。当战车师行进至天安门广场时,年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17架飞机编成战斗机、轰炸机和教练机三个梯队,接连飞过天安门上空,与地面的战车方队遥相呼应。这17架飞机几乎是当时人民空军的全部家底。天安门广场上参加庆典的群众循声望去,不禁欢呼雀跃、群情鼎沸。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17架飞机中,有4架飞机正在执行战斗值班任务,是携带实弹飞行的,这在阅兵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之所以采取这样的特殊安排,完全出于安全角度的考虑。全国的解放事业尚未完成,新中国依然弥漫在紧张的战备气氛之下,实力远远强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国民党空军飞机非常有可能在开国大典这一刻趁机偷袭轰炸,因此不得不防。

读史爱党·知史爱国丨《党史必修课》第四讲 一个民族的新生

细心的人们也许会发现,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的受阅飞机是26架,其实,这是阅兵指挥所施的一个“障眼法”。当时的人民空军只有17架飞机,为了达到阅兵的最佳效果,阅兵指挥所想出了一个办法,即第一梯队的9架飞机在飞过天安门广场受阅后不降落,直接转个大圈飞第二圈,接在第三梯队之后,成为第四梯队,再次飞过天安门广场,这样一来,从天安门现场的角度观看,受阅飞机就是26架了。这个“障眼法”甚至瞒过了在场的外国记者,他们没能看出其中奥秘,因而在报道中声称“一共有26架飞机参加了编队飞行”,并惊呼“中共一夜之间有了自己的空军”。

读史爱党·知史爱国丨《党史必修课》第四讲 一个民族的新生


从战争的硝烟中走过来的人民解放军向全中国人民展示了威武雄壮的阵容。今天,当人们在重新观看开国大典的记录影像时,会发现毛泽东在观看阅兵式时的粲然一笑,他的笑容耐人寻味、意味深长,让后人猜测不已……也许是想起了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也许是想起了井冈山的烽火岁月,也许是想起了长征的艰难跋涉,也许是想起了抗日时期的南征北战,也许是想起了转战陕北的奔波劳碌,也许是想起了解放战争的弥漫硝烟,也许是想起了千千万万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战友、部属和民众,也许是想起了近百年来中国的积贫积弱……而今,乌云散尽,乾坤扭转,换了人间。威武强大的人民解放军,欣欣向荣的新中国,一个全新的时代、充满光明的前途正在眼前展开……苦尽甘来,此时年过半百的毛泽东情不自禁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读史爱党·知史爱国丨《党史必修课》第四讲 一个民族的新生

然而,这个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不会忘记曾经经历的艰难岁月,不会忘记那些为今天的成就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驱,不会忘记永远属于这个民族的那段漫长的为改变民族命运而抗争的历史记忆。在开国大典前夕,毛泽东亲手在天安门广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他亲自起草的碑文:

三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性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阅兵式结束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此时,长安街上华灯初上,群众游行开始了。天安门变成了彩灯的海洋,无数的彩色花炮从广场四周发射,兴奋的群众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向着主席台的方向翘首高喊:“毛主席万岁!”“人民共和国万岁!”扩音器里不断地传出毛泽东洪亮的回应“同志们万岁!”毛泽东挥动着高举的手,在天安门城楼上,从西头走到东头,又从东头走到西头,不停地向群众挥手致意。在这一刻,领袖与人民之间真挚的感情深深地交融在一起。

当游行队伍有序地一一走出会场时,已经是晚间9点25分。

提着灯笼、举着火把的群众队伍,远远望去,恰似一条巨大无比的活动起来的金色长龙,穿越在古老又全新的首都北京城,人们沉浸在无穷无尽的欢乐和对未来美好新生活的期望之中。

新中国的诞生,意味着中国走出半殖民地的泥淖,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100 多年来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诸多不平等条约一笔勾销;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外国侵略势力被彻底清除,中国不仅取缔了除香港、澳门之外的所有外国租界,而且收回了对外贸易、海关、邮政以及海上、陆上、内河和空中交通事业的全部经营管理权;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所有特权被取消,中国任由帝国主义列强宰割、掠夺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新中国已经有力量维护自己的领土和主权完整,有能力保护自己人民的利益不受外来者侵犯。中华民族从此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再屈服于任何外来的压力,独立自主地和世界上各个爱好和平、平等待我的民族交往、建交,并同一切敢于冒犯中华民族利益的反动势力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读史爱党·知史爱国丨《党史必修课》第四讲 一个民族的新生

新中国的诞生,意味着中国改变了四分五裂的局面,走向统一、团结。1949年以前的近代中国是一个分散而虚弱的国家,尤其是辛亥革命后国内新旧军阀割据,造成国家严重的分裂。分散被人称为“一盘散沙”,虚弱的另一称呼是“东亚病夫”。新中国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一,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行使权力。国内各民族结束了过去那种互相歧视、互不信任,甚至互相对立的状况,平等地称为共和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人民五亿不团圆”的现象彻底改变。统一、团结的新中国像苏醒的巨人,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邓小平曾说过一段很动情的话:“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使我们这个人口占世界总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在世界上站起来,而且站住了。还是毛泽东同志那句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国内的人民也罢,国外的华侨也罢,对这点都有亲身感受。也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真正实现了全国(除台湾外)的统一。”

读史爱党·知史爱国丨《党史必修课》第四讲 一个民族的新生

新中国的诞生,意味着中国社会完成了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析,真正开启了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20世纪初以来,中国社会开始向现代化变迁,但是,由于持续不断的战乱和社会动荡,这个转换过程支离破碎而变得名存实亡。新中国独立、统一的国家政权,长期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高度的政治整合和社会整合,以及鲜明的现代化导向,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基本的条件。新中国结束了几千年来盘踞在中国大地上的封建剥削制度,开创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同时,极大地解放了社会劳动生产力,发展现代的工业、农业以及各项社会建设事业,将中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转变为独立、民主、自由、统一、富强的现代国家。

新中国的诞生,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新中国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之后的又一个成功典范。作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新中国的创建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亚非拉美殖民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使帝国主义国家与不断增强的世界解放运动力量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最终促使殖民体系的终结。因此,可以说新中国的诞生是改变世界发展方向的、具有全球影响的事件。


又到了每期的党史知识竞答环节啦

1.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是( )

A.辽沈、淮海、渡江战役

B.上党、淮海、渡江战役

C.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D.鲁西南、淮海、渡江战役

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 )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A.旧民主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社会主义 D.民族主义

3.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恢复国民经济

C.进行现代化建设

D.镇压反革命

4.中国成立后确立的( )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联邦制 B.邦联制

C.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

5.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 )成为中国人民的大宪章,它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 )。

A.国歌 B.临时国歌

C.代国歌 D.永久国歌

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 ) 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这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下完成的。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8.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按照毛泽东的提议,党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了( )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A.“一化三改” B.“多快好省”

C.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D. 改革开放

9.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通过的时间是( )。

A.1949年9月 B.1952年12月

C.1954年9月 D.1956年10月

10.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国大陆的时间是( )。

A.1949年10月 B.1951年5月

C.1951年10月 D.1952年10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