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 老隊長家的糧食連年減產,小夥子的一番話,老隊長佩服得五體投地

在我國未曾實行改革開放之前,農村都是以集體制存在的,田地全部歸集體所有。村民勞動按工分折算分成,正勞動力每個工作日為十分,其餘體格衰弱或者未成年人均以八分制五分制計工分。到年尾會計將根據你全年工分的總數折算你的收入。


老隊長家的糧食連年減產,小夥子的一番話,老隊長佩服得五體投地

那時候農民的勞動積極性都不高,刁民都不想做事,只有老實巴交的人才埋頭苦幹。所以,村集體經濟搞不上去,誰都不想當這個集體隊長。在我們村,卻挑了個大字不識的男人當隊長,連最基本的農田管理技術都不會,當時我們村窮的叮噹響。
老隊長家的糧食連年減產,小夥子的一番話,老隊長佩服得五體投地

1980年,我們這裡才正式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這下可好,農民們有了自己的責任田,勞動的積極性也大大的提高了,以前集體裡的那些刁民,一反常態地成了村裡的勞動模範,有的甚至還成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
老隊長家的糧食連年減產,小夥子的一番話,老隊長佩服得五體投地

而我們村裡的那位老隊長,一切都還是墨守成規固步自封,在農業上一直都沒有什麼新進展,人家都糧食滿倉了他家卻連肚子都填不飽。他自己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但又放不下過去當隊長的臭架子,不肯與村民們交流。


老隊長家的糧食連年減產,小夥子的一番話,老隊長佩服得五體投地

儘管如此,村裡有個小夥子卻很是令他佩服,因為小夥子年紀不大,有文化,懂禮節,說話理論是一套一套的。一次,老隊長終於向他道出了自己心中的苦:自己當隊長的時候集體經濟搞不上去,可是分田到戶了依然還是一個字“窮”,這到底是為什麼呀?
老隊長家的糧食連年減產,小夥子的一番話,老隊長佩服得五體投地

小夥子告訴他:如今是科技時代,要以科學技術為第一生產力,所以,知識文化就起到了主導性作用。你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而且又不肯與村民們交流,人家都種雜交水稻了,你種的依然還是本地種子;人家都使用化肥,你的田裡除了那幾擔農家肥外,全部都是清湯寡水的,能有好收成嗎?
老隊長家的糧食連年減產,小夥子的一番話,老隊長佩服得五體投地

老隊長覺得小夥子的話很有道理,於是就主動與鄰居們交流種田的有關技術,在購買品種、肥料、以及浸種、插秧,施肥等一系列的農業生產過程中,都虛心向村民們請教,村民們也毫不保留的告訴了他。這一年,他果真獲得了豐收,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嚐到了農業生產的甜頭。這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的一生什麼都不怕,沒有文化才真正的令人可怕。


老隊長家的糧食連年減產,小夥子的一番話,老隊長佩服得五體投地

所以,農民朋友們,不管現在你們的生活狀況如何,一定要讓你們的孩子進校唸書,千萬不要讓那些庸人的“讀書無用論”腐濁了你們的思想。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