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东野圭吾的“罪与罚”:“杀人偿命”是真理还是悖论?

最近看了东野圭吾的书《虚无的十字架》,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小夜子的女儿被残忍杀害,深感悲痛的小夜子和丈夫道正痛苦离婚,然而,几年之后,前妻小夜子被残忍杀害,道正配合警方调查,凶手虽然自首,但道正根据小夜子的遗物,却发现此事并不简单。

东野圭吾的“罪与罚”:“杀人偿命”是真理还是悖论?

就像东野圭吾所讲:所谓“罪与罚”的本质是什么呢?是让凶手通过正义的审判得到死刑从而得到解脱,或者说一命偿一命?还是让凶手能够回到社会,让他的良心得到谴责,从而做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用尽一生去赎罪?

东野圭吾的“罪与罚”:“杀人偿命”是真理还是悖论?

联想到之前的“江歌事件”,被杀害的江歌的母亲奔走异乡,就是为了给女儿讨回一个公道,对于江歌母亲的态度,我是很支持的,可能我心里对“一命偿一命”这个概念很是赞成,而且陈世峰的行为实在可恶,但忽然间很心疼江歌母亲,毕竟,日本的法律和中国的不一样,日本的法律被判处死刑的案件少之又少,何况,陈世峰的律师表明,陈世峰法庭上做了忏悔,表示自己也是很后悔等等。

东野圭吾的“罪与罚”:“杀人偿命”是真理还是悖论?

东野圭吾的“罪与罚”:“杀人偿命”是真理还是悖论?

回到东野圭吾的书中,女儿被害的小夜子,用尽自己全部力气,将凶手推向死刑这条道路上,然而当一次次庭审,一次次按照律师文稿说话的犯人,终于受不了这没完没了的审问,对于是否判死刑,也变的越来越麻木,最后,犯人放弃求生被判处死刑。这使道正和小夜子非常惊讶并且内心那种痛苦的情绪并没有随着犯人的死刑而得到疏解,反而越来越深,如此,他们才知道,原来,犯人内心是否真正忏悔才是他们最在意的。

那么,死刑的意义何在呢?

我记得很多年前看过一个新闻,一个理工科的男生因为厌倦了周围的一切,所以屡屡犯案,情节严重到需要被枪毙,但最后他的专利研究成功,于是,该男生并没有被判处死刑,还进了机关做了要职,然而,有一个疑问,难道那些受害人的家属就要承担这白白的伤害和痛苦?就算你是很优秀的人,一命抵一命这句话难道法律不该实现吗?但我想就算是以命抵命,最后受害人家属能得到的不是受害人的回来,那种痛苦并不会因此而减少,多的只是一种安慰。

然而面对“罪与罚”,并没有多少人能说得清楚它其中的奥秘,就算是东野圭吾,在最后都给我们留下了一些遐想思考的空间。

回到题目的问题,那么“杀人偿命”这句话是真理还是悖论?

是一物换一物的心里安慰,还是让罪犯永无止境的忏悔,就算是让他活着,也让他“生不如死”,心灵上受到谴责和拷问?或许我们很多人都说不清楚,也想不清楚,但我想法律给的保障,最基本的不应该就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吗?

但有人会说,死刑不过是以一种暴力制服另一种暴力的行为,就像书中小夜子想要的不过是人内心深处的最真诚的忏悔,最实打实的悔过,但,这个社会不觉得太戏剧化了吗,每个人的演技都不是虚的,所谓忏悔和忏词,如果以此削弱刑法的力度和严肃,那么最后都会变成一些极端人格的利器和捷径不是吗?

之前看电影《和声》,也是很无语的一部电影,一个被继父常年蹂躏的女孩,因为失手杀了继父被判了十几年,况且这也是量刑了,说她是正当防卫,但如果按照刚刚的想法,我们会说,姑娘才是受害者啊,继父的行为才导致她的极端,但法律不能什么都不做,这种最直接,最原始的“杀人偿命”思维又维护了多少正义?守住了多少真正的受害人的权益呢?

东野圭吾的“罪与罚”:“杀人偿命”是真理还是悖论?

东野圭吾的“罪与罚”:“杀人偿命”是真理还是悖论?

所以,对于“杀人偿命”这个命题,忏悔有利有弊,有些人可能是真的得到了良心的谴责想,希望一死了之,但也有的人,或许就会把它当成利器然后狠狠的表演一把,用自己最阴暗和卑微虚伪的演技征服法官,获得同情,比如陈世峰!

东野圭吾的“罪与罚”:“杀人偿命”是真理还是悖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