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把握水稻三次晒田的最佳时间段?

神农35


您好,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首先就问题中的三次晒田说一下,因为不同地区的情况不同,晒田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不过晒田三次的在次数上有些过多了,一般水稻田最多也就是进行两次晒田就足够了。

水稻晒田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水稻烤田,一般在水稻拔节到孕穗期这段时间进行,对水稻的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水稻晒田为什么要进行晒田你知道吗?下面科学兴农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水稻晒田的问题。

首先什么是水稻晒田?

水稻晒田指的就是在水稻生长到一定阶段必进行的一项田间管理活动,其实理解起来很简单就是将稻田里面的水排出来,让稻田土壤晾晒一下。

水稻晒田的好处是什么?

既然水稻需要晒田,那就一定是有好处的。水稻田进行晒田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水稻的产量。水稻田因为长期是有水的,所以土壤中的氧气含量就会减少,水稻根部长期缺氧的话会影响根部的正常生长。而适当的晒田能够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含量,促进水稻根部更好的生长。

其次就是水稻适当的晒田能够减少水稻发生徒长的现象,水稻晒田能够促进水稻秸秆变粗,控制茎叶向上生长的速度,自然也就能够起到增加水稻抗倒伏的能力。这样为后期水稻的高产就打下来基础。

其三就是水稻田通过晒田能够减少水稻无效分蘖增多,水稻晒田的时候能够降低水稻过快发育的速度,从而达到降低无效分蘖的目的,无效分蘖少了,营养流失的也就少了,自然后期能够提高水稻的成穗率和结实率了。

最后就是水稻通过晒田能够达到给水稻田杀菌消毒的作用,静少水稻发生一些细菌性病害,并且能够起到一定的提高水稻成熟时间的作用。

水稻晒田如何操作?时间怎么把握?

水稻晒田还是具有一定的操作要求的,另外必须根据当地的水稻种植环境,以及水稻的生长状况,天气情况等多方面原因综合进行考虑,不能够完全照搬别的地区的操作方法,需要因地制宜的灵活进行晒田。

水稻晒田的时间一般就是在水稻移栽四十天左右进行,这时候一般水稻正处于分蘖后期到水稻幼穗分化期这段时间进行。水稻晒田一般分为“轻晒”和“重晒”,轻晒一般晒两三天就足够了,重晒一般需要一周左右。

这两种晒田的方法需要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土壤肥力来定,一般生长旺盛土壤肥力旺盛的稻田就需要重晒,生长态势比较弱肥力弱的稻田需要轻晒。

其次就是如果天气炎热,干旱,空气湿度小的情况下,晒田就应该适当减少并且缩短晒田的时间。相反天气阴雨多,湿度大的地块,就需要增加晒田时间和次数了。另外就是水稻进入幼穗分化期要及时进行水田复水,防止水稻出现发育受到影响的情况。

这里是科学兴农,欢迎添加关注,带您一起长知识。


科学兴农


水稻的三次晒田,如何把握最佳时间段?

晒田是水稻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的控蘖、控旺、壮根、壮杆、防倒伏的物理调节方式,理论上在水稻的营养生长末期应该晒田2-3次,但是根据水稻的生育进程以及天气状况,一般只能晒田一次,很少有晒2次的机会。那么怎么把握最佳时间段呢?


我以我们黑龙江寒地水稻种植区的水稻栽培谈下我的看法。

水稻在移栽后,基本就开始保持浅水层,为了提高和加速秧苗的返青速度。返青后,待水稻的高度长高一些就开始进行移栽后的药剂封闭了,大概封闭10天左右,个别的封闭时间稍长。一般在6月5日-10日开始药剂封闭,基本上在6月15-20日完成药剂封闭,开始排水。这时水稻正处于分蘖盛期,分蘖量比较多。基本上排水、降低水层高度后用不了几天就能达到目标茎数的80%左右了。而目标茎数的80%一般就是水稻晒田的标准了,大概在6月20-25日,各个地块的水稻生长情况不同、移栽时间不同,会有一些差距。


在田间茎数达到80%时就可以晒田了。排干田面水层,利用温度和阳光使田面水分蒸发,降低田面含水量,一般晒田到田面含水量在65-70%时就可以了,田面会出现1-2厘米宽的裂缝。就能起到控蘖、控旺、壮根、壮杆的作用,大概需要5-7天左右的时间,视天气情况。基本上这次田晒完了就到7月初了,而7月初就开始追施穗肥了,也就是说水稻即将或者已经进入孕穗期了,这个阶段就不能晒田了。所以,营养生长期晒田3次基本不现实,晒田2次有可能,大部分还是只有一次的晒田机会。而2018年没机会晒田。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水稻要获得高产晒田很重要。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促进水稻健康生长。谈谈肤浅的的看法。

水稻晒田的目的是防止水稻旺长,控制无效分蘖,活化根系,减轻病害,防止水稻倒伏,促使水稻稳健生长。


水稻晒田在我们这里是分田块类型,分类实施:一是垅田烂泥田。水稻移栽后迟迟不发棵,田泥糊状气泡多的,这时就要轻搁田了,一般2-3天田泥发硬,水稻新根长出时转入正常管理,浅水勤灌促进分糵,水稻封行后再进行一次轻搁田一般2-3天,复跑马水后晒田,以稻田田面鸡毛例人站不凹为准,由于透气这时可以看见田面有白色根系。复水后追施穂肥。一类是浅泥脚塝田、坂田,这类田返青快发棵快,无需前期搁田,直接在封行后水稻拔节前晒田,一般4-5天田面就有新根长出,复水后追施穂肥。


注意的是新根不长出,不追施穗肥。因此水稻晒田最佳的时间段为分蘖末期,孕穂初期,这一时期也是水稻高产的关键时期。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笪太平


水稻的三次晒田如何把握最佳时间段

在清水塘农村种,粮食作物最主要的就是水稻。水稻种植现在主要是以抛秧或者直播为主,移栽田都比较少了。

以前进行移栽的时候,水稻田都是需要进行晒田的,从移栽后水稻经过3-5天时间的缓苗后就返青,然后就会进入到分蘖时间,分蘖的中后期就需要进行晒田。


水稻田晒田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的生长。晒田的时间一般在水稻的分蘖末期进行,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田块都是需要进行晒田的。晒田的那些生长旺盛、分蘖旺盛,叶片黑绿、田块过肥的田块,对于那些生长比较弱、田块不肥的田块是不需要进行晒田的。

晒田的具体时间应该在水稻预计分蘖数达到80%的时候就可以晒田了,晒田时间一般在7-10天左右这个具体时间长短要看晒田的效果。最好的效果就是通过晒田水稻分蘖控制比较好,田块出现裂缝,可以看到根系生长出来的白根,水稻茎秆的基部变硬变圆,叶片颜色变成青绿色而不是深绿色。这个时候就可以停止晒田了。


实际上,水稻移栽田真正意义的晒田只有这一次,并非三次。在这次晒田后水稻就进入拔节抽穗、灌浆成熟期。以后得水份管理就是浅水管理,并且还会进行干湿交替(灌浅水后自然落干,过1-2天再放水进田,如此交替循环管理),这样既保证水稻生长对水份的要求,又能够通过干湿交替促进根系生长。

在水稻灌浆后,进入完熟期以后,在收割前10天就开始排水晒田,以方便收割,不过这个对于水稻的生长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了。是不是呢?所以,在清水塘看来这不叫真正意义的晒田了。

你们那里怎么操作的呢?


洞庭清水塘


现在怎么了?那些基层领导不是说“种田已经不需要农业科技人员了吗”,农民已经明白水稻种植技术了。可是,从网上所进行的回答来看,即使是一些大学研究生毕业者,都没能准确回答题主所需要的答案呀。

题主所提之问题,应该是针对中稻种植区的。二十世纪70年代初,江苏有农民专家提出水稻“三黄三黑”的田间管理技术,而后,福建的龙海的双季稻区的农民专家也提出“两黄两黒”的双季稻田间管理技术。本问题就是单季稻区的田间管理技术。

众所周知:水稻虽然是水生植物,但它的一生过程中并非全都需要水分,也就是说,其某个生长期并非需要大量的水分,尤其是栽培稻种更是如此。对于水稻生长过程是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相互交替进行的,但这种交替并非特别明显,需要我们栽培管理者细心观察才能把握的。

晒田者,烤田也,其中轻晒田,又称搁田。

在水稻的一生生长过程中,正常过程是先进行茎叶与蘖的生长,在进行根系的纵深生长;接着进行花芽分化,再进行根系浅层生长最后进行穗粒生长,同时进行适量的表层根系的生长。这三次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相互交替,都直接关系着水稻的“库”与“源”的建设。

晒田的作用,大家或多或少的都有提及。主要是:1、进行土壤的水气调节,控水有促进根系生长,以及控制地上部的过分生长,即控分蘖、控节间的拉长与控颖花分化及穗粒分化。2、进行土壤的理化变化,使之适应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需要。特别是适应根系生长时的氧气供应,以及土壤的酸碱度调节,并可减少根系生长过程中因呼吸所残留在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碳等。3、调节肥料的供应。控制因过量施用肥料而引起的徒长,随之带来的病虫害和倒伏。4、增加通风透光几率,提高水稻茎干的粗度,及叶片的厚度。

晒田的最佳时期,主要可以分为:一、移植后的25天左右(双季稻12天左右),具体标准为稻田植株分蘖量是总分蘖量的80%,也就是达到有效分蘖量;二、拔节期到幼化二、三期。主要是控制节间拉长,防倒伏;三、齐穗灌浆期。此期以干湿管理为好。双季稻的一、二次合并进行。主要是双季稻的营养生长时间较短所致。

晒田指标:一般来说,稻田肥力优越者、或施肥量大者以及营养生长前期即分蘖期需要晒田,时间为5到7天,以稻田边土壤见1厘米裂缝为宜。颖花分化及齐穗灌浆期以搁田为主,时间以3天左右,稻田土壤表层见干而不粘手脚为宜。


上坪农夫


水稻在种植期间的田间管理很重要,比如水肥管理、秧苗管理等都会影响水稻质量和产量,而对水稻进行晒田则益处多多,它可以改良稻田土壤结构、控制无效分蘖等。那么水稻的三次晒田,如何把握最佳时间段?



首先晒田一般应该在分蘖末期,拔节初期进行,如果晒田过早,那么就会影响水稻有效分蘖的产生和生长,晒田太晚,新的分蘖过于旺盛,这样会延迟幼穗分化速度,一般在每穴28个蘖左右时就应该排水晒田。而对于一些水稻茎叶过长,氮肥使用过量,这时候要早晒田,反之长势弱的就相对晚晒田。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当田间有1/3左右的水稻已经拔节时就应该停止晒田,并进行正常肥水管理,这样可以保证幼穗分化期间对于水分的需求,从而促进幼穗分化和生长发育。晒田时间一般为6~10天左右,而对于苗数足、长势好的田块应早晒、重晒,对于苗数少、长势弱的就要轻晒。



最后对水稻晒田时间要根据天气因素决定,比如在晒田期间气温较高、空气湿度小,这时候晒田天数就要相应少一些;如果气温低、湿度大则晒田就适当多一些,晒田时间控制在6天左右。晒田时间过后,水稻进入幼穗分化期,对水需求很大,这是要及时复水,保证水稻正常发育。


乡村波比


水稻一生用水图

晒田又称为烤田或搁田,水稻一生真正意义和最重要的一次晒田在水稻分蘖盛期后到幼穗分化前,水稻晒田是我国水稻种子水分管理技术中的一项独特措施。水到晒田有如下作用:

一是起到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及更新土壤环境、促进植株生长中心从分蘖向稻穗的顺序转移的作用,且晒田对水稻大穗培育十分有利。

二是调整水稻植株长势、促进根系发育,抑制无效分蘖,使得植株秆壁变厚,叶和节间变短,水稻抗倒伏能力增强。

晒田程度需要结合苗情和土壤情况而定。晒田需保证苗数足、叶色浓、长势旺,田间肥力好的田块应当早晒、重晒,晒田原则是保证人立不陷脚,水稻植株叶片明显落黄;田间肥力差的田块则应当迟晒、轻晒或露田,保证田中稍紧皮、水稻植株叶色略退淡。晒田需要灵活掌握。

另外两次是水稻播种前的轻度晒田,保证田间上糊下松、软硬适中、沟深面平及肥足草净。

后期水稻灌浆期做到干湿灌浆,湿度晒田,有利于促进水稻灌浆。


小徐金玉良种


水稻敞晒田并没有固定模式、非的三次,分地域、田地和稻秧的情况,把握时机想敞就敞。

就本地区一年两茬种植的麦杆还田而言,麦杆在土壤腐化过层中,秧田成浆糊粥汤样,需多次敞田,在插完后五至八天后抓住睛好天气要立即敞田,不然小秧漂浮在泥粥汤里永不札根.固根,影响水稻分蘖或死去,要反复敞晒至人站在田里有浅轻脚印(深0.5一1.5公分)脚不沾或沾少量的泥巴,水可正常管水,如土壤再成漿糊粥汤样化,续敞晒。如分蘖完成后,在小秧每株26一30棵(株距大小而定),这次敞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可固根、壮秧防倒伏。孕穗.扬花.壮浆期可敞而不可长晒田,田间保持浅水或土壤湿润,壮浆完成后可勤灌水勤敞田转入常规!


荷韻蘭风





江右沛丰劉


以前插秧时第一次晒田一星期,晒田是为了让秧苗快速生根,第二次是看田是否发酵。影响秧苗生根,有的田藏不住水就不需要这两次晒田,最后一次晒田是进大伏这次晒田时间最长有的长二十多天。上两次晒田一星期内望田而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