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站在巨人肩膀上創新?怕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打包”吧

8月15日,一則自主研發瀏覽器核心產品的“紅芯”公司宣佈完成2.5億C輪系列融資的資訊突然在網上大量出現。稱通過研發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瀏覽器核心技術,該公司推出世界第五顆也是唯一一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瀏覽器內核——紅芯Redcore。

站在巨人肩膀上創新?怕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打包”吧

紅芯宣傳圖

有網友在對紅芯瀏覽器安裝包解壓後發現,最終得到一個版本號為49.1.2623.213的Chrome文件,這也是谷歌瀏覽器Chrome最後一個支持Windows XP系統的版本。而紅芯瀏覽器官網卻將該瀏覽器與微軟IE、谷歌Chrome、蘋果Safari和火狐並列比較。

站在巨人肩膀上創新?怕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打包”吧

將Chrome的主程序名字從Chrome.exe改為recore.exe的直接證據

這讓有的網友把紅芯瀏覽器形容為“只是谷歌瀏覽器換了層皮”。

針對這一質疑,紅芯聯合創始人、首席運營官高婧表示,紅芯瀏覽器的創新基於國際通行標準,並非完全“另起爐灶”,看到Chrome內核文件是正常的,“但他只看到了文件名,沒有看到真正的代碼,也就看不到代碼的創新”。

那麼瀏覽器內核到底是什麼?

瀏覽器內核更通俗的說法是“解釋引擎”。一篇專業網站的科普文章中解釋:它負責對網頁語法的解釋並顯示網頁。電腦網頁基於通用的HTML等語言,而人們瀏覽網頁時看的是文字和圖片,語言不通需要“同聲傳譯”,不同的瀏覽器內核對網頁編寫語法的解釋也有不同。

目前瀏覽器有幾大內核,一是基於谷歌系Chromium的瀏覽器,以chrome、360、QQ、UC、搜狗為代表;二是基於firefox的瀏覽器;三是基於Edge的瀏覽器;四是基於trident的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這其中,基於Chromium的瀏覽器是性能最強、標準支持最好的。

站在巨人肩膀上創新?怕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打包”吧

圖源網絡

瀏覽器內核作為網絡基礎設施之一,一直是巨頭必爭之地。瀏覽器內核工作的質量、速度是要點。幾大主流瀏覽器均通過優化內核代碼推進網頁顯示的質量和速度。

研發一個全新的瀏覽器內核到底有多難?

目前Chromium的瀏覽器代碼規模有2400萬行,而根據微軟公佈的數據來看其操作系統擁有5000萬行左右代碼,這意味著想要開發一個全新的瀏覽器內核等於是小半個操作系統。從簡單的代碼數量就可以看出,非常不容易。所以導致國內很多瀏覽器都採用谷歌Chromium內核進行二次修改。

而根據谷歌Chromium開源協議,谷歌鼓勵第三方基於Chromium代碼進行二次開發,而且不要求二次開源。重點是谷歌為了研發Chromium內核,共有數百個頂尖的程序員在維護與開發,而且還保持著三個月發佈一個大版本,半年做一次全網升級。

站在巨人肩膀上創新?怕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打包”吧

圖源網絡

由於其高難度,現在國內很多瀏覽器都在採用開源Chromium內核+Trident內核的雙核瀏覽器,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使用Chromium內核來完成頁面渲染,而使用Trident內核為了保持與IE瀏覽器保持兼容性。而要想全新研發一個瀏覽器顯然不可能短期內實現,2400萬行的瀏覽器代碼不是那麼容易。

中國為何沒有自主創新的瀏覽器內核?​

很多人可能要問,國產瀏覽器廠商一直基於開源瀏覽器內核進行創新和優化,為何不花力氣自造瀏覽器內核,非要使用國外的技術呢? 這個問題其實在幾年前國產瀏覽器大戰時,就有不少網友問過相關類似的話題。原因其實很簡單,自主研發瀏覽器內核不現實、不經濟,沒必要。

最早的瀏覽器內核發明在1990年,至今已經有近三十年的歷史。在此過程中,微軟、谷歌、蘋果、網景等美國科技巨頭在經歷了近三十年的技術演變之後,逐漸形成了現在的瀏覽器市場格局,並發展完善了瀏覽器四大內核技術,即IE瀏覽器內核(Trident內核)、Chrome瀏覽器內核、Firefox內核和Safari瀏覽器內核(Webkit內核)等。而幾大瀏覽器內核經過數代進化,並且完全開源,國產瀏覽器廠商完全沒有重複造輪子的必要。

站在巨人肩膀上創新?怕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打包”吧

圖源網絡

另一方面,自主研發瀏覽器內核,需要有更多的資金、資源進行長期投入,且並不能夠保證能被廣大用戶接受,對於商業公司來說這也不是理性的商業行為。

更重要的是,中國整個軟件工業基礎薄弱,這種底層的技術創新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完全自主研發一款瀏覽器的工作難度和工作量並不小於開發一款操作系統,這顯然並非一家中小型的商業公司所能夠撬動的。尤其是在這種底層技術創新層面,有時候並一定非要從0開始,基於本土用戶的需求,進行產品功能和用戶體驗方面的創新,一起幫忙完善技術,共同推動科技進步,這也是極好的。

​國產瀏覽器其實一直都在技術創新,“紅芯”只是個例

雖然國產瀏覽器沒有自主瀏覽器內核,但是並不能代表國產瀏覽器沒有創新精神。實際上,瀏覽器內核只是底層技術,如何讓中國用戶用起來更順暢,體驗更佳,還需要在功能層面進行實實在在的創新。包括搜狗、360等在內的老牌國產瀏覽器的技術創新一直都在默默進行。

站在巨人肩膀上創新?怕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打包”吧

你最喜歡誰家的瀏覽器設計?

追溯起來,國產瀏覽器的技術創新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2008年前基於IE內核的創新。當時國內有不少基於IE內核的瀏覽器,包括maxthon、世界之窗、騰訊TT、、MiniIE、瑞星卡卡安全瀏覽器等。這些瀏覽器內核主要還是基於IE內核,由於體驗欠佳,最終被市場慢慢淘汰。

第二個階段則是2009年到2012年,這一階段由於中國互聯網網站的高速發展,特別是電子商務、網絡視頻等產業的發展,人們有安全、高速上網的需求,這使得國內出現了主打高速、安全的瀏覽器。比如現在人們使用最多的國產瀏覽器搜狗高速瀏覽器、360安全瀏覽器等都是在這個時期推出。

第三個階段是2013年到現在。由於微軟在2014年4月7日宣佈停止對Windows XP的所有版本的支持與服務,微軟IE瀏覽器停止兼容XP,這使得很多仍然在使用XP操作系統的電腦用戶面臨著網絡安全的威脅。

如何解決用戶在使用XP系統時可以實現高速安全的上網成為國產瀏覽器廠商的一個創新方向。一方面需要照顧中國用戶使用XP操作系統的習慣,另一方面還需要考慮瀏覽器內核新技術革新帶來的體驗提升。因此,國產瀏覽器的創新點在於在中國用戶固有使用習慣與瀏覽器內核最新技術使用上尋找最佳平衡點。

未來,會有真正屬於中國自主創新的系統和瀏覽器內核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