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站在巨人肩膀上创新?怕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打包”吧

8月15日,一则自主研发浏览器核心产品的“红芯”公司宣布完成2.5亿C轮系列融资的资讯突然在网上大量出现。称通过研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浏览器核心技术,该公司推出世界第五颗也是唯一一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浏览器内核——红芯Redcore。

站在巨人肩膀上创新?怕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打包”吧

红芯宣传图

有网友在对红芯浏览器安装包解压后发现,最终得到一个版本号为49.1.2623.213的Chrome文件,这也是谷歌浏览器Chrome最后一个支持Windows XP系统的版本。而红芯浏览器官网却将该浏览器与微软IE、谷歌Chrome、苹果Safari和火狐并列比较。

站在巨人肩膀上创新?怕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打包”吧

将Chrome的主程序名字从Chrome.exe改为recore.exe的直接证据

这让有的网友把红芯浏览器形容为“只是谷歌浏览器换了层皮”。

针对这一质疑,红芯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高婧表示,红芯浏览器的创新基于国际通行标准,并非完全“另起炉灶”,看到Chrome内核文件是正常的,“但他只看到了文件名,没有看到真正的代码,也就看不到代码的创新”。

那么浏览器内核到底是什么?

浏览器内核更通俗的说法是“解释引擎”。一篇专业网站的科普文章中解释:它负责对网页语法的解释并显示网页。电脑网页基于通用的HTML等语言,而人们浏览网页时看的是文字和图片,语言不通需要“同声传译”,不同的浏览器内核对网页编写语法的解释也有不同。

目前浏览器有几大内核,一是基于谷歌系Chromium的浏览器,以chrome、360、QQ、UC、搜狗为代表;二是基于firefox的浏览器;三是基于Edge的浏览器;四是基于trident的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这其中,基于Chromium的浏览器是性能最强、标准支持最好的。

站在巨人肩膀上创新?怕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打包”吧

图源网络

浏览器内核作为网络基础设施之一,一直是巨头必争之地。浏览器内核工作的质量、速度是要点。几大主流浏览器均通过优化内核代码推进网页显示的质量和速度。

研发一个全新的浏览器内核到底有多难?

目前Chromium的浏览器代码规模有2400万行,而根据微软公布的数据来看其操作系统拥有5000万行左右代码,这意味着想要开发一个全新的浏览器内核等于是小半个操作系统。从简单的代码数量就可以看出,非常不容易。所以导致国内很多浏览器都采用谷歌Chromium内核进行二次修改。

而根据谷歌Chromium开源协议,谷歌鼓励第三方基于Chromium代码进行二次开发,而且不要求二次开源。重点是谷歌为了研发Chromium内核,共有数百个顶尖的程序员在维护与开发,而且还保持着三个月发布一个大版本,半年做一次全网升级。

站在巨人肩膀上创新?怕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打包”吧

图源网络

由于其高难度,现在国内很多浏览器都在采用开源Chromium内核+Trident内核的双核浏览器,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使用Chromium内核来完成页面渲染,而使用Trident内核为了保持与IE浏览器保持兼容性。而要想全新研发一个浏览器显然不可能短期内实现,2400万行的浏览器代码不是那么容易。

中国为何没有自主创新的浏览器内核?​

很多人可能要问,国产浏览器厂商一直基于开源浏览器内核进行创新和优化,为何不花力气自造浏览器内核,非要使用国外的技术呢? 这个问题其实在几年前国产浏览器大战时,就有不少网友问过相关类似的话题。原因其实很简单,自主研发浏览器内核不现实、不经济,没必要。

最早的浏览器内核发明在1990年,至今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在此过程中,微软、谷歌、苹果、网景等美国科技巨头在经历了近三十年的技术演变之后,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浏览器市场格局,并发展完善了浏览器四大内核技术,即IE浏览器内核(Trident内核)、Chrome浏览器内核、Firefox内核和Safari浏览器内核(Webkit内核)等。而几大浏览器内核经过数代进化,并且完全开源,国产浏览器厂商完全没有重复造轮子的必要。

站在巨人肩膀上创新?怕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打包”吧

图源网络

另一方面,自主研发浏览器内核,需要有更多的资金、资源进行长期投入,且并不能够保证能被广大用户接受,对于商业公司来说这也不是理性的商业行为。

更重要的是,中国整个软件工业基础薄弱,这种底层的技术创新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完全自主研发一款浏览器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并不小于开发一款操作系统,这显然并非一家中小型的商业公司所能够撬动的。尤其是在这种底层技术创新层面,有时候并一定非要从0开始,基于本土用户的需求,进行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方面的创新,一起帮忙完善技术,共同推动科技进步,这也是极好的。

​国产浏览器其实一直都在技术创新,“红芯”只是个例

虽然国产浏览器没有自主浏览器内核,但是并不能代表国产浏览器没有创新精神。实际上,浏览器内核只是底层技术,如何让中国用户用起来更顺畅,体验更佳,还需要在功能层面进行实实在在的创新。包括搜狗、360等在内的老牌国产浏览器的技术创新一直都在默默进行。

站在巨人肩膀上创新?怕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打包”吧

你最喜欢谁家的浏览器设计?

追溯起来,国产浏览器的技术创新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08年前基于IE内核的创新。当时国内有不少基于IE内核的浏览器,包括maxthon、世界之窗、腾讯TT、、MiniIE、瑞星卡卡安全浏览器等。这些浏览器内核主要还是基于IE内核,由于体验欠佳,最终被市场慢慢淘汰。

第二个阶段则是2009年到2012年,这一阶段由于中国互联网网站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网络视频等产业的发展,人们有安全、高速上网的需求,这使得国内出现了主打高速、安全的浏览器。比如现在人们使用最多的国产浏览器搜狗高速浏览器、360安全浏览器等都是在这个时期推出。

第三个阶段是2013年到现在。由于微软在2014年4月7日宣布停止对Windows XP的所有版本的支持与服务,微软IE浏览器停止兼容XP,这使得很多仍然在使用XP操作系统的电脑用户面临着网络安全的威胁。

如何解决用户在使用XP系统时可以实现高速安全的上网成为国产浏览器厂商的一个创新方向。一方面需要照顾中国用户使用XP操作系统的习惯,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浏览器内核新技术革新带来的体验提升。因此,国产浏览器的创新点在于在中国用户固有使用习惯与浏览器内核最新技术使用上寻找最佳平衡点。

未来,会有真正属于中国自主创新的系统和浏览器内核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