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 116億資金進場推漲 螺紋鋼領銜多品種商品創新高

116億資金進場推漲 螺紋鋼領銜多品種商品創新高

當前大宗商品市場的驅動力,並不僅僅來自於行業基本面,還受到了匯率、貨幣政策等方面的拉動。

“如果從文華商品指數的表現看,近期積累的漲幅確實比較可觀。”中信期貨投資諮詢部副總經理劉賓8月7日評價稱。

【更多行情,可關注期金管家官方網】

當天,文華商品指數再次上漲0.95%,其中INE原油期貨主力09合約漲停,並帶動瀝青(3392, -16.00, -0.47%)、燃料油期貨大漲,同時動力煤(617, 3.20, 0.52%)、焦炭(2436, 2.00, 0.08%)和螺紋鋼(4238, 0.00,0.00%)等黑色系商品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多個品種創出數年新高。

大宗商品的普漲,使得市場再次產生系統性上漲的錯覺。但是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後發現,近期市場炒作的重點仍然集中於黑色系商品、能源化工板塊上,如焦炭1809合約7月17日至今便上漲逾22%,這般上漲速率在商品市場已屬罕見。

“前期行情的推動力,以人民幣貶值帶來的支撐為主,近期隨著下半年貨幣寬鬆、國內基建回暖預期的增加,驅動力已經切換到貨幣政策上,從而對部分資產價格開始重新定價。”中大期貨首席經濟學家景川8月7日指出。

最終,落實到了資金端的變化上。中信期貨監控數據顯示,全市場保證金明顯增加,8月6日市場單邊總持倉保證金,較7月17日時增加了116.48億元,考慮到日內資金未被囊括在內,實際進場資金規模要高於這一規模。

基本面“趕點”

雖然期貨市場相對理性,但是消息面引發的預期變化,無疑同樣會引發價格變化,8月7日INE原油期貨的漲停便是典型案例。

8月7日,美國針對伊朗非能源領域的制裁正式生效,更為重要的石油領域制裁將於今年11月啟動。

受上述消息影響,INE原油期貨8月6日夜盤便大漲逾4%,7日開盤後迅速封住漲停價位。

“中美貿易摩擦發生以來,人民幣面臨了比較大貶值壓力,這推動了上海原油期貨價格的上漲。同時,沙特控制出口的消息、美國對伊朗開始第一階段制裁,也增加了國內的供應擔憂。”廣發期貨首席原油分析師姚曦8月7日介紹稱。

相比之下,外盤表現相對冷淡。截至發稿前,WTI原油09合約、Brent原油10合約僅分別上漲0.45%、0.69%。

出現上述差異的原因,或在於INE原油可交割標的多為中東油,而代表了北美價格的WTI原油,以及代表了歐洲價格的布倫特原油當地均為主要原油產地,所受影響小於國內。油價的上漲,也為市場提供了做多瀝青、甲醇(3182, -40.00, -1.24%)和PTA(6596, 24.00, 0.37%)等下游化工品的理由。

黑色系商品,又是另外一個狀況。供需現狀和預期的改變,直接將建材螺紋鋼價格推升到了2013年初時的水平。

7月中旬開始,“世界鋼廠”唐山因環保因素處於限產狀態,供給端持續壓縮,而需求端則存在下半年基建升溫,進而帶動建材需求的預期。二者疊加,刺激鋼價上漲的同時,進一步帶動原料焦炭補漲。

做多情緒被點燃後,市場開始一切可投資的機會,並促成了近期動力煤期現價差的修復。

“現貨市場成本倒掛嚴重,比如5500大卡動力煤從山西運到秦皇島,成本在每噸530元左右,但是市場價只能賣到510元至515元。”卓創資訊動力煤行業分析師荊文娟8月7日介紹稱。

正因於此,港口貿易商惜售心理隨之增強,對動力煤價格形成支撐。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上述能源石化、煤焦鋼板塊基本面支撐價格上漲外,作為軟商品的鄭商所棉花(17270, -35.00, -0.20%)期貨,以及部分農產品期貨近期也出現上漲苗頭。

這從側面說明了,當前大宗商品市場的驅動力,並不僅僅來自於行業基本面,還受到了匯率、貨幣政策等方面的拉動。

系統性行情未至

“美元升值、人民幣貶值,會對有色等國際定價的商品形成壓制,但是對國內定價的商品則會產生支撐效果。”景川指出,前期大宗商品上漲的驅動力便是來自於此,而當前的驅動力則已變更為貨幣政策。

他認為,國常會確定了寬貨幣、緊信貸的基調後,下半年貨幣流動性要比之前寬鬆許多,資本市場資金也要相對多一些,這對大宗商品價格帶來了支撐。

同時,若基建見底反彈,勢必也會帶來下游原材料需求的增加,這也是為何黑色系、能化產品漲幅靠前的原因之一。

資金端的變化,確實也印證了上述觀點。

7月17日,追蹤國內34個品種的文華商品指數見底後,資金開始持續流入。中信期貨資金監控數據顯示,7月17日全市場單邊持倉保證金為1506.71億元,至8月6日時已經增加至1623.19億元,淨增加116.48億元。

從新增資金的選擇來看,集中在鐵礦(514, 1.50, 0.29%)石、焦炭和蘋果(11232, -265.00, -2.30%)熱點品種上,這一資金變化情況與價格走勢保持一致。而上述數據監控只囊括了隔夜交易的持倉數據,還未包括貢獻大量流動性、拉漲主力的日內資金。

雖然116.48億元的增量資金,與2016年10月、2018年6月時動輒三四百億的規模無法相提並論,但是已經足以說明商品市場資金面確實明顯好轉。

“暫時還不能定性為系統性行情,貨幣寬鬆預期雖然帶來支撐,但是各板塊表現分化還較為明顯,同時貿易摩擦還未結束,短期內形成主趨勢的條件並不具備。”劉賓表示。

以黑色系商品為例,行業驅動力以環保限產引發的供給收縮為主,還未成功切換至需求端的大規模啟動。

劉賓補充稱,“有色金屬在美元的壓制下,表現一般,農產品雖然有所反彈,但是暫時也沒有看到基本面拐點的到來。”

若上述判斷兌現,近期多個商品的上漲,無非是一次預期改變所導致的資金推動行情,持續性存疑。

“從外部因素看,沙特的原油出口在最近一個月出現了實質性的增長,同時伊朗原油出口並未受到明顯的影響,7月份原油出口同比僅減少15.2萬桶/天,國內市場誇大了原油供應的擔憂。”姚曦指出。

他還表示,目前阿曼原油期貨價格為73.51美元/桶,與INE原油價差高達4.18美元/桶,高於此前測算相對合理的3.15美元/桶,“在價差超過4美元/桶時,勢必引發內外盤套利活動的增加,從而對上海原油期貨價格造成打壓。”

前述資金流數據也顯示,開始有部分資金撤離,當日全市場單邊持倉保證金降至1612.98億元。

(此篇文章來自網絡轉載,若轉載文章作者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