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巡洋舰和驱逐舰有哪些差别?

啸鹰评


  一是发展历程不同。巡洋舰是与战列舰相伴相生的舰种,二战结束后,伴随着战列舰的衰亡,巡洋舰曾一度退出水面舰艇序列。上世纪60年代,得益于导弹、核动力和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巡洋舰再度“出山”,成为海军远洋作战的主力舰种;驱逐舰则是伴随鱼雷艇出现的,最初曾专门用于对付鱼雷艇,是负责将鱼雷艇从己方海域驱逐出去的一个舰种,故得名“驱逐舰”。随着一战以后驱逐舰被纳入海军编队,以及各种武器装备的加装运用,驱逐舰早已不再局限于反鱼雷艇作战,而是全方位涉足多个任务领域。

图示:美海军“切斯劳维尔”号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

  二是武器配备不同。这两种舰虽然都配备有舰炮、导弹、鱼雷等常规武器,但巡洋舰的舰载武器侧重于防空与反潜,而驱逐舰则更侧重于水面交战。比如,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防空能力要明显优于伯克级驱逐舰。前者不仅配备16具八联装MK-41垂直发射系统,还安装了2套MK-26双臂发射器,用于发射标准式防空导弹,后者则仅配备有12具八联装MK-41垂直发射系统。在反潜方面,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配有4架反潜直升机,伯克级驱逐舰则只在1986年以后研制的Fingt 2A改进型驱逐舰上备有2架反潜直升机。然而,在舰对舰之间的炮战方面,伯克级驱逐舰火力则明显强于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伯克级共有10门舰炮或机炮(枪),提舰只有2门舰炮。

图示:美海军“霍普”号阿利‧伯克级驱逐舰

  三是吨位规格不同。航空母舰问世之前,无论按吨位、排水量排序,还是从火力、装甲防护力进行衡量,巡洋舰都是仅次于战列舰的一种大型水面战舰,而驱逐舰是在反鱼雷炮艇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后起之秀”,因此,从目前各国海军编制的水面舰艇情况来看,巡洋舰的排水量比驱逐舰更大,续航能力比驱逐舰更强,编制等级比驱逐舰更高。比如,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排水量为9500吨左右,伯克级驱逐舰排水量为8800吨;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巡航能力为6000海里,伯克级驱逐舰为4200海里;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编制人数为364人,伯克级驱逐舰为337人。

图示:美海军“蒙特利”号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

  四是作战用途不同。巡洋舰的作战用途比较单一,主要用于远洋护航任务,在舰队航行过程中,为航空母舰或其它重要舰艇提供航行保障任务。也可以巡洋舰为核心,组成海上护航编队,具体用于保卫海上交通线、争夺海域控制权等作战任务,适时开展防空、反导、反潜作战,必要时,还可以为登陆作战提供近岸火力支援;相对而言,驱逐舰的作战用途比较广泛,可以说是现代海军中用途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舰艇,能执行侦察、巡逻、警戒、布雷、炮战、防空、反导、反潜、护航、对地攻击、火力支援以及攻击近岸目标等多项任务,被喻为“海上多面手”。

图示:美海军“麦坎贝尔”号阿利‧伯克级驱逐舰


慕什塔戈


为了说清楚,再加一个护卫舰。

护卫舰、驱逐舰和巡洋舰,这三种舰船是为了完成不同的任务。

护卫舰是为了保护领海(更准确的说是保卫港口基地),比如中国的晚清,港口附近如果有护卫舰,我们也不至于被人家的军舰堵在港口大门轰。

对于护卫舰,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能够快速启动,快速到位,特别是在没有雷达的时候,这两个快几乎决定了生死,因为当你在港口看见敌对的军舰的时候,对方距离你应该不到八海里。。

驱逐舰是用来护航的,海洋上什么意外都有,海盗也好,别人的军舰也罢,都有可能偷袭商船,这个时候就需要军舰护航,由于商船的航程都比较远,所以驱逐舰的航程也比较远,自然体积也比较大。对驱逐舰的要求启动时间不用太短,但是一定要打得过护卫舰,所以驱逐舰的火力都比较强悍,自然吨位也要大。

巡洋舰一度是海洋的霸主,对它的要求就是能够独立作战,不需要任何援兵就能够解决海洋上(必要时还要陆地上)出现的任何问题,哪怕是只有它自己一艘船,所以它的要求除了不必快速启动外,在各个方面都要以压倒性的优势胜过其它舰种,所以无论是吨位还是火力它都是首屈一指。

某国的055基本就是一艘巡洋舰,但是它没有装备对陆地的打击系统,所以某国只称它为驱逐舰,如果配上攻打陆地的垂发巡航导弹,它才名副其实的巡洋舰。


观上灵云


随着现代化驱逐舰的深入发展,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区别越来越小。而在二战巡洋舰的顶峰时期,两者的区别可是非常大。


首先,巡洋舰的吨位更大,装甲更厚。巡洋舰排水量基本都超过一万吨,拥有的厚重装甲可以承受中小型口径舰炮的直接攻击而毫无压力。与驱逐舰相比,巡洋舰的舰炮口径更大,普遍在150mm以上,巡航距离也更远,都具备远洋作战能力。巡洋舰的特点是火力强,用途广,早上任务是伴随战列舰进行作战,现今的巡洋舰一般是伴随航空母舰进行作战,或充当舰队旗舰的角色。

而最早的驱逐舰其实就是鱼雷快艇,在二战前夕,随着驱逐舰的吨位越来越大,已经可以伴随舰队进行远洋航行,那个时候叫舰队驱逐舰。总体来说,与巡洋舰相比,那个时期的驱逐舰无论是火力,吨位,还是航程都有所不及,简单举例说,就好比如今驱逐舰和护卫舰的区别。但随着各国海军的变革,现如今,与其说驱逐舰已经取代巡洋舰成为了各国海军主流军舰,不如说是两者相互融合了而已。

如今的大型驱逐舰综合火力并不比巡洋舰差,虽然舰炮口径小,但反舰导弹的打击能力远超早期巡洋舰的大口径舰炮,吨位也直追巡洋舰,我海军055驱逐舰吨位已达万吨之巨!并且随着军舰指挥系统的发展,如今的先进驱逐舰完全能够担当舰队旗舰。所以说,当今巡洋舰和驱逐舰已无太大区别。


锋芒FM


你好,其实现在来讲,巡洋舰和驱逐舰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

巡洋舰和驱逐舰都兴起于一战、二战。驱逐舰开始主要是干杂活的,执行布雷、扫雷

、反潜、防空等任务,舰队作战的主要还是交给战列舰和航母。因为驱逐舰最开始只执行单一简单人物,所以通常体量较小,也不需具有较强的舰炮和装甲,对于是否能够远航也没有明确要求。

而巡洋舰早期用来完成巡逻、监视的任务,普遍对远航能力、航速等有一定要求,能够跟上和伴随舰队主力完成相关的侦查、救援、指挥等能力,所以比驱逐舰能力更强,吨位更大。

在二战中,舰队的主要威胁除了水面,还有天上和水下,所以多功能的驱逐舰也成为了舰队必备,具有了一定远航能力。而巡演舰则向重型化发展,除了能完成驱逐舰的任务外,还有较强舰炮火力和较厚的装甲,可支援战列舰作战。

现在随着战舰的小型化和多功能化,大炮重甲已经没有必要。驱逐舰和巡洋舰已经趋于相同,只是人们习惯将吨位较大,远洋能力更好的大型战舰称为巡洋舰。

而各国海军也更加低调务实,都喜欢将自己军舰叫的低调些,所以5000吨级的驱逐舰也被称为护卫舰,万吨级的巡洋舰被称为驱逐舰。相信,只要强国间不搞军备竞赛,不爆发激烈冲突,“巡洋舰”一词也会向其前辈“战列舰”一样退出历史舞台。


阿义影视


巡洋舰和驱逐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还有非常明显的区别。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是海军导弹化时代以来,各种主战军舰趋于同质化,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区别日益模糊,这也可能是为什么大家经常喜欢问巡洋舰和驱逐舰怎么界定的原因。

先说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定义:

巡洋舰的定义

(北洋海军的“致远”号巡洋舰,是典型的蒸汽时代的用于报信、侦查等用途的近代巡洋舰)

从诞生的年代来说,巡洋舰是老大哥,早在风帆时代就已经出现了这一舰种。从风帆时代一直到19世纪蒸汽时代,巡洋舰是一种无防护,或拥有有限装甲防护的快速军舰,通常装备200毫米及以下口径的主炮,在海军中主要扮演的是配角角色,诸如充当舰队的侦查、报信工作,或者作为列强的海上宪兵,前往遥远的海外殖民地实施镇摄、警备等工作。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华盛顿条约签署,各主要海军强国的战列舰发展受到限制,各国开始钻条约的空子,发掘巡洋舰的潜力,出现了战力很强的,可以和主力舰作战的重巡洋舰。

(二战后英国赠送给中国的“重庆”号巡洋舰,属于火炮巡洋舰时代的轻巡洋舰,拥有一定的装甲防护和较强的火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战的样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巡洋舰也不再仅仅是辅助性质的军舰,很多时候可以直接投入主力会战,甚至于开始出现了排水量过万吨的巡洋舰。

(美国海军“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子化、导弹化时代到来,巨舰大炮时代成为过去,巡洋舰进化出了适应新时代的导弹巡洋舰,取代了古老的战列舰,成为海军水面作战舰艇中的王者。现代的导弹巡洋舰,通常是指排水量巨大,同时拥有强大的反舰、防空、反潜能力的大型作战军舰。


驱逐舰的定义

(清末海军装备过的“海龙”级驱逐舰,属于早期的以猎杀鱼雷艇为主要目标的驱逐舰)

驱逐舰是19世纪蒸汽化时代出现的舰种。最初的定义,是一种放大了的鱼雷艇,体型较鱼雷艇大、拥有碾压鱼雷艇的火力、也装备有鱼雷兵器,同时拥有不输给鱼雷艇的高航速,以此作为对付敌方鱼雷的克星,在中国一度曾译为“攻捕雷艇”“鱼雷猎舰”。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代,驱逐舰所具有的鱼雷艇杀手的特点已经渐渐不明显,而是变成了一种在海军舰队中用于执行鱼雷攻击任务的、体型生存力都较鱼雷艇为强的军舰,即攻击型的鱼雷军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海军著名的“雪风”号驱逐舰,是一种以鱼雷为主要进攻兵器的驱逐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海军作战样式的变化。驱逐舰也不再单纯是一种进攻性的鱼雷军舰,反潜、防空、护航等任务成为了驱逐舰新的发展方向。

二战之后,驱逐舰也从既往的鱼雷驱逐舰朝向导弹化发展。乃至出现了同时具备防空、反潜、反舰能力的大型导弹驱逐舰,从功能和用途上,和导弹巡洋舰相差无几。

(人民海军初创时代从苏联购买的07型驱逐舰,即“鞍山”级,属于标准的鱼雷驱逐舰,后来与时俱进改造成了反舰导弹驱逐舰)

现代的导弹巡洋舰和导弹驱逐舰是如此同质化,以至于很难找到一把用来进行区分衡量的尺子。很多时候,一艘军舰到底应该算是导弹巡洋舰还是导弹驱逐舰,更多是看各方自己的判断。例如人民海军的万吨大驱055型,我们称为是导弹驱逐舰,但在简氏年鉴中就被算成了导弹巡洋舰。

(人民海军的055型军舰,之所以出现在国内称为导弹驱逐舰,在西方被当成巡洋舰,正体现了现代水面大型作战军舰日益同质化的趋势)

最后,列一个人民海军关于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定义,大家可以从中去仔细对比这两个定义间的区别:

巡洋舰:装有较大口径火炮和较厚装甲的大型军舰。排水量通常为6000至17000吨,航速30节以上,装有152-203毫米口径的火炮。

导弹巡洋舰:以导弹为主要武器的巡洋舰,装备有舰对舰、舰对空和反潜导弹。主要任务是在远海和远洋消灭敌舰船,掩护舰艇编队和远洋运输船队。

驱逐舰:以火炮、鱼雷和反潜武器为主要装备的中型军舰。排水量通常为2000至5000吨,航速35节左右。

导弹驱逐舰:以导弹为主要武器的驱逐舰。排水量通常为3000至9000吨。装备有舰对舰、舰对空和反潜导弹。主要任务是在中、远海消灭敌舰船,以及担任舰艇编队和运输船队的护航、警戒。


海研会


老早以前的驱逐舰和巡洋舰,主要是通过排水量和其执行的任务进行区分,但是现在,驱逐舰和巡洋舰的区别已经很小了,驱逐舰已经可以执行巡洋舰要执行的任务。

早期的驱逐舰

早期的巡洋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驱逐舰的排水量较小,只有1000至1300吨。主要携带鱼雷和水雷,执行舰队警戒、布雷以及保护交通线的任务。而同一时期的巡洋舰,排水量则在3000至5000吨,它们执行的任务,主要是消灭敌方巡洋舰和驱逐舰,另外还会保护交通线。

二战期间的巡洋舰

二战期间的驱逐舰

20世纪20年代,各国海军的驱逐舰尺寸不断增加,标准排水量上升到1500吨以上,装备120至130毫米口径的火炮、533至610毫米的鱼雷发射管。这一时期的驱逐舰,在武器搭配和战法方面逐渐完善。而这一时期的巡洋舰,也有较大变化。随着战列舰的不断增大,巡洋舰的排水量也不断增大,从这个时候开始,人们开始将巡洋舰分为两种,分别是轻巡洋舰和重巡洋舰,它们的排水量,最高可以达到10000吨以上,是除了战列舰以外(航母出现之前),当时最强大的水面舰艇。

现在的导弹驱逐舰

这一时期的驱逐舰,执行的任务非常广泛,例如护航、与其他舰艇交战,反潜和防空等等。而巡洋舰中,轻巡洋舰主要执行攻击敌方驱逐舰,作为己方驱逐舰队旗舰、巡航和防空等任务。而重巡洋舰,主要执行保护己方战列舰、攻击敌方舰艇、防空等任务。

现代的导弹巡洋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上世纪60年代,随着飞机与潜艇性能的提升,以及导弹逐渐逐步应用,防空导弹、反舰导弹和反潜导弹逐步被安装到驱逐舰上,舰炮不断减少并且更加轻巧。为控制导弹和电子对抗的需要,驱逐舰安装了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这时的驱逐舰,已经从以前非常简单的舰艇,演变成较大,且多用途(防空、反潜、反舰)的导弹驱逐舰,这时的驱逐舰,已经在功能上逐步取代了巡洋舰,成为舰队中最重要的舰艇之一。目前来说,除了美国海军和俄罗斯海军装备有巡洋舰以外,其他各个国家都没有装备这一舰种。


鼎盛成宁


驱逐舰和巡洋舰在现代海军中区别并不大了,在现代的几个海军大国中,除了俄罗斯以外,巡洋舰和驱逐舰都已经没有明显区别。现代的海军武器能越来越多的被装备在小型舰艇上,而且这些武器杀伤力巨大,就算是将战舰设计成战列舰那样的防御,也不可能抵挡数枚反舰导弹的攻击,而且舰艇小还有可能躲避导弹来袭,机动能力弱的大型舰艇只能成为靶子。因此基本上除了航母以外的现代军舰大都以小巧灵活设计,巨舰大炮时代一去不返了。

(美军提康德罗加级驱逐舰)

在之前的一百多年中,特别是还以舰炮决战的时代,舰体的大小,火力强度和防御能力就成为了致胜的关键。战舰被分为:战列舰,战列巡洋舰,轻重巡洋舰,驱逐舰,潜艇几种舰只,除了潜艇,其余水面舰艇都以火力和防御为优先考虑条件。因此,驱逐舰大都被作为舰队的辅助舰只,以较多的数量配合主力舰艇作战,必要时牺牲自己为主力舰抵挡致命的鱼雷。

(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

而巡洋舰的任务则是利用比战列舰强的机动性,尽可能的为战列舰弥补火力输出。有时候巡洋舰也可以作为小型舰队的主力舰使用,特别是袭击舰队。因此巡洋舰的火力和防护能力都是必然高于驱逐舰的,驱逐舰在舰队中只能作为辅助舰艇使用。

(中国051级驱逐舰西安号)

以前的驱逐舰和巡洋舰作为两个不同舰种使用,自然属性是不一样的。但现代海军已经不需要舰队决战这种古老的对决方式来决胜负了,更多的是海空力量的配合,以及战斗群和战斗群之间的全方位对抗,因此除航母外的舰艇区分度越来越小了。

(中国055级万吨驱逐舰)

俄罗斯海军除外,从苏联解体中脱胎换骨的俄罗斯海军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水平,很多老旧的舰艇都仍然在服役,同时也缺乏新舰只。这样一来老旧的较大型的巡洋舰和新的现代化驱逐舰之间就仍然存在明显的区别,不过世上也仅存俄罗斯海军一家仍然巡洋舰和驱逐舰区别较大的了。


兵器次元


很久以前,也就是拉帆打实心炮弹那个年代,是只有巡洋舰和战列舰的

但是你想,战列舰往往都是巨炮大身,灵活不够。不能胜任一些日常巡逻任务,而且战列舰本身就造价昂贵,船员一堆。让他们去干巡逻的活有点大材小用,经济性也差。

所以需要有一种较轻,火力足够对付一些商船改的武装舰或者小艇的巡逻用舰。这就是巡洋舰了。

下图从左往右,驱逐舰,战列舰,重巡

而驱逐舰听名字就知道是赶苍蝇的,出现较晚。它的诞生是因为鱼雷艇,鱼雷艇这玩意速度快,体积小,但是鱼雷这玩意太暴力了。任何舰艇挨一发都得高潮(我在说啥?),而战列舰这种身板一个追不上,另一个难打中。所以需要一种速度快的,火炮小一点,能够赶走或者击毁鱼雷艇的玩意,这就是驱逐舰的由来。

他英文叫destroyer(毁灭者),很diao对不对,但实际上以前的名字叫做Torpedo boat destroyer(鱼雷艇毁灭者)


不过这是二战之前的定义了...二战之后。多铆蒸刚,炮塔至大!亿万星辰,亿万炮塔!多铆蒸刚,炮塔至上!亿万炮塔,亿万荣光!的战列舰滚蛋,不光是战列舰,连次一级的巡洋舰到现在也差不多滚蛋,以前船大,吨位大,护甲厚,炮多的概念在导弹眼里众生平等。

而导弹这玩意不管你体积,巡洋舰能上导弹,小个子驱逐舰也行,而且随着燃气轮机的发展,舰艇的速度也提上来了。所以说驱逐舰这玩意用上导弹、密集阵、反潜技术之后。从以前赶苍蝇的角色成了主力之一,变成不仅能赶鱼雷艇,还能赶飞机,赶潜艇,赶大船的全能选手。而巡洋舰呢?基本看不到了...


疯狗的轻武


如果要问巡洋舰和驱逐舰有哪些差别的话,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来回答:是吨位上的差别!

简而言之,功能、用途、武器配置和作战任务都基本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吨位大小的的问题!

在五十年代之前,那时的军舰还没有配备导弹。

所以把主力战舰分别叫做护卫舰、驱逐舰、巡洋舰、战列舰。

除航空母舰之外,这些主力战舰都分别配备火炮、鱼雷等武器。

除了从吨位的大小上、舰炮口径上分出舰种之外,用途和功能都基本一样,那就是对海作战、夺取制海权!

五十年代之后,军工科技人员把导弹搬上了军舰。

于是便有了现代意义的名称:导弹护卫舰、导弹驱逐舰、导弹巡洋舰。

而由于航空母舰的和舰载机的出现,原先的威力大、作战效能低的战列舰被淘汰出海战的舞台!

按海军舰艇的区分,500吨以下的为艇,500吨以上的为舰!


美国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

也就是说,在最早时期的、装有火炮的作战护卫舰,七八百吨的也有!

一般来讲,二战时期的舰种的划分还比较正规,一般都有严格的区分!

500吨以上的至2000吨以下的为护卫舰,2000吨以上到6000吨以下的为驱逐舰,6000吨以上的为巡洋舰。

而巡洋舰有根据吨位大小的不同分为轻巡洋舰、中巡洋舰和重型巡洋舰。

万吨以上的当被划为战列舰行列。

现代的海军舰种的划分似乎不再以吨位的大小来做定义,包括美国的“阿力伯克”级、日本的“爱宕”级,基本上都达到了巡洋舰和重巡洋舰的吨位,而我国的055万吨大驱其吨位已经超过了美国的九千吨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但目下来说还是都叫做驱逐舰!


俄罗斯的“彼得大帝”号巡洋舰

现在来说,世界上比较有名的巡洋舰有俄罗斯的“彼得大帝”号,可谓是名震江湖独树一帜的巡洋舰大佬,两万五千多吨的排水量都已经达到了二战战列舰的吨位!

在航母还没有加入海战之前,巡洋舰是除了战列舰之外的海战第二主力舰种,其名称“巡洋”二字便说明了它任务和吨位的意义,其定义的本身就是大洋决战、远洋航行。

而驱逐舰的意义应该是除了协助护卫舰近岸防御之外、同时也有随行巡洋舰和战列舰远洋作战的意味,而现代型的驱逐舰担任更多的是航母的“带刀护卫”工作。


令国人骄傲的万吨大驱

目下来说,我国的海军发展达到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愿我们的055型万吨大驱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圆我们这一代人期盼多年的强国之梦!

原创不易,欢迎有识之士不吝赐教,若有指正将受益匪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赞!


东方评史


简单讲,驱逐舰和巡洋舰主要差别在于它携带武器的“代差”,换句话说,驱逐舰或者说导弹驱逐舰,应该是升级版的巡洋舰。

巡洋舰,英文单词是cruiser,原意就是海上巡逻的水面舰只。现代巡洋舰通常是舰队中仅次于航空母舰和两栖攻击舰的最大舰船,通常可以扮演多种角色。

巡洋舰一词的出现,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而时代不同,巡洋舰一词的含义也不尽相同。在大航海时代,巡航一词指的是由护卫舰或战船完成的某些任务——独立侦察、商业保护或突袭,它们是舰队的巡航战舰。

在19世纪中期,巡洋舰成为一种专门用于远洋巡航、商业保护和侦察作战舰队的船只的分类。巡洋舰有各种各样的尺寸,从中型受保护巡洋舰到大型装甲巡洋舰。

这些巡洋舰几乎和无畏级战舰一样大(虽然没有无畏即战舰火力那么强大或装甲精良)。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无畏战舰的出现,装甲巡洋舰发展成为战列舰。

继装甲巡洋舰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超大型巡洋舰现在和无畏级战舰一样被列为主力舰。

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对巡洋舰进行了正式限制。巡洋舰的定义是,排水量不超过1万吨,携带的枪支口径不超过8英寸;重型巡洋舰有8英寸口径的火炮, 各国都遵守这个条约。

20世纪后期,战舰的淘汰使得巡洋舰成为继航空母舰之后排水量最大、火力最强大的水面战舰。巡洋舰的作用根据舰艇和海军的不同而不同,通常包括防空和对岸打击。

在冷战期间,苏联海军巡洋舰拥有重型反舰导弹武器,旨在通过饱和攻击击沉北约航母特遣部队。美国海军建造导弹巡洋舰主要旨在提供防空虽然经常添加反潜能力。

冷战结束时,巡洋舰和驱逐舰之间的界线已经模糊,事实上,最新的美国和中国驱逐舰(例如朱姆沃尔特级和055型)比他们成功的一些巡洋舰装备更先进。

目前只有两个国家拥有巡洋舰:美国和俄罗斯。

下面看看驱逐舰:

驱逐舰,英文单词是destroyer,字面意思就是“摧毁”,顾名思义,驱逐舰的主要任务就是摧毁各种目标——空中、水面以及水下。

驱逐舰,最初的开发是在19世纪后期,西班牙海军将其用作防御行鱼雷艇;1904年的日俄战争的时候,对阵双方都使用了这种“鱼雷快艇驱逐舰”。

因此,1892年以来,“驱逐舰”一词一直与“鱼雷快艇驱逐舰”互换使用,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几乎所有海军都将“鱼雷快艇驱逐舰”简称为“驱逐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驱逐舰是一种轻型船只,常常由多艘驱逐舰和一艘驱逐舰供应补给船一起操作。战争结束后,导弹的出现使得驱逐舰能够承担以前由战列舰和巡洋舰担任的水面作战任务。这导致更大更强大的导弹驱逐舰更有能力独立作战。

21世纪初,驱逐舰是水面舰艇的全球海军的标配,只有两个国家(美国和俄罗斯)保持重型巡洋舰。

现代化的导弹驱逐舰吨位相当于巡洋舰,但火力远远优于二战时期的巡洋舰,并能携带核弹头巡航导弹。 美国的现代导弹驱逐舰一般长160米),排水量为9200吨,装备有90多枚导弹,如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实际上比以前大多数被归类为导弹巡洋舰的舰艇更大,装备更先进。

不过一些欧洲海军,如法国、西班牙或德国海军,用“护卫舰”这个词来形容他们的驱逐舰,这导致了一些混乱。比如德国的“护卫舰”排水量就达到六千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