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 考官出对子刁难,9岁神童对答如流,考官大惊:此子日后必成大器

考官出对子刁难,9岁神童对答如流,考官大惊:此子日后必成大器

在中国,每次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还会贴上各式各样的对联。对联可是我国的特色文化,大家熟知的大都是春联,其实它的种类很多,不仅可以表达喜悦,也可以诉说哀思。对联最开始的文学形式是对对子,这是一些文人平时比较爱玩的游戏。我国的诗词有对仗的要求,对对子就是寻求对仗的一种形式,算是文人写诗前的必做工作。

考官出对子刁难,9岁神童对答如流,考官大惊:此子日后必成大器

对对子的能力一般出现在古人的启蒙教育,一般都是从孩童时期就要掌握的能力。往往从一个人对对子的水平就能看出这个人是不是舞文弄墨的材料,郭沫若在学习对对子的时候就展现出比别的孩子更高的天赋。当他的老师说出“钓鱼”二字时,其他的孩子都抢着对上了“射鸟”,“拍蝇”等,郭沫若却对出了“打虎”二字。当即先生便觉得这个孩子很有读书的天分。他不仅格式对了,连意境也对的恰到好处,静对动,这说明他的悟性还是很高的。

一个一个的对子连起来凑成一个通顺的句子就是所谓的对联了。对对子和对联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形式,对对子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或者一句话都可以,但是对联只能是一句话。能顺利地将一个对联对出来,保证没有错误已是不易,要对的工整漂亮绝非易事。当然了,在我国这悠久的历史中,能对出一些千古佳对的人并不在少数,他们通常都是一些大文豪。

考官出对子刁难,9岁神童对答如流,考官大惊:此子日后必成大器

在前朝中叶,就有这样一个精通诗词,书法于一身的文豪,他就是宋湘。他七岁的时候开始上学,他的老师就是他的父亲,因此对他的管教是格外严厉。他也是非常给他当老师的父亲挣脸,九岁的时候就能和别人对对子,还能写出完整的文章说话更是才气满满。

到了9岁的时候,他便自信自己的学识足以去参加童试了,就和一些其他的学子一样去赴考。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童试的意思可不说这是儿童的考试,这是科举考试的第一级,一般也得学有所成的学子才会参加,9岁便去考试的实在是太少。

考官出对子刁难,9岁神童对答如流,考官大惊:此子日后必成大器

恰逢宋湘这次还比较糊涂,耽误了进场的时间,他到考场的时候,考试已经开始了,考官便将他拦在了门外。心想一个小孩子到这来捣什么乱,不能让他进去。但是在门外的小宋湘却不甘示弱,坚持要进去考试。主考官这才开始认真地对待这个孩子,想着试一下他的学问,看看深浅,再决定让不让他进去考试。

于是,他就出了一个上联:“急水推沙粗在后”,这个主考官不仅给了一道考题,还用这句话来羞辱迟到的宋湘,预示他是一个没有什么作用的粗沙。宋湘自然也听出了他这话里话外的嘲讽,就给出了一个下联“风车放谷甏先行”。他对的很工整,不仅如此,他还回应了主考官话里的嘲讽,说后来留下的人才是有真材实料的人。主考官对他这种可以信口答题的能力十分赞赏,便允许他进去考试了。果不出其然,那年的童子试,宋湘得了第一名。

考官出对子刁难,9岁神童对答如流,考官大惊:此子日后必成大器

次年,他又在童子科试中,文夺桂冠。在接下来的时间中,他又考取了秀才,军人,直到中了进士。要知道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十分严苛,能考上一个举人便难如登天,这个困难程度在鲁迅写的一篇文章《范进中举》中便可看出。而宋湘高中了进士,想来文化水平是很高的。在他一次赴京赶考的路上,巧遇当时的两广总督,为争路之事起了冲突。两广总督见这帮人都是一些赶考学子,就不便以官威武力震慑他们,于是,就出了一个上联,想着以文退之。又是宋湘,以一个构思非常巧妙的下联将两广总督怼了回去。

接连考试通过的宋湘,当上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没有让大家失望,他是一个好官,不仅自己两袖清风,还时时刻刻把老百姓放在心上,为老百姓做事,办实事。除了是一个好官,他也没有辜负自己在学术上面的天赋,他即使再忙碌,也常常手不离卷。从他对对联的能力上来说,他作诗的天赋也应该很高,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他作诗有自己的风格,不喜欢像大多数人那样,去模仿一些著名诗人所写的事。

考官出对子刁难,9岁神童对答如流,考官大惊:此子日后必成大器

他认为这是一个很糟糕的方式,讲究随感而发,不拘泥于诗的形式,这和李白的诗风倒是很相近。他算是一个作品量比较大的诗人,虽然不及陆游,但存诗不少。他的诗大气豁达,读上去令人心神开阔。我想这和他的经历有着一定的关系。他虽然有点大器晚成,但是好在官运亨通,在民间的名声也比较好,一辈子也没有遇上啥大起大落的事,不是一个失意的文人。

考官出对子刁难,9岁神童对答如流,考官大惊:此子日后必成大器

像是杜甫,陆游之辈,都是事业上遭受了巨大挫折,又或者是怀才不遇,就算是想开心,那也很难笑得出来吧。他也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和白居易有点类似,用诗来反映百姓们的生活,揭示百姓的疾苦,揭示社会中的不良现象,但他的是并不是抱怨时局,批判社会,而是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不仅写诗供自己欣赏,还将自己的诗篇墨宝出售。他的墨宝还是很

考官出对子刁难,9岁神童对答如流,考官大惊:此子日后必成大器

值钱的,因为他还是一个有名的书法家,他的许多书法作品都留存了下来,被后人借鉴。

宋湘在自己71岁高龄的时候去世了,他的一生算是很圆满的,生活在乾隆嘉庆年间,用自己的学识给自己争了一个铁饭碗,用自己的学识解决掉了很多麻烦。没有亲眼看到大清朝的覆灭,没有经历改朝换代的动荡,也没有一辈子空有才华壮志而不被录用。他学名有了,还功名傍身。一生不仅政绩尚可,最重要的是著作等身,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的精神食粮。想比大多数人,他真的是很幸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