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資治通鑑」李斯靠一封信,取得秦始皇信任,成為開國丞相

公元前237年10月,秦國首都咸陽。

金碧輝煌的王宮中,秦國的股東們正在召開代表大會。秦王嬴政輕輕撥開面前的冕旒,露出年輕英俊的臉龐。

上個月,那個叫嫪毐的人不甘心只做他的乾爹,結果被嬴政打成了孫子,按在地上摩擦摩擦。旁邊看熱鬧的呂不韋,也被逼辭去相國職位。

嬴政成功兼併了二人的股票,成為秦國最大的股東。

他輕輕的問:“各位有何高見,只管說出來。”

這時一位嬴氏族人拿出《人才項目整改計劃書》,開始對各大股東講述他的計劃:

“咸陽的大街上,放眼看去全是韓國的馬車,擠壓了本國馬車工業的市場。

膚白貌美的趙國女子,出入各種高端場所,導致秦國女子失去了嫁入豪門的機會。

婦女們特別鍾愛楚國的珠寶,張口閉口都是談論進口貨,難道藍田的玉不好嗎?

還有齊國的書生、燕國的馬匹、魏國的工匠,都來秦國謀生。我嚴重懷疑,這些來秦國謀生的人,都是六國派來的間諜。

請求大王下令,把六國的人全部趕出去,我們秦國人自力更生。”

「資治通鑑」李斯靠一封信,取得秦始皇信任,成為開國丞相

他的話音一落,股東們全都打起了小算盤:

“六國的工商業退出後,馬車業、珠寶業、快遞業、鋼鐵工業,甚至紅燈區,都將出現龐大的市場真空,這可是價值萬億的大市場。

到時候,小老百姓肯定是靠邊站,那麼誰能成為站在風口上的豬呢?當然是我們啦。發家致富的機會,到了。”

就這樣,在舉手表決的時候,這項計劃幾乎是全票通過。

嬴政拍板:“一個月內,六國人全部離開秦國。”

股東們嚮往的是撲面而來的大市場,嬴政看中的是國家安穩,而嬴氏族人要得是家族地位保持不變。

所以,世界上哪有單純的愛與恨?無非是利益的交織與對抗,表面上的一條命令,背後卻是各方勢力妥協後的平衡之術。

「資治通鑑」李斯靠一封信,取得秦始皇信任,成為開國丞相

驅逐外國人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在咸陽瘋傳。

其實那些來秦國混飯吃的“鹹漂”,大部分買不起房、開不起車、娶不起老婆,他們只是希望在日漸繁華的都市,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

在三環買套房子,把農村的父母、老婆、孩子接過來住,享受先進的醫療、優質的教育,為下一代實現階級跨越打下基礎。

每天忙的跟死狗一樣,哪有精力做間諜?

李斯躺在快捷酒店的床上,看著老闆送來的賬單,再摸摸自己的口袋,實在是付不起啊。

“難道要灰溜溜的離開嗎?”

大腦裡有一個聲音在大聲的告訴他:“你還有機會,必須要奮起一博。”

「資治通鑑」李斯靠一封信,取得秦始皇信任,成為開國丞相

十年前,也是這樣一個夜晚。

李斯還是河南的基層辦事員,他在忙碌一天之後,終於有時間去茅廁放空自己了。

一進們,他看到噁心的一幕:一隻瘦骨嶙峋的老鼠,在吃人類的有機肥。

實在太噁心了,李斯拔腿就走,轉身跑到不遠處的糧倉中,還是白花花的大米看著舒服點。

老鼠家族實在太龐大了,真是無處不在。糧倉裡的老鼠,趴在米堆上放心大膽的吃著大米,兩眼一咪,實在太享受了。

聯想到兩隻老鼠的境遇,李斯虎軀一震:“人也是這樣,平臺決定高度。”

第二天,李斯就辭去辦事員的職位,決定不再做低效率的努力,而是找一個更高的平臺,發揮自己的才能。

「資治通鑑」李斯靠一封信,取得秦始皇信任,成為開國丞相

李斯離開河南後,前往齊國留學。

他拜荀子為師,認真學習法家治國之術,並且仔細分析各國局勢,得出結論:“只有秦國,才是我施展才華的舞臺。”

在齊國,李斯一口氣讀完了碩士、博士,直到成為高級知識分子後,才肯罷休。

畢業那天,荀老師親手給他頒發了畢業證書,李斯認真的向荀老師鞠了一躬後,轉身就奔向秦國咸陽。

在秦國,李斯憑藉名校學歷、基層工作經歷、出色的辦事能力,很快就進入呂不韋的視線中。

由辦事員、科長、處長一路升到廳長,即便呂不韋被押送四川喝茶,也沒有影響李斯的前程。

可現在,一道《逐客令》終於讓他慌了。

酒店的賬單、多年的心血、荒涼的老家,逼迫著李斯,走一條別人不敢走的路:“給秦王寫一封信吧,成敗在此一舉。”

「資治通鑑」李斯靠一封信,取得秦始皇信任,成為開國丞相

畢竟已經下發了文件,想要改變實在太難了。

但李斯做到了,他憑藉一封信,改變了歷史的走向,也改變了自身的命運。而這封信,也在2200年後光榮登上我們的語文課本,它的名字叫《諫逐客書》。

我們來看看李斯的套路。

首先,拋出觀點:大王,這件事咱是不是再考慮考慮?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其次,回顧歷史成績。

證明秦國之所以能夠融資上市,全都是歷任領導胸懷寬廣,不搞家族制、不搞一言堂,招攬天下賢才而任用之,才有今天的市場份額。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

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

求邳豹、公孫支於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

民以殷盛,國以富強。

惠王用張儀,西並巴蜀,

北收上郡,南取漢中,東據成皋。

昭王得范雎,使秦成帝業。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

「資治通鑑」李斯靠一封信,取得秦始皇信任,成為開國丞相

然後,分析當下形勢。

李斯委婉的表示,老闆您喜歡的珠寶、名馬、衣服、寶劍等奢侈品,全是外國進口貨誒。

如果拼命的享受外國的奢侈品,而排斥外國的優秀人才、先進理念,那我可以下結論:“你遲早要完。”

今陛下致崑山之玉,

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

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

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

而陛下悅之,何也?

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

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

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

而所輕者在乎人民。

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最後,總結觀點。

只有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才能實現一統天下的目標。

如果把外國人都趕走了,那就是資助敵人,這是萬萬不可取的呀。即便是給口飯吃,也得把投奔秦國的人養起來。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

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

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資治通鑑」李斯靠一封信,取得秦始皇信任,成為開國丞相

李斯的核心就八個字:換位思考、大局為重。

二者不可缺其一,只換位思考的,是小人。只大局為重的,是憤青。

整整一篇文章,李斯絲毫沒有提及自己的處境,完完全全是站在嬴政的角度分析問題:

歷史成績證明了道路的正確性,

當下形勢證明了市場的統一性,

逐客結果證明了政策的危害性。

總之一句話:外國人大大的有用,不用白不用。

分析的絲絲入扣、鞭辟入裡,就像鄰家大哥哥一樣,幫小弟弟答疑解惑,嬴政恍然大悟:“李斯說的對啊。”

緊接著,毅然行使董事長的“一票否決權”,撤銷“逐客”的命令:“請大家留下來,共同建設秦國封建主義社會。”

《資治通鑑》中是這麼說的:

王乃召李斯,復其官,除逐客之令。

一篇文章,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從此以後,李斯進入嬴政的視野,成為他的左膀右臂,最終在秦國統一天下後,李斯成為大秦帝國的開國丞相。

數年之中,卒兼天下。

「資治通鑑」李斯靠一封信,取得秦始皇信任,成為開國丞相

李斯由一介小吏成為開國丞相,從此和嬴政過上了恩愛的生活,故事到此應該圓滿大結局了吧?

可惜,並沒有。

公元前210,嬴政暴死沙丘。如果皇長子扶蘇繼位,那麼蒙恬必然出任丞相,李斯,只好退休回老家了。

當年成就他的八個字“換位思考、大局為重”,在權力、地位面前,早已被他拋到腦後。

於是,李斯和趙高合謀,扶持胡亥登基為帝,稱為“秦二世。”

扶蘇和蒙恬,則被命令自殺。

都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那麼忘記初心,就只能有始無終了。

公元前208年,經過趙高的不懈努力,李斯被腰斬於市,且夷三族。

臨死前,他不禁想起一些往事。

在老家忙碌奔波的身影,在齊國燈下苦讀的艱辛,在秦國夜以繼日的奮鬥,在豪宅燈火輝煌的夜宴,在監牢暗無天日的等待。

他想:“如果能跟兒子們回河南老家,牽黃狗、騎駿馬,哪怕一無所有,我也願意。”

當鬼頭刀落下,寒光閃過,斬斷了他所有的念想。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