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玩手機太久會抑鬱是真的嗎?

不喝皮酒會死星人


答案是不一定會。

首先,請注意這項研究結論是“可能會導致抑鬱症的發病率高於普通人”;其次,目前醫學界還沒有統一權威的結論以及臨床案例來證明這一點;第三,本人實踐和記者調查,發現並非如此。

美國大學有研究表明,抑鬱症患者容易產生在家不外出長時間使用手機的傾向。初步研究表明,年輕人經常把玩手機,可能會患上焦慮或抑鬱症。一項囊括300多名大學生的研究發現,頻繁使用技術產品患上焦慮和抑鬱的風險更大,特別是那些經常使用“安全毯”式設備——即避免處理不愉快的經歷或感受的群體。然而,那些使用智能手機僅是為了“打發無聊”或娛樂的年輕群體中,風險並沒有升高,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研究人員說。也沒有發現是設備本身可導致心理健康問題。

通大附院神經內科的曹茂紅主任認為,國外這位專家的研究結論只是一家之言,就目前而言,學術界並沒有發現玩手機與抑鬱症之間存在關聯性。不過醫生認為, 作為一種光刺激,手機等發光電子產品會影響褪黑激素的合成,一旦人體的褪黑激素受到了某種程度的抑制,生理週期將受到影響,使人的睡眠處於淺睡狀態。睡眠時間不足,睡眠質量變差,會使人的情緒變得焦慮、沮喪,影響工作效率。


青雲語文學堂


經常玩手機會犯焦慮或抑鬱症

玩手機太久,確實有可能會患上焦慮或抑鬱症,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使用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習慣,無時無刻不在刷微博、刷新聞、玩遊戲等。每當出現不舒服的情況或感覺時就開始玩手機便成為一個逃避現實的行為模式,由於情緒鍛鍊不充分, 可能會更讓人感受到壓力。

經常玩手機就會缺少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我們的思維方式和交流方式也會受到限制,很多東西會開始退化,並且開始依賴手機,依賴網絡。

打個簡單的比喻,一個女生經常和男生膩在一起(你儂我儂),男生就好比手機,被動的去承受,那麼時間久了女生就會對男生產生依賴,覺得什麼事兒都有男生幫忙解決,所以會導致自己的朋友圈子會越來越小,和外界的交流也會越來越少。

經常性地在睡前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其他電子設備不僅會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有害的影響,也會對視力造成影響的。所以我們要在合適的時間適量的玩手機。


簡單驗證自己是否抑鬱:

心情抑鬱的更喜歡宅在家裡,或者賴在一個地兒不動彈。

心情愉悅的可能會閒不住,無時無刻不想著出去玩。


隔壁付先森


一定會!

經常玩手機,也代表著你很多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微博、微信、遊戲等上面。你沉醉於社交平臺的互動帶來的感覺,當你發了朋友圈你會期待著好友的點贊和評論,於是你會打開手機進行著一輪又一輪的互動,這時的你對於現實的溝通已經產生了排斥。一會兒不看手機就像憋在水裡一樣呼吸不得。

當手機上的互動少了,你會覺得無聊,甚至會抑鬱。經常用手機交流溝通的人有更多的時間來思考,而人和人現實的交流會有更多表情和情緒展現出來,你在和人說話的時候不能總是停留幾秒中才回覆對方,長期使用手機也會導致情商智商變低;很多人喜歡睡覺之前玩手機,但是睡前大腦受到刺激後,會嚴重降低睡眠質量,多夢,第二天精神不好,大大影響了身心健康。

和陌生人在手機上交流沒問題,一見面就吱吱嗚嗚,面紅耳赤,手足無措,這也是長期使用手機導致的社交恐懼症。

手機也無形中成了一種精神毒品,會上癮。建議大家多做一些運動,多和朋友聚會,嘗試多接觸現實中的生活,少玩手機!


數碼視界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真的。為什麼這麼說?

回答2個原因,你就知道了

1、手機只是一個工具而已,但是現在玩手機的時間越來越多,雖然知道的資訊越來越多,可是陪伴家人和朋友的時間就很少了,這中間的交流就少了許多啊,心理肯定有變化,那變化就是別耽誤我看手機,別耽誤我看手機,雖然手機上啥也沒有,但是還是忍不住的要拿來瞅幾眼,這就是一個依賴,慢慢的變的會缺少交流,加重心理變化,從而封閉自己。

2、大家都知道有好的朋友是很好的,可以交流很多的信息,但是如果封閉自己,不想交流不想說話,早晚都會出現問題的,而手機在這個時候就加重了這個問題的出現。

所以說,騷年別再老玩手機了,真的,又比手機更好的事情做。


數碼折騰愛好者



玩手機不一定會得抑鬱症,玩手機可以拓寬交友圈,甚至於說可以網上交友來解開心扉。但是我並不支持經常玩手機,比如玩遊戲時間長屏幕上不斷閃爍的光影會對眼睛造成持續的刺激,當眼睛不停地捕捉這些光影時,就會使眼睛感到特別疲勞。注意力太過集中,自然眨眼次數大大減少,對眼球表面的淚膜層造成損害,從而加劇眼睛的疲勞和乾澀、刺癢等感覺,甚至出現眼睛刺痛、流淚、畏光等不適症狀,發生乾眼症。總的來說,玩手機得抑鬱症的幾率還是較小的。


Forest科技


根據報道,美國一項研究顯示,過度使用手機容易令人抑鬱,尤其是女性。賓厄姆頓大學研究人員調查了182名大學生,根據他們日常使用手機的頻率分為“深思熟慮”、“經常”、“密切”、“狂熱”和“上癮”5個等級。7%的調查對象用手機“上癮”,12%“狂熱”。這兩組調查對象都因內心迫切需要手機而遭遇個人、社交和工作問題,且都有抑鬱、社交孤立、社交焦慮、衝動和自卑症狀。研究人員還發現,女性更容易對手機上癮。

初步研究表明,年輕人經常把玩手機,可能會患上焦慮或抑鬱症。一項囊括300多名大學生的研究發現,頻繁使用技術產品患上焦慮和抑鬱的風險更大,特別是那些經常使用“安全毯”式設備——即避免處理不愉快的經歷或感受的群體。然而,那些使用智能手機僅是為了“打發無聊”或娛樂的年輕群體中,風險並沒有升高,\n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 - 香檳分校的研究人員說。也沒有發現是設備本身可導致心理健康問題。

“這可能是因為,患有較高焦慮/抑鬱症個體使用[電話]設備更密集” ,她說,“或者更頻繁的使用設備可能最終導致發展成焦慮/抑鬱症。或者也可能意味著一個週期性的循環關係。”


環球娛樂看點


日前有研究顯示,睡前看朋友圈或者網上看視頻等活動都可能導致抑鬱或者焦慮。

有研究調查了160個年齡在20歲到30歲之間的人,他們在睡前玩手機的時長是普通人的5倍,每天比一般人玩手機的時間多出一個小時。結果表明,研究人員發現睡前長時間玩手機對健康和心理產生影響,使抑鬱的幾率上升20%,焦慮的幾率上升14%。而推遲睡覺時間會讓失眠的幾率上升41%,而睡前玩手機失眠的幾率更高,達到了82%。

睡前玩手機確實可能使人產生焦慮和抑鬱感,但是此研究還不能證明睡前玩手機和焦慮、抑鬱有直接關係。

在通過手機實現自身需求的過程中,有可能會使人產生焦慮情緒,但這是由人們不同的認知方式決定的,不是手機導致的焦慮,而是接受信息後人的比較心理導致的。比如有的人因為玩遊戲而耽誤了時間,他可能會因為自己一事無成而焦慮;有的人看到朋友圈有人出遊,而自己沒有機會去而低落;長時間玩手機可能引發身體不適,使大腦處於高度緊張或興奮的狀態而無法放鬆……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引發焦慮等心理。

另外,夜間迷走神經處於興奮狀態,加上屏幕光的刺激、手機裡感性內容的刺激,這三者結合,容易讓人呈現出焦慮的狀態。生活中,經常會聽到想睡卻睡不著這種說法,這是神經異常活躍的表現,也會讓人產生挫敗的感覺,導致焦慮、抑鬱的產生。

有網友調侃:“不玩手機更抑鬱。”若出現這種情況一定要警惕:睡前玩手機雖然有助於緩解壓力,但可能形成更嚴重的“路徑依賴”——除了玩手機,不再尋求其他消解壓力、抵禦失眠的方法。心理學上普遍認為,人們一旦對一個事物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很容易在類似場景下再次藉助它來實現目的。比如,一個人本來有健身的愛好,但發現玩手機更舒服、更有趣,便逐漸形成了對它的依賴,加上自身的惰性,有可能對手機更加上癮,從而縮少了排解壓力的方式,使自己陷入焦慮無法掙脫。

大多數人都避免不了睡前使用手機,可以採取以下建議:

1、儘量不要關燈看手機,把電子屏幕的光線調得柔和一些,減少藍光對眼睛的損傷。如果有需要,可以佩戴防藍光的眼鏡。

2、培養多種興趣愛好。如運動、看電影、讀書等,可以分擔精力、提升生活趣味性,從而減少玩手機的時間。

3、多與家人、朋友相處,把時間更多分給周圍親近的人。

即使人們需要通過看視頻、玩遊戲來休閒,也要在一定時間內保證充足的睡眠,這不僅對孩子重要,對成人來說也同樣重要。


持續分享健康知識,希望對您有幫助~


醫露


那些大部分宅在家裡玩手機的人,當他們情緒低落的時候,他們一般沒有太多的動力和精力外出,雖然並沒有觀察受試者如何使用手機,但是科學家猜測他們大部分時間用在了上網和打遊戲上,而不是和朋友聊天,因為他們可能會避免那些很麻煩的,讓自己感覺痛苦的事情,這也是抑鬱逃避行為。美國的這項新研究顯示,你每天使用手機多長時間,使用在哪兒,就能看出你是否抑鬱,使用手機的時間越多,抑鬱的可能性越大,情緒低落的人平均每天使用手機68分鐘以上,而快樂的人一般在17分鐘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