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写作这门技艺是如何实现的?

拇击


我很喜欢写作,如果说写作是一门技艺的话,我个人觉得可以通过以下三点来学习写作的技巧。

1、学会阅读和收集素材

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着要做满汉全席,也觉得自己能得诺贝尔奖,可是连棵白菜也没有,脑袋空空,下不了笔。那就先收集素材,对于写作而言,书是个巨大的宝库,但是书又多又杂,怎么阅读,怎么收集素材呢? 你可以通过阅读《高效能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超实用笔记就读书法》学习阅读和收集素材的技巧。

《高效能阅读》 讲述了如何培养阅读的兴趣, 如何提高阅读效率,如何理解吸收书中的知识和如何产出这四个方面,我觉得这是读书人士的必读之书,是阅读的基础,让你对阅读打开眼界。

《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本书则更为详细的从“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四个方便介绍了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收集写作的素材,同时介绍了针对不同类型的书籍,不同的阅读方法。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超实用笔记就读书法》 ,顾名思义,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学习如何做笔记,注意,开始学习收集素材了,这本书里介绍了很多记笔记收集素材的方法,总有一款适合你。

2、学会写作技巧

在中国饮食界,练习刀工,切豆腐丝,切土豆丝,是学做厨师的第一步,也是必经之路,这是在学习如何熟练用刀,精通刀的技艺了,就可以开始做菜了。同样,对于写作而言,学习写作的技巧也是写作的第一步,可以通过阅读下边几本书学习写作的技巧。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 是职场文案写作指南,介绍如何写出一流文案的方法,但是我觉得这对于非文案写作也非常有用,文案是推销类文章,讲就怎么快速抓住人们的眼球,写出通俗流畅让人记忆深刻的文章,写文章最终目的不也是这样吗。

《文心》 ,我们喜欢转发感动于一篇文章是因为什么呢,朱自清的一篇《背影》为什么看者动容,念念不忘,我们人有心,文章也有心呀,,从心里留出的字眼自然字字达心,夏丏尊、叶圣陶两位老先生所著的《文心》讲的就是写文章的技巧,写出抓住人心文章的技巧。

3、多练习

把以上的书籍读完,你就完成了关于阅读和写作的主题阅读了,你一定也学会了一定的收集素材的技巧和写作技巧,可以开笔写文章啦。俗话说,熟能生巧,巧能生创新,剩下的就是多练习写了,想要写作,但是没有作品,写作这件事就是没有实现呀,写作既然是门技术活,也只有在多多联系的过程中才能深化,熟练技巧,然后熟练应用,然后创新。

综上所述,我觉收集素材、学会写作技巧、多写,是实现写作的路数,有了实现写作的流程,写出作品,写作这件事也就成为了事实。

有什么好的写作方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大家一起成长啊。


梁朝月


1 好素材才能有好文章

抽象是感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或者是说抽象都从感性中来,感性也自抽象中转换。

不管是烁古灼今的《古文观止》还是季羡林、龙应台、莫言、李敖、贾平凹等等这些优秀作家,他们都有一套非常完备的素材收集库。

尤其是李敖。



会读书才能有好素材。

李敖虽然其貌不扬,但是对于素材的收集自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西蒙斯在《故事思维》中强调,“事实无法形成信任,信任需要故事维系它,一个有意义的故事,能激发人们对你的信任,希望你的建议确实能实现你的承诺,听证会重新燃起对你的希望,人们更重视他们自己得的结论,他们只相信真实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人们一旦将你的故事当是他们自己的故事,那你就发掘出了信任的强大力量。”

李敖,曾经写过一段关于他用素材,下面是他的文字实录:“我李敖看的书很少会忘掉,什么原因呢?方法好,什么方法?心狠手辣。剪刀美工刀全部用到,把书给分尸掉了,这是切开了。这一页我需要,这一段我需要,我把它按类别分开来,那背面有用怎么办呢?把它影印出来,或者一开始就买两本书,把两本书都切开以后整理出来,把要看的部分分类留存,结果一本书看完了,这本书已被分尸掉了。这是我的看书方法。那分类怎么分呢?我有很多自己做的夹子,夹子我写上字,把资料全部分类,一本书看完以后全部进入我的夹子里面,我可以分出几千个类来,分的很细,而不是按照图书馆的分类,哲学类宗教类,宗教类再分佛教类,道教类天主教类,我李敖就分得更细了,天主教还可以细分,神父算一类。神父还可以细分,神父同性恋就是一类,神父还俗又是一类,修女同性恋是一类,修女还俗这又是一类。任何书里有关的内容都进入我的资料里来,进来干什么呢?等我要写小说的时候,需要这个资料,打开资料,只写一下就好了,或者发生了一个什么事件,跟修女同性恋有关系,我要发表对新闻的感想,把新闻拿过来,再把我的资料打开,两个一合并,文章立刻就写出来了。换句话说,我这本书看完以后,被我大卸八块,五马分尸,可是被我勾住了,这些资料我不凭记忆来记他,我凭细部的很耐心的功夫把它勾紧,放在资料夹子里,我的记忆力只要记这些标题就好了。标题是按照我的习惯来分的,基本上都翻译成英文字,用英文字母排出来,偶尔也有些中文的。”

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做朋友》就提到他老爹,之所以能够在公共场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就因为他老爹有一个笔记本,笔记本上面记满了素材。

素材的收集要从读书当中来,推荐《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和《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这两本书都是同一个作家奥野宣之写的,第一本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五个方面写到了有效读书的步骤。

尤其是对于买书、做笔记、活用书作者有非常好的心得体会,可以说是笔记读书法!非常值得一读!

第二本书是第一本书的姐妹篇,是关于平时如何收集信息的,从三个方面一元化、时序化和索引化。

这两本书的后面都有作者推荐的很多非常好用的文具,在全球化的今天都可以买到!






2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杜甫讲的。



我人生中写过最美的一句诗,是一次无趣。我家北面的一个公园,看到一个女孩在非常认真地欣赏一朵花,那一刻,真是美极了。女孩儿和旁边的风景,融为一体。那一面到现在都深刻地留在我的脑海里,所谓空谷幽然,所谓芳草美人,想来也不过如此了。所以那天晚上回去,我就写出了一句诗,“把你最美的一面留给这个世界。”

写出来的那一刻,我自己都陶醉了。



只有你活得清丽嫣然,才能写出如此这般好的文章。

文如其人

诸葛亮在《训子语》里面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而也只有读书才能让一个人静下心来做事,只有先把心静下来,才能看清自己,才能更好地突破自己的缺点。

我们读李白的诗就能知道他必定是一个豪放洒脱的大才子,读杜甫的诗就知道他是个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忠臣义士,读辛弃疾的诗就知道他必定是个沉雄豪迈、赤子之心永在的侠之大者!



读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就知道他必定懦弱无刚、谄媚低俗!

3 科学和艺术的混合体

很多人觉得写作是只能靠文采,但其实还是有一定的科学所在的。

写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朱光潜大师也讲“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写作和木工都需要耐性和练习,两者都要围绕把某些事情弄对、弄好去反复思考。两者都包含一次又一次地犯错误,但又能够忍受不断犯错误,直到做对为止。对于两者而言,理解某件事情最好的方式往往是把它拆分开进行剖析。对于两者而言,小块的个体组合在一起,连接在一起,变成更大、更完整的整体。对于两者而言,我们一开始都是两手空空,最后都有所获得。——《木匠手记》

斯蒂芬金曾经在《时代杂志》中写道:写作是一种实践,如果你能够持续十年每天举重15分钟,你就可以打造出肌肉,如果你持续十年每天写作一个半小时,你就会变成一名优秀作家。

我最喜欢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就是他写的。

斯蒂芬金在《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里面写到,“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天写十页,也就是2000字,除非有其他非常紧急的事情,否则不写完2000字,我绝对不会停下来。”这本书里面还写到“关上门,与外界隔绝,紧闭的房门,不仅是在向他人,还是在向自己表明的决心,可以说多亏了这扇紧闭的门,作家才能通过写作随心所欲的说自己想说的话,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斯蒂芬金还喜欢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写作,他喜欢听摇滚乐。摇滚乐,对于斯蒂芬金来讲,反而能起到一种屏蔽的作用,能让它在喧嚣中找到内心当中的,一片平静。还有,他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走进房门,然后完成创作之后再离开,时间久了之后,身体也会形成一种习惯。

斯蒂芬金自己说“写文章就是呕心沥血地把文字一个一个堆积起来。”

4 经世致用

曹丕讲“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

张之洞在《致儿子书》里面曾经说道“民情不知,世事不晓,即学成归国,亦必为一事能力。晋帝之何不食肉糜,其病即在此”

词章之学注定是流于表面,儒家知识分子要求担当,而不是求解脱!知识分子绝对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即便是苏轼,晚年,将死之时,沐浴更衣。好友维琳方丈说,不要忘了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但苏东坡,却说道:西方不无,但个里著力不得。

王阳明有一次,时任户部左侍郎的乔宇,来向王阳明求学,乔宇因为要去南京任职,但是人生还有很多困惑,就来问一下王明。问题就是人生应该如何学习,如何成长?王阳明说,学贵专。乔羽说,他从小,就很专注。小时候下围棋,然后少年时就打败天下无敌手了。王阳明又说,不仅要学贵专,还有学贵精。乔宇又回答说:为了考进士,专注于学习辞章之学。学的也算精道。王阳明接下来说,学贵专,学贵精,学贵正。小聪明不足以成大事,人间正道是沧桑。乔宇又回答说,我现在就是在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圣人,这就是您一直说的正道,但是,我以前的很多爱好,比如围棋,我还喜欢花草鱼虫。现在身为国家干部,又要操心于朝政大事。王阳明说:你那个不叫学贵专学贵精学贵正。最后,学习的圣人之学还可以称之为,学贵正。但是,你下围棋,只是贪恋于围棋。而不是专注于围棋。后来学习科举,你只是学习诗词,而不是学贵精。所以,你之前的所有的爱好都是术,还没有达到道的层面。这也是你现在之所以如此困顿、疑惑的原因。

乔宇直到这一刻,才终于醍醐灌顶。


姚树井


写作这门技艺,是如何实现的?

一、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是写作的第一动力,如果心里热爱写作,有写作热情,那么就有学习写作的动力了,也比较容易坚持下去。

如果写作是一辆火车,那么兴趣就是燃油,只有油量足够,写作这辆火车才能启动,并且走得更远。



二、学习方法

俗话说,方法大于努力,如果没有方法的话,就算要努力也无从下手,也没办法写出好作品。

结构上,有并列或许递进方法。

表达上,有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

叙述手法上,有顺叙表达,倒叙表达,插叙表达等。

结尾上,有总结,呼应开头,升华主题等方法。

开头上,有名人名言,有悬念式,有数据法等。

只有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文章才能更加引人入胜,才更加有章法。

想要学习写作方法,可以看书,可以报学习班,可以听书,总而言之,写作必须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实现轻松高效地写作。



三、巨匠精神

既然说了写作是一门手艺,那么就要不断地打磨,精益求精,让水平取得不断的突破。

不要停留在舒适区,要尽可能地多用不同的写作手法来为文章润色,比如开头,要不断地尝试不同形式的方法,这样才能给人新鲜感,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进步和突破。


苏乐爱写作


学会写作,首先得学会读书,好的书,书读三遍才有味,多读多写,从量的积累到完成质的转变,既要有天赋,又要有人力。从简单的自身体会写起,先写熟悉的人和事,没事时先打好腹稿,做到胸中有货,然后边写、边想、边改,最好一气呵成,然后再看语言文字上的结构和不妥之处,完成后,自己应仔细看是否成功,最好找同类作品作对比,找出优劣和不足,以利今后的再创作。自己认为好的作品,才敢拿出去,得到大家的认可,才是一件好作品。总之,要多读、多练、多写,所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真正好的传世作品是锤练出来的。谨言。佛青石。


用户97909352152大器


承蒙眷顾,文小姐又点兵了。

这话我可真的不敢托大,讲不好误人子弟,况且自认为本人的手艺离达到炉火纯青的手艺相差还非常遥远。走在创作的路上,每每望着那些名垂青史的大诗人们光芒四射的身影,常常腿脚发软,不敢大声表白自己诗艺如何如何。

不过,窃以为写作的手艺,可分为二部份。一为皮毛部份,在此我就不想多说了,大多数喜欢写作的人都是会家子。

二为思想灵魂部份,以我看,太多的创作人,只拥有一点点血液,甚至一生都没有拥有。他们的身上,看不到让我们热血沸腾的家国情怀及人类最柔软的对自然对卑微生命的悲悯!

如果,这二部份作者完美地做到,并且拥有让人仰视的人格品德,我想,你手中的笔轻轻在纸页上行走,就会惊天地,泣鬼神……

噢,渴了,文小姐,高粱该喝茶去了。


高粱179816305


写作是一个长天日久,下苦功,滴攒而成。还是句,老调重谈,多写,多看,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多练。贴近生活,多观察身边的大大小小,吸人眼球的事情。

招待理弥猴桃,个人及水果商。

联系人,雪里红

好处多多,先尝后买,有意速糸。



雪里红432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