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需要多管齊下

提高小微企業融資可得性,需要得到資本市場的支持和鼓勵金融創新。我國資本市場等直接融資體系特別是股權融資渠道太薄弱,是小微企業融資存在的重要的障礙。因此,必須加快推進多元化的融資結構改革,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更好滿足融資需求

近一段時間,國務院和各部委連續出臺政策,促進中小企業發展,重點聚焦降低融資成本、拓寬小微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減稅降費等領域。推進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政策落地見效,已成當下穩增長急需解決的問題。

小微活,就業旺,經濟興。小微企業在我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事實上多年來融資難融資貴始終困擾著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即便今年以來央行採取多項措施釋放充裕的流動性,近期公佈的數據亦顯示7月份新增貸款超預期,貨幣市場利率中樞下行,但小微企業融資難“濤聲依舊”。更有甚者,有些時候,國家給小微企業開的“藥方”到銀行機構實施時,卻少了“劑量”,也減了療效。

其實,小微企業融資難是世界性難題。小微企業普遍存在經營時間短、信用記錄不規範、內部管理和財務制度不健全的問題,而銀行支持小微企業,則會陷於風險識別難、審核成本高和收益不對稱困境。經濟下行壓力大時,小微企業的風險加大,信用也進一步降低,即便有政策,讓銀行“雪中送炭”也不容易。

所以,短期看小微企業融資難,與當前的經濟金融環境收緊有關,嚴監管和降槓桿讓小微企業首當其衝,因此有必要釋放流動性,並採取各種措施疏通政策傳導機制,引導和推動流動性進入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但也要認識到,貨幣傳導機制不暢通背後有深刻的制度性根源,和現有的融資結構及融資體制密切相關,因此中長期而言,著力創造市場主體的公平競爭環境,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投融資體制機制和法律保障更為重要。

在國家今年陸續出臺包括三次定向降準等一系列旨在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政策措施後,8月2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對貨幣政策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提出了具體要求,更加強調精準施策,強調疏通政策傳導機制,鼓勵金融機構通過加大融資、拉長久期的方式,在保持貨幣政策穩健的基礎上,增加小微企業貸款,降低融資成本。銀監會日前也發文提出銀行不得盲目抽貸斷貸,不得協商約定或強制設定條款進行貸款返存等要求,所有這些疏通傳導機制的重要舉措,若能落在實處,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很快當有所緩解。

當然,造成小微企業融資困局的原因複雜,治理上也需要政策配套和體制機制支撐。因此,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需要多管齊下。基本原則是,要對國有和民營經濟一視同仁,對大中小企業平等對待。落實在具體的工作流程中,除了貨幣政策全力支持外,還需要財稅、資本市場、金融創新等方面鼎力相助,真正創造有助於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環境。

小微企業融資難,難在融資的可得性。提高小微企業融資可得性,需要得到資本市場的支持和鼓勵金融創新。我國資本市場等直接融資體系特別是股權融資渠道太薄弱,是小微企業融資存在的重要的體制性障礙。因此,必須加快推進多元化的融資結構改革,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更好滿足融資需求。而由於金融機構傳統的服務模式與小微企業的金融需求差距較大,在小微金融領域擴大金融創新空間也很有必要。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穩健發展中小企業高收益債券、私募債,支持發行小微企業貸款資產支持證券等金融創新舉措,對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將有很大幫助。另外,財稅政策進一步支持同樣重要。除了已經制定的稅收減免優惠政策要儘快落地外,在今年稅收收入增長勢頭還不錯的情況下,應該針對技術升級,支持創新、研發支出和減輕企業負擔,對中小企業精準施策,推出更多減稅措施。

總之,化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是一項系統工作,需要有關各方協同努力,多管齊下,綜合施策,既能針對現狀有的放矢,更要探索並構建長效機制,從制度上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