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宰相狄仁杰是怎样一步步变成“中国福尔摩斯”的?

上周,徐克执导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上映,观众评价褒贬不一。近些年来,讲述狄仁杰探案故事的影视剧层出不穷。除了徐克的《狄仁杰》系列电影以外,梁冠华主演的《神探狄仁杰》系列也有很大影响力。在这些影视剧中,狄仁杰无一例外都是破案如神、伸张正义的大侦探形象。

宰相狄仁杰是怎样一步步变成“中国福尔摩斯”的?

作为历史上的大唐宰相,狄仁杰是如何成为影视剧中的“中国版福尔摩斯”的呢?今天,识潮君(公众号:shichao_sh)试着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狄仁杰的确有很强的判案能力。

狄仁杰,字怀英,公元630年生于并州(今太原,并州也是武则天的家乡)的一个官宦家庭。

早年时,经过阎立本(就是画《步辇图》的那位)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

狄仁杰工作勤勉,能力突出,特别是有一样业务能力简直超强——那就是判案。在地方上判案多年以后,他被上调中央,当上了大理寺丞。大理寺丞负责审理首都的案件,以及复核全国各地的判案。

狄仁杰上任之初,积压的案卷非常多。他马不停蹄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把积压的案件全部审理完,涉案人员达一万七千多人,竟然没有造成一起冤假错案。这在当时传为佳话。

所以,狄仁杰能成为影视剧中的“神探”,有一个史实基础,就是他的判案能力很强。

宰相狄仁杰是怎样一步步变成“中国福尔摩斯”的?

其次,狄仁杰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

历史上,狄仁杰是一位刚正不阿、铁面无私、敢于谏言的能臣。

唐高宗时,将军权善才和范怀义误砍了昭陵(唐太宗陵)的柏树。唐高宗大怒,要杀二人。狄仁杰为二人辩护说:“依照法律,他二人罪不至死。陛下坚持要杀,法律如何取信于天下?陛下因为一棵柏树杀了两位大臣,千百年后的人们会如何评价陛下呢?”高宗冷静下来后,饶恕了二人,并且命史官把这件事记录下来。

武则天称帝后,推崇佛教,想建一尊浮屠大像。朝廷拿不出那么多钱。于是,她下令天下僧人捐款。狄仁杰上书力谏,称铸造佛教耗费钱财和人力,边境尚未安宁,这样做会动摇国本。他还用梁武帝大肆造佛,最后引来亡国之祸的教训,劝诫武则天应当宽徭免赋,才能创建太平盛世。武则天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

此外,耿直的狄仁杰还留下了很多不畏权贵、为民请命的故事。他的这些性格特点和“神探”所应有的特质正好有很高契合度。

最后,狄仁杰成为“神探”经历了一个创作过程。

清朝末年,有一本讲述狄仁杰断案的小说《狄公案》流传很广。这是狄仁杰成为“神探”的发端。

后来,有一位荷兰汉学家在狄仁杰变成“神探”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就是高罗佩。

宰相狄仁杰是怎样一步步变成“中国福尔摩斯”的?

高罗佩生于1910年,曾经在重庆、南京等地做过荷兰驻中国的外交官。他对《狄公案》非常感兴趣,并且将这本书翻译成英文。后来,他干脆亲手创作了包含16个长篇和8个短篇的《大唐狄公案》。这部小说集极大提高了狄仁杰在海外的知名度,狄仁杰逐渐成为了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福尔摩斯”。

1980年代,高罗佩的作品被翻译成中文。经过这一“出口转内销”的过程,狄仁杰的“神探”形象在国内进一步确立。

随着探案类影视剧的兴起,中国导演和编剧们急需寻找本土大侦探作为故事主角,很自然地,他们找到了狄仁杰、包拯、宋慈……

最后,简单聊一下狄仁杰和武则天的关系。武则天和狄仁杰既是君臣,也是知己。武则天有爱才惜才之心,对狄仁杰极为赏识,尊称他为国老,从不直呼其名。在政治斗争十分激烈的武则天时期,刚正的狄仁杰能始终屹立不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武则天对他的充分信任。

但是狄仁杰没有为了一己私利去刻意逢迎武则天。他从大局出发,向武则天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特别是他说服晚年的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既保证了李唐王朝的延续,也为武则天保全了历史声誉。后世对狄仁杰的这一做法普遍有很高评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