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青岛推进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重点这4个

8月21日,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内容摘编如下:

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工程

优选一批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大、研发水平高的科技型骨干企业,集中优势资源,在研发平台建设、重大技术攻关应用、高端人才引进培育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创新政策落实、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强化服务,力争到2022年,打造20家全国或行业领跑、全球知名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1. 集聚资源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研究制定创新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支持企业承担市科技计划,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科技计划。企业牵头承担国家、省科研项目并对我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给予配套资金支持。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对我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且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经评审认定,给予团队1000万-1亿元综合资助。

2. 支持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领军企业品牌影响力和创新优势,建设开放式创业平台和众创空间,优先推荐申报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示范。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科技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平台组织,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试点,下放立项权和资金分配权。支持领军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加快集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创新平台。支持领军企业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海外研发中心,链接国际高端创新资源。

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 “百千万”工程

遴选100家以上高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 (以下简称“重点高企”)予以专项扶持,助推企业快速发展;持续培育5000家左右千帆企业,加快“小升规” “企成高”;通过重点高企和千帆企业带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群体不断发展壮大。力争到2022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总量突破20000家。

1. 打造百家重点高企。支持重点高企加快提升创新能力,优先布局建设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支持企业构建关键核心技术专利组合 (专利池),符合条件的,每项优先给予50万元奖励。建立重点高企 “一对一”联系制度,实行“一业一策”精准扶持和定制化联系帮扶。优先保障重点高企用地需求,满足企业发展空间。

2. 培育千家千帆企业。进一步完善孵化和天使投融资体系,对投资于千帆企业 “首投”的投资管理机构,按实际投资额的1%给予补助,年最高20万元。鼓励商业银行积极为千帆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每新增1家贷款额超过100万元的企业,给予银行1万元补助。对通过科技保险获得银行贷款的千帆企业给予一定保费补贴。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对企业研发费用按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对企业使用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发生的检验测试费用,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20%给予补贴,每年最高50万元。

3. 服务万家小微企业。面向全市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需求,健全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科技创新券使用范围和用途。将专利权质押保证保险贷款政策范围扩大至全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公开遴选一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面向小微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托管服务。进一步完善科技文献共享服务系统,向科技型企业提供免费共享服务,免费推广建设企业文献服务站。线上线下双渠道开展科技服务入园区,以政策讲堂、公益培训、网络互动等方式,对科技园区和企业宣传解读科技创新政策,每年开展各类活动不少于150场。

实施高技术产业培育工程

以“双百千”工程为统领,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和有发展潜力的新兴未来产业,加大保障扶持力度,强化协同推进机制,加强产业园区支撑,“一业一策”加快高技术产业集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力争到2022年,25个高技术领域细分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突破5000亿元。

1. “一业一策”培育高技术产业。对优势特色产业,以智能化、集群化、品质化为方向,加快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创新链突破,重点做强做高汽车制造、智能家电等产业。对未来新兴产业,以信息化、智慧化、融合化为方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重点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对发展潜力大且我市急缺的产业,建立“一个行动规划、一张招商地图、一支专业团队、一个承载园区”的专业招商机制,实施链条化精准招商。

2. 强化产业发展协同推进机制。高技术产业每个细分行业明确2-3个重点布局区 (市)和园区。每个区 (市)、经济功能区通过优选、精选,明确各自重点发展的产业,集中力量推进。市级层面加强引导协调,鼓励发展 “飞地经济”。各产业牵头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牵头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扎实做好产业跟踪分析、中期评估和目标动态调整,强化工作督 导 和落实。

3. 加快建设高技术产业园区。围绕高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方向,编制高技术产业及特色专业园区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实施路径。支持青岛高新区加快发展、进位争先,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青岛蓝谷省级高新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支持各区 (市)突出优势特色,重点推进数字化家电、现代服务业、高速列车、机器人、海洋新材料、海洋装备、虚拟现实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支持现有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加快转型升级,优化园区功能、强化产业链条、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吸引集聚创新资源,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推进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1. 加快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瞄准世界前沿问题,组织实施“透明海洋”等涉海重大专项,推进大洋钻探船、E级超算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争取进入国家实验室序列。

2. 加快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高速磁悬浮列车实验室、磁悬浮及高速轮轨试验线等项目全面建设,强化引进德国蒂森克虏伯、北京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产业链配套研发资源,积极探索“新型非营利性法人实体”运行模式,努力建成引领世界高速列车科技与产业发展的 “火车头”。

3. 加快国家深海基地建设。重点推进潜器谱系化,在“蛟龙”“海龙”“潜龙”基础上,积极争取“深龙” (深海钻探)、“鲲龙”(深海开发)、“云龙”(深海数据云计算)和 “龙宫”(深海空间站)落户,努力构建 “六龙一宫”立体深海探测网络,突破海底立体观测、深潜、深海作业等关键技术,为服务国家海洋战略奠定基础。

4. 推进中科院青岛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依托中科院青岛科教园,推进建设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以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所与大连化物所融合为契机,规划建设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 (青岛),着力打造国内一流新能源科技创新高地。

推进高端研发机构引进集聚

1. 靶向产业精准招才引智。围绕亟需发展的高技术产业,有针对性引进高端研发机构,推进华东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国家网络安全中心、歌尔微电子研究院等机构落地发展;创新招商模式,依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船重工集团等开展体系化招商,以所引所、以企招企,吸引带动体系内单位及上下游关联产业来青发展,重点推进中电科仪器仪表公司、中船重工海洋装备研究院等项目加快建设。

2. 推动引进院所深度融入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院所产业平台作用,促进引进院所深度服务地方。推进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青岛轻型动力研究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青岛中科应化技术研究院及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船舶科技园等建设产业园区,在合成生物与新能源、轻型航空发动机、高强铝合金、船舶装备等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推动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团九院十三所航天海洋先进光机电研究中心等新落地院所,围绕高技术产业明确发展目标与技术路径,加快重点领域产业化项目实施。

3. 激发科研院所创新发展活力。不断完善引进机构体制机制,全面推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所长负责制,集聚各方力量共同支持引进机构发展,建设充满活力的新型研发组织。探索引进院所股权多元化改革,促进引进院所与本地机构深度合作,以多样形式更深层次融入地方发展。

推进高端技术创新平台发展

1. 强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精准聚焦海洋生物医药、高速列车、虚拟现实、智能家居、海洋装备等产业领域及军民融合重点领域,创新研发组织模式,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符合创新发展需要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 强化重点实验室建设。鼓励国家、省、市各级重点实验室围绕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支持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发展,打造全国或行业领先的高端创新平台。支持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争创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强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以提高企业和行业竞争力为核心,加强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带动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支持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

1. 充分链接国际创新资源。通过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中外联合技术研发等方式,强化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接合作。全面落实与科技部签署的科技外交官服务协议,充分发挥科技外交官作用,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渠道。

2. 支持技术创新“走出去”“引进来”。推动海尔、海信、中车四方等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快海外研发中心布局,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形成全球化研发创新网络;推进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等联合研发机构开展技术协同攻关,进一步拓宽国际技术合作渠道,提高关键技术研发水平,支持日东电工(青岛)研究院、亚马逊 AWS联合创新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引进先进技术在青落地转化。

3. 营造良好国际科技合作氛围。鼓励建立各类国际学术联盟、协会,支持重要国际科技组织在青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发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阿斯图联盟、国际技术转移大会、鳌山欧亚科技论坛等平台作用,集聚国际先进技术、项目、人才在青交流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