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國寶木塔身中200炮彈不倒,卻因迷信被人為拆毀,國內無人會修

前一篇我講了應縣三寶中的兩寶如今孤泣荒野,今天就把梁思成先生當初認定的應縣最後一寶也講完吧。這最後一寶——史稱佛宮寺釋迦塔,也叫應縣木塔。在這座木塔下,梁思成給愛妻林徽因寫了一封情書。

國寶木塔身中200炮彈不倒,卻因迷信被人為拆毀,國內無人會修

▲應縣木塔(佛宮釋迦塔)。

木塔發見:暗藏玄機的古老歌謠。

這封情書的故事,還得從上世紀30年代北京街頭流傳的一首古老諺語講起。

有一天,梁思成先生走在街上,無意間聽到街邊玩耍的孩童唱歌。其中有兩句是這樣唱的:“滄州獅子應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梁先生愣了一下,停下腳步扶正鏡框——這,或許不是一個巧合?

國寶木塔身中200炮彈不倒,卻因迷信被人為拆毀,國內無人會修

▲應縣木塔(佛宮釋迦塔)前的隕石。

故事的轉機,發生在1932年。時任營造學社職員的梁思成先生剛剛完成了其著作《清式營造則例》。他在這本書中,對清代宮式建築進行了詳盡的解讀。彼時,梁先生已經對清代的古建營造法式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瞭解,但也僅僅是清代。如果說理論是“骨”,而其“肉”卻不夠豐滿。這些“骨“顯然還撐不起一部中國建築史。直到那個年代,國內頂尖建築人才諸如梁先生,也依然無法完全破譯宋人寫的《營造法式》一書。當前最大的困難是:中華大地上明清建築比比皆是,但沒有見過宋以及年代更久遠的實物。如果有機會下到實地看一看,或許很多問題會迎刃而解。

國寶木塔身中200炮彈不倒,卻因迷信被人為拆毀,國內無人會修

▲西西在木塔下。

可在國內有限的記錄典籍裡,並無實存的唐宋建築影像可考。所有的經驗,幾乎都來自於艱難的摸索。那一日,遍尋資料的梁先生,在一堆文獻中,找到了一份日本學者關野貞(日本建築史學家、中國營造學社外籍社員)的考古報告。在這份報告中,關野貞詳細的描述了其1918年在中國北方的考古經歷。其中有一段提到【大同以南大約50英里的應縣城裡,有一座建於11世紀的木塔,當地人稱為“應州塔”】這應州塔,正與流傳已久的華北諺語相吻合。所以就發生了文中開頭那一幕。這就好比一把鎖,突然尋到了鑰匙。梁先生當下興奮極了。

國寶木塔身中200炮彈不倒,卻因迷信被人為拆毀,國內無人會修

▲應縣木塔(佛宮釋迦塔)。

這,顯然不是一個巧合!“應州塔”,應當真的存在!自從有了這個信念,梁先生就陷入了痴迷。後來其愛妻林徽因也用略帶埋怨的口吻回憶道:“我最初對於這應縣木塔似乎並沒有太多的熱心,原因是思成自從知道了有這個塔起,對於這塔的關心,幾乎超過他自己的日常生活。早晨洗臉的時候,他會說 “上應縣去不應該是太難吧”。吃飯的時候,他會說“山西都修有頂好的汽車路了”。走路的時候,他會忽然間笑著說,“如果我能夠去測繪那應州塔,我想,我一 定……”他話常常沒有說完,也許因為太嚴重的事怕語言褻瀆了…………我只得笑著說阿彌陀佛,他所傾心的幸而不是電影明星!”

國寶木塔身中200炮彈不倒,卻因迷信被人為拆毀,國內無人會修

▲應縣木塔(佛宮釋迦塔)。

而1932年距離那份報告的作成日期(1918年)顯然已經有些時日了。那塔還在不在原地呢?要不要前去一探究竟?但上世紀30年代到底還是行路難,從北京上一次應縣,免不得在交通上有一番折騰。後來,梁先生竟想出一個奇招——他投石問路,往應縣寄了一封信。這封信既無收件人也無具體地址,只在收件人欄上寫明:探投山西應縣最高等照相館。雖然既不知應縣是否有照相館,也不知它究竟在哪裡,更不知收件人是誰,但總祈盼著有好心人能幫忙送達。

國寶木塔身中200炮彈不倒,卻因迷信被人為拆毀,國內無人會修

▲木塔上居住著上千只麻燕,日日盤旋,以木塔上的蛀蟲為食。

可能真的是上天垂憐梁先生的虔誠之心,亦或是冥冥之中佛塔在保佑著信眾,總之最後這封信被投遞到了當時應縣唯一的照相館**齋裡。而照相館先生竟也真的照了一張木塔照片寄回給他。看到照片的一瞬間,他再也坐不住了——要去,必須去!

國寶木塔身中200炮彈不倒,卻因迷信被人為拆毀,國內無人會修

▲應縣照相館寄來的照片。

1933年9月4日:經過一番籌備,中國營造學社的梁思成、劉敦楨、林徽因、莫宗江、紀玉堂5人終於踏上了考察山西北部重鎮大同以及應縣木塔的旅程。

9月6日:梁思成一行5人到達大同。開始考察大同的古建築華嚴寺、雲岡石窟、善化寺等古建築。

梁思成情書:可惜你不在此同我享此眼福。

9月9日晚上:林徽因放心不下僅僅1歲零3個月的兒子(梁從誡),從大同坐火車提前返回北京的家中。林徽因的離開,無論是她自己還是梁思成和營造學社的同仁,都倍感失落,梁思成後來對林徽因道:“你走後,我們大感工作不靈。大家都用愉快的意思,回憶和你各處同作的暢順,悔惜你走得太早。……家裡放下許久實在不放心,事情是絕對沒有辦法,可恨。”

9月17日:一行5人完成了大同的測繪。當日送走林徽因後,梁思成、劉敦楨、莫宗江從大同前往應縣測繪佛宮寺木塔。歷經千辛萬苦到達,卻已經是晚上八點鐘了,周遭天已黑了下來。 只得第二天才能去正式拜見木塔。

國寶木塔身中200炮彈不倒,卻因迷信被人為拆毀,國內無人會修

▲應縣木塔(佛宮釋迦塔)。

9月18日:一早,梁思成一行就迫不及待的趕往木塔。當一行人站在高聳入雲的木塔下邊,他頭一個想到的是林徽因。後來他在寫給林徽因的書信中回憶到:“我的第一個感觸,便是可惜你不在此同我享此眼福,不然我真不知你要幾體投地的傾倒!”

縱使時光已相隔百年,我依然可以在梁先生寫給愛妻的這段話中感受到深深的愛意。當梁先生見到了朝思暮想的美好物件,頭一個想到的就是:“你(林徽因),不在我身邊。。。”當一個男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把所有的美好都獨獨端到你面前。他說要與你一道看過的風景,才是這世間最美好的詞話。我想,這便是最長情的告白。

國寶木塔身中200炮彈不倒,卻因迷信被人為拆毀,國內無人會修

▲應縣木塔(佛宮釋迦塔)。

說完情書,再說回現場工作。後劉敦楨因為北京有事,也提前回了,這樣搞測繪就只剩梁思成和莫宗江。(紀玉堂只負責後勤工作)。那個年代條件有限,梁先生和助手莫宗江親自爬遍了塔的裡裡外外上上下下,用雙手測繪,用相機記錄。再之後,通過書信與愛妻分享喜悅。他這樣寫道:“塔身之大,實在驚人,每面開三間,八面完全同樣。塔共有五層,但是下層有副階。上四層,每層有平坐,實算共十層。因樑架斗拱之不同,每層須量俯視,仰視,平面各一;共二十個平面圖要畫!塔平面是八角,每層須做一個正中線和一個斜中線的斷面。斗拱不同者三四十種,工作是意外的繁多;意外的有趣!…”

國寶木塔身中200炮彈不倒,卻因迷信被人為拆毀,國內無人會修

▲梁思成的手繪木塔渲染圖,可見大師功力之深。

梁思成:中彈200多發未倒,如今卻毀於人禍。

國寶木塔身中200炮彈不倒,卻因迷信被人為拆毀,國內無人會修

▲應縣木塔一層的門框彩繪。

梁思成於1933年初次測繪木塔時說:“這塔的現狀尚不壞,雖略有朽裂處。八百七十餘年的風雨它不動聲色的承受了,並且它還領教過現代文明:民國十六、七年間馮玉祥攻山西時,這塔曾吃了不少的炮彈,痕跡依然存在,這實在叫我臉紅。

第二層有一根泥道栱竟為打去一節,第四層內部闌額內尚嵌著一彈未經取出,而最下層西面兩簷柱都有碗口大小的孔,正穿通柱身,可謂無獨有偶。此外槍孔無數,幸而尚未打倒,也算是這塔的福氣。現在應縣人士有捐錢重修之議,將來回北平後將不免為他們奔走一番(注1),不用說動工時還須再來應縣一次。”

(注1):從梁先生寫給林徽因的通訊中不難看出,當時他已經打算著手木塔的維修計劃了。可當梁先生回到北平後,局勢動盪,這計劃也被迫擱置。

國寶木塔身中200炮彈不倒,卻因迷信被人為拆毀,國內無人會修

▲木塔一層高11米的釋迦牟尼佛像。

然而,梁先生沒想到應縣木塔在未得營造學社參與的情況下已經“修繕”。1936年7月,他再次測繪時,應縣木塔已不是原來的樣子。應縣百姓在風水先生蘇墨的倡議下,拆除了塔上所有夾泥牆,改裝成現在的格扇門。原因是他們認為木塔本為玲瓏塔,而清康熙年間,應州知州章弘主持維修加固的夾泥牆封堵破壞了應縣的風水。梁思成在《山西應縣佛宮寺遼釋迦木塔》報告中扼腕嘆息道:“現在不惟壁畫失亡,且因改換格子門,拆去斜戧,危及塔身的結構,比民國十九年戰爭中彈時損害尤烈,可謂為木塔八百餘年以來最大的厄運。”梁先生疾呼“在最近的將來,必須恢復原狀,否則適足以促短塔的壽命而已”。

國寶木塔身中200炮彈不倒,卻因迷信被人為拆毀,國內無人會修

▲木塔一層高11米的釋迦牟尼佛像。

釋迦塔於遼清寧二年(1056年)建成,由遼興宗的蕭皇后倡建,田和尚奉敕募建,至金明昌四年,增修益完。以作家廟,彰顯家威,並有禮佛觀光和登高料敵之用。釋迦塔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塔建造在四米高的臺基上,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純木結構、無釘無鉚。釋迦塔的設計,大膽繼承了漢、唐以來富有民族特點的重樓形式,充分利用傳統建築技巧,廣泛採用斗拱結構,全塔共用斗拱54種,每個斗拱都有一定的組合形式,有的將梁、坊、柱結成一個整體,每層都形成了一個八邊形中空結構層。

國寶木塔身中200炮彈不倒,卻因迷信被人為拆毀,國內無人會修

▲木塔一層的壁上彩繪。

第一層立面重簷,以上各層均為單簷,共五層六簷,各層間夾設有暗層,實為九層。因底層為重簷並有迴廊,故塔的外觀為六層屋簷。各層均用內、外兩圈木柱支撐,每層外有24根柱子,內有八根,木柱之間使用了許多斜撐、梁、枋和短柱,組成不同方向的復梁式木架。整個木塔共用紅松木料3000立方,約2600多噸重。該塔身底層南北各開一門,二層以上週設平座欄杆,每層裝有木質樓梯,遊人逐級攀登,可達頂端。二至五層每層有四門,均設木隔扇。塔內各層均塑佛像。一層為釋迦牟尼,高11米。內槽牆壁上畫有六幅如來佛像,門洞兩側壁上也繪有金剛、天王、弟子等。二層壇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薩和二脅侍。塔頂作八角攢尖式,上立鐵剎。塔每層簷下裝有風鈴。

國寶木塔身中200炮彈不倒,卻因迷信被人為拆毀,國內無人會修

▲木塔周圍有許多碑刻。

如今讀來,卻真真要為過去造的孽臉紅的。900多年曆史的木塔,歷經水淹不倒,歷經數次強震不倒,軍閥混戰(馮玉祥攻閻錫山)時身中200多發炮彈依然不倒。到頭來卻因風水先生的一句話,它變的搖搖欲墜!如今我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它逐年傾斜。狀況最嚴峻的第二層塔身,最大傾角已達11.3度(比薩斜塔僅為5度)!更令人擔憂的是,繼梁思成之後,國內無人敢接手維修這個燙手山芋。國內的頂尖專家也曾討論過維修事項,後均表示這塔還能堅持一段時間,暫不大修而只進行小修小補。蓋因木塔的結構太過複雜,它太脆弱又太寶貴了,如果維修失敗,任何人都承擔不起這個責任。

國寶木塔身中200炮彈不倒,卻因迷信被人為拆毀,國內無人會修

▲應縣木塔(佛宮釋迦塔)。

讓人欣慰的是,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項目組於2016年部分實施了類似於斜戧的加固措施,且採用智能系統,可以有計劃地定量糾偏。雖然仍是保守療法,但總好過放任。我們也絕不能眼睜睜看著900多歲的木塔倒在我們手裡。

——這木塔,真是難為它堅強了。

西西的這段旅圖就要結束了。

世說西語。攝山河綺麗,書人情濃淡。

我是Mini西,我在路上,我為自己代言。

2018/06/01


西西的這個系列叫《佛宮十日談》,會有十篇+,下屬於《西奇博物館》系列。會結合我拍的景區實物照,談一談佛教,雕塑,建築,歷史,甚至是名人八卦。如果您喜歡,請關注我以便收到之後的推送。

#本文中涉及到的圖片均由西西攝於應縣木塔。請尊重原創圖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