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专项债发行提速不是举债买增长

专项债发行提速不是举债买增长

财政部近日发布《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专项债券对应项目主管部门,加快专项债券发行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准备成熟一批发行一批。财政部表示,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旨在更好地发挥专项债券对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作用。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超过1.4万亿元,其中专项债券3673亿元。按照1.35万亿元的计划规模,将有近1万亿元的专项债券须在今年年底前加快发行。

突击发行专项债不是突击花钱,而是为了“专项”目标。据财政部副部长刘伟介绍,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了5500亿元,主要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以及精准扶贫、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优先用于在建项目平稳建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但改革方向需要调整。按照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就是“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重点是要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的力度。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就要充分发挥投资动能的作用。由于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在消费和出口引擎动力存在波动的前提下,改变前一段时间投资萎缩的颓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自是维持经济稳增长的应有之义。当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并非为了“新的花钱买增长”。一方面,1.35万亿元的专项债规模,是早在计划之内的,而非应景之策。另一方面,专项债发行进度不如预期,上半年各地专项债发行规模占年度计划规模不足1/3。此外,各地在执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热情降低、后劲不足。对于新开建项目,各地也陷入观望之势。

各地基于理解和认识不同,放缓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此外,投资乏力未必一定能够减少地方债的存量,反而带来发展动能的不足。上半年经济成绩单虽然过了及格线,但是各地发展速度和质量参差不齐。在消费和出口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六稳”被政策面提上日程,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新阶段的标志。笔者以为,“六稳”只能通过稳增长才能稳预期。因为年终成绩单必须高于期中成绩单,最后能够实现6.9%至7%的区间,才能提振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由此再看专项债发行提速,就会对“六稳”政策有全新理解。

专项债发行提速,具有专项聚焦的特点。上述专项项目建设需要长期投入。因此,专项债券发行加速,即使完成1.35万亿的计划,能够释放的资金也就是万亿元左右。这些资金投放在上述项目中,也是杯水车薪。

专项债发行提速,是扩大投资的明规则。地方债更多是一些隐形债务。制度框架内的投资和债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隐形债务,不仅牵涉到了各种拿不到台面上的利益主体,而且因为不透明,也很难通过正常途径去清偿化解。因此,中央在关上违规举债后门的同时,也打开了正常举债的前门,通过专项债发行提速,可以涵养地方合规发债举债的规则意识。

专项债发行提速,也可补上基础设施的短板,提升基础设施的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对任何国家都是进行时。美国特朗普政府要让美国再伟大的主要动能就是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晚,相对于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要提质增效。

发债不总是坏事,关键在于发债合理、举债合规。大规模投资也应客观审视,只要投资在有效项目上,这样的投资就是好的。因此,专项债发行提速,不是花钱买增长,而是稳预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