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極簡元曲史:20首名作,道盡元曲百年興衰

元曲之佳,貴在樸實自然,

於辭藻本色中,蘊世態酣暢。

曲盡人情,品之如飲烈酒,

跌宕起伏,如一騎而絕塵。

元代文學,從1234年蒙古滅金,

統一北方,至1368年元朝滅亡,

歷時134年。蒙古的鐵騎,

未能踏碎文人的鄉夢,

儒生之不幸,反成就了曲劇的繁榮。

元曲的組成,包括兩類文體(散曲和元雜劇):

一是包括小令、帶過曲和套數的散曲;

二是由套數組成的曲文,間雜以賓白和科範,

專為舞臺上演出的雜劇。

散曲為詩歌,雜劇為戲曲。

雜劇以反映社會現實為主,文學成就最高。

僅就《錄鬼簿》及其續編中所記,

元代參與雜劇創作的就有二百二十多人,

我們擇其精華,成一元曲極簡史,

帶您領略元代的光風霽月,元曲的溢彩流光。

00

元好問

極簡元曲史:20首名作,道盡元曲百年興衰


| 元 ·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雙調·小聖樂】《驟雨打新荷》

【元】元好問

綠葉陰濃,遍池亭水閣,偏趁涼多。

海榴初綻,朵朵簇紅羅。

乳燕雛鶯弄語,有高柳鳴蟬相和。

驟雨過,瓊珠亂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幾,念良辰美景,休放虛過。

窮通前定,何用苦張羅。

命友邀賓玩賞,對芳樽淺酌低歌。

且酩酊,任他兩輪日月,來往如梭。

早在宋金南北對峙之時,趙秉文為天下文宗,

其悅元好問之才,謂少陵以後無此作。

使他名震京師,號為元才子。

身經亡國之痛後,他拒不出仕,

晚年不問世事,築“野史亭”於家中,

纂《金史》以度餘年。

他一生以詩歌獨步天下三十年,

為元代文章之祖,也是散曲的主要開創者之一。

元氏文風爭奇求勝,自成一格,

這首“小聖樂”曲牌,就是他的獨家創制。

後世文人中,有人說他的詞曲

“構思宵渺,十步九折,愈折而意愈深,味愈雋。”

有人說他“慷慨悲歌,有不求工而自工者。”

今人續琨則稱譽他“隱為元曲豪放之祖”。

凡此種種,皆為中肯之評價。

他的散曲脫胎於詞,雖數量不多,

但以承前啟後計,居功至偉,

正是“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

01

初期—關漢卿

極簡元曲史:20首名作,道盡元曲百年興衰


| 元 · 劉貫道《元世祖出獵圖》

《感天動地竇娥冤》(節選)

【元】關漢卿

【滾繡球】 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

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

可怎生糊突了盜蹠、顏淵?

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

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

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

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雙調·沉醉東風】《送別》

【元】關漢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時間月缺花飛。

手執著餞行杯,眼閣著別離淚。

剛道得聲保重將息,痛煞煞教人捨不得,

好去者前程萬里。


憂則憂鸞孤鳳單,愁則愁月缺花殘,

為則為俏冤家,害則害誰曾慣,

瘦則瘦不似今番,

恨則恨孤幃繡衾寒,怕則怕黃昏到晚。

【大德歌】《四季》(節選)

【元】關漢卿

【春】子規啼,不如歸。

道是春歸人未歸。

幾日添憔悴,虛飄飄柳絮飛。

一春魚雁無消息,則見雙燕鬥銜泥。


【夏】俏冤家,在天涯。

偏那裡綠楊堪繫馬。

困坐南窗下,數對清風想念他。

蛾眉淡了教誰畫,瘦巖巖羞帶石榴花。


[秋]風飄飄,雨瀟瀟,便做陳摶睡不著。

懊惱傷懷抱,撲簌簌淚點拋。

秋蟬兒噪罷寒蛩兒叫,淅零零細雨打芭蕉 。

[冬]雪紛紛,掩重門,

不由人不斷魂,瘦損江梅韻。

那裡是清江江上村,香閨裡冷落誰瞅問?

好一個憔悴的憑欄人。

關漢卿生性倜儻,博學能文,

而且為人幽默,聰慧冠絕一時。

到戲劇繁榮的杭州客居,作《一枝花·杭州景》,

留有“大元朝新附國,亡宋家舊華夷。”之句。

由於性喜自由,常流連勾欄瓦舍,

與倡優之輩往來密切,為一代梨園之領袖。

關漢卿與白樸、鄭光祖和馬致遠

並稱元曲四大家,且位列四大家之首。

他一生著作等身,創造力極強,

筆下的人物,可悲可喜,儀態萬方。

無論是女性委婉細膩的心態,

還是雄渾壯闊的戰爭場面,

或悲慼慘淡的世態人情,

他都可描繪得天馬行空,

其兼採眾長,出神入化的筆法在當時無人能及。

02

初期—石君寶

極簡元曲史:20首名作,道盡元曲百年興衰


| 元 ·張中 《 枯荷鴛鴦圖》


《李亞仙花酒麴江池》

【元】石君寶

雨後有人耕綠野,月明無犬吠黃昏。


【混江龍】東君堪羨,買春光滿地撒榆錢。

你看那王孫蹴鞠,仕女鞦韆,

畫屧踏殘紅杏雨,絳裙拂散綠楊煙。

我逐朝席上,每日尊前,可臨郊外,

乍到城邊。據此景好著人無意相留戀。

詞雲:鄭元和風流學士,李亞仙絕代嬋娟。

曲池前偶逢情賞,杏園後益顯心堅。

早遂了跳龍門桂枝高折,空餘下蓮花落樂府流傳。

石君寶以家庭、愛情劇見長,

著有雜劇10種,現僅存3種:

《魯大夫秋胡戲妻》、《李亞仙花酒麴江池》和

《諸宮調風月紫雲亭》,部部皆是上乘之作。

《曲江池》是根據白行簡《李娃傳》改編而成,

講述了妓女李亞仙與公子鄭元和的愛情,

劇中重點刻畫了李娃對愛情的堅貞和純潔的性格,

無論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都比《李娃傳》有所提升。

石君寶的作品文辭質樸,情節生動,富於變化,

既適合案頭閱讀也適於搬演,

是元雜劇中頗具個人特色的一位作家。

03

初期—白樸

極簡元曲史:20首名作,道盡元曲百年興衰


| 元 · 錢選《扶醉圖》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節選)

【元】白樸

常記得碧梧桐陰下立,紅牙箸手中敲。

他笑整縷金衣,舞按霓裳樂。

到如今翠盤中荒草滿,芳樹下暗香消。

空對井梧陰,不見傾城貌。

窗兒外梧桐上雨瀟瀟。一聲聲灑殘葉,

一點點滴寒梢,會把愁人定虐。

當初妃子舞翠盤時,在此樹下,

寡人與妃子盟誓時,亦對此樹。

今日夢境相尋,又被他驚覺了。

《裴少俊牆頭馬上》(節選)

【元】白樸

【混江龍】我若還招得個風流女婿,

怎肯教費工夫學畫遠山眉。

寧可教銀缸高照,錦帳低垂;

菡萏花深鴛並宿,梧桐枝隱鳳雙棲。


【寄生草】柳暗青煙密,花殘紅雨飛。

人和柳渾相類,花心吹得人心碎,

柳眉不轉蛾眉系。

為甚西園陡恁景狼籍?正是東君不管人憔悴!



白樸8歲就在金元之亂中失去了母親,

幸而被父親的好友元好問撫養成人。

也許是受到元好問的影響,

他詩才橫溢,信手成篇。

離亂之殤使他自我放逐,流連山水,

常與前朝耆老聚飲,或交遊於瓦舍勾欄,

以前朝遺民自適,由於對時局不滿,

曾多次婉拒出仕邀約,自願一生隱逸,

卻不免憤世嫉俗,失落哀嘆。

他擅寫詞曲,寄情高遠,筆調嚴謹,

清麗樸素卻不失文采,滿心志向皆入曲,

多成傲世之作,為後人傳頌。

04

初期—王實甫

極簡元曲史:20首名作,道盡元曲百年興衰


|《西廂記》插圖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節選)

【元】王實甫

【仙呂·賞花時】可正是人值殘春蒲郡東,

門掩重關蕭寺中;

花落水流紅,閒愁萬種,無語怨東風。

【混江龍】落紅成陣,風飄萬點正愁人,

池塘夢曉,闌檻辭春;

蝶粉輕沾飛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塵;

系春心情短柳絲長,隔花陰人遠天涯近。

香消了六朝金粉,清減了三楚精神。

王實甫活躍於元成宗元貞、大德年間,

是雜居的鼎盛時期,他的生平記載不詳,

似曾為官,與當時大多數讀書人一樣,

為梨園常客,醉心“風月營”和“翠紅鄉”,

熟悉才子佳人式的風韻格調。

他的作品《西廂記》被譽為“雜劇之冠”,

共有五本二十折,每本之間都有情節的起承轉合,

豐富了藝術力和戲劇性,並在強烈的情感中,

表達了對人性本善和自由的熾熱渴望,

成為後人競相模仿的範本,

《牡丹亭》、《紅樓夢》等經典之作,

都從《西廂記》中汲取過營養。


05

初期-馬致遠

極簡元曲史:20首名作,道盡元曲百年興衰


| 元 · 顏輝《李仙像》


【天淨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節選)

【元】馬致遠


他、他、他傷心辭漢主,

我、我、我攜手上河梁。

他部從入窮荒,我鑾輿返咸陽。

返咸陽,過宮牆;過宮牆,繞回廊;

繞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

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螿,綠紗窗;

綠紗窗,不量思!

馬致遠身上有著傳統文人的進取心,

他年輕時汲汲功名,嚮往“龍樓鳳閣”的生活,

但奈何生不逢時,仕途坎坷,

長期屈身下僚,只得以超脫曠達自處。

晚年看淡世事,放下一切名利,

以清風明月為伴,安享田園之樂,

怡情適性,返璞歸真,安然自得。

馬致遠乃梨園名士,有“曲狀元”的美譽,

他的散曲,亦雅亦俗,

在當時乃至後世都備受推崇。

雜劇中融入對時代的感悟,

以古託今,傷時局,嘆命運,

但往往勸人超然物外,尋求生命的昇華,

是四大家中比較灑脫的一位。


06

中期—張可久

極簡元曲史:20首名作,道盡元曲百年興衰


| 元 ·趙孟頫 《 幽篁戴勝圖》


【黃鐘·人月圓】《春晚次韻》

【元】張可久

萋萋芳草春雲亂,愁在夕陽中,

短亭別酒,平湖畫舫,垂柳驕驄。

一聲啼鳥,一番夜雨,一陣東風。

桃花吹盡,佳人何在,門掩殘紅。

【蟾宮曲】《九日》

【元】張可久


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盃錯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風白髮,蝶愁來明日黃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賣花聲】《懷古》

【元】張可久

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

隋堤古柳纜龍舟。

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

將軍空老玉門關。

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張可久字小山,是元后期的散曲大家,

同喬吉和張養浩齊名,終其一生仕途平平,

古稀之年仍為幕僚,八十歲了還只是監稅小吏,

懷才不遇的他寄情山水,與人唱和間虛度年華。

張小山最擅寫景,語言清麗,華而不豔,

開元曲雅正之風,其詞雖含悲帶戚,

卻怨而不怒,這也與他常年沉抑的生活經歷有關,

李開仙評價他“瑤天笙鶴,不食煙火氣”。

07

中期—鄭光祖

極簡元曲史:20首名作,道盡元曲百年興衰


| 元 ·趙雍 《 人馬圖》


《迷青瑣倩女離魂》(節選)

【元】鄭光祖

【醉春風】空服遍?面眩藥不能痊,

知他這腌臢病何日起,要好時直等的見他時,

也只為這症候因他上得、得。

一會家縹緲呵忘了魂靈,一會家精細呵使著軀殼,

一會家混沌呵不知天地。

【迎仙客】日長也愁更長,紅稀也信尤稀。

春歸也奄然人未歸。

我則道相別也數十年,我則道相隔著數萬裡。

為數歸期,則那竹院裡刻遍琅玕翠。

【正宮】《塞鴻秋》(節選)

【元】鄭光祖


頻將濁酒沽,識破興亡數,

醉時節笑捻著黃花去。

雨餘梨雪開香玉,風和柳線搖新綠。

日融桃錦堆紅樹,煙迷苔色鋪青褥。

王維舊畫圖,杜甫新詩句。

怎相逢不飲空歸去。

鄭光祖早年習儒,後來補缺當上了杭州路吏,

品性端方正直,為時人所敬重,

他不善結交官場,只與伶人過從甚密,

勾欄教坊中尊其曰“鄭老先生”,

是南方雜劇圈中的Boss級人物。

鄭光祖筆下多為落魄文人,性格刻畫細膩入微,

辭藻俊美,意象開闊,感情真摯,一氣呵成,

王國維曾評價他的代表作《倩女離魂》

“此種詞為彈丸脫手,後人無能為役”。


08

中期——姚燧


極簡元曲史:20首名作,道盡元曲百年興衰


| 元·劉貫道《消夏圖》


【中呂·醉高歌】《感懷》(二首·節選)

【元】姚燧


十年燕月歌聲,幾點吳霜鬢影。

西風吹起鱸魚興,已在桑榆暮景。


十年書劍長吁,一曲琵琶暗許。

月明江上別湓浦,愁聽蘭舟夜雨。


【越調·憑欄人】《寄征衣》

【元】姚燧

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

姚燧的父親為忽必烈幕府,元代最早的漢儒大士,

受到家庭影響,姚燧十三歲拜理學家許衡為師,

終生學養深厚,官運亨通。

但他始終覺得培養人才比當官更重要,

於是隨軍隊到各地興辦學校,

“五年三人蜀,十病九歸秦。”

姚氏一生鞠躬盡瘁,堪當官者模範。

他在閒暇之餘,喜遊山歷水,

瞭解風土人情,這使其散曲小令中,

浸染了濃郁的民間色彩,雅潔蘊藉,

淳厚雋永,他長於愛情心理描寫,

將繾綣悱惻之情,刻畫得絲絲入扣。

09

末期—張養浩

極簡元曲史:20首名作,道盡元曲百年興衰


| 元 ·任仁發《 張果老見明皇圖》


【山坡羊】《潼關懷古》

【元】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雙調】《雁兒落兼清江引》

【元】張養浩

喜山林眼界高,嫌市井人煙鬧。

過中年便退官,再不想長安道。

綽然一亭塵世表,不許俗人到。

四面桑麻深,一帶雲山妙,

這一塔兒快活直到老。

張養浩出生於富裕之家,

少有才學,作《白雲樓賦》,

被地方官賞識,入仕為東平學正。

後到大都活動,因文才卓著而得官,

其為人簡樸,後因直諫被貶為平民,

仁宗即位後重被起用,幾番沉浮後仍恪盡職守,

張養浩一生身經六朝,官至禮部尚書,

晚年歸鄉閒居,朝廷七請而拒出,

後治理關中旱情,積勞病逝於任上。

他的散曲文風豪放,氣勢恢弘,感情沉鬱,

多以濟世愛民為題材,襟懷高遠,寓意深刻。

賦閒期間,他縱情詩酒,寄傲林泉,目之所及,

皆成文章,留下很多清麗自然的篇幅。

10

紀君祥

極簡元曲史:20首名作,道盡元曲百年興衰


| 元 ·吳鎮《 墨竹譜》


《冤報冤趙氏孤兒》(節選)

【元】紀君祥

【仙呂·賞花時】枉了我報主的忠良一旦休,

只他那蠹國的奸臣權在手;

他平白地使機謀,將俺雲陽市斬首,

兀的是出氣力的下場頭。

【煞尾】憑著趙家枝葉千年永,晉國山河百二雄。

顯耀英材統軍眾,威壓諸邦盡伏拱;

遍拜公卿訴苦衷。

提起冤仇淚如湧,要請甚旗牌下九重,

早拿出奸臣帥府中,斷首分骸祭祖宗,

九族全誅不寬縱,

恁時節才不負你冒死存孤報主公。

詩云:甘將自己親生子,偷換他家趙氏孤;

這本程嬰義分應該得,只可惜遺累公孫老大夫。

紀君祥生平無考,只知他與李壽卿、

鄭廷玉為同時代人。其代表作《趙氏孤兒》

描寫了一個以復仇為主題的悲壯故事:

春秋時的晉國大夫趙盾

被奸臣屠岸賈陷害滿門抄斬,

兒媳在幽禁中生下趙氏孤兒,

被門客程嬰偷帶出宮,

程嬰為保全趙氏孤兒,

向屠岸賈獻出了自己的親生子,

並藉機投到屠氏門下,趙氏孤兒也被屠認為義子,

二十年後真相大白,

趙氏一門的血海深仇終於得報。

《趙氏孤兒》是最早流傳到國外的古典戲劇之一,

曾在英、法、意、德等多國上演,引起轟動,

偉大的悲劇性使其位居世界經典劇目之林,

是人類戲劇史上難得的瑰寶奇葩。


極簡元曲史:20首名作,道盡元曲百年興衰


| 元·倪瓚《雨後空林圖》


《趙氏孤兒》的轟動是元曲最後的輝煌,

公元1367年,朱元璋領導起義軍北伐,

次年攻陷大都,元順帝北遁,

國運不足百年的元朝,結束了統治。

起自金元之際,興於瓦舍勾欄的元曲,

有書生意氣,有世態人情,

隨斗轉星移,家國夢醒,

它的餘音仍凌空繞樑,

歷數百年而回響不絕。



極簡元曲史:20首名作,道盡元曲百年興衰



附元曲知識:

元曲興起

元曲的組成,包括兩類文體:一是包括小令、帶過曲和套數的散曲;二是由套數組成的曲文,間雜以賓白和科範,專為舞臺上演出的雜劇。“散曲”是和“劇曲”相對存在的。劇曲是用於表演的劇本,寫各種角色的唱詞、道白、動作等;散曲則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詞。從形式上看,散曲和詞很相近,不過在語言上,詞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潑;在格律上,詞要求得嚴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散曲從體式分兩類:“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葉兒,體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獨立的曲子(少數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則由多支曲子組成,而且要求始終用一個韻。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樣的名稱,如《叨叨令》、《刮地風》、《喜春來》、《山坡羊》、《紅繡鞋》之類,這些名稱多很俚俗,這也說明散曲比詞更接近民歌。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現實的深刻以及題材的廣泛、語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潑、風格的清新、描繪的生動、手法的多變,在中國古代文學藝苑中放射著璀璨奪目的異彩。元曲的興起與發展,有著複雜的原因。首先,先代的社會現實是元曲興起的基礎,元朝疆域遼闊,城市經濟繁榮,宏大的劇場,活躍的書會和日夜不絕的觀眾,為元曲的興起奠定了基礎;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進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詩歌本身的內在規律及文學傳統繼承、發展的必然結果。

元曲體制

元曲興起並代表這一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則是由於元曲確立並完善了體制形式,曲的體制具體表現為以下六個方面:

1、宮調:宮調是指中國古代音樂的調式,曲與宮調出於隋唐燕樂,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宮四調,通稱九宮或南北九宮,包括有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鐘宮(五宮)、大面調、雙調、商調、越調(四調),曲的每一個宮調都有各自的風格,或傷悲或雄壯,或纏綿或沉重。元曲中的戲曲套數和散曲套數,是由兩支以同一宮調的不同曲牌相聯而成。

2、曲牌:俗稱“曲子”,是對各種曲調的泛稱,各有專名,如《點絳唇》、《山坡羊》等總數很多,元代北曲共335個,每一個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調、唱法,同時也規定了該曲的字數、句法、平仄等。據此可以填寫新曲詞,曲牌大都來自民間,一部分由詞發展而來,故曲牌名也有和詞牌名相同的,但是內容並不完全一致。此外,還有專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隻有曲調而無曲詞。

3、曲韻:元曲在押韻方面嚴守《中原音韻》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韻上有以下特點:平仄通押,不避重韻,一韻到底,借韻、暗韻、贅韻、失韻。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詩詞更嚴,而特別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5、對仗:曲的對仗要求比較自由,可平仄相對,也可平聲相對,即平聲對平聲,仄聲對仄聲。曲的對仗形式有“兩字對”、“首尾對”、“襯字對”等十三種,在語言的運用和詞序組合上有許多特點,主要表現在:有工對也有寬對,但寬對的現象更普遍;句中自為對;錯綜成對或倒字為對,如“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以俗語入對。6、襯字:曲與詞最顯著的區別是有無襯字,有襯字的是曲,沒有襯字的是詞。所謂“襯字”指的是在曲律規定必須的字數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韻、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襯字一般用於句首。

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流傳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套、部),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含帶過曲),套數四百七十餘套,雜劇一百六十餘部(本)。在眾多作家中,對元曲的形成作出開創性貢獻的是元好問,他生於金元戰亂之際,是名冠金元兩代詩壇的巨星。他的作品清潤疏俊,迥出時作,對元曲創作起著啟導統領、規範的作用。

元曲聲情特點

元曲的宮調各具聲情,音樂韻律皆可從其宮調中顯現,元人芝庵〔唱論〕:大凡聲音各應於律呂。分做作六呂十一調,共計十七宮調。如下:

仙呂宮唱:〔清新綿邈〕

南呂宮唱:〔感嘆傷悲〕

中呂宮唱:〔高下閃賺〕

黃鐘宮唱:〔富貴纏綿〕

正宮唱:〔惆悵雄壯〕

道宮唱:〔飄逸清幽〕

大石唱:〔風流蘊藉〕

小石唱:〔綺麗嫵媚〕

高平唱:〔條暢晃漾〕

般射唱:〔拾綴坑嶄〕

歇指唱:〔急並虛歇〕

商角唱:〔悲傷宛轉〕

雙調唱:〔健捷激嫋〕

商調唱:〔悽愴怨慕〕

角調唱:〔嗚咽悠揚〕

宮調唱:〔典雅沉重〕

越調唱:〔陶寫冷笑〕

元曲分類

元雜劇

元雜劇:元雜劇又稱北雜劇、北曲、元曲。元曲包括元雜劇和元代散曲兩個部分,它在金院本的基礎上孕育發展而形成的,正當南戲盛行之際,北雜劇走向成熟。13世紀後半期是元雜劇雄踞劇壇最繁盛的時期。四折一楔子的結構形式是其顯著的特色之一,“一人主唱”是元雜劇的又一顯著特點。元雜劇唱與說白緊密相連,“曲白相生”。元雜劇還有一些特點,如劇本注重舞臺性,角色分工類型化,漠視生活外部形態真實,以類型化、象徵化的手法,表現劇作的內在情緒,作家流逸的情思與本質性的真實生活相結合等等。完全具備了戲曲的本質特徵,它走完了戲曲的綜合歷程,是嚴謹、完整、統一的,又是個性鮮明的戲曲藝術。元雜劇是在金院本和諸宮調的直接影響之下,融合各種表演藝術形式而成的一種完整的戲劇形式。並在唐宋以來話本、詞曲、講唱文學的基礎上創造了成熟的文學劇本。這比之以滑稽取笑為主的參軍戲或宋雜劇可說已起了質的變化。作為一種成熟的戲劇,元雜劇在內容上不僅豐富了久已在民間傳唱的故事,而且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最喜愛的文藝形式之一。

元散曲

散曲釋名

一、元代人稱為樂府或今樂府。

二、散曲之名最早見於文獻,是明代朱有墩《誠齋樂府》,此書所說的散曲專指小令,不包括套數。三、明代中葉以後,散曲的範圍逐漸擴大,把套數也包括進來。

四、20世紀以來的學者的論文,把小令、套數都看作散曲。散曲作為文體概念做終被確定下來。

散曲的產生與發展

一、散曲的產生

1、發源於金詞根據學者研究散曲產生於金元之際,產生於民歌俚謠。金代的詞已經出現曲的特點,傾向俚俗、率直、詼諧、淺白。金詞對大量北方俚歌俗調的吸收,金詞中的許多詞牌實際上已經是亦詞亦曲,很多詞在文學風格上已經接近後代的曲。

2、散曲輸入文壇成為散曲文學的主要途徑。金末元初文人沒有科舉取仕這條路可走,加上但是避世——玩世的社會思潮的影響,他們出入秦樓楚館,而大量名妓會制樂府、唱曲,她們將民間的歌曲大量修改、傳唱。文人與她們詩酒相樂、絲竹相和,久而久之,必然導致民歌時調與文人創作的結合。

3、樂曲的變化。宋金之際,北方少數民族相繼入主中原,他們帶來的胡曲番樂與漢族地區原有的音樂相結合,孕育出一種新的樂曲。散曲便應運而生。

散曲的體制

一、小令又稱“葉兒”,是散曲體制的基本單位。其名稱源於唐代的酒令。單片只曲,調短字少是最基本的特徵。除了單片只曲,還有一種聯章體,又稱重頭小令,由同題同調的數支小令組成,最多可達百支,用以合詠一事或分詠數事。如關漢卿《雙調?大德歌》。

二、套數又稱套曲、散套、大令,是從宋大麴、宋曲諸宮調發展而來的。體制特點有1、是由同一宮調的若干首曲牌連綴而成。2、各曲同押一韻。3、通常在結尾部分還有[尾聲]

三、帶過曲由同一宮調的不同曲牌組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