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中国人叫炎黄子孙?

纳兰谈史


距今约四五千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进入部落时代,相传当时的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部落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和战争,又不断进行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

居住在黄土高原地区的黄帝部落东渡黄河,沿太行山迁徙至今河北北部。炎帝部落顺着渭水和黄河两岸发展到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这两大部落在扩展势力的过程中发生了矛盾和冲突。于是,黄帝联和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部落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这就是传说中的阪泉之战,结果,炎帝战败,归顺黄帝。

不久,东方的蚩尤部落向西扩张势力,他们以铜作兵器,勇猛异常,炎帝和黄帝受到了严重威胁,于是他们携手在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地区)迎战蚩尤。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指南车,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蚩尤。经过此战,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永久结盟,融为一体,是谓炎黄部落联盟。

此战也使黄帝势力和声望大增,因此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强大的炎黄部落联盟不断与周边部落不断融合,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华夏族经过长期发展,又形成了汉族。而汉族又是中华民族的主干民族,所以我们中国人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淮上秋阳


我是万方,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中国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因为在上古传说中,炎帝与黄帝都被视为华夏民族的始祖。

据《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

黄帝和炎帝是起源于陕西省中部渭河流域的两个血缘关系相近的部落首领。后来,炎黄两个部落发生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这也是汉民族的由来。


后来传说几位古帝王,如尧舜等,一直到夏、商、周,也都是黄炎二帝的直系子孙。接受了华夏文化的一些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等等)也声称自己是黄帝子孙、炎黄子孙。

时代发展到中国近代,由于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多次侵略。广大的中华儿女的民族觉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特别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他们把炎黄孑孙作为一个旗号,号召国民团结起来,一起反对满清的少数人统治。

在抗日战争中,各个爱国人士,一致团结在炎黄子孙的旗帜之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打败了日本的侵略。

当前,台湾问题的彻底解决也有赖于炎黄子孙的旗帜。两岸同属炎黄子孙,血浓于水,不管民进党当局如何折腾,甚至搞出了台湾属于南岛民族的笑料,都无法改变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事实,只要中华儿女团结一心,民族统一大业一定能完成。


我是万方,热爱诗词以及人生哲理。读过我的文章请赐评、讨论、点赞和关注!(如有想互关的朋友请私信与我)


万方谈人生


关于人的来历,其实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说人是来自于炎帝和黄帝,所以,也把我们称作是炎黄子孙。但也有人却觉得,人是来自与夏娃和亚当,就会认为所有的人类都是他们的子孙后代,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其中的故事吧。

先来看一下夏娃和亚当的事,当时据说,圣经当中记载,上天造就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这个男人的名字叫做亚当,而女人的名字则叫做夏娃。其实原本没有夏娃的出现,是上天看着只有亚当一个人太过孤单,才有了夏娃的出现。夏娃是用亚当的肋骨所做的,后来上天就让这两个人存在于伊甸园。

可没有想到,这两个人竟然偷吃了那里的苹果。其实,当时上帝有说过,不可以偷吃善恶树上面的果子,可是他们两个受到了蛇的引诱,就趁上帝不注意的时候把果子给吃了,所以这两个人就离开了那里,过起了单独的生活。两个人生下了一些孩子,而这些孩子有男有女,又生下了更多的孩子,逐渐就成为了我们现在所说的人。

因此,有人觉得人类的祖先就是夏娃和亚当,但也有人却觉得我们都自称炎黄子孙,又是为何呢?炎帝和黄帝都是古老时候的两位神,他们两个在打仗过程当中赢得那一方是黄帝,所以这两个部落就融合在了一起,紧接着就出现了一个民族,名字叫做华夏族。之后,出现的人类就都被称作炎黄子孙,也就是现如今的我们了。

那么,这两个传说都是有所依据的,到底人类是谁的后代呢?如果说中国人的话,肯定是炎黄子孙,毕竟夏娃和亚当是西方的传说,和我们中国没有任何的关系。中国也有说女娲补天的事,也有人认为是女娲创造了人类,其实这都是神话故事,只有从历史当中才能够了解炎帝和黄帝之事,所以凭借历史而言,自然我们就是炎黄子孙了。

西方人大多数都是信仰夏娃和亚当的,并不是说西方人都是他们的子孙,因为夏娃和亚当也是存在于神话当中的。因此,只不过这是每一个民族和每一个国家,所相信的一些宗教神话,并没有谁是谁非。要单独说中国子孙的话,我们必定是属于炎帝和黄帝的。说到这里,你们是不是了解了呢?每一件事情都没有绝对性,要看清角度才可以给出准确的答案。


老农民唠三农


谁说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的?

中国人包括了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可并不是都像汉族那样以炎黄作为始祖。以“炎黄子孙”涵盖中国人是非常狭隘的做法。

其实炎黄子孙这个词语的流行时间并不长,大约是1980年代才在国内流行起来的。

但是,这个词语自流行开始,就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1985年中央就曾下达文件:

在党和国家机关文件及领导人的正式讲话中,还是用“中华民族”代称中国各族人民更好一些。鉴于“炎黄子孙”一词今天在港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中有积极作用,今后这个方面的个人署名文章、一般性谈话以及对台宣传中,仍可沿用。

当时官方对于炎黄子孙这个词语的态度,就摆在这里。我们有中华民族这个更好的说法,为什么要用有问题的说法呢?

例如,1997年曾播出过一部名叫《炎黄二帝》的电视剧,歌颂炎黄二帝,将蚩尤描述成反面的形象。

但是,蚩尤是苗族认定的始祖。因此,这个电视剧一经播出,就遭到苗族的抗议,甚至在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还有苗族代表上书抗议《炎黄二帝》对蚩尤的丑化,同时对中华民族即炎黄子孙表示质疑。

当时,国务院批示道:不再重播《炎黄二帝》。不再使用“炎黄子孙”的提法(一度禁止)。

很显然,认为炎黄子孙=全体中国人,这其实是不适宜的做法。中国人不都是炎黄子孙。


HuiNanHistory


炎帝子孙也称之,黄炎子孙,皇帝子孙。出自《国自.周语下》。炎黄子孙,是全世界华人引以为荣的自我称谓,其实,此语出现于清朝末年,其雏形是,黄炎之后、炎黄苗裔、黄帝子孙等,这些说法也出自战国和秦汉时期。因为炎黄时代没有文化,炎黄子孙是出自后代的称谓。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据《国语.鲁语》记载,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故有虞氏褅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褅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由此得知,舜和禹皆为黄帝之后。

传说,黄帝和炎帝都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们曾经同属于一个部落,后来成了两个敌对部落,黄帝和炎帝分别是两个部落的首领。阪泉之战后,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又融合成华夏族。从此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的联盟,在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并形成中华主体。其文化也影响着周围的部落,并不断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雏形!🐴🌺🌺





飞天ZY漫雪


炎黄子孙,我们现了解炎黄二字的由来,这炎黄是指五千多年前的炎帝和黄帝,他们两个都是部落的首领,有时也相互干架。



于是有一天在东方出现一个叫蚩尤为首九黎族的强大部落,蚩尤和炎帝开战,炎帝不敌,于是想到和黄帝联盟,在黄帝和炎帝两大部族的联合下,他们和蚩尤带领下的九黎族对战,最终他们涿鹿展开了一场大战,这场涿鹿之战以炎黄联盟胜利和蚩尤战败结束,史称“涿鹿之战”。

从此炎帝和黄帝相互往来,相互通婚,开成今天的华夏民族主体,所以我们都是炎帝和黄帝的后人,故称炎黄子孙。

还有蚩尤虽战败于炎黄两帝,但不得不承认蚩尤也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祖先之一,九黎部族战败后,有些和炎黄两部族通婚,所以有黎民百姓之说,而这“黎”便是指蚩尤的九黎族。


山岱宗


炎黄子孙是所有华人的“自称”。那么,我们华人为何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呢?

先说什么是“炎黄”。

“炎”指“炎帝”;“黄”指“黄帝”。

再说“炎帝”和“黄帝”的故事。

传说,“炎帝”与“黄帝”出自同一个部落。后来,由于部落的分化,他们两个分别成为两个敌对部落的首领。这两个部落在土地的争夺战中,“黄帝”部落打败了“炎帝”部落,于是,两个部落又渐渐融合为一个部落,成立了华夏族。华夏族人在汉朝以后自称为“汉人”,而到了唐朝以后又自称称为“唐人”。

在后来的传说中,古代几乎所有的帝王将相都认为自己是黄帝的直系子孙,就连“蛮”、“夷”也被纳入“炎黄”系统。以至于到了后世的帝王也表示他们是“黄帝”的后裔,这里边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姓氏。再到后来,包括接受了华夏文化的少数民族(如匈奴族、鲜卑族等等)也声称自己是“黄帝”的子孙。就连辽朝大臣耶律俨《皇朝实录》也称契丹为“黄帝”之后。

所以,在中华民族的大地上,几乎所有的民族都认为自己是“炎黄”二帝的后裔。于是,我们中华民族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老胡说三农


“炎黄之后”称呼已历2000多年

“炎黄子孙”称呼的来历, 最早出自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国语.周语下》记载太子晋言:“……夫亡者岂无宠?皆黄、炎之后也。”说那些失去姓氏的人不是没有人爱, 他们也都是黄帝和炎帝的后人。三国时期史学家韦昭说:“鲧, 黄帝之后也;共工, 炎帝之后也”, “虞、夏俱黄帝、颛顼之后”, 由此可以认为“黄、炎之后”就是“炎黄子孙”称呼的萌芽了。


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黄帝姬姓, 号轩辕氏, 曾发明养蚕、舟车、指南针、兵器、衣裳、房屋、文字、音律、医学、算数等。医书《黄帝内经》即黄帝与岐伯、雷公等的医学专著。古代神话中, 黄帝为至高无上的中央之神、公正之神、文明之神。


炎帝, 相传远古少典娶有虫乔氏所生, 号烈山氏 (又作厉山氏) , 最流行的看法即神农氏。他是发明农业的代表人物, 曾经发明耒耕, 立集市而通财货。在中国神话中, 炎帝是太阳神、农业神、医药神。



“炎黄子孙”称呼出自于康有为

清末最早使用“炎黄子孙”用语的是康有为,光绪二十五年(1899)4月, 流亡加拿大的康有为在一次演讲中说:“我国皆黄帝子孙, 今各乡里, 实如同胞一家之亲无异。”上世纪80年代后期, “炎黄子孙”称呼已经普及了。


“炎黄子孙”称呼增强民族自豪感

把自己与炎帝、黄帝这样的中华始祖联系在一起, 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而辉煌的历史, 中国是有着举世瞩目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 并由此生出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炎黄子孙”称呼增强同胞亲切感

“炎黄子孙”往往表达一种“血浓于水、同文同种”的手足同胞情,许许多多前人的话语中提及的“炎黄子孙”, 无不表达了浓烈的同胞之情, 但所谓“炎黄子孙”、“五千年血脉”更重要的是文脉。


“炎黄子孙”称呼增强文化归宿感

“炎黄子孙”称呼克服了地理和政治上的中华同胞的局限性, 是一种文化归宿感的寄托。“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同义语或代称, 广大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是文化归宿感的寄托。

“炎黄子孙”称呼增强历史沧桑感

“炎黄子孙”称呼与悠久的中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这正是“炎黄子孙”称呼历史沧桑感的体现。“炎黄子孙”称呼自战国时期萌芽直至今日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称,提起“炎黄子孙”人们都会想起中华民族的那些过往,这是历史沧桑感的反映。



“炎黄子孙”的称呼历史悠久, 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的, 然而学界又有很多人对“炎黄子孙”的称呼能否代表“中华儿女”有所争论, 这一问题的争论主要是因“炎黄子孙”称呼既具有血缘性又有很强的文化性。这里只就“炎黄子孙”称呼的文化内涵而非血缘性进行探讨。


风月无边天为谁春



为何我们是炎黄子孙,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

天地混沌,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造万物。

巍巍昆仑,祥云环绕, 天地之灵气,龙腾之地。

远古时期,昆仑山下住着一群原始部落人,部落首领伏羲带着一群子民狩猎,捕鱼,训养猎物,种植农作物。为解决部落人生存,伏羲尝百草,了解各种百草药效性,医治部落人各种疾病。神农氏伏羲尝百草,被人们称伏羲为中华民族始祖。

若干千年后,昆仑山下、秦岭周边出现两位部族首领。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炎帝和黄帝争天下,黄帝胜出,后来两部落联盟一炎黄部落,黄帝统领联盟。

黄帝在扩张地盘时,遭到蚩尢部落抵抗,双方发生战斗,蚩尤落败,黄帝取胜,一统中原。炎黄联盟亦称为华夏族。

黄帝逐鹿中原取得胜利后,修建城池、房屋,大修水利,种植庄稼,训养猎物。由于没有文字,便任命仓颉造字,仓颉有感天地生万物、泣鬼神。便以形易形,利在万物形状造字。如日、月、人、木、火。皆以形易形。黄帝的妻子嫘祖见到民众用树皮裹着身体,甚为不便。她发现大麻的纤维可以拧绳,而用小绳可以编织物品,又可以制成衣服。比那些树皮好很多。嫘祖大力推广麻绳衣服。由于有了文字,民众有衣服穿。黄帝联盟进入文明社会。


后来人们将伏羲、炎帝、黄帝称为中华民族始祖、亦是三皇。并将炎帝、黄帝华夏子孙称为炎黄子孙,这就是炎黄子孙的由来。


历史爱好者88


炎黄子孙是华人的自称,炎黄二帝为中华始祖。传说他们出自同一个部落,后来部落人口增加之后,为寻找足够的食物,开始分裂迁徙。

“炎”指炎帝,在姜水附近生活,以姜为姓,渐渐形成部落并发展壮大(大约是在今宝鸡市境内)。“黄”指黄帝,在姬水附近生活,以姬为姓,渐渐形成部落并发展壮大(大约是在今陕西武功漆水河)。(《国语·晋语》说:“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 成。)

后来两个部落分别壮大以后,为了领土以及人口,便开始相互敌对,部落之间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将炎帝部落吞并,于是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国语·鲁语》说:“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说明舜、禹皆为黄帝之后。

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

比如:炎帝制耒耜(耕作用的农具),种植五谷作为生活用的粮食。建立市场,帮助民众互相交易。“治麻为布,民着衣裳。作五弦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而黄帝则以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载入史册。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发明了车、船、锅、镜子,制造了弩。又传说黄帝让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乐律,大挠制定甲子,岐伯写了医书。

《史记·封禅书》载:“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大约半个世纪以后,齐威王铸敦铭记“高祖黄帝”,自认为黄帝子孙。

所以炎黄部落在融合之后,成为当时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最强的部落,其所在地也成为当时最发达的地区,随后华夏族的扩张,包括与东夷蚩尤等部落的战争等等,都是将其它部落融入到了自己部落,而没有再出现像炎黄两个部落合并的情况。

这也是后来逐渐扩大的华夏族包括再后来的汉民族,始终都是以炎黄子孙自称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