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你最中意的一首粵語歌是什麼?為什麼你會中意這首歌呢?

董其波


看到這個問題,首先想到的是譚校長的《一生中最愛》,說實話這首歌大概都進不了譚詠麟最受歡迎歌曲的前5,但毫不客氣的說,這首歌應該是譚氏情歌的集大成之作。對於那些感同身受的人而言,更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一生中最愛》這首歌由向雪懷作詞,伍思凱作曲,收錄於譚詠麟在1991年推出的專輯《神話1991》中。彼時,經歷過“譚張爭霸”紛爭的校長,面對即將崛起的四大天王新生力量,早已淡出超一線巨星的行列。此時的校長,或許不再像《愛在深秋》《愛的根源》《愛情陷阱》時期那般意氣風發,但聲音更加沉醉馥郁、渾厚中透出滄桑,處於詮釋這首歌的極佳狀態。

將《一生中最愛》視為校長的典範之作,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80年代中葉,譚詠麟和張國榮火力全開展開爭霸,同時把粵語流行歌壇推上一個新的高潮,但這背後是有隱憂的。他們的成名作幾乎清一色都翻唱自日本歌壇,日後粵語歌壇勢微,在他們身上就埋下了伏筆。

而《一生中最愛》則是一首全華班、地地道道的粵語流行金作。這首歌的詞曲作者,也都尤其值得大書特書。向雪懷是成績彪炳的詞壇宗匠,校長的《朋友》、關淑怡《難得有情人》、呂方《聽不到的說話》、李克勤的《一生不變》《月半小夜曲》、黎明《那有一天不想你》《對不起,我愛你》,都是他的手筆。

作曲的伍思凱,則是憑藉《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走紅的臺灣唱作新人,編曲的盧東尼老師,是早期歸化的一批菲律賓音樂匠人,他在香港歌壇的地位,並不遜色顧嘉輝、黃霑。這樣一套奇怪的班底,卻締造出香港歌壇最純正、最出色的主流粵語情歌。

《一生中最愛》同時也是1992年香港電影《雙城故事》的主題曲。這部由張曼玉、曾志偉和譚詠麟主演的電影,講述的是一段關於友情和愛情、離別與重逢的故事。曾志偉說:每一次聽到這首歌,想到在電影裡面譚詠麟和張曼玉在船上抱著他的時候,他說每一次看到這裡,都會流淚。

“時間總是不停地往前走,而我的心總是停留在過去”。《一生中最愛》這大概就是唱給這些停留在過去的人聽得一首歌吧!歌詞隨便摘出一句來,都超乎尋常的走心,其中我最鍾愛的一句,是“寧願一生都不說話,都不想講假說話欺騙你”,每念及此,心頭都會有悸動。


好歌獻給你


我最喜歡的粵語歌曲是許冠傑的《半斤八兩》!

這首歌曾傾倒一時,成為粵語地區大街小巷人人喜歡聽、喜歡傳唱的粵語流行歌曲,這首歌出現,也標誌香港粵語流行歌在流行音樂大產業市場的正式興起。

《半斤八兩》是由許冠傑為許氏兄弟參演的同名電影《半斤八兩》創作的主題曲,歌曲唱出了香港當時打工族的心酸的真實感覺和內心心聲,一時大受歡迎,傳唱不絕。是許冠傑粵語歌曲重要代表作之一。




在許冠文、許冠傑、許冠英三兄弟推出這部《半斤八兩》的風靡一時的電影之前,粵語歌曲是根本上不了正式場合大臺面的,顯得很土,是一種地方不正式的歌曲,沒有香港人拿粵語歌當流行時尚來看。最多隻是與一些粵語實際即白話的在民間中下層人教小孩子時來傳唱的歌謠等同,是鄉下不正規的歌調,是典型下里巴人的東西。那時,真正上得舞臺的只有粵劇的粵曲,更上檔次的就是國語歌曲,更時尚的當然就是西方流行歌曲。就連許冠傑最早出道在1967年擔任蓮花樂隊的主音歌手時發行首張專輯《Just A Little》都是英文歌曲,許冠傑最早也常模仿貓王,抱著吉它,穿著大喇叭褲、梳著貓王的髮型,常唱貓王的走紅歌曲。

《半斤八兩》這部電影公演後,許冠傑主唱了這部電影的同名主題曲《半斤八兩》既道出了下層年輕打工仔的無奈和心酸,也體現了年輕典型的很鬼馬的心態,說出了年輕人的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歌曲很有趣,立刻得到了社會底層人的認同。許冠傑1977年憑藉專輯《半斤八兩》獲得第1屆金唱片獎百年紀念獎。

《半斤八兩》歌詞:“我哋呢班打工仔,通街走糴直頭系壞腸胃,搵嗰些少到月底點夠使?(奀個鬼) 確係認真溼滯!最弊波士鬱啲發威!(癲過雞) 一味喺處系唔系就亂黎吠!(汪汪汪) 翳親加薪塊面嗱起惡睇,(扭下計) 你就認真開胃!……”歌詞內容非常生活化,非常接近底層,非常接地氣,把粵語的語言魅力充分發揮出來,非常精彩。


未卜先知了webscheer


排名不分先後,本來也無輸贏。 一、黃家駒《海闊天空》。這首歌的知名度等同於黃家駒,屬於香港樂壇的一首清流勵志歌曲,我想,它的最特別之處,是代表了80、90年代香港流行樂壇的精神,之後,再無精神! 二、盧冠廷《一生所愛》。這首歌當年並不火爆,但這首歌必須詠傳,除非你不懂愛情。 三、譚詠麟《一生中最愛》。本人更喜歡校長的慢歌。 四、羅文、甄妮《鐵血丹心》。前奏響起,彎弓射鵰,畫面感實在強大。 五、陳慧嫻《千千闕歌》。無需解釋。 六、梅豔芳《似是故人來》。林夕的詞,羅大佑的曲,每一句都是一楨貼畫。 七、陳百強《一生何求》。一首翻唱遠超原唱的經典。 八、王傑《一無所有》。這首歌,只能王傑自己翻唱自己。 九、張學友《分手總要在雨天》。歌神的經典太多,有時候覺得《李香蘭》更好,有時候覺得《真情流露》更佳,翻來覆去,還是覺得《分手總要在雨天》最有味。 十、陳奕迅《富士山下》。2000年後最為經典的粵語歌曲。


一如既往257080680


最喜歡的是關正傑《星》

茫然荒野中的堅韌

日本近代音樂教父谷村新司,對中國東北地區農村十分嚮往。之前的他,從未踏入過中國的國土,僅憑想象和超人的創作靈感,以中國東北地區的夜色為背景,於1980年創作出了凌駕於萬人之上的《昴―すばる》。這首佳作就像鑽石一樣,發散著它耀眼的光芒。

《昴―すばる》這首歌,本來是叫《昴》的,但我們都習慣叫《星》,因為昴有點生僻,不好叫。星和昴不完全一樣;昴星團屬於金牛座,由3000多顆恆星組成,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團之一,秋冬之際尤為光彩動人,引人注目。其中大部分星星不知名,幾棵比較亮的星古代列為昴宿,還被稱為“七姊妹星”,東方西方都有一些相關的神話傳說,判斷吉凶、預測命運的占星術也經常會提到她們。


《星》是民謠的風格,旋律動聽且帶悲涼。"陣陣秋風來,呼嘯聲不停,可是我心頭不滅的是熱情……"茫然荒野的淒涼,但不乏堅韌的鬥志,谷川新司用歌聲撥動心靈之弦。 "啊……,散落的群星,點綴夜空指示著命運。"從迷茫中追找前路的光明,由冥冥的星辰感悟命運啟示──辭別吧,命運之星! 谷川新司1980年出單曲《星》,1981年Alice 樂隊解散。樂隊解散後,谷川新司的風格完全偏向民謠。 80年代初期,恰巧,香港的流行音樂界興起改編日曲,填上粵詞的潮流。於是乎,著名填詞人鄭國光,將《星》重新進行填詞。演繹的是關正傑,併發行在《大地恩情》的個人專輯中。

藉著關正傑的《星》,我們知道有谷川新司。這首歌,也如當年的《何日君再來》一樣,瞬而飛散,在上空中迴盪。80年代初對日本歌曲認識的初期,《星》這首歌起到了很大的誘導作用。 由於《星》的流行,鄧麗君、譚詠麟相繼進行翻唱,羅文的《號角》則是重新填詞。不過,論到流傳的經久度,都未及關正傑的。 《星》誕生20年後的2010年4月30日晚,上海世博文化中心。一組亞洲的少女手執星星從兩側走出,與全場燈光交相輝映,營造出星河綿延的溫馨氛圍。作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海外推廣形象大使,銀髮的谷川新司為全場帶來觀眾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星》。

這位不老的巨星令世人欽佩,還是那樣光華璀璨。 《星》──不沉寂從來不放棄,憑著超強的勇氣執意前行!


36旅行


粵語歌好聽的很多很多,首選陳慧嫻的千千闕歌,百聽不厭,黃家駒的海闊天空,大地,李克勤的月半小夜曲,紅日,許志安的月半彎,陳慧琳的戀愛不如跳舞,徐小鳳的順流逆流,風的季節,張國榮的莫妮卡,風再起,沉默是金,陳百強的偏偏喜歡你,念親恩,林子祥的男兒當自強,譚詠麟的水中花,張學友的吻別,餓狼的傳說,劉德華的冰雨,中國人,我是個笨小孩,梅豔芳的夕陽之歌,壞小孩,葉倩文的選擇,何不瀟灑走一回,許冠傑的半斤八兩,……


伶仃海岸


我最中意的粵語歌曲是陳慧嫻的《千千闕歌》,歌曲悅耳動聽,旋律節奏悠揚。幾年前粵語歌曲評選被為粵語歌曲最好聽的冠軍,此歌粵語第一好聽,公認是飲歌。粵語歌曲好聽有許多數不勝。比如《海闊天空》,《光輝歲月》,《似是故人來》,《隨緣》,《灰色》,《紅日》,《萬水千山總是情》,《偏偏喜歡你》,《痴情換真情》,《片片風葉情》,《舊歡如夢》,《一路有你》,《和你去吹吹風》,《愛在深秋》,《愛得越深傷得越深》,《留下美夢》,《故鄉的雨》,《活著就是等待》等經典粵語歌曲。





五金員工陳可為


《吻別》。注意,不是著名的學友唱的那個《吻別》,而是校長唱的粵語歌。除了歌名相同,詞曲都不同。收錄於校長85年的《暴風女神》專輯。專輯中有《暴風女神》《朋友》兩首獲獎金曲,《吻別》這首歌寂寂無名。初聽不會有驚豔感(因為校長的金曲太多啦),但會發現每次聽都會被打動…“滂沱落淚的天是灰暗霧一片,盤旋紛飛風內狂舞亂…”“原諒我再令你傷心得這樣痛苦,麻木地無奈地看你一臉淚痕…”詞、曲不算特別出色,演唱非常走心(這是我覺得校長最牛的地方,對音樂十分的虔誠尊重,演唱感情非常真摯),音樂一起感覺那情緒就渲染出來了…那時的校長,嗓音真是靚啊!有點像丹尼的《煙雨悽迷》:歌比較普通,演唱者讓其成為了經典。無他,唯深情爾!


WXX2009


不請自來,我最喜歡的一首是彭佳麗的“昨天今天下雨天”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這首歌曲,去搜搜聽一聽保證會喜歡! 歌詞敘述了一個很完整的故事。從小青梅竹馬的兩個人,長大後很順理成章的在一起,他們以為會永遠像現在這樣在一起。可是後來,他們長大了,發現世界並不是他們想象的那樣。因為各種原因他們分開了,女孩哭過很多次。後來,女孩經歷了人生中的許多事,她終於明白了,原來人和人之間的相遇和別離是註定的,應該勇敢的去接受人生中的一次次分離。就算心中有多麼不捨,也要學會去放手。


愛貓的大魚


最喜歡的是梅豔芳的《似水流年》。

論流行程度的話,排序大概是:

1,林子祥《男兒當自強》

2,許冠傑《滄海一聲笑》

3,葉麗儀《上海灘》

4,汪明荃《萬水千山總是情》

5,陳慧嫻《千千闕歌》

前四位的排位確定,第五位可以替換為李克勤《紅日》、徐小明《萬里長城永不倒》、beyond《光輝歲月》《海闊天空》、陳百強《一生何求》。

論精品,可能首推達明一派《石頭記》。

補充一點,粵語歌的式微,與人才凋零什麼的沒什麼關係,而與粵語本身和人們的審美趣味有關。粵語是古語,最適合它的曲是古風和小調(由流行程度較廣的粵語歌可看出,多數是古風和小調)。有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古風粵語歌逐漸式微,粵語歌創作者進行很多嘗試,但無論bandsound,還是r & b,還是rap,其實都不太適合粵語詞,唯有成人抒情比較適合。所以,粵語歌從90中期開始,成人抒情越來越多,觀眾聽多了,自然就厭了。


robert


我最喜歡的嫻公主的《千千闕歌》,《月半小夜曲》。Beyond《海闊天空》.《大地》。譚詠麟《講不出再見》,《一生中最愛》。張學友《遙遠的她》,《一路上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